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迫降在明朝-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顿有肉吃?嘿,你当我们大伙都是傻子啊,人群中顿时一阵喧嚣,有些人甚至高声喊出了心中所想。

    忍无可忍的赵长顺请求发言,沈嘉同意了。

    “沈教官,你诳我们也太离谱了吧,你说分田地,尽管没影,我们也凑活着信了,可是你说顿顿有肉吃,沈教官,你可别侮辱我们大家的智商啊!”

    沈嘉脸色通红,就像憋了大便。这帮孙子们竟然会用我的词来回敬我了,这才几天啊,看来自己以后要收着点才行。

    “他娘的,顿顿吃肉很难吗?只要你们七日内能让新兵按计划达标,我们七日后杀五头牛,犒劳一下一团的战士,就当我们抚顺解围的庆贺。同时给新兵们再送三头牛熬牛肉汤,调剂一下他们的胃口,这次新兵规模达到两千五百人了,我们还在陆续招,大家这段日子都很幸苦,我们庆贺庆贺。”

    听到吃肉,现场的老兵和新兵们顿时欢声雷动,刚才还为腐肉猜疑生气,此刻却忘得一干二净。接下来沈嘉又请上伙夫,将大营食堂介绍一番。同时沈嘉还要求,以后每天连队交替抽出两人,去食堂帮忙,至于怎么个抽法,由各连长自己讨论。通过战士的亲自参与,沈嘉彻底打消了士兵们的疑虑。

    沈嘉讲完后,又在一旁听了今日的抚顺战斗英雄演讲,觉得大家士气不错,甚至连从不显山露水的赵长顺也难得露出笑脸。

    沈嘉想起一事,于是招呼赵长顺去了大帐内密谈。

    “赵长顺,你之前做什么的?”

    “报告教官,我之前就是个普通农民,忙时种地,闲时打猎,在沈阳还当过一段时间的辅兵,不过世道太乱,我是自由身,又辞行回了老家,没想到老家被鞑子一把火烧了,这才不得已带着媳妇跑来抚顺求条生路。”

    “哦,不错嘛,你这阅历倒是挺丰富,我这有一件要紧事情,你要不要干?”

    赵长顺小心翼翼的打量一眼沈嘉,试着问道:“教官,啥事情?”

    “赵长顺,我又不会吃了你,干嘛用这种眼神看我?”

    “沈教官,你每次打算捉弄我们的时候,就是这副神态,我这不是被你吓怕了嘛。”

    “呸,你赵长顺会害怕?新兵营第一次出城时,我听说是你出的主意让新兵结阵而退,就冲你这副从容不迫的心态,你会害怕我这个毛头小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赵长顺摸摸脑袋,不好意思的冲着沈嘉笑笑。

    沈嘉不理这混蛋的贱笑,继续说道:“你把三连长职务辞掉,让副连长洪诚接任,如何?”

    赵长顺眼珠子立刻就鼓起来,大声道:“沈教官,为啥?”

    “我把你安排到特务连去,你担任特务连连长,如何?”

    赵长顺嘴一歪,粗声道:“教官,我想留在三连,不想去特务连。”

    “他娘的,我这不是征求你意见,我这是命令,特务连是新组建的尖刀连,你这几天一边训练一边留意,特务连未来要从四百八十名老兵中挑人,你可以挑三个排长,以及一些班长,先把骨架搭起来。”

    赵长顺听到特务连是尖刀连,脸上立刻堆满笑容。尖刀连,岂不是每个士兵都能耐非凡,如果这样,那每周的优秀团体评选,岂不是探囊取物?想到此处,赵长顺立刻觉得大口吃肉的好日子似乎就在眼前。

    “沈教官,啥时候组建?你放心,这事交给我,我包你满意!”

    “真的?你觉得你从其他连队挖人,人家能给你?”

