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雷,趁机暗中清除瑞典国内的亲丹麦势力,并开始继续力量

    一年多以后,到了1501年8月,其实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之所以比原本历史上拖延一个月,其实是为了从条顿国施瓦茨指挥的新军中,召回埃里克。约翰松。瓦萨等优秀青年军官。

    这几十名优秀的瑞典贵族青年子弟,都是老斯滕。斯图雷看好的年轻俊杰。现在,他们在条顿国跟着施瓦茨学了几个月的新式方阵和练兵方式,自然要召回来用,以和丹麦开战毕竟,丹麦肯定不乐意瑞典那么大个国家(包括芬兰)自立,脱离自己的掌控

    在几十名年轻军官回归后,老斯滕迅速把他们安排进自己组建的新军中,担任军官,负责练兵。

    在汉萨同盟的经济支持下,老斯滕。斯图雷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得意组建了一支1万人的反抗军,反抗丹麦的统治。要是换做黑明施泰特战役爆发前,只有1万军队,老斯滕。斯图雷还真不敢随便闹独立。可是,丹麦国王汉斯把大部分精锐损失在了征服迪特马尔申的黑明施泰特战役中,一下子元气大伤了。这时,老斯滕。斯图雷终于是有胆子反抗了。而且,在反抗前,老斯滕。斯图雷不但在积蓄力量,还借机清理了很多瑞典境内亲丹麦的势力,以免内部不稳。等一切准备妥当后,老斯滕。斯图雷终于是宣布瑞典独立了

    而在老斯滕。斯图雷宣布独立前,马林紧急派船悄悄送了一批火绳枪和弹药过去。哥伦布即将归来,到时候肯定会带来很多硝石。所以,马林这次给老斯滕。斯图雷的弹药非常充足,足够他们用很久。

    而且,马林之所以一次运这么多,是因为他知道,以后想支援就难了。因为,丹麦海军太强大,不但有50艘战船,还有很多武装商船。一旦瑞典独立战争打响,丹麦将会封锁瑞典海岸。到时候,就很难支援到老斯滕。斯图雷了。

    至于火绳枪,马林也没有提供东弗里斯兰军中列装的穆什克特大火枪,而是改为更小的火绳枪。穆什克特大火枪的子弹重达50克,而提供给瑞典的火绳枪,子弹仅有30克,和后世英军棕贝斯燧发枪的弹重一样,口径也一样。这样的火枪,杀伤力也是不小的,而且不需要支架,可以端着射击。

    因为赶时间,尽管有几百名熟练的火枪工匠,马林还是只制造出了1000支火绳枪。不过,在给瑞典运输火枪和弹药的时候,马林还派去了一名火枪工匠,可以现场指导那些瑞典工匠当场制造。

    要知道,瑞典不缺铁矿。即使北极圈那个超级铁矿没有发现,南部地区,铁矿也是很丰富的。所以,瑞典铁匠也不少。马林派一名工匠过去指点他们,必然能造出更多的火绳枪。

    而且,这一次马林几乎把自己的火药库搬空了,就为了帮助瑞典。所以,瑞典人到时候的弹药,也是不缺的。

    火枪在正面战场上也许效果就那样,若是火枪手被近身,那就麻烦了。毕竟,这个年代的火枪没有刺刀。有刺刀也没用,你火枪装了刺刀也就一米多长,还能长得过人家几米长的长矛?

    但是,在守城战里就不一样了。依托这坚固的城墙,火枪手们可以很安逸地从墙头上缩回头慢慢装填弹药,然后再端着火枪伸出头来,射击那些妄图爬上城墙的敌人,非常安全,打击力也很强。

