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5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杨彦在国内身负贤德的美名,与尧舜并列,他也当之无愧,周边部族一度以为,杨彦真是个好老人,但是在拓跋部八万精锐陷于并州之后,一切都变了,一个不按规矩出牌,不择手段,背信弃义的强力君主,就问你怕不怕?

    “呵”

    慕容皝呵的一笑,又道:“若明军来攻,高句丽必不敌,或许美川王以为,无非是及时退走,丸都山城再被焚毁一次罢了,可是美川王想过没有,今次可有退路?

    往北、是库莫奚与肃慎的地盘,这两部于山野间奔跑如飞,以剽悍见长,高句丽进入北部山林,未必是其对手,既便美川王英明神武,带领族人击败两部,也将陷入长期征伐当中,而库莫奚与肃慎野蛮蒙昧,高句丽与野蛮人作战能得到什么?只能在漫长的消耗中愈发贫弱。

    往南,是半岛,你若去,更是自寻死路,明军有规模庞大的水军,倘若明王以重兵守着半岛西段,辅以水军入岛剿杀,凭着那狭窄的地形,除了跳海喂鱼,还能上哪儿去?

    美川王,另据我得知,明王将以蓟营建北京,规模不下于洛阳长安,以加强对辽东的控制,辽东局势即将大变啊,纵是求苟安亦不可得,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岂能容你高句丽于边境为祸?

    明王心黑手辣,翻脸无情,杀起人来毫不手软,某最后奉劝一句,我慕容部与你高句丽实力相当,战战和和,无伤大雅,可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乎?”

    “这”

    美川王再也没法装作镇定了,慕容皝确是一流水准的说客,寥寥数语击中了他的软肋,以往高句丽的倚仗是中原对半岛不了解,打不过可以逃入半岛,待风声平息再悄悄潜回辽东。

    就如毌丘俭焚毁丸都山城之后,以为高句丽已被灭国才收兵回返,实则高句丽元气未伤,不出一年,就重新进入辽东,说句难听话,高句丽就如一块狗皮膏药,粘着辽东了,可是杨彦不同,他去过半岛,既然能去一次,为何不能去第二次?

    高句丽逃窜入半岛,形同于自己钻入了口袋,除非东渡大海避入倭岛,但明军有强劲的水军,高句丽未必有机会平安渡海,而且倭人也不是良善之辈,必然会攻杀、压榨、奴役高句丽军民,总之,渡海入倭岛是最后的选择。

    美川王又看向了殿内文武,那因欺压了几百年而来的悲愤之气竟消散无踪,被不安与恐惧取代,其实这不难理解,当无路可逃之时,或有人会选择拼死一搏,死也要溅敌人一身血,只是斗志再旺也有个限度,敌人强大到不可战胜,这份斗志便会轰然坍塌,转化为极度的软弱。

    归根结底,是心灵崩溃了,心比身更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着强大的不屈心灵。

    而高句丽从来就不是一个有血性的种族,他们自以为坚忍,实则内心脆弱,不敢面对强敌,看高句丽数百年来的行为就知道,高句丽人擅长小偷小摸,喜欢干上不得台面的事,这样的种族,永远不可能堂堂正正,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要么被灭族,要么被奴役,除此之外,再无第三条路。

    其实高句丽之所以能与慕容氏反复纠缠,一是两者相距较远,辽东的冬季又格外漫长,古时的战役非常消耗时间,慕容部如果倾尽全力与高句丽扛上,后勤补给难以承受,甚至有可能因粮草断绝,精锐尽丧于冰天雪地中。

    基本上与高句丽作战,慕容部的战术以一波流为主,发动骑兵突袭,打赢了趁胜追击,打不赢立刻退走,不可能与高句丽打烂仗。

    其二是混水摸鱼,早先辽东幽燕的势力非常繁杂,有慕容部,羯人,宇文部,王浚残部,还有邵续等效忠晋室的武装力量,高句丽可以周旋于其间,合纵联横,共击慕容。

    但明国是个庞然大物,没必要如慕容部那般取巧,也不可能给高句丽合纵联横的机会,只会堂堂正正的平推。

    美川王的神色变了又变,最终叹了口气道:“孤岂能不知唇亡齿寒之理,只是集你我两家之手,恐怕也不是明军的对手啊。”

    慕容皝摆摆手道:“美川王没必要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我两家,合兵十余万,羯赵覆灭后,数万羯人被我父收拢,彼等与明王有灭国之仇,亦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此一来,我方能集二十万大军,于燕山予明军迎头痛击,只求胜过一场,教他再不敢染指幽燕辽东。”

第798章 欲盖弥彰() 
(谢谢好友东海令狐冲的月票)

    美川王其实挺郁闷的,高句丽崛起于汉末,当时中土大乱,谁也顾不了他,曹魏虽然强盛,但大敌是季汉与孙吴,不可能花费诺大精力在冰天雪地里与高句丽周旋。

    至于公孙渊与毌丘俭,说到底是地方豪强,本身实力有限,击败高句丽不难,灭去则有心无力,更何况边地将领或多或少都有养寇自重的心思,真灭了高句丽,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到了晋室,虽一统天下,可晋武帝天生耳根子软,又是仁德之主,一封降表,就能让武帝龙心大悦,更不可能对高句丽用兵。

    及至晋室轰然垮塌,又逢雄心万丈的美川王继位,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在经营半岛的同时,不忘蚕食辽东,虽然惹上了慕容部这个大敌,不过美川王并不担心,此人深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精粹,结果也是如此,慕容部不管击败过多少回高句丽,都动摇不了高句丽的根基。

    而今,老虎来了,明庭就是山林中的东北虎,一些狐狸土狼能不害怕么?