    赵长顺嘿嘿一笑,说道:“这个你放心,我自然有办法。”

    安排好赵长顺的事情,沈嘉又在大营中巡视了一上午。如今新兵兵员甚众,沈嘉从老兵队伍中抽出三百人专门负责新兵训练。由于人数众多,校场四处充斥着口号声,沈嘉穿梭在人群中,乐此不疲。熬到午饭时分,伙夫早就将馒头,蒸熟的米饭抬到校场上。每隔三日一次肉汤,今天沈嘉恰好赶上了。

    新兵们每人端着一碗,小心翼翼的贴着嘴唇,吸溜一口品尝着滑腻可口的肉汤。运气好的新兵,甚至还看到了牛肉丁,大声招呼同伴炫耀。老兵们则对此习以为常,脸色平淡的吸溜一口,觉得温度整好,便端起大碗直接灌进肚子。新兵们心疼的看着老兵的表演,心中暗骂这帮老货白瞎一碗浓汤。

    沈嘉也要了一碗汤,喝了几口,觉得腻得慌,赶紧往嘴里塞了小半个馒头。可惜了,地里的野菜刚刚长出来,实在是没什么蔬菜,否则一碗牛肉汤配点香菜,味道应该是不错。哎,现在只能忍着油腻喝了。

    新兵们喝的酣畅淋漓,更有甚者喝完了还将整只碗从里到外挨个舔了一遍,看的沈嘉直犯恶心。他娘的,这饭不能吃了,以后要给自己单独准备个碗筷才行。

    曲小甲也是皱着眉头喝完肉汤,两位保镖到午饭时早就跑掉了。前段日子这三人对肉汤还是情有独钟,结果这才一个月,就纷纷打退堂鼓了,这肉汤的威力果然不可小瞧。对于大部分贫苦百姓出身的新兵而言,每天应付高强度的训练,一碗高热量高脂肪的肉汤,还真是惬意。如果只是吃白饭或者馒头,训练个三四小时早就肚子饿了。

    自从新兵营有肉吃的消息传出去后,沈嘉辛苦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招募新兵容易多了。沈嘉开始对招募的流民挑三拣四了,不符合身体素质要求的,他看也不看。因此第二批招募的兵员素质,远较上一次好。为此沈嘉还特意嘱咐刘文采,要加强政委工作的投入,每天的演讲,总结汇报阶段一定要切实抓紧。

    从这周结果来看,刘文采的工作卓有成效,新兵们热情不减,士气高昂。前几天,沈嘉抚慰阵亡烈士家属,刘文采在旁边协助,心思灵敏,搞得有声有色,回来后沈嘉当着众人面还夸奖了几句。

    看到团内核心骨架渐渐成型,沈嘉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脸。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人比自己更懂得这句话。对自己这样一个身份不明的人而言,有了军队,无论身份如何敏感,沈嘉有信心在未来面对一切挑战。

    安顿好团内事务,沈嘉回家嘱咐贵叔,要他和城内的屠宰场,屠户联系,继续大规模低价收购猪,牛羊等动物下水和丢弃的骨头。

    沈嘉的这一行动,无异于向灰烬中浇了一桶汽油,重新点燃了奄奄一息的谣言。那些屠宰场,屠户大多与中上层人家有些联系,沈嘉采购的消息也随着屠户们的口风传入千家万户。一时间,无牛鞭不欢的谣言又重新占据新闻头条。

    沈嘉也不恼,继续不闻不问的安心睡在温柔乡,而负责采购的贵叔和一众伙计则是唉声叹气。

    五月十五日,就在谣言继续发酵的时候,城中突然出现了一些无名纸贴。一开始纸贴只是由一些孩童向路人发放,大部分路人并不识字,因此内容流传范围有限。然而到了第二天,一些男人们在茶馆瓦肆就开始互相闲聊纸片上的内容。

    你想得到国色天香的美人青睐吗?请五月二十光临嘉禾坊。

    你想拥有璀璨夺目的人生品味吗?请五月二十光临嘉禾坊。

    你想体验酩酊大醉的浊世情怀吗?请五月二十光临嘉禾坊。

    一时间,抚顺城内上至衙门,下至街头小贩,人们纷纷四处打听,这嘉禾工坊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九章 入京决议() 
辽阳的袁应泰,这些日子的心情如同过山车一般动荡不安。最早由经略府授意出兵,结果兵败铁岭。整个决策过程,竟然没有一个人提醒他,这让袁应泰感到一丝后怕。显然无论是武官还是手下的文官,都有意看自己的笑话。

