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木材在经过桐油的处理后,不但可以防水,而且防腐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对于木船制造而言,桐油绝对是油料中的最佳选择。

    同样地,漆树也对造船有重大的作用。若是把桐油和漆树产出的生漆混在一起使用,船只防水和防腐效果更佳。

    但偏偏,欧洲没有油桐,也没有漆树,美洲也没有这两种植物,只有华夏和附近的国家有

    目前,欧洲所用的油漆,都特么是各种珍贵原料调制出来的混合物,成本很高,价格贵死

    所以,马林之所以急着打开大明贸易航线,倒未必多重视贸易的重头戏丝绸和瓷器,反而特别重视引进油桐和漆树。只有拥有了大批量的成本低廉的桐油和生漆,马林才能在美洲低成本地大规模量产船只,形成船海,堆死一切航海竞争对手

    正好,北美南部地区,也是亚热带地区,和油桐及漆树生长的华夏南方气候很像,可以大规模种植。前提是——你得有种子

    为了收购道足够的油桐种子和漆树种子,孔泰直接竖起大牌子——“大量高价收购油桐种子和漆树种子,每斤种子收购价1两白银”

    这个消息直接把大明广州的商人们给镇住了——尼玛,一两银子一斤啊!

    要知道,在大明,一石大米一百几十斤呢,价格才半两银子。而这货收购油桐种子,一斤就开价一两银子,简直是冤大头啊

    于是,很多人开始鸡飞狗跳地寻找油桐种子和漆树种子,好拿来换大钱

    同时,孔泰还打出旗号,大肆收购毛竹种子

    这顿时把广州的明朝人给雷到了——尼玛,毛竹这种玩意儿,还有人收购它的种子?不是窜得到处都是么?春天下雨的时候,毛竹竹笋有时候一夜能长老高呢

    但是,当大家去找毛竹种子的时候,却遇上了难题——毛竹一生一般只开花结果一次,周期为几十年所以,就算毛竹窜得到处都是,想找毛竹种子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毛竹一般60年才开一次花,然后结出种子。而一旦开花结种,毛竹的竹身就可能枯萎而死。

    所以,毛竹的竹笋好找,种子还真特么难找

    孔泰把毛竹种子的收购价格都提高到10两银子一斤了,也没收到。不像油桐种子和漆树种子,好歹每样收了几百斤。

    最后,孔泰经过高价悬赏和多方打听,才得知广州城北一个竹林里,有一位隐士,因为酷爱竹,机缘巧合下收藏了几斤毛竹种子。

    但当孔泰亲自登门求购毛竹种子的时候,却吃了闭门羹

    原来,这位隐士大爷本身淡泊名利,并不爱财。而且,老头对竹子宝贝得很。对于孔泰开出的10两银子一斤的高价,老头理都不理。即使孔泰开出了20两银子一斤的天价,老头也没松口

    但讽刺得是,老头虽然淡泊名利,他儿子却不是最终,老头的两个儿子,合伙骗开老头,然后把老头宝贝得紧的5斤毛竹种子给偷了出来,作价100两卖给了孔泰随后,二人瓜分了这100两,每人得了50两,且各自购买了十亩地,算是过上了安稳富足的农家生活。而在此之前,老头的两个儿子每家才5亩地,生活过得很艰苦

    孔泰才不管毛竹种子是怎么来的,得到毛竹种子后,他立即赶回了广州城,免得老头赶回来反悔

    马林为什么要购买毛竹种子呢?因为,马林要搞混凝土

    若是搞钢筋混凝土的话,这个年代钢筋生产成本太高了。马林之前修了一个人工水库,因为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居然耗资几十万金币。然后,马林就不敢随便搞钢筋混凝土了。因为,成本太高了啊除非是王宫和首都的城墙,一般地方马林才舍不得使用钢筋混凝土呢

    所以,马林想起来后世流行的一种折中产物——竹筋混凝土

    竹子这玩意成本低啊,而且好处理。但最大问题在于——欧洲和美洲都没竹子美洲也许有原生竹子,但论及生长速度,哪种竹子都赶不上毛竹啊

    毛竹生长快,两三年就能长成建材。而且,毛竹窜起来厉害。种下一颗毛竹,只要气候适宜,过不了几年,这里也许就窜成一片毛竹林了

    所以,马林才让孔泰在广州高价求购毛竹种子的。有了种子,朝美洲一撒,没准过不了几年,那里就长成大片竹林了

    竹筋混凝土虽然坚固性和耐久性不如钢筋混凝土,但也勉强能用了。一些民用设施,如堤坝等,完全可以用竹筋混凝土来修建。甚至于,这个年代的小土炮,都未必能轰开竹筋混凝土工事。

    而如果在弄混凝土之前,先把毛竹用桐油和生漆处理一下,加强其防腐能力,也许竹筋混凝土建筑用个几十上百年都没问题

    事实上,毛竹的繁殖方式并非只需要种子。完好的竹笋甚至部分竹根都可以。但有一个问题是——毛竹长得太快,若是携带竹笋、竹根,以毛竹有时候一夜窜高一两米的水准,哥伦布的船队要一年左右才能回去,船上空间本来就狭小,哪里容得下毛竹疯长?

