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10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种官方掌控的手工业行会,还节省了对手工业者的管理成本,可谓好处多多

    至于手工业行会的首领欺行霸市或者干别的坏事?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只要官方愿意接受投诉,注意各行业手工业者的利益的保护,就不会出问题。有这个约束在,那些手工业行会首领也不敢乱来。毕竟,官方可以随时撤换他们!

    当然,唯一的隐患,就是可能会有主管手工业行会的相关部门的官员勾结行会首领去欺压手工业者了。这种情况,就算手工业者上告都没用。因为,上面就是恶之源头。所以,需要马林搞出类似后世纪捡部门那样的机构,来监督官员的问题了。在古代华夏,就是因为缺乏纪捡部门这样的机构,才让古代官员们恣意妄为,横行不法。这才有了“灭门令尹,破家县令”的说法。就算后来有了这样的机构,可因为各种原因,20世纪和21世纪头几年,纪捡部门的存在感也很弱。直到后来专业打虎的那位大佬上台,官员们才真正开始害怕和收敛

    对此,马林的看法其实不太一样。他不太喜欢放在明处的纪捡部门。因为,身在明处的纪捡部门,太容易遭到问题官员的针对和渗透了。甚至,当初不少纪捡人员就被人投其所好拉拢了的。

    敢贪的的官员,很多都是聪明人。一个明面的机构,很容易被聪明人针对和防备甚至拉拢。但若是像锦衣卫和联邦调查局那样的暗中的机构对付他们,他们就麻爪了。因为,他们不知道从何下手,如何针对。因为,锦衣卫或联邦调查局都在暗处,没有破绽。

    当然,这样的隐藏的反贪机构,也是官员最害怕的。因为,谁都不愿意有无影无形的敌人围绕在自己身边。所以,明朝的文官使劲抹黑锦衣卫,还让皇帝裁撤锦衣卫。崇祯这傻帽就信以为真,真的撤掉了锦衣卫。然后,他成了聋子和瞎子,最后沦为史上最悲催的亡国之君

    针对工会可能出现的问题,马林打算采取检举制,设立举报信箱。只要有人检举,并言之有物,加上检举者愿意出面指证,北海国间谍就会派人去调查。这样,也省了人力。没事的时候,若是出动人员,可是很浪费钱的。而有人检举,而且敢署名,证明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程度。这时派出间谍调查,正好合适。至于匿名信什么的,一般不理会。要是有人匿名戏耍怎么办?因此,马林的检举信箱,只收署名信,匿名信一般直接丢弃,免得被耍。当然,一旦有人实名举报,那么,举报人也会受到官方的保护。不然,就没人敢举报了。

    至于如何组建新型的手工业行会,马林的打算,是在某个行业的手工业者里,先让手工业者们推荐威望高、人品好而且识字的人。然后,报一批名单到官府里。

    随后,按照推荐的名单,官方人员筛选掉不符合要求的。接着,派人和这些候选人接触,打探他们的思想动态。如果愿意和官府合作的,则纳入优先选项。而执意为工匠出头,和官府不对付的,则全力打压

    最后,从这些候选人里挑选出最配合官府的候选人,担任该手工业行会的会长。然后,再选择几个同样配合官府的候选人,担任副会长和执事什么的。这样,算是对他们支持官方的回报。同时,也给担任会长的人压力——你要是不听话,有的是人代替你!

    当然,如果候选人全是对抗官府的态度的话,马林就会全部撇开这些候选人,在其他工匠里另选愿意配合官府的人,哪怕是没啥威望的新人。

    实在没人选的话,马林甚至会从官府的低级小吏里面,挑选出外行的人,暂代这个职务,直到该行业能推出愿意配合官方的人选。

    什么?有人不服?想要闹事?对不起,全部逮捕,罚为奴隶!

    人事任命权可是官府对手工业行会最重要的控制手段,谁敢挑战它,就让其去死,哪怕是全行业的人!

    当然,纯粹硬刚也是不行的。所以,官府也必须做出为工人着想的姿态,并帮他们争取到一些保障性的利益。这样,才能避免出事。

    当然,帮他们要求涨薪是不可能的,除非物价上涨已经远超过工资上涨速度。否则,只能做一些帮忙讨薪的事情。不然,要是成为后世像法国工会那样的,社会就要乱套了。

    也就是说,这种官方控制的类似后世华夏工会的新型手工业行会,他们的作用,就是帮工人讨薪,以及解决一些基本的要求。至于更高级的追求,是不帮忙的。毕竟,人是不能太惯着的。太惯着的话,工人们可能会像后世的法国工人那样成天闹事。

    但是,帮忙解决一些工人的基本生存问题,没事送送温暖什么的,还是必须的。不然,安抚不住人。

    这点小手段,后世随便一个华夏的工务员都懂。无非就是逢年过节的,带点价值不高的礼品,上门慰问下困难户,展示一下行会对会员们的关爱。花费不多,但宣传得好,效果却很不错。

    或者说,马林要重建的手工业行会,分明就是山寨版的后世的华夏工会

第1622章 棚户区改造和蜂窝煤推广() 
有了这样的服从官府的手工业行会,马林也能方便地掌控住那些相关行业的工匠和工人,节省官府的管理成本。

    要知道,这些工匠可是古代最不稳定的社会因素。从很久以前开始,这些号称市民的工匠们,就是欧洲暴乱的主力军。

    欧洲的农奴,一般都是很老实的。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他们一般很少会主动造反。可这些工匠不同,他们有点见识,很多人还识点字,有着农奴所不具备的眼光和傲气

