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

    杨彦接来一看,计有美婢二百,粮食三万石,金百斤,绢五百匹,布千匹。

    这份赔礼对于地处穷乡僻壤的富临县来说,算是很重了,送出去不说元气大伤,也是伤筋动骨,却不得不送。

    首先是淮泗口的归属,阎平降了,未发一兵一卒攻打,杨彦的许诺究竟认不认帐,谁都没底,其次杨彦掏空阎平家底的手段让人心惊,他们害怕这一刀会砍到自己头上。

    几人都僵硬着笑容看着杨彦。

    其实杨彦曾有过把富临县劫掠一空的想法,只是已经耽搁了太久,再去洗劫富临县的话,怕是赶不上冬小麦的播种,到明年开春,全军将陷入困境。

    况且由富临县占着淮泗口,总比落入苏峻手上要好。

    杨彦沉吟道:“诸位的心意本将收下便是,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再给我一百匠户,淮泗口任你等占据,我们的恩怨一笔勾销。”

    几人相视一眼,一百匠户不算什么,几家凑凑,每家出十来户就够了,于是郑观道:“那我等即刻安排人手回去筹措。”

    “诶”

    杨彦摆了摆手:“诸位可自去,五日之内,能否送来?”

    “这“

    几人都没想到,杨彦会把自己放走。

    杨彦微微笑道:“你我的恩怨已成过去,将来尚有携手之时,本将岂会信不过诸位?“

    ”那那我等谢过府君,五日之内必回!“

    郑观等人抱拳施礼,匆匆离去。

第124章 刘遐出城() 
杨彦并不担心富临县大户一去不回,毕竟他们的部曲还扣在自己手上,四百人虽然不多,对于富临县却是没法舍弃的有生力量,没有这四百名忠心的部曲,他拿什么占据淮泗口?

    况且苏峻也非好相与,一旦苏峻在淮临站稳阵脚,早晚会对淮泗口动手,杨彦认为富临县那几个大户不会不明白,如因钱财恶了与自己的关系,才是得不偿失。

    实际上,富临县能拿出如此有诚意的赔偿,想必也是看准了自己就藩之初,手头紧张,不无结个善缘的想法,恰好杨彦也需要在苏峻的地盘上钉一根楔子,以保证水道的畅通,双方心照不宣,一拍即合。

    果然,在第四天的时候,郑观等人领着三百军与一千多男女老幼押着财货、两百美婢与一百匠户赶来。

    估计这几家也是拼了,美婢的质量竟然比阎平家的姬妾还要高些,且年龄普通不大,以十四五岁为主,很可能都是黄花大闺女,最大的也不超过双十。

    不过想想并不奇怪,阎氏占据淮泗口才十来年,而富临县大户在当地落地生根至少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底蕴到底要厚实一些。

    匠户却没有荀氏那般种类繁多,以种植、缫丝织布、木匠和铁匠为主,杨彦也不在乎,凡有一技之长,他都欢迎,如今不连船匠,加上从阎平家搜刮的匠户,他的手头总共有了接近两百五十户。

    人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杨彦把部曲连同原本的武器装备和马匹一并归还,第二天一早,便着手渡河,花了两天时间,全部渡了过去,然后沿着泗水右侧浩浩荡荡北上。

    从右侧走,可以省了渡河的麻烦,上行两百余里,睢水于泗水左侧的下相(今江苏宿迁)汇入泗水,再往上至下邳,泗水折向西行,须渡过泗水沿沂水北上,而郯城位于沂水的右侧,这就等于从泗水左侧行走,需要渡三次河,而从右侧走,可以畅退无阻,直抵郯城。

    唯一的风险便是泗水与沂水绕下邳三面而过,最近处距离城墙约两到三里,刘遐的反应很难预估,但杨彦有四千军,依船设防,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目前全军膨胀到了近两万人,从阎平家也搜刮出大量财货,包括约十五万石粮食,布帛五千多匹,黄金1500斤,白银2000斤,五铢钱近四百万,马匹一百多匹,牛骡等牲畜三百多头。

    财货、部曲家眷与老弱妇孺尽量上船,阎氏父子数人也置于船上,牲畜拖着车与部队沿河前进,到第六天的时候,下邳在望。

    上次是从东门进城,这次却是从城西掠过,城头旌旗招展,有影影绰绰的士卒奔走,城里也隐有金号声传来。

    萧温转头道:“府君,刘遐只怕正候着我军呢。”

    杨彦点点头道:“也罢,看他想如何。”

    说着,便向后吩咐:“传令,全军止步,弓箭手突前布防,骑兵布于两翼!”

