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迫降在明朝-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禀皇上,小崽子们们训练的差不多了,改日我弄个过来,请皇上用用看。”

    朱由校摆摆手,道:“不用等改日了,一会儿就送过来吧,送我去乾清宫。”

    魏忠贤陪着朱由校出门,到了门口,又看了一眼里面跪着的两个小太监,低声对左右道:“杖毙。”然后转身而去。

    ********

    阳春三月,江南已是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而此时的天津,却依然有些清冷。杨涟和熊廷弼一干人今日行至天津,准备乘船出渤海,三日后可至盖州登陆,然后经辽阳,最终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沈阳。

    自从大明将元代的海运漕粮改为运河运输之后,随着北京都城规模的发展,明朝对漕运的依赖比过去任何一个朝代都大。而天津恰恰处于河运和海运的交通枢纽上,因此重要性慢慢开始显现。

    大明户部在天津建立了大量的仓禀,设立了户部分司。杨涟和熊廷弼到天津后,首先要根据廷议文书提取犒军物资和粮草装船。

    与当地户部官员寒暄之后,杨涟就急匆匆的赶往码头,准备点验物资。

    户部一直都是东林党的重要地盘,以**星为首的东林党魁,在户部经营多年,提拔了不少干才。看着天津卫户部分司处理的井井有条,杨涟对此颇为满意。

    不远处,户部天津分司主事游元青正对着一众手下官员道:“钦差杨大人虽然是我东林一脉,但却与楚党交往甚密,今天我们恐怕在他那里讨不到好处。”

    “游大人,先试试再说,说不定杨大人刚来,面子上的事情总要做足的。”说话的是副主事柳禄。

    在码头忙了许久,游元青邀请杨涟去附近搭建的茶棚休息一会,杨涟欣然同意,邀请熊廷弼同去。

    今日装船非常顺利,已点验的粮食色泽圆润,饱满,不似陈年旧粮。一箱箱库银已从内库拨款送往天津装船,今日点验,成色也非常好。

    看着粮食和银子,杨涟心中不由得一阵激动,自从东林一脉从台后走到台前,一扫之前朝中颓败之气,士林振奋,国家又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杨涟高兴的真正原因。

    熊廷弼整个过程则是一言未发,他知道自己不是今天的主角,而且深知自己口舌之利,容易得罪人。在这帮东林党徒的圈子中,熊廷弼干脆一直沉默无语,除非杨涟与他有事相商。

    两人到了前面的茶棚,陆续坐下,有下人奉茶。熊廷弼在码头忙了几个时辰,此时肚中干渴难耐,于是端起茶水,似乎感觉不烫,便一饮而尽。饮完后又道:“再来。”

    旁边一众官员鄙夷的看了一眼熊廷弼,心中皆想,有如牛饮,斯文扫地,还是读书人出身呢,倒不如军中的粗汉。想归想,但面子上还要过得去,游元青连忙招呼左右下人给熊廷弼奉茶。

    一旁的杨涟悠然品茶,不疾不徐。此刻见熊廷弼的吃相,顿觉好笑,道:“飞白兄不羁小节,豪爽之极,哈哈。”

    杨涟与熊廷弼多年深交,两人一直反对那些假道学,对这种枝末小节自是不会计较。

    熊廷弼也不回答,他明白杨涟能够理解他的困境。但自己一个楚党身处一帮东林官员群体中,只要开口,肯定会有人挑刺,既然这样,还不如一直装傻到辽东。

    游元青见熊廷弼被杨涟一顿“取笑”,似乎觉得熊廷弼被杨涟吃的死死的,顿时感到机会来了。

    游元青起身,向杨涟施礼道:“文儒兄,此次去辽东犒军,小弟我可是尽心竭力的帮你办好了,之前的官员装船时的火耗,漂没,我可是一项未做,此中各位官员都可明证。”

    “游兄客气了,游兄将天津卫户部分司管理的井井有条,这是大功,我回到京城之后,必会和赵梦白(**星)大人说起。”

    杨涟虽然清廉方正,但官场见闻也不少,听到游元青这么说,就知道游元青要提条件了。杨涟不在乎,干脆把皮球踢给游元青,看他如何开这个口。

    一旁的熊廷弼见步入正题了,于是放下茶水,坐在一旁静静的听两人绕圈子。

    游元青笑了一下,道:“多谢文儒兄,不过小弟还有一件事情想麻烦文儒兄。”

    “哦,游兄请讲。”

    游元青正色说道:“今年江南棉花大熟,棉花价格大降,棉贱伤农,文儒兄此去辽东,为何不将一部分粮食置换为棉衣棉料等军资呢?既能为前线将士御寒御敌,又能帮助江南百姓过个安稳日子,同时也能帮朝廷解忧,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杨涟听后,觉得甚是有理。他一直在兵部做给事中,哪能清楚户部官员的花花肠子,此时听的游元青说的极为诚恳,便想着就要答应。

    忽然旁边正襟危坐的熊廷弼,微微侧身扯了一下杨涟的衣襟,杨涟不禁回头看去。

    熊廷弼这个小动作没能逃过游元青的眼睛,游元青此时眼中自是一片恨意,但碍于熊廷弼的副钦差身份,只好忍着。

    “游兄为国请命,果然是国之干才,令我等浑浑噩噩之人惭愧,只是下官出京之时,已得知辽东军情紧急,万万不可等闲视之,若是往日,我必然遵从游兄之意,只是今日,请恕下官爱莫能助。”

    杨涟转眼一幅油盐不进的样子,让茶棚中顿时一阵安静。

    过了一会儿,副主事柳禄才道:“文儒兄说的哪里话,既然文儒兄有难处,我等也不再啰嗦,来来来,上茶。”

    其后的茶喝的干涩无味,没多久,一众官员陆陆续续离去。

    码头也不见上午时那般忙碌,一些督促的官员此时已打道回府,只留下孤零零的熊廷弼和杨涟。

    “飞白兄为何刚才要拉住我?”杨涟素来钦佩熊廷弼,心知熊廷弼自然会有一番解释。

    “文儒兄,沈阳之战,乃是先败于集奉堡,后胜于沈阳城下,集奉堡军粮想必已毁此时辽东粮食乃是紧缺之物,银子是犒赏三军的必须品,至于棉衣棉料,此时冬春将过,为何急之一时?”

    杨涟顿时醒悟,一拍手道:“若不是飞白兄提醒,险误了大事,游元青私心太重了。”

    熊廷弼虽然只比杨涟大四岁,但论到为官,却比杨涟早了十年。熊廷弼自然清楚东林党的主要支持地——江南地区是经济作物种植率最高的地区,尤其是棉花。

    棉花通过深加工制作成棉衣棉料,价值上升了数倍不止,但手工业的税率在却是极低,这得益于东林党人一直长期不懈反对商税,矿税。

    游元青将棉花置换为粮食,大赚一笔,而再将粮食运至缺粮的关外,又是大赚一笔,这其中的门道,若是没有主政过辽东的熊廷弼提醒,一般人岂能明白这中间的花花肠子。

    熊廷弼自然不会向杨涟点破此事,虽然杨涟和自己关系不错,但杨涟毕竟是东林党内的新星,如果自己挑破此事,只会让杨涟更为被动。

    装船的船工都是老油条,看到督促的官员走了,开始磨洋工。杨涟多次劝说,对方竟然丝毫不理。

    熊廷弼在一旁早是怒火冲天,此时见杨涟受阻,于是唤来亲兵,耳语了一番。

    不多久,就看到护卫钦差的亲兵抓了两个领头的,绑在冷风中,用蘸水的鞭子在抽,一边抽还一边问船工,还有谁想试试看。

    一群船工这才安下心思认真装船。

    总共装了十船物资,另外有四艘护卫船,和三艘随行人员的船只。

    熊廷弼这次带来了自己的小儿子,一方面想让他去关外增加些阅历,另一方面小儿子在京城总是去青楼,这是招祸之道。因此熊廷弼私下又多雇了一艘船,安排小儿子和一众家将随行。

    *********

    凌晨三点,沈嘉已经起床收拾完毕,此刻他在门口等着温晴一起赶去军营。

    沈嘉找来一套明军罩甲让温晴换上,并把自己唯一的一件凯芙拉,碳纤维防弹衣给了温晴,温晴不肯要,沈嘉说箱子里面还有几件,温晴这才勉强接受了。

    伞兵突击车是没有顶篷的,弓箭可能会伤及温晴,这是沈嘉绝对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至于这件防弹衣是否能防止弓箭,或者刀砍,沈嘉自己还真不能完全确定。

    尽管沈嘉已经找了最小号的罩甲,但温晴娇小的身躯穿了一层防弹衣,又披上一层罩甲,还是显得腰肩宽阔,身材肥大。

    沈嘉不由得笑了,温晴气呼呼的道:“你再笑,我就继续睡觉去了,你自己去。”温晴的话吓得沈嘉赶紧捂住自己的嘴。

    吴诗涵也已醒来,正在帮温晴收拾行李。

    打仗是男人的事情,吴诗涵从没想过像温晴这样一个娇滴滴的女子也会上战场。

    看着沈嘉和温晴都要离开,吴诗涵不由得愁肠百结,想着想着,眼圈便是一红。

    温晴见吴诗涵有些低落,便说道:“妹妹不必担心,我会帮你保护好你的沈大哥。”说罢,温晴又狠狠的盯了一眼沈嘉。

    吴诗涵脸上飞起一片红晕,在闪烁不定的灯烛下,没有人发现。

    吴诗涵腼腆中略带羞涩,看了一眼温晴道:“去去去,就知道寻我开心,你们两个都走了,我一个人在屋子多寂寞,要是我能跟你一样,是不是也能一起去呢?”

    沈嘉不答,呆呆的看着黑漆漆的夜空,没有月亮,只有星星,闪烁着昏暗不明的星光。

    沈嘉朝吴诗涵挥了挥手,转身和温晴一起消失在远处的黑暗中。

    吴诗涵心中突然感到极度空虚,眼神充满落寞,她望着黑暗的街角,久久不肯离去。贵叔在叫她,她没有听到,当她意识到沈嘉已经离她而去时,泪水潸然而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二章 行军一() 
沈嘉和温晴在亲兵的带领下来到存放突击车的仓库,分别取了五箱子弹,三十发炮弹,一桶油料放在两辆牛车上。沈嘉发动突击车,让两个保镖站在后排,温晴坐在副驾驶位置。

    突击车的后排座位已经被拆掉了,安装了一门120榴弹炮,剩余的空间勉勉强强能站两个人。

    打开车灯,借着突击车的车灯,沈嘉指引着辎重兵向北门驶去。辎重兵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亮的夜灯,不少人惊奇的称呼这是照妖镜。

    出了北门抵达明军的集结地,沈嘉还是低估了明人对新事物的好奇感,很快就有不少人蜂拥而至想要看看这个仙家宝物。

    这让沈嘉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不知道还要多久,明军的好奇感才能消失。眼下就要急行军,可出不得任何差错。

    就在沈嘉还在担忧的时候,突然大帐中出来几个贺世贤的亲兵,走到人群前面,抓住两个领头的明军,捏着他们脖子就去了校场。

    沈嘉心道不妙,果然没多久明军凄厉的求救声隔空传来,不一会儿空气中便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沈嘉心想,这大概就是出兵前用人头来祭旗吧。

    看到同伴被拖去祭旗,剩余的明军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抛开好奇感,重新回到各自所在队伍。

    陈策已经制定了行军方略,由贺世贤和尤世功率领的一万明军作为先锋,将会提前一个时辰出发,主要负责扫清障碍,开山破路。而陈策和童仲揆率领的三万明军带着辎重和粮食跟在后面。陈策是个老油条,为了早点见识沈嘉手中怪物的威力,自然把沈嘉和贺世贤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