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10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米施泰尔山谷不被攻破,那么,瑞士安全,哈布斯堡家族也安全

    但没想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却是个死脑筋,居然不肯轻易给男爵爵位和封地,只愿意册封丹顿为采邑骑士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这样派人和古登道夫接触的,马林也收到了这个消息

    果然,古登道夫对于丹顿只被册封为不能世袭的采邑骑士感到不满,打算拒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拉拢。毕竟,古登道夫可不希望自己的孙子沦为平民。

    马林得知消息后,简直火冒三丈。他立即写信,飞鸽传书给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这一次,马林信中的语气相当不客气,差点把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气出病来

    马林在信中指出——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死守过去的教条,太把爵位当回事了。比如弗伦茨贝格,明明战功可以封伯爵了,可到现在还只是个男爵,连子爵(副伯爵)都没混上。

    而且,这次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开的条件也忒小气了。对一个佣兵1。6万的大佬,居然只肯给采邑骑士的封号和领地。

    马林在信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来——如果这次古登道夫全力进攻,攻入瑞士,腹背受敌的弗伦茨贝格的大军就可能灭亡。到时候,别说瑞士的土地了,敌人甚至可能趁机攻入奥地利本土。没了奥地利,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的位置都未必能保得住

    马林还不客气地指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不过是个荣誉地位,是个虚君,并无实权。所以,哈布斯堡家族多占点地盘才是正事。若是保不住瑞士,那哈布斯堡家族很可能万劫不复。和家族前途未来相比,区区一个男爵算个p。如果舍不得一个男爵爵位和那点土地,哈布斯堡家族还不如早点从瑞士撤兵,缩回奥地利呢。那样,好歹也能保住老本

    这番话说得太直白,直接伤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自尊。但恼怒过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悲哀地发现——马林说的是对的。如果瑞士战场上哈布斯堡家族全面战败,不但保不住瑞士,敌人甚至可以顺势攻入奥地利本土。到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所以,思考再三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最终在这一点上不再小气,同意了册封古登道夫的私生子丹顿为男爵,并给予一定的封地。反正,若是保住了瑞士,区区男爵领还是能挤出来的。

    而且,若是丹顿成了哈布斯堡家族在瑞士的封臣。那么,古登道夫的那一万几千人马,都会坚定地站到皇帝这一边,帮他守卫瑞士

    只不过,马林也没想到,这次的事件,让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打开了思维禁锢,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然后,皇帝陛下一发不可收拾。他是没钱不假,可后来靠着批发男爵和男爵领,居然拉拢了不少打手,成功地在瑞士站稳了脚跟当然,这是后话

第1585章 总参制度() 
果然不出乎马林所料,当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开出男爵和男爵领地的条件后,古登道夫接受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拉拢。

    不过,为了不落下“违约坑雇主”的恶名,古登道夫并未直接公开倒向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而是打算采用“出工不出力”的办法,来应付目前的雇主路易十二。

    具体办法就是,古登道夫带着人马,在米施泰尔山谷和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几千人马打一场假仗。

    古登道夫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约好——开打后,双方的火枪手在装弹时,只装填火药,不装铅弹。然后,大家装模作样地互射,忽悠一下法国人派来的督战人员。

    实在不行,就在米兰公国境内抓几个农民,打扮成士兵的样子,让守卫米施泰尔山谷的米兰军队杀一批,让法国代表看到战斗的“惨烈”就行。

    而对此,卢多维科。斯福尔扎这个米兰公爵也没啥意见。反正,这年头的君主都不太把老百姓的命当回事。

    当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也不是啥好人。他给古登道夫儿子丹顿的封地,位于瑞士瑞士东部苏黎世湖边上的迈伦小镇。这里农业条件倒是良好,毕竟位于苏黎世湖边上。

    但是,想要保住这块好封地,必须保证哈布斯堡家族对瑞士的控制啊。要不然,被瑞士联盟给夺走,这男爵领就没了。所以,以后古登道夫的军队,难免要沦为哈布斯堡家族的打手

    想通了这一切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心里开心得不行,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然后,他突发奇想,派人去秘密拉拢瑞士抵抗军的统帅齐格,许诺册封其为伯尔尼男爵,并将伯尔尼作为其封地。要求就是,齐格率领瑞士抵抗军投靠他

    然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却是低估了瑞士西部地区的人对哈布斯堡家族的仇视

    瑞士东部地区,属于德语区,自然更德意志化。比如苏黎世地区,对哈布斯堡家族虽然有抵触,但不是那么强烈。

    而瑞士西部地区,属于法裔占优的地区,甚至西部地区主要讲法语。不像东部地区,多是德裔,讲德语。法语区的瑞士人对哈布斯堡家族非常仇视,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仇视和鄙视哈布斯堡家族的。而齐格,恰好出生于法语区,对哈布斯堡家族自然不感冒。所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拉拢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也没那么在意。因为,只要法国人不派主力亲自下场,弗伦茨贝格的大军就不会害怕瑞士抵抗军。

