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抓不到韦伯,那我就去杀了理查德,还有亨利!”爱德华愤怒地说道。

    “陛下!”马林大声道:

    “您现在是真正的一国之君了,不能再任性了。国有法度,如果您要杀亨利和理查德,必须通过审判才能杀他们!”

    “审判?为什么?”爱德华有些不解。

    马林正色道:

    “国有法度,百姓才会心安。如果百姓内心不安,很可能会被有心人鼓动造反。所以,陛下,您必须通过树立法度,来让社会安定,百姓拥护!”

    “国有法度,百姓才会心安”爱德华重复了马林的话后陷入了沉思

    良久,爱德华清醒过来后,感激地说道:

    “马林大公,你说的太好了,你真是个天才!”

    “这并非我的创意,而是我的老师爱因斯坦大贤所说”马林随口糊弄道。事实上,这只是后世“依法治国”的解读而已。

    “爱因斯坦大贤真是个智者!”爱德华满是崇敬地说道。

    “事实上,这也不是我的老师爱因斯坦大贤想出来的,而是他在东方帝国的见闻”马林决定和爱德华讲一个故事

    “东方见闻?”爱德华有些好奇。

    “是的,陛下,我跟您讲一个1700多年前的故事吧”

    “请说!”爱德华知道,马林大概是讲什么治国之道了。而且,他也对爱因斯坦大师的东方见闻很感兴趣。

    “我说的这个故事,名字叫‘约法三章’”然后,马林把汉高祖进入咸阳,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的故事详细地给爱德华讲了一遍

    “通过‘约法三章’,汉帝国第一位皇帝刘邦,迅速赢得了关中百姓的信任。后来,他定都关中地区,依靠当地的百姓组成的军队,威震天下,成就了一个比西欧还要大的大汉帝国”

    爱德华听了后心驰神往,作为一名国王,他对这些古代伟大皇帝的故事最是感兴趣: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窃抵罪好简单啊效果真的有那么好?”

    “当然,陛下把百姓当人看,愿意用法律保护他们,他们也会愿意效忠陛下的。东方有句话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约法三章’虽然简单,但体现了陛下珍爱百姓的生命,他们会感激服从的”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爱德华喃喃自语。良久,他才道:

    “东方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不过”爱德华忽然转折道:

    “我该如何杀死亨利和他的走狗们呢?按照现行的法律,没有处死他们的相关条款啊”

    “那就新修订法律呗,不过,在此之前,您需要先和百姓约法三章,稳定社会。不然,要是持续动乱,您这国王也当不安稳。”

    “好,朕这就和伦敦城百姓‘约法三章’,好让百姓早点安定下来”

第688章 血洗议会,立木为信() 
爱德华兴冲冲地派人去走街串巷去张贴布告,宣布“约法三章”去了,并下令军队严禁抢劫。不过,为了安抚军队,爱德华从亨利七世的国库里,拿出了大量钱财奖赏士兵。

    爱德华并不是一个贪婪无脑的人,至少,他知道,只要坐稳了王位,以后钱多得是。尤其是,他决定杀掉那些跟随亨利七世的大贵族,没收他们的财富。所以,他不会缺钱。要知道,那些大贵族家里的钱加起来,未必比国库的少。更何况,那些封地庄园,才是真正的大头。

    士兵们得了赏钱,自然再无怨言了。更何况,这支军队主要是马林的军队,本就没有什么抢劫的传统,对于不准抢劫也没啥抵触心理。之前从明斯特雇佣来的三千德意志雇佣兵,对于没能在伦敦抢劫倒是很遗憾。但是,马林都没让手下抢,爱德华也不让抢。所以,在领到赏钱后,也就不说啥了。

    但是,几天过去了,让爱德华和马林都感到尴尬的是——伦敦市民貌似对“约法三章”不太感冒啊

    事实上,这也是马林对英国历史了解得不太深入的缘故了。早在1215年,英国就出现了著名的大宪章,提出过“法制”的概念。所以,爱德华的“约法三章”其实不算什么新闻。

    另外,在英国,一般法令的颁布,是通过议会的。所以,对于爱德华私自颁布法律,大家其实都不太感冒。于是,马林和爱德华都尴尬了

    “这个陛下好像,这个‘约法三章’和大宪章有点雷同了啊”马林尴尬地说道。

    “不,马林大公,你错了!”爱德华认真地说道:

    “大宪章严格说来,是贵族逼迫国王的产物,令君权威严扫地。所以,朕必须坚持‘约法三章’,要让人们忘了大宪章,转而认同‘约法三章’,这样,我的统治才稳固”

    马林释然,看起来,爱德华还是很清醒的。他知道,大宪章是对王权的挑战。事实上,亨利七世和亨利八世都是把王权抓得很紧的君主。在15世纪和16世纪,是没什么人提大宪章的。但是,国王通过议会颁布法令,这个传统,却是保留了下来。

    不过,爱德华在法国待过,知道法国是凭借君主的意愿行事的,不受限制,这让他很羡慕。所以,爱德华想借用“约法三章”的机会,绕开议会,自行颁布法令,成为一个专治的君主,就像法国国王那样。

    马林想了想后,说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陛下您下令,捉拿所有议员吧!”

