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如此,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灌溉技术问题。在这个年代,欧洲人耕作技术粗放,种地就是撒种子,然后浇水。接着,就不怎么管了。等到秋季,再来抢收一波

    至于灌溉,虽然欧洲的能工巧匠们发明了不用人力驱动的水车灌溉。但是,水车即使不用人力,也是需要水力推动的。因此,一般河流附近的区域,有水车日夜不停灌溉,农业才比较发达。

    而远离河流的地区,灌溉就非常不方便了。而且,欧洲此时,不大流行墒沟灌溉技术。实际上,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欧洲就开始从阿拉伯地区引进了先进的灌溉技术。但是,这种先进的灌溉技术,主要在南欧的意大利等地应用。而德意志地区,主要还是靠水车来灌溉,以及靠大自然降雨。

    所以说,这个时代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田,还都集中在河流附近和湖泊附近,以方便灌溉。至于离河流远的,哪怕是平原,农田开垦得也不多。因为,灌溉技术不行。

    像马林之前,在东弗里斯兰,引进大量的劳动力,广泛地开挖灌溉渠,并在农田里,各个小田块之间,开挖墒沟,用以引水漫灌,是这个年代的欧洲,不流行的。至少,在德意志地区还不算流行。流行这种从阿拉伯地区传来的“先进”灌溉技术的,只有和中东交流比较多的意大利地区,都是威尼斯和热内亚商人从阿拉伯地区带回来的技术。

    所以,这个年代的意大利,农业发达,是欧洲人眼中的宝地。也因此,法国和西班牙两大列强,为了争夺意大利的控制权,打破了头。就连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要不是国内诸侯掣肘,恐怕也会加入到意大利的争霸中来。

    南明斯特地区之所以比北明斯特地区发达,就是因为南明斯特地区河流纵横,方便架设水车。比如,明斯特南部的边界,就是鲁尔区北部边界——利珀河。而且,埃姆斯河也是流经南明斯特地区的。同时,南明斯特地区,也有很多天然小河,方便水车的架设。所以,其农业,才比北明斯特地区发达。

    而别明斯特地区,农业最发达的,就是西边的埃姆斯河流域。至于东边,有大片的平原,但是,因为缺乏天然小河,灌溉不太方便,只能靠天下雨。所以,这边的耕地较少。

    然而,对于这种情况,马林却很清楚解决办法——组织人力大规模开挖灌溉沟渠呗

    马林清楚地记得,后世自己老家那片,到处都是南北纵横的灌溉沟渠,基本都是人工挖出来的。而欧了这些灌溉渠,加上田里每隔几米远就出现的一条细长的墒沟,田里的庄稼,才能得到充分的灌溉。

    古代欧洲之所以长期流行种植黑麦,而不愿意种植小麦,就是因为缺少引水的墒沟。而小麦需水量比黑麦多多了,黑麦可以靠天下雨灌溉,小麦不行。所以,这个年代的欧洲小麦产量奇低,大部分亩产都不到一百斤。所以,小麦价格卖得奇贵,是黑麦价格的五六倍。等到“物价革命”后,会达到黑麦的7倍以上。

    也就是说,马林在东弗里斯兰推广的灌溉渠和墒沟,其实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除了已经从阿拉伯地区引进灌溉技术的意大利。

    事实上,西亚和埃及的先进灌溉技术,罗马时代已经有了的。但蛮族入侵后,这些技术都失传了,欧洲科技倒退了几百年

    因此,别人觉得缺少河流的北明斯特地区难以开发,马林却觉得简单。到时候,只要组织大量人手,去开挖灌溉渠和墒沟,就能从那些缺乏河流的平原上,开垦出大量的良田了。

    事实上,知道20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华夏国内还在冬季农闲期,经常组织农民搞“大会战”,开挖新的灌溉渠,开辟新的农田,以解决人口爆炸和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直到21世纪,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此后,农村就再也没有这种劳役了。因为,挖河的工作,都从人力改为用挖掘机了。

    可以说,组织农民,在冬季农闲期,集中挖河开渠,或者清理灌溉河的淤积,也是农村地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华夏古代,所谓的某个有作为的官员“兴修水利”,可不是城里人想象的建水坝、修水库,而是主要挖沟开渠,清理灌溉河道的淤积。只有缺水的山区,才会建水坝、修水库。平原地区的“兴修水利”,就是挖沟开渠、清理淤积,疏通河道。而且,这种劳役,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属于义务。当然,老百姓也清楚,挖沟开渠和清理淤积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好。因此,也没人会要报酬,一般都是自带口粮和饭盆,甚至自带铁锹,去参加劳动。

    在这个没有挖掘机的年代,马林想要在北明斯特地区那些无河流地区开垦农田,必须组织大量的劳动力,去挖沟开渠。不然,没有水灌溉农田,一旦降雨不够,你就等着绝收吧。

    所以,马林才安排科勒,去德意志其他地区,大量招募富余的青壮劳动力。把这些人招募过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他们挖沟开渠,把埃姆斯河等大河的水,引入灌溉渠,引到那些无河流的平原地区,开垦出新的耕地来。

    至于挖河的成本,主要就是马林要准备一批铁锹、扁担和箩筐。铁锹是挖土的,扁担和箩筐自然是挑土的。除了这些工具外,最大的支出,大概就是粮食了。

    在挖沟开渠的时候,农民们的体力消耗极大,也特别能吃。比如,平常一个农民一顿只要一块面包就够了。但在挖河期间,一顿三个大黑面包估计也不一定够。而欧洲粮价那么贵,即使知道挖沟开渠有好处,一般的贵族也未必供应得上那么多粮食。毕竟,上万人去挖沟开渠,粮食消耗再增加两三倍,穷一点的贵族,哪怕是大贵族,也负担不起。也只有马林这样的,粮食满仓的大贵族,才能负担得起这样的消耗。毕竟,只要沟渠挖好了,耕地开垦出来,以马林掌握的先进的耕作和肥料技术,一季粮食,就能把所有挖河的成本都收回来,还大有赚头。