    而古登道夫糊弄法国人,也会让法国人产生“胜券在握”的错觉。要不然,要是古登道夫公开反水,法国人可能会在羞恼之下,派出返回国内的主力精锐参战。

    而现在这样的情况是最好的,法国人以为古登道夫的军队会攻入瑞士,威胁弗伦茨贝格的后路。这样的话,他们暂时就不会出手干预瑞士战事。

    至于更远的将来马林给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信件里暗示过——西班牙人不会善罢甘休,还会卷土重来的!一旦西班牙人卷土重来,法国人就没精力理会瑞士这边的战事了

    事实上,马林猜的也没错,西班牙人目前的确正在厉兵秣马,准备反攻。不过,重新执掌兵权的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建议在秋收后再动手。因为,到那时,大军的粮食才会充足。

    而且,这几个月的时间,正好让西班牙人拿来练兵,以增强战斗力。

    除此之外,吃过被猜忌的大亏的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这次也聪明了许多。这一次,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决定不再独揽大权,而是打算让西班牙军队分权。

    当然,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所谓的分权,不是指分润指挥权,而是和别人分润军队的控制权

    为了打消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对自己的猜忌,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特别提出——将西班牙军队分成几部分。除了第一军团由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自己亲自掌控以外,其他军团的军团长,都由两位西班牙国王亲自任命。这些军团长的任务,就是掌控好各自的军队。

    但是,这些军团长到了开战的时候,必须听从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的指挥。除非,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下令谋反。否则,他们不能拒绝命令。

    同时,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没有给那几个军团的中下层军官直接下达命令的权利,必须通过他们的军团长转达才能生效。而且,平时的时候,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也无权管理除了第一军团之外的其他军团,最多只会监督下几个军团的训练效果,不能直接干涉其余军团的事情。

    如此一来,只要几个军团长是国王的心腹,就不用担心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权柄过大,甚至造反什么的。

    这个方案,立即受到了斐迪南二世和胡安三世的欢迎。因为,兵权的分散,让他们安心不少。毕竟,举国兵马都掌握在某一人手里,是个君主都没法安心的。而北海国的马林,是每次战争亲自担任主帅,自然不担心兵权旁落了。

    事实上,这个建议,也是马林通过在西班牙的间谍,提供给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的。

    或者说,这就是后世总参谋部制度的变种。在后世的德意志,总参谋部就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这个部门在平时并不掌管军队,但一旦爆发战争,全国的军队都会由总参谋部的军官团提供战术指导和决策。

    也就是说,总参谋部负责指挥下令,却不具体掌兵。而具体统兵的将领,则没有决策权。这样,就避免了某个统帅兵权过重的危险。

    而马林通过间谍给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提供的方案,其实就是总参制度的变异版本。

    在这个变异版本中,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这位名将,一个人化身为总参谋部,不再负责具体掌控所有兵马。平时,除了第一军团之外的其他军团,都由别的军团长管理。

    只有在开战后,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这个主帅,才有指挥各个军团的权力。但若是下达叛乱的命令的话,各个军团长是有权拒绝,甚至采取行动的

    事实上,马林早就打算在北海国实施总参模式了。可问题是,现在北海国懂军事的参谋都非常稀缺,更别说搞什么参谋部了。因此,这个制度,只能等眼下这帮孩子们都成长起来,再推广实施了。

    好在,自己还没有老,可以亲自出马指挥军队。但等到自己老了,凯撒上位后,北海国应该有足够多的合格参谋了。那时候,建立总参制度,自然水到渠成。

    而有了总参制度的存在,以后北海国的军事决策就不会犯低级错误。同时,决策权和掌控权的分离,也能避免出现将领叛乱的情况。

    以后,北海国将会维持多个军团的规模。但各个军团互不统属,平时总参也没有指挥各军团的权利。甚至,总参的级别,不高于各个军团的军团长。但各个军团的军团长没有调兵权,战时各个军团长听从总参的指挥。而和平时期,则听从国王的指挥(不包括开战权)。如此,就能充分避免某个军事强人出现,并指挥军队叛乱了

第1586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事实上,总参制度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明朝建国的时候,明成祖朱棣,就建立了位卑权重的内阁。不过,那时候的内阁,和明朝中后期的内阁完全是两回事。

    朱棣创建的内阁,内阁大学士品级很低,只有正五品,比从四品的下府知府还要低一级。但内阁有皇帝的支持,可以和六部尚书抗衡。但没有了皇帝的支持,只有五品的内阁大学士是无法和六部尚书争锋的。

    这样一来,内阁就必须依赖皇帝,才能和六部抗衡。而皇帝也因此牢牢掌握了权柄。

    可惜的是,朱棣的后代们不懂其中奥妙,不住提升内阁的等级。原本“位卑权重”的内阁,变成了“位高权重”。特别是到了喜欢修仙的嘉靖皇帝这里,内阁首辅竟然抛开皇帝后就能制衡六部。然后,皇帝的作用就可有可无了

    等到了万历时期,万历皇帝就悲哀地发现——他爷爷挖的坑太大,现在内阁可以撇开他这个皇帝单干了

    然后,心灰意冷的万历,干脆几十年不上朝了。反正,他去了也没用,内阁已经不需要他了

    所以,明朝后期的内阁,已经成了可以取代皇帝的超强力量。有了不亚于君主的权柄,自然眼红的人就多了。所以,明朝后期的党争极为激烈。因为大家都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