    “捉拿所有议员?你这是要杀光议员吗?用什么借口?”爱德华吃惊地说道。

    “借口?很好找啊!陛下您忘了?当年伪王亨利登基的时候,贵族议员们把亨利。都铎当做从暴君中拯救黎民百姓的第二位约书亚(继摩西之后的犹太国王)来欢迎,并很快通过法令,宣布英格兰的王位由亨利。都铎及其子孙世代相传”

    “你的意思是”

    “有两点,第一,亨利。都铎是弑君者,而贵族院的议员们却拥立其为国王,等同于认同弑君。这一点,足够判处当初参与的人死刑!”

    “第二点,亨利。都铎是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博福特的后裔。但根据亨利四世陛下的命令,约翰。博福特的后裔根本没有王位继承权。而议会上院宣布英格兰的王位由亨利。都铎及其子孙世代相传,属于集体违法!所以,陛下可以集体逮捕所有贵族院的议员!而且,这一点,您必须颁布法令宣布,公开依法血洗议会!”马林最后一字一句地说道。

    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找到法律依据血洗议会,绝不容错过。而且,根据爱德华刚才的言论,他也是希望摆脱议会的控制的。所以,不如以他们当初支持亨利七世这个弑君者为借口,血洗掉议会。

    爱德华非常心动,但又犹豫地问道:

    “那么,我以后依靠谁治国呢?”

    马林想了想,忽然想起了后世官场中的一个办法——凡是前任不喜欢、不重用的,只要没太大的问题,我都重用;而前任喜欢的都贬谪如此,就可以最快地掌控局面,抹掉前任的痕迹

    老实说,这种做法相当不科学。因为,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容易造成“朝令夕改”,对于政策的稳定性有害。但是,这得看用在什么地方。

    爱德华现在杀死亨利七世夺位,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种粗暴的办法,却是见效最快,最容易掌控局面的。

    于是,马林和爱德华解释了一番。爱德华自然不会有“会不会朝令夕改”的担忧,他只担忧自己能不能坐稳王位。于是,他还不犹豫地采纳了马林的建议。

    就这样,爱德华一方面下令军队逮捕所有“违法”的贵族议员,另一方面也派人到处打听那些和亨利七世不对付或者不受重视的贵族

    伦敦塔真是个好地方,历代国王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牢狱。所以,用来关押贵族院的议员们,倒是完全足够。

    当然,这也和当年亨利七世同样血洗了大批约克派的贵族有关。所以,这次逮捕的议员,只有几十人。

    而且,这其中,还有立即讨好爱德华的十名贵族院议员。爱德华看他们都不是亨利七世的亲信,而且和当年拥立亨利七世的事件无关,就放了他们,按照“前任不喜欢、不中用的,我来重用”的原则,选择接纳了这10个在贵族院边缘化的贵族议员。

    另外,爱德华保留了亨利七世的“枢密院”制度,用来取代限制国王的议会。当然,枢密院任用谁,爱德华还没想好。

    不过,这些对于“约法三章”的推广和新国王威信的建立没啥帮助啊于是,爱德华又询问马林有没有办法解决,让百姓一下子就接受新法令

    马林思考了很久,忽然想起了被车裂的商鞅兄

    “办法倒是有一个,而且见效很快”

    “快说说看!”爱德华很感兴趣。

    事实上,不论是马林,还是爱德华,都不太在意“约法三章”的具体内容。他们在意的,是如何利用法律,合法地杀死亨利七世和他的走狗们,并斩草除根。毕竟,在“约法三章”落实后,肯定要后续宣布对弑君者和其帮凶的制裁办法的新法案的。所以,这个“约法三章”作为第一炮,必须先打响。之后,才好颁布如何处理弑君者的新法案啊

    马林清了清嗓子,道:

    “这个办法,叫做‘立木为信’话说1850多年前的华夏”

    “停为啥都是那么久远的故事?那时候古罗马还没占领英格兰呢”爱德华有些崩溃地说道。

    “华夏古代就是这么牛比啊”马林无辜地说道。

    “好吧,你继续”

    “一个叫秦的王国,想要更改法令(变法)”马林滔滔不绝。

    “对,就是这个主题,和朕现在的处境很像!”爱德华高兴地说道。

    “主持制定新法的商鞅,怕老百姓不信他的新法,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让人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嗯,32英尺高的木头,并当众宣布,谁能把这跟木头扛到集市的北门,就赏赐十两黄金嗯,就是13盎司黄金的样子”

    “集市南门道北门?很远吗?另外,为什么要在集市?”爱德华好奇地问道。

    “不远,大概几百步吧。之所以在集市,是因为集市人多啊,口口相传,才更方便宣传法令”

    “有道理才几百步,就能奖励13盎司黄金,都有100多个金币了,肯定很多人抢着搬吧?”爱德华很有兴趣地问道。

    “不,陛下,您错了。一开始,没有百姓肯尝试。他们反倒觉得——这是疯了吧?扛一根木头走几百步就奖励100多金币,简直不可信”

    “哈哈,朕听了也觉得很不可思议呢。然后呢?”

    “商鞅把赏金从100金币提高到了500金币,但还是没有人来尝试后来,一个百姓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扛了木头,然后,果然得到了500金币的奖励”

    “这个平民一下得到500金币,真是发财了”爱德华感慨道。

    “陛下,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商鞅通过这件事,让人们认为——他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之后,他再说什么,颁布什么法令,大家就都相信了”

    “嗯?”爱德华想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