    故而,还是携带毛竹种子回去,比较方便。毕竟,毛竹种子不种下去,是不会不停生长的。只是,毛竹60年一开花结种,种子实在太罕见了

第739章 疯狂大采购(下)() 
就在孔泰大肆收购油桐、漆树和毛竹的种子的同时,另一个懂汉话的副使斯康达也没闲着。虽然因为能力不及孔泰,没有负责和大明官员的接触,但斯康达的汉话水平还是足够的。在两广总督衙门的衙役的帮助下,斯康达也负责了部分采购业务。

    斯康达负责的第一项采购业务是小麦,马林早就知道,大明朝的小麦品种,比当下欧洲的品种要好。当然,不是说好吃程度,而是指生长速度。

    欧洲小麦太坑爹,要整整生长一年。而大明的冬小麦,是和水稻轮作的,一般只要半年左右。所以,马林看重的,是大明小麦的生长速度。

    在未来,马林打算在北美南部亚热带气候区,和大明长江流域一样,推行稻麦轮种制度。这样,粮食的产量就更恐怖了,也能养活更多居民。

    只不过,在这个年代,廣枺厍遣恢种残÷蟮摹<词沟搅撕笫溃仓挥袕V枺辈可角庞猩倭恐种捕÷蟮摹1暇梗焦愕厍饕侵种菜镜摹K裕诠阒菹胍竦眯÷笾肿樱拐嬗械懵榉场

    但是,好在大明朝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国度。因为大明官员是全国流动的,所以,难免有大量北方的官员,被调往两广地区当官。而北方人习惯吃面食,故而,就形成了一个市场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虽然量未必很大,但却很重要。因为,需求小麦的,是那些北方调来的官老爷啊

    要是平民百姓,即使有需求也没人理会——尼玛,到了南方就得吃米,想吃面食?滚一边去

    但是,那些大老爷可不能这么对待。他们要啥,就得有啥。尤其是,那些个需要巴结那些老爷的商人,也会想着法子从北方运面粉或者小麦过来。

    所以,斯康达和孔泰分开之后,立即去广州城的粮铺去打听有没有小麦出售。而且,重点打听产自长江流域的冬小麦。

    不过,毕竟是广州,这边出售小麦的实在太少。那些个粮铺,即使照顾北方客户的需求,一般也都是出售面粉,而不是小麦。很多粮铺,根本就是进的面粉,而不是进小麦回来磨面。

    所以,一连几天,斯康达都没有收获。最后,还是在出身贛西的左布政使沈锐的帮助下,斯康达找到一位出身南直隶北部(大约相当于后世皖北地区淮河以北的地方,明代的南直隶包括后世的苏省和皖省)的习惯吃面食的小官家里,花费20两银子的高价,购买了其从家乡带来的两石未曾磨成面的冬小麦。虽然量少了点,但也算有了。

    斯康达的第二项任务,则是收购水稻的种子。当然,不是南方热带地区流行的籼稻,而是北方地区流行的粳稻。比如,东北大米这样的稻米。

    前世,马林就是江北人,习惯吃软糯的粳米,不太习惯吃南方的籼米。虽然说,籼米中也有香米这样的存在。但总的而言,还是粳米更香软一些。

    而且,不管在大明还是在后世,北方人吃大米,都更习惯吃粳米,而不是籼米。甚至,作为大明粮仓的苏南地区,也主要产粳米。这是因为,苏湖一带,是京师重要的稻米供应区。通过京杭大运河,漕船把苏湖一带的大米运往京师,供应京师的官员。

    但是,京师很多官员,更习惯吃粳米。所以,大明最重要的产粮区,也根据需求,主要种植粳稻。在后世,苏省依然是全国最大的粳稻产区。包括其江南地区和江淮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粳米产区。

    当然,说这些都是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马林喜欢吃粳米啊

    所以,作为小弟的斯康达,必须为马林寻找粳稻的稻种。然后,移植到北美地区和长江流域气候相似的地方种植,供应给马林食用。

    为此,斯康达特地跑去粮铺,采购粳稻的种子

    粳稻的种子倒是不难采购,毕竟,粳米在大明就很受出身长江以北的官员们青睐。所以,粳稻比小麦好买多了。斯康达随便找个粮店,就购买了100石粳稻。

    在采购完粳稻后,斯康达还购买了大批两广本地的籼稻的种子。毕竟,马林控制的热带殖民地,不适合粳稻的生长,只适合籼稻生长。而在此之前,马林虽然从印度获得了籼稻的种子,但他不太相信阿三的稻种,于是让斯康达在大明也采购一些优质的籼稻种子。

    除此之外,斯康达还采购了大量糯稻的种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林打算以后用糯米酿醋,当然也可以酿酒。此外,还可以打年糕总之,糯稻的用途也很广。虽然糯米不能当主食,可却用途广泛。而用糯米酿醋,也是重要的用途之一。毕竟,用苹果酿醋,成本有点高,还是用糯米酿醋更划算些。而苹果嘛,还是给人直接吃的好

    斯康达采购完粮食种子后,终于开始采购别的了

    既然来到大明,不采购丝绸简直就说不过去啊!于是,斯康达借用两广总督衙门的威势,请来了广州城里几家大丝绸供应商,向他们采购生丝,以及部分丝绸面料。

    之所以以采购生丝为主,是因为东西方的审美不同。大明人认为美的丝绸面料,欧洲人未必认同,反之亦然。

    所以,解决东西方审美差异的最好办法,就是从大明采购生丝回去,纺织符合欧洲人审美的丝绸布

    眼下,大明的生丝价格非常便宜。市面上,一担生丝(一司马担,重约120斤左右)才50两左右,平均每斤生丝才0。41两白银的样子,比万历年间0。5两每斤生丝的价格还要便宜很多。毕竟,万历年间时候,因为白银的大批涌入,造成了物价的上涨。而在正德时期,白银尚未大量流入,此时大明,物价比万历朝还要低。

    斯康达提出大肆采购生丝,但广州的丝绸商人们并不太乐意。为啥?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总不能因为斯康达一句话,就把原本打算卖给老客户的生丝卖给他吧?

    但这并不是问题,当斯康达提出用每担生丝56两的价格采购后,那些大丝绸商人顿时抛弃了节操。除了少部分必须优先供给的来头较大的客户外,其余客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