    京城东林系和三党正为入阁闹的不可开交,这股风潮也影响到了数百里外的辽阳。往日里相见甚欢的同僚,见面都是全程沉默,生怕惹上麻烦。尤其是朱万良兵败铁岭后,辽阳城内更是愁云惨淡。

    心情低落的袁应泰一度唉声叹气,但三日后,捷报频传,先是收到抚顺解围的消息,袁应泰来不及庆贺,第二日又收到了铁岭光复的捷报。这一连串的大捷不但让袁应泰瞠目结舌,就连辽阳府的一众官员都为之咋舌不已。在这之前,大部分人对抚顺是否能坚持下去都不看好,更无法想象明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一举光复铁岭。

    袁应泰阴霾密布的心情顿时变的开朗,他紧急下令向抚顺调拨军粮和物资,同时下令辽阳总兵李秉诚率领所部进驻铁岭。袁应泰一边安排明军调动,一边开始考虑善后的问题。

    朱万良兵败铁岭,袁应泰识人不明,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袁应泰希望能将此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很快袁应泰与抚顺的陈策达成妥协,双方一致认为是副将朱万良贪生怕死导致明军惨败。接到陈策肯定的答复后,袁应泰大笔一挥,下令打开府库,为抚顺驻军预先垫付军功饷银。

    然而打开府库后众人发现,辽东连年战乱,已是入不敷出,库内空荡荡的都能跑老鼠了。

    无奈之下,袁应泰将抚顺围城的过程写成奏疏,快速发往京城,请求兵部勘验军功,奖赏有功之士。袁应泰雷厉风行的一系列行动,让逃回辽阳的朱万良面如土色。

    朱万良为将多年,岂能不明白事件的危险。回到辽阳后虽然朱万良闭门不出,但他耳目众多,很快探明袁应泰的一系列动作。朱万良思索之后,由心腹将自己的陈情火速送往京城

    在各方的博弈下,辽阳汹涌的暗流渐渐平缓,而京城的气氛却变的诡异起来。

    五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刘一暻请求皇帝奖赏驻守赴顺的有功之臣,同时他认为袁应泰自到任以来,兢兢业业,知人善用,接连克复故土有功,应该奖赏。

    刘一暻的前半句话诸位大臣都没意见,可是后半句话,却如同一颗炸弹投入茅坑,将朝堂炸成一片屎地,顿时各种反对声铺天盖地的迎面扑来。

    先前在何宗彦入阁事件中的张延登认为,刘一暻的发言纯属放屁。张延登列举自袁应泰上任以来,关外民不聊生,流民四起,登州每日都有来自辽东的难民上岸,惹的登莱巡抚陶朗先怨言频出。袁应泰在军事上放任蒙古流民,引起沈阳兵变,差点搞成大乱。而此次抚顺围城,袁应泰更是难辞其咎,明知朱万良水平有限,还故意派他袭扰铁岭,结果造成明军兵败。若不是有抚顺之战的遮羞布,袁应泰早应该被撤职查办。

    大明朝堂官员都是人精,立马察觉到其中的意图。之前朱万良可是东林系袁应泰的手下,而此刻齐党成员张延登竟然替朱万良有意遮掩,这可是有意思的很。

    很快,回过味的三党成员,纷纷调转枪头,群情激昂的请求天启皇帝下令斥责袁应泰。袁应泰自上任以来的各种昏招,更是成为三党攻击的把柄。

    以齐党领袖元诗教为首的三党成员,首先拿出自入春以来,从登莱口岸登陆的详细流民数字。同时还信誓旦旦的向皇帝表明这只是明面上的数字,逃亡辽西,以及暗地登陆的流民更是不计其数。

    最后,元诗教放言,犒赏抚顺明军他不反对,但流民安置,也需要朝廷出钱出力,否则万一登莱两地出现民变,谁来负责?

    元诗教的“仗义执言”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