    所以,有时候官方稍微增加一点压迫,工匠们就容易炸锅。特别是税收问题,工匠为主的市民阶级非常敏感。

    比如,符腾堡的农民起义,说是农民起义,但其领导者卡斯巴尔,却是一个铸刀的铁匠。而在德意志南部流传广泛的类似天地会那样的造反的团体——鞋会,实际上最早也是一批鞋匠发起的。

    包括后世华夏的起义,也是工人阶级为骨干,领导农民发起的。就连名称,也是工农xx即使华夏的愅命实际上农民占多数,但处于领导地位的,还是工人阶级。

    所以,市民阶层才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总管欧洲近代的历次愅命,几乎都是工人阶级发起的。特别是法国这边,基本都是巴黎的工人在闹事

    因此,只有管好了手工业者为主的市民阶层,社会才能安定。否则,请做好上断头台的心理准备

    不过,工人阶级虽然可怕,但其实要求也不那么高。只要能吃饱穿暖,其实他们也不会随便玩命。

    只是,倒霉催的欧洲,农业一直很垃圾,直到18世纪才开始学华夏有了点进步。而此前,欧洲粮食产量一直低到感人的程度。所以,工人们连面包都吃不起,心里有怨气也在所难免。

    但在北海国,吃不起饭是不可能的。因为,北海国的粮食产量太高了,粮食供应极其充足。不像别的国家的面包,掺了一堆的野菜、木屑、泥土和石子之类的难吃的东西。在北海国,黑面包只掺杂了一点草糠,虽然吃起来有点粗粮的感觉,可比掺杂泥土石子什么的,实在好太多了。

    而马林现在打算搞的纺织工业,也能充分解决穿衣的问题,让北海国百姓能够穿暖。同时,马林也在筹划着在各地兴建医院,解决百姓看病的问题

    至于住房问题,马林也没啥太多的办法。他总不能看到穷人就送一套房子吧?那样他也送不起。这个问题,只能交给地方官员送温暖的活动了。比如,寒冷的冬季,地方官员来到棚户区,指挥泥瓦匠给他们的棚户缝缝补补。实在不行,可以堆彻一间经典的土坯房啊!

    土坯房足够温暖,还能堆个火炕。别的不说,至少比城市里那种棚户强太多了。而且,成本很低,只需要泥土和茅草,外加一点人工。

    虽说土坯房修建在城市里比较影响市容市貌,但这个年代,可不是讲究面子的时候,而是讲究成本。有钱人建石头房或砖瓦房,没钱就弄个土坯房,本就是理所当然。只要不把土坯房修建在大道旁和闹市区,马林就不会管。马林本就是普通百姓出身,很理解穷人的难处。可不像后世某些没见过人间疾苦的管理者,居然用市容市貌这样的扯淡借口,不准人这样那样的。

    事实上,马林一直觉得,这个年代欧洲城市里贫民居住的棚户屋很奢侈。为啥?因为那都是木头啊!

    也许马林在后世呆惯了,后世的华夏,开发度太高,树林什么的,已经很难看到了。因此,下意识地觉得木材很贵。要知道,在后世,华夏为了打造家具,每年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木材。

    而这个年代,欧洲的城里的穷人,居然奢侈到用木材做全木结构的房屋,常常让马林觉得——这厮是不是在装穷啊

    当然,人家是真穷。因为,这个年代欧洲人是真不懂建造成本更低的土坯房啊!

    而且,这年头欧洲人口还不算太密集,森林很多,木材也没多贵。建造全木结构的房屋,成本也不算太高。当然,和土坯房相比,的确高很多。毕竟,这年头的欧洲,就算自己伐木,也是要向官府交税的。

    但马林很不喜欢这种木屋,因为,一旦失火,木屋为主的棚户区很容易一烧一大片,非常危险。

    不过,如果改为土坯房的话,使用茅草屋顶,同样容易失火。因此,马林打算,对北海国城市里的棚户区进行改造,将那些木屋都换成土坯房。但是,屋顶盖瓦,降低失火的危险。

    而且,如果在土坯房外面刷一层白色的石灰浆的话,盖了瓦的土坯房,看起来和砖瓦房没啥区别,还很漂亮。

    当然,这种版筑的草筋土坯房,因为重力原因,墙体不能堆太高,只能弄个小三间的比较小的房子。但是,这也足够了。因为,对于穷人家而言,本来就不敢奢望大房子的。

    为了证实自己的心中猜想,马林亲自跑了一趟奥里希城的棚户区,指挥大批工匠,一天内加急修好了一套三小间的土坯房(为了赶进度,泥巴墙体直接用火快速烤硬了)。其中,屋顶用从木屋里拆下来的木材当房梁,然后在房梁上盖上瓦片。最后,在土坯房的外墙上全部刷上了一层白色的石灰浆

    然后,一栋非常漂亮的东方特色的小房子就建成了。不过,对于这种城里的房屋,马林取消掉了乡下农奴住的土坯房里专门的土灶和烟囱。因为,他的规划是让城市居民使用蜂窝煤炉。而蜂窝煤炉完全可以放在门外做饭烧水。因此,可以省下一间房间来,用于放东西,或者住人。如果下雨的话,蜂窝煤炉也可以放在堂屋的大门内做饭也可以。

    经过棚户区居民的试住,这种小三间的土坯房受到了原本住破木屋的住户极高的评价。因为,在这个大热天里,住户感觉住在土坯房里,居然很凉爽,而且很舒适

    而且,它的修造成本很低。其最大的成本,大概就是满屋顶的瓦片了。至于泥土和茅草,那就不要啥成本。屋梁也是从原本的木屋里拆的,还能剩余大部分木材。真正花钱的地方,也就是买瓦片和刷墙的石灰浆了。但石灰比较便宜,成本不高。只有瓦片成本稍高,但普通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