    但换成其他贵族,以当时黑麦亩产一百多磅的水平,组织大量人手去挖沟开渠,天知道多少年才能收回成本来

    马林打算,今年招募5万青壮劳力,在北明斯特地区挖沟开渠,然后,开垦出至少5万尤格拉姆的耕地出来

第274章 “一万个英国女朋友”() 
开垦荒地为耕地,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但是,放羊,却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在一边招募移民开发北明斯特地区的同时,马林也没放弃畜牧业的发展。

    比如,去年秋天,马林组织了1500只英格兰半细毛羊的母羊,去西撒哈拉阿尤恩找那边的公美利奴羊“借种”后,经过近半年的怀孕期,这些母羊,纷纷产下了小羊羔。

    经过毛纺行业专业人士的鉴定,发现这种混血绵羊,果然羊毛比英国半细毛羊的羊毛更细更优质。但是,还赶不上美利奴羊的羊毛品质。

    不过,这并不是固定的。有的羊羔的羊毛偏粗,接近母体的英格兰半细毛羊。而有的羊羔的羊毛,则偏细,更接近父体的美利奴羊。

    马林甚至育种要选优的道理,所以,那些羊毛更细,靠近美利奴羊羊毛品质的羊羔,都被单独挑选了出来,重新组合。

    这些羊羔的父体,都是有标记的。马林下令育种人员,不允许同一父亲的羊羔之间近亲繁殖。其他的,则尽量让细羊毛的羊羔,长大后,相互配对繁殖,以培育出稳定的细毛品种。

    经过挑选,1500只英国绵羊的母羊,产下的2800只羊羔,共有700只细毛羊羔被挑选出来,用于培育新的细毛品种。而剩下的2100只羊羔,虽然羊毛重量可能没其他700个羊羔好,但也算不错的了。至少,它们的羊毛,质量是超过英国半细毛羊的。

    之后,马林把那700只羊毛很细,达到细毛羊水准的混血羊羔,单独圈养了起来,并特地聘请了莫日根的两名弟子来看护,务必保证它们的健康。等它们长到12月龄了,在挑选不同父系的公羊和母羊配种,以得到一个稳定的绵羊品种。在父母都是细毛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培养出一个细毛的稳定品种的。混血品种是不稳定的,有可能更像母亲,也可能更像父亲。但两个更像父系的混血,继续配种,则有很大的可能,培养出更像父系的品种。

    然而,区区700只细毛羊羊羔,马林觉得太少了

    于是,范高雷通过北海商会运回来的1万只母羊,又被装上了船,踏上了去阿尤恩美利奴羊养殖基地“找老公”的征途

    因为足足有1万只美利奴羊,马林显得非常重视。所以,他把航运公司大部分船都调了过来,用来运送母羊去西撒哈拉“找老公”。同时,为了保证船队的安全,马林派出了所有的战船,护送运羊船队南下。

    这样一来,运羊船队的规模,达到了85艘之巨。其中,运羊船为50艘,护航的战船是35艘(10艘500吨级战舰和25艘250级武装商船)。

    当85艘200吨级以上的大船浩浩荡荡地通过英吉利海峡的时候,把正在隔海对峙的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都吓了一大跳。

    尤其是英国海军,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还以为这个新舰队是法国人找来的帮手,差点就要发起主动攻击。也幸好约翰逊最后忍了下来,没有贸然出击,否则,那35艘东弗里斯兰战船,肯定分分钟教英国海军做人。毕竟,那可都是弹药齐全的炮舰。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马林麾下的舰队,也不会主动招惹英国舰队。虽然可以战而胜之,但是,海战火药消耗太大了。一场大海战打下来,虽然可以打胜,但火药也会消耗得差不多。习惯于未雨绸缪的马林,早就下令海军克制了。

    所以,这个船队在经过英吉利海峡时,是沿着海峡中线航行的,不偏不倚,表示自己不愿意搀和进英法冲突的态度。

    在看到马林的船队选择靠中间航行后,英国人终于是长舒了口气。至少,那不是敌人的船队。要知道,现在英军海军,不过才一百多艘战船。而法国那边,也有五六十艘战船。若是这支拥有八九十艘大船的船队,站在法国那边,英国海军就要杯具了。若是英国海军杯具了,那么,英国这个国家也杯具了。因为,若是英国海军主力完蛋了,英吉利海峡对于法国人而言,也等于不设防了。到时候,法国人把陆军主力运到对岸去

    而此时,英国正是最虚弱的时期。因为陆军主力在爱尔兰岛上,只要法军主力能过海,包围伦敦。灭亡英国,那真是小菜一碟。

    而法国人,则是觉得很遗憾。因为,要是英国人和这个庞大的船队起冲突就好了。这样,这个船队和英国海军来个两败俱伤,法国舰队就可以捡便宜灭掉英国舰队了。不过,英国人貌似很克制,没敢主动挑衅。而这支船队,也很老实,直接跑到中线航行。然后,这支船队,就这么消失在了英吉利海峡上

    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西撒哈拉阿尤恩绿洲,里面的现在一共有八百多只美利奴羊。西撒哈拉气候干燥,非常适合美利奴羊的繁殖。所以,这三年来,西撒哈拉的100对美利奴羊,扩大到了四百多对。公羊数量,达到了408只。

    然而,这一刻,这408只美利奴羊公羊,都还不知道,他们将会迎来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