    而且,爬城墙时,士兵不可能携带需要双手持的长矛,只能携带短刀。所以,即使敌人爬上墙头,也只能用短刀作战。火枪手逼急了,还可以用沉重的枪管把敌人砸下城墙

    所以,火枪在城墙防御上,战力是倍增的

    马林这次提供的1000支火绳枪,完全可以让瑞典人的防守上一个等级。而且,老斯滕。斯图雷也私下表示,这次独立战争,将会以防御战为主,不会和丹麦人硬碰硬。

    毕竟,丹麦人虽然损失了很多精锐,可国力摆在那儿呢,可以再招募很多雇佣兵来镇压瑞典。瑞典这1万雇佣兵,还是汉萨城市吕贝克和条顿国暗中支持的呢。

    因为丹麦人霸占着卡特加特海峡和厄勒海峡(西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间的海峡),向过往的商船征收“过路税”,引起汉萨同盟的不满。其中,最不满的,大概就是有大量商船经常进出这两个海峡的汉萨第一城市吕贝克了。其次,就是有四个汉萨城市的条顿国了。

    所以,吕贝克人听说瑞典要反丹麦,高兴无比,立即掏钱,还帮忙雇佣了不少德意志雇佣兵,悄悄送往瑞典。条顿国也是暗中派了一些雇佣兵,前往瑞典。这样,才凑成了瑞典的1万大军。毕竟,瑞典看着大,可都是高纬度地区,所以人口很少,包括芬兰也才几十万人。凭借自身,是很难凑足上万大军的。

    有了吕贝克和条顿国的支持,加上马林大批军火的支持和军官培训,老斯滕。斯图雷的底气更足了

    于是,老斯滕。斯图雷发表了比历史上措辞更加严厉的声明,表示汉斯国王是一个没脑子的白痴,不适合领导瑞典人民,理应被废黜

    消息传到哥本哈根,丹麦国王汉斯简直被气疯了。于是,他开始四处招募军队,准备对瑞典发起强大的攻势,意图迅速镇压掉瑞典的“叛乱”。

    这个年代,瑞典虽然拥有芬兰,但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端,卡特加特海峡和厄勒海峡东岸的沿海地区和半岛最南端的沿海地区,包括哥得兰岛,都在丹麦的控制下。

    所以,丹麦人是有基地向瑞典内陆地区发起攻击的,不需要发起登陆作战。从这一点来说,瑞典人天生就是吃亏的。所以,老斯滕。斯图雷才会选择防御战,消耗敌人的实力。

    丹麦人从丹麦王国各地,包括挪威,抽调了大量的军队,集中前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端的丹麦控制区,集结起来,准备发起攻击。甚至,丹麦王汉斯还从本家奥尔登堡伯国这里,借走了1千兵马

    马林顿时兴奋了,简直就是送上门的好机会啊!等到丹麦人和瑞典陷入了拉锯战的时候,马林完全就可以出兵耶弗尔,拔除耶弗尔这个钉子了。那时候,丹麦无力干涉,而奥尔登堡自身实力本来就不足,还被抽调了不少军队去支援丹麦总之,耶弗尔那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离回归不远了

    (注:耶弗尔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类似华夏的湾湾问题。而丹麦,就是那个老美,阻碍了主角统一耶弗尔的道路。所以,主角才设计暗算丹麦。)

    当丹麦人集结大军的时候,马林也开始悄悄地集结兵马,准备进攻东北部闹独立的耶弗尔地区。等到丹麦和瑞典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就是马林军队攻进耶弗尔地区的时机

第20章 科霍恩迫击炮() 
因为要进攻耶弗尔,那么,有很大的可能会遇到攻坚战。所以,准备专门的大口径攻城火炮,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事实上,这个年代,除了后装青铜炮(弗朗机炮)是主流,另外还有一种大口径、短身管的非常难看的火炮——臼炮,也是重要的组成。

    臼炮,就是又短、又粗、又难看的火炮,它的初速因为身管短而导致很低。但是,它的口径往往很大。口径大,就意味着炮弹很重,砸起来非常带劲

    一般而言,攻城当中,臼炮才是主力。因为,弗朗机炮口径太小,小铁球砸到城墙上,根本翻不起浪花来。但臼炮不同,几十磅的铁球砸上去,就算初速不高,但重量摆在那儿,砸上去就是一声巨大的闷响,石头很容易被砸裂