    “诺!”

    命令靠嘴喊,一层层的下达,杨彦还没来的及训练旗号,不过仅四千人的军队,靠嘴喊暂时没大的问题。

    船只从最后一艘开始,依次往前停,弓箭手避于车辆后方,骑兵与亲卫紧急披甲,各自调动,步卒作为中军,阵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毕竟刘暇不比阎平,长期在北地作战,手下核心部众数千,个个效死,其本人又被比作关张,勇猛无匹。

    不片刻,城门打开,骑兵、弓手和步卒依次出城,总数约有五千,最后才驰出数十骑至阵前,为首者刘遐,正惊疑不定的打量着东海军的军阵军容。

    荀灌与裴妃一行离开下邳之后,刘遐始终心神不宁,于是亲去战场探察,果然,山沆里尽是无头尸体。

    他担心荀灌是否了解到什么,思量再三,派出心腹去建康打探,如有动静也能预先得知,结果探听到了杨彦之被朝庭任为东海国相的消息。

    这更是让他疑神疑鬼,他把杨彦视为荀氏布于淮北的棋子,助其立足,择机寻仇。

    哪怕就算没这回事,杨彦就藩郯城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毕竟郯城距下邳只有三百里之遥,骑兵一日一夜可抵城下,这就相当于一把尖刀顶在了他的后背上。

    明面上刘遐没有理由对付杨彦,因此在断定杨彦必从淮泗口渡淮水之后,授意阎平阻截,这样即使事泄,也可以推为阎平的私自行动,与他无关。

    只是没想到,阎平拥优势兵力居然被全歼,再观杨彦的军阵,分明是收编了阎平部才会有如此规模,起先刘遐以为刚收编的军卒不会有太高的士气,但很明显,东海军的军容推翻了他的判断。

    刘遐身边是个四十左右的妇人,手持马槊,披着一身亮银明光铠,再往后,是候礼与身着便装的蔡豹,其他都是刘暇的部将。

    蔡豹遥遥拱手,放声唤道:“可是杨郎?”

    释放出狱之后,蔡豹探听到是杨彦在朝堂上为其仗义直言,晋主才赦其死罪,因此欲寻杨彦称谢。

    陈留蔡氏传至蔡豹这一代,较为显赫的有两宗,一是蔡谟,在王敦霸府任从事中郎,另一支便是蔡豹,蔡豹这一系人丁不旺,五十二岁高龄了,仍是无子,以他死去兄长的一子蔡裔作为继子。

    蔡豹与蔡谟这支志趣不投,已无来往,在京中又没有知交好友,士人当他是淮北流民帅,不屑于与他交往,且晋主着他离京,不许滞留建康,蔡豹找不到杨彦,只得孤身北上,幸好他在江北的名气不小,流民帅与各路坞堡主多多少少卖他几分面子,得以一路辗转,回到了下邳。

    杨彦笑着回礼:“今见蔡将军无恙,杨某倒是放心了。“

    蔡豹翻向下马,再施一礼:”老夫多谢杨郎救命之恩。“

    杨彦策马让开,才道:“蔡将军不须如此,杨某人微言轻,全赖卞公、荀公与温公求情。“

    ”诶!“

    蔡豹摆摆手道:”杨郎何须推托,朝会议程老夫已打听清楚,若非杨郎为老夫请命,老夫岂能获赦,这一拜受得!“

    说完,蔡豹再拜,碰到这么个倔老头,杨彦也没办法,只得生受一礼。

    蔡豹掸了掸身上的灰土,便叹道:“上回见杨郎,尚是白身,今次却已为东海国相,际遇之大,令人嗟叹”

