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迫降在明朝-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沈嘉的失落,明军无论是指挥官还是士兵,都陷入到一场胜利狂喜中。明军俘获了科尔沁草原断事官,宰桑布和,在被俘蒙古人的带领下,当天下午,明军抵达科尔沁左旗聚居地,大致在二十一世纪的通辽附近。来不及撤走的科尔沁部落贵族,被明军全部俘获。蒙古部落去年冬天遭受白灾,但对于断事官,宰桑这种级别的蒙古贵族而言,顶多只是死几只羊的事情。

    明军俘获近万匹战马,牛羊无数,大箱大箱的金银不停地向明军大营搬运,从死亡线上归来的明军,被眼前巨大的收获震惊的无以复加。

    夜晚,草原伸手不见五指,凉风习习,大营四周支起巨大的油灯,似乎在昭示草原的旧主人终于老去,而新主人正姗姗而来。

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师() 
一手捏着手抓羊肉,一手端着奶茶,同时还有满身羊骚味侍女捏腰捶腿,沈嘉痛苦并快乐着。

    游牧民族的生活充满艰辛和无奈,一场白灾很可能让牧民家破人亡。数百年来,蒙古人顽强的生活在这片土地,历史铸就了他们独特的性格与命运。几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蒙古人的历史就是靠铁血和屠杀开拓而出,强权和武力一直是这片土地上的生存法则。

    当沈嘉以区区三千人击败八千人的蒙古精锐后,科尔沁草原的牧民迅速将仇视和抵抗抛之脑后,开始向这片土地上的新主人表达出善意。曾经让沈嘉担心的民族问题,俘虏问题,在两位一团蒙古排长的处理下,很快得到解决。

    按照草原上的风俗,俘虏将被杀死,或者成为胜利者的奴隶,大部分牧民为此担心不已。沈嘉下令明军甄选,将蒙古贵族隔离开,沈嘉开始有条件的释放俘虏。三只羊换一个普通人,五匹马换个中等军官,再往上那些大贵族,只收银子,一个三千两至五万两不等,这是沈嘉开出的价钱。大部分中上层蒙古勇士,当它们意识到有机会逃脱凄惨的命运时,选择交易很快成为时下最聪明的选择。

    朝鲁是五营二连的排长,因作战勇猛被火线提拔,他与三营的的哈丹巴特尔排长成为沈嘉最为倚重的蒙古问题专家。

    “教官,咱们应该五只羊换一个人,三只羊太少,这些科尔沁人本应流血而死,可仁慈的教官却将他们放生,他们最起码应该公平的交换自己的性命。”说话的是朝鲁,他是察哈尔蒙古人,言辞中对科尔沁人有一种不自觉的蔑视。

    沈嘉微微一乐,笑着道:“朝鲁,你是我最信任的伙伴,不过科尔沁人与你同气连枝,我们实在没必要将他们赶尽杀绝,投向后金的人都是科尔沁权贵老爷,他们才是我们要对付的人,至于那些贫苦牧民,在部落首领的逼迫下与我们战斗,我并不记恨他们,一旦他们走下战场,他们就成为普通牧民,我实在没必要让他们流血而死。”

    哈丹巴特尔躬身道:“仁慈的教官,草原上信奉的是强权,您这套汉人说辞,恐怕不会在草原上持续太久。”

    “巴特尔,相信我,只要你按我说的做,我们终究能够获取科尔沁草原的友谊。”

    朝鲁和哈丹巴特尔都是察哈尔流民,他们在去年的白灾中破产,家中长辈全部饿死,他们流亡到抚顺。两人挣扎在生死线时,恰好被明军的招兵政策吸引。当时明军并不同意招录他们,恰好沈嘉在现场巡查,闻听两人身世后,亲自引荐,将两人添到名册,此后规模扩大,又招录三个蒙古连。

    朝鲁和哈丹巴特尔对沈嘉的话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即便他们不明白沈嘉想法,但仍然会坚决执行,这是长久以来沈嘉在一团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决定的。