    美川王被说动了心,不过还是问道:“仅凭你我两家,未必足够,能否联结拓跋氏?惟氏八万精兵被明王诱入并州,尸骨无存,想必拓跋氏不会放过复仇良机。”

    慕容皝苦笑道:“自惟氏死后,拓跋部一盘散沙,不瞒美川王,某也曾试着劝说拓跋部与我联手,却无人有担当,其所作托辞,要么是惧明军势大,要么是担心率部出战,族中老弱妇孺被人所趁,甚至有些大人不满惟氏,对惟氏之死,乐见其成。”

    “哎竖子不堪与谋啊!”

    说着,慕容重重叹了口气,又道:“美川王也莫要太过担心,此战我已有了计较,高句丽不必与明军正面作战,可埋伏于燕山当中,我父会择机向明军挑战,你我再适时杀出,料来能有个六七分的取胜把握。”

    “也罢!”

    美川王猛一咬牙:“今日我高句丽就与你慕容部歃血为盟!”

    自明军主力于四月中旬抵达之后,十来万大军再无动静,并且连城池都不围,只驻扎于蓟的西南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摆出了一副等待高句丽援军前来,毕其功于一役的姿态。

    不知不觉中,五月过去了,一个消息在蓟流传开来,美川王拒绝了慕容部的求援,并打算与明军接触,愿向明国献表称臣,据说慕容廆气的破口大骂,骂美川王高乙弗不识好歹,早晚死无葬身之地。

    杨彦也听到了这个消息,眉头一皱,沉吟起来,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不安。

    能为一方霸主者,几乎没有庸人,美川王虽然屡吃败仗,可那是高句丽军的战斗力不强,与他没多大关系,而此人能在高句丽史上书下浓重的一笔,不可能是一碌碌无为之辈,杨彦不信美川王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荀蕤也从旁哼道:“大王,高句丽的伎俩着实拙劣,欲盖弥彰过了头,多半已经有伏兵潜入了小燕山中。”

    杨彦点了点头:“孤也不认为高乙弗会犯傻,来人,把丁检几人叫来!”

    “诺!”

    有千牛卫匆匆而去。

    不多时,以丁检为首的近三十名降卒奔了过来。

    因着斥候的底子,杨彦直接把人编入了千牛卫,天天在一起训练,个个哭爹喊娘,随便揪出一个都敢发誓,自出生以来,从未吃过如此大的苦,不过荀虎会时常给他们描绘当千牛卫的美好前景。

    千牛卫相当于杨彦的禁卫,不提丰厚的待遇,光那份荣耀就值得让人拼命,而且杨彦曾透出口风,以后要将千牛卫与司隶校尉合而为一。

    司隶校尉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秩二千石,率领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组成的精兵,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的秘密监察官,其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有弹纠权,是个人见人怕的角色。

    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锦衣卫。

    就冲着这份美好的前途,再大的苦也要咬牙坚持啊。

    当然了,杨彦不会把锦衣卫搞的象明朝那样天怒人怨,作为现代人,他有的是温和的监察手段,再退一步说,他也没必要搞太严厉的监察,汉武帝设司隶校尉的初衷主要还是查办贪官污吏,可这只要从经济层面上加以控制就可以了,随着未来的经济一步步走向成熟,杨彦也会逐步完善会计制度,适时推出审计。

    而如明朝那样,直接把锦衣卫派驻到大臣的家里当门房,完全是不讨好还招人恨的行为。

    杨彦似笑非笑的打量了片刻,点点头道:“不错,筋骨与精神面貌都强了不少,丁检,孤问你,蓟附近有何处适合藏兵?”

    丁检想都不想道:“自然是燕山啊,不过燕山有大小之分,大燕山在蓟西北,连绵千里,最宽达五百里,山势陡峭,北缓南陡,沟谷狭窄,几无人烟,其中卢龙塞(今喜峰口)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曹孟德征乌桓,便经由此塞,若于大燕山藏兵,末将敢保证,即便是神仙下凡都找不着,但是由卢龙塞至蓟有一百来里,若大王攻蓟,必赶不急来援,失去了奇兵之效。

    故以末将之见,若要在蓟附近藏兵,不出于西面的小燕山(今北京房山区),小燕山距蓟四五十里,百丈以上的山头十来座,方圆百里,乃太行山支脉,与大燕山并无联系,且山中多谷地,地形复杂,若非有心,寻常人绝难猜到山里会藏有重兵。”

    “哦?”

    杨彦动容道:“丁检,孤怀疑高句丽人藏于小燕山,今交你个任务,带着弟兄们入山搜索,如能于日出之前寻到高句丽人,计一等功,三日之内搜出,计二等功,寻不出的话”

    说着,杨彦略一沉吟,又道:“孤以半月为限,每座山谷都要跑遍,确定无高句丽伏兵依然计二等功,如何?”

    杨彦在工匠中,推行一到五等功制,这些年下来,相当一部分技艺精湛的工匠不仅去除了奴籍,还获得了官职,从事相关方面的领导与研究工作,后来他又推广到军中,五等功制作为立功受赏的依据。

    刹那间,以丁检为首的降卒们,现出了振奋之色。

    如果小燕山真藏有高句丽伏兵,并于今夜找出的话,那可是一等功啊,这不仅仅是加官进爵,在财物美女的分配上也享有优先权,他们对明军分美人儿的传统羡艳不