    正当他喋喋不休的时候,刘遐挥手打断:“士宣兄,若是与杨彦之述旧,请稍后,刘某有些旧帐要与此子算一算。“

第125章 邵氏女将() 
正说在兴头上,却被刘遐打断,蔡豹明显不快。

    他虽然被免了职,成了白身,部下也被刘遐借机兼并了大半,但陈留蔡氏是从后汉一直延绵至今的大族,底蕴深厚,手头仍有上千部曲忠于他,哪怕仅仅作为乡宗豪强的身份,也是下邳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况且他的名气在淮北并不逊于刘遐,甚至他还认为,刘遐只是徒有其名,名声至少有一半来自于身边的那个披甲妇人。

    该妇人是刘遐妻邵儇,也是冀州刺史、平北将军邵续之女。

    邵续是个刘琨般的人物,孤悬幽冀与石勒作战,但邵续本是成都王司马颖的部下,后投苟晞,这二位都是东海王越的政敌,因此邵续在江东的评价远远不如刘琨,不过在北地,邵续是个与刘琨相提并论的人物。

    邵儇劝道:“士宣兄,近万大军抵于阵前,稍有不测,便成混战之势,同为晋臣,手足操戈,其心何忍?刘郎只是有些情况须向杨府君问明,妾以为叙旧不急于一时,且阵前也非叙旧之所,若有得罪之处,回城之后,妾与刘郎再向士宣兄请罪。”

    邵氏的面子不能不给,蔡豹向杨彦拱了拱手,表示歉意,便道:“老夫得见故人,一时兴起,倒是差点误了正事,正长兄请!“

    刘遐略一颌首,便向前问道:”杨彦之,阎平可是被你所囚?“

    刘遐这话毫不客气,那杨彦也没什么好说,给荀虎打了个眼色。

    荀虎放声道:“我军行至破釜塘,无端遭阎平领军来攻,我家将军使巧计破之,尾随追击,大破阎氏坞堡,归根结底,实乃阎平挑恤在先,疚由自取也。”

    “竖子无理!”

    刘遐气的大骂。

    杨彦不与他说,着属下对答,满满的轻视、羞辱之意。

    刘遐的部将史迭也大怒道:“一派胡言,阎平镇淮泗,性温和善,南来北往多知其人,岂会无端生恤?

    日前刘将军得知杨彦之被任为东海国相,心生欢喜,曾与本将笑曰:杨彦之乃国之栋梁,今镇守郯城,可与老夫互为倚仗,他日为国前驱,共破石贼!

    只因庶务繁忙,故委派阎平迎你,试问阎平怎敢违逆将令,主动生恤?分明是你趁其不备偷袭于他,阎平不察,故被你得逞!“

    ”无耻!“

    ”无耻!“

    杨彦军中很多人都大骂无耻。

    巧娘更是哼道:”郎君,妾从未见过如此无耻之人,若不知内情,或会被他蒙骗呢,好在军中有诸多亲历者,尤其阎平还在,只须将阎平押至阵前,令其剖白,当可将真相示之于众。“

    杨彦略一沉吟,便摆摆手道:”不可,阎平不能示于人前,毕竟真相不能等同于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不依人心有所改变,而真相受人主观影响,捡取于自己有益者信之。

    既使我方推出更多的人证,刘遐也会百般抵赖,况没有谁比刘遐更清楚事实,他着意的重点不在于阎平是否被袭,而是阎平的生死。“

    ”噢“

    萧温恍然大悟道:”阎平若在,刘遐寝食难安,或有可能挥军强攻,以绝后患,若阎平已死,那剩下的只是刘遐的脸面问题与淮泗口的归属,这些都可以谈,未必要动刀兵!“

    萧温的解释更加透彻,关键在于杀人灭口,若是阎平死了,杨彦就是列举出再多的证据,刘遐都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