    而且,因为是大仰角射击,臼炮的弹道非常曲折,类似后世的迫击炮。事实上,后世的迫击炮,就是从臼炮发展而来的。

    耶弗尔的城堡,绍尔手下的探子去侦查过,修的很坚固。当然,还没有防炮击的棱堡结构。棱堡结构,出现在16世纪初的意大利,主要是拜意大利战争所赐。因为,法国是火炮大国,一次能出动上百门火炮。为了抗炮击,意大利人发明了棱堡结构。然后,棱堡慢慢地传到了欧洲其他地区。

    但耶弗尔的城堡,显然还没有棱堡结构,只是普通的城堡。可即使是普通的城堡,马林麾下的主力炮——前装三磅炮,也难以轰开,就算换上六磅炮也难。因为,不管是三磅炮还是六磅炮,甚至12磅炮,都是野战炮,适合战阵对轰。若是拿来轰击城墙,都显得不足。因为,炮弹重量太小了,和垒砌城墙的大石块相碰撞,动能不够。

    举个简单的道理,同样的速度,一个小石子砸到人头上,最多疼一下,了不起肿起来起个包什么的;可若是用一个同样速度的铅球砸到脑袋上,可能脑袋立即开花,人也当场毙命了

    所以,不管是攻城也好,海战炮击敌舰也好,火炮口径越大,破坏力也就越大

    马林前世曾经看过btv一期军事节目,是翻译自老美的,讲的是野战炮。事实上,马林的三磅炮数据,也出自这个老美李。艾尔米介绍野战炮历史的节目。甚至,炮管长度0。65米,也是听了那老美主持人介绍的。

    马林对那个用炮弹打西瓜的节目印象非常深刻,所以记住了很多内容。节目里,还提到过一种特别的炮——科霍恩迫击炮

    科霍恩迫击炮,其实就是一种臼炮。只是,它的造型比较好看点而已。根据那位美国大叔主持人的介绍,24磅科霍恩迫击炮口径14。7厘米,射程1000米,是荷兰人巴伦。科霍恩在17世纪(1673年)发明的。

    因为它能发射重达24磅的大铁球,所以破坏力惊人。即使初速不高,但如此大的铁球,砸到城墙上,也是地动山摇的。而且,它是抛射的,是从上方砸过去的,还可以越过城墙砸城里的人。

    最关键的是,这种迫击炮,全重只有82公斤,铜制的,非常轻便。两个士兵轻松地可以抬着它到处布设。行军时,马车也很容易载着到处跑。

    说起来,它比马林下令研发的卡伦舰炮都要短,也更轻便。不过,也正是因为炮身太短了,无法平射。因为,炮身越短,初速越低。初速低了,炮弹离开炮口没多远就会掉下来了。

    所以,它不适合上船成为舰炮,只适合陆战用。因为,在陆地上发射的时候,靠着大仰角,科霍恩迫击炮可以把后坐力传递到方形底座上,然后传向大地。而大地的多稳啊?所以,科霍恩迫击炮在发射后,因为后坐力造成的位移很小。即使有位移,只要在方形底座边上划一道线,有了位移后,也可以由炮手轻松地搬回原来位置。毕竟,它轻嘛,全重也才82公斤

    但上了船则不同,船体在大海上,本就是左右摇晃的。舰炮靠近500米内平射,命中率尚且只有一两成,要是像迫击炮那样大仰角曲射,鬼知道有没有命中的可能。而且,船体是不住摇晃的。摇晃对平射影响就很大,对曲射,影响更加大过天了。

    所以,科霍恩迫击炮只适合当步兵炮,不适合当舰炮。但是,因为其炮弹太重了,杀伤力十足。所以,从它被发明的1673年开始,直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都是交战双方用来攻坚的主力。虽然北军还有格兰特将军爱用的威力更大的超级臼炮。但是,那种重型臼炮,重达7吨,在陆地上非常难以机动,往往要通过铁路线运输。不像科霍恩迫击炮,随便一辆马车,都能拉着到处走。所以,南北战争中,攻打城墙和坚固工事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