    探望布和,给予尊重,试图建立新的合作友谊,这是沈嘉试图完成的计划,但过程充满火药味。

    “布和,姑且这么叫你吧,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布和眼中尽是怒火,若不是手脚被捆绑,他恐怕早已冲上去与敌人打斗在一起。

    “你们汉人从来都是欺骗和杀戮,成吉思汗的子孙宁愿流血而死,也不会与肮脏的汉人合作。”

    沈嘉微微一笑,他对布和的愤怒不做理会,而是自顾自继续说:“你看看,你的父亲当年起兵反对努尔哈赤,可是你竟然成努尔哈赤的走狗,这实在是莫大的笑话,如今我远道而来,试图与你结为亲家,你竟然偷袭我,这个实在不地道。”

    “蒙古敖包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的,不是你们这些拿着武器的懦夫!”

    沈嘉一脸戏谑说道:“喂,布和大人,你这样说可就不讲理了,毕竟是你首先发动攻击的,在此之前我的士卒一直是秋毫无犯。你看看,我这个大明奴儿干都司司长,不远万里前来探望你,你竟然用弓箭和弯刀对付我,这就是布和先生自诩的待客之道?”

    布和一脸愤怒,论及狡辩,十个布和也抵不过一个沈嘉。布和脸色铁青,面孔微微的抽动着,眼中喷射出怒火,似乎要将敖包点燃一般。

    沈嘉装作高深的样子,指着刘武道:“布和大人,这是我们大明奴儿干都司的司隶,旁边不说话的是司令。”沈嘉忍着一肚子笑意,又指着帮忙翻译的朝鲁向布和道:“他是我的司机!”

    沈嘉的话把朝鲁难为坏了,此时的蒙古语中,还没有这些新词。朝鲁抓耳挠腮,不知道如何翻译。不过似乎都是大官,连自己都是,朝鲁干脆统一翻译为宰桑。朝鲁的话把布和吓得不轻,眼前这个不知名的蒙古汉子,竟然站在自己面前说他是大明的宰桑,布和立刻就想反驳,却听到沈嘉又开口了。

    “布和大人,我在汉地就听到您有两个漂亮的女儿,一个叫海兰珠,另一个叫布木布泰,我这次本来是为了求亲而来,还带了许多礼物,不过布和大人一顿乱打,礼物没了,但我对您的两个女儿心仪已久,请允许我将他们娶回去。”

    “懦夫,我布和就算化成草原的灰烬,也不会将女儿给你,我们蒙古勇士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科尔沁首领报仇!”

    见布和坚持不肯让步,沈嘉无语的笑了笑,失败者的叫声再高,但命运仍然掌握在别人手里。沈嘉犯不着为这点小事与布和当面争吵。

    走出敖包,来到一片空旷的地方,沈嘉叫住朝鲁和哈丹巴特尔,对着两人说道:“你从连队中找二十个能说会道的战士,弄几个大会场,给甄选后的贫苦俘虏做思想工作,注意发动群众,让他们讲一讲自己的苦难史,讲的好的人,送给他一只羊,如果他愿意在接下来的旅途中,为我们赶马赶羊,告诉他们,临别时再我送给他们两只羊,以及武器。”

    大部分富人都已经通过交易赎回,而普通的中下层无产者,只能继续呆在俘虏营。一个从上至下团结一致的科尔沁蒙古,站在后金一方绝不是沈嘉想要的结果。布和的态度决定科尔沁蒙古短期内无法站在沈嘉一方,那么沈嘉只能釜底抽薪,改造贫苦牧民,将他们与中上层蒙古贵族的矛盾激化。

    朝鲁一脸不解问道:“教官,凭什么啊?这可是大伙的战利品。”

    “朝鲁,如果你能把所有的羊吃到肚子,或者全部带走,我保证不会白白送人,可是你看,十几万只牲畜,指望咱们这点人带走,搞不好我们会被敌人嚼的连渣子都不剩。”

    “教官,我们把羊送给贫苦牧民,等我们一走,部落老爷们又会从他们手中抢走羊群,我们这不是白干了嘛?”

    说话的是哈丹巴特尔,他和朝鲁都是贫苦出身,对于草原上的细节知根知底。

    “巴特尔,作为一团的勇士,你说那些贵族老爷如果带人来抢你的羊,你会不会跟他们战斗,保护自己的财产?”

    “那肯定是的,这还用说!”

    “这就是了,只要俘虏和牧民,愿意帮我们将牲畜群赶到铁岭,要羊,要银子,随他们开,那些缴获用不上的武器,给他们每人一把,缴获的病马,带伤的战马,用不上的都给牧民,他们会有办法救活它,有了武器,有了马,我不信那些一贫如洗的贵族老爷敢朝自己的牧民开战。另外,告诉那些愿意跟我们走的牧民,如果他们活不下去,就来抚顺找我。”

    朝鲁猛然一惊,这样下去,部落的老爷还真不敢乱来,科尔沁草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朝鲁,我命人寻的海兰珠和布木布泰找到了吗?这两个人很关键,千万不要弄错!”

    “找到了教官,您放心,我给你保护的好好的,绝不会让你失望。”

    沈嘉尴尬的笑了笑,日了狗了,自己一谈女人,一团的士兵总会想到流传的谣言。

    在守卫的指引下,沈嘉来到关押海兰珠和布木布泰的敖包。海兰珠今年十二岁,她在二十六岁时嫁给皇太极,而布木布泰今年才八岁,十二岁时嫁给皇太极。沈嘉一直想不通作为长女的海兰珠为何不是优先嫁给皇太极。不过见面后,沈嘉大致猜出了几分。作为长女的海兰珠,收拾的干干净净,衣着华美,雍容华贵,显然受到部族更多的重视。而一旁的布木布泰,衣着普通,冷静的站在角落,盯着沈嘉细细打量。

    “你把我的阿布瓦怎么了,你杀了他?”海兰珠低声吼叫了一下,如同母狮一般扑了上来,一旁的朝鲁伸出胳膊将其拦下。

    “你父亲还活着,你不要多想。”朝鲁简单解释一番,两女狐疑得看了看沈嘉,这才慢慢平静下来。

    呆立小半会,沈嘉开口道:“我会带你们两人去汉地,我已经跟你阿爸求亲了,虽然他没有答应,不过我打算抢,反正蒙古部落天天都在发生混战,想必你们阿爸早就做好了准备。”

    “我们不会和你去汉地,汉人都是狡猾的狐狸,你如果强抢,我会自杀,我不信你能每时每刻都看着我!”说话的是布木布泰,沈嘉微微一惊,对这个八岁的小姑娘稍微有些吃惊。

    沈嘉抬起头,想了一会儿才说道:“这倒是个难题,既然你不愿意,还威胁我,那我只能带上你的父亲一起跟我回汉地,如果你以死威胁我,我只能拿你父亲做法了。”威胁一个年幼的小姑娘,沈嘉内心充满自责,不过此时不是讲小人之仁的时候。沈嘉深吸一口气,冷冷的看着两女。

    八岁的小姑娘毕竟涉世不深,海兰珠更是被沈嘉的语气吓了一跳。沈嘉放下手中的食物,转身出了敖包。

    在科尔沁草原上捉住一队晋商,以范姓,亢姓,曹姓三家为主,他们携带大量食盐,粮食甚至铁器贩卖至科尔沁。在外乡碰到明军,这只武装到牙齿的商队竟然试图攀亲,企图索要被明军俘获的物资。闻听消息,沈嘉冷笑一声。晋商里通后金蒙古的勾当,稍微懂点明末历史的人,都会注意到。后金的火药、八成的粮食和超过六成的金属全部由晋商提供。甚至京畿情报,细致到每个关口的守将姓名、士兵的数量和装备细节,也由晋商提供。可以说,晋商为颠覆明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于见小利而忘大义的晋商,沈嘉给刘武下了一道隐晦的命令。傍晚时分,晋商试图纠集商队护卫反抗,然而在军队的屠杀下,商队不得不放弃了反抗。当他们以为自己最起码能留条性命时,沈嘉却在夜里下了一道密令,除了刘武,无人知道密令内容。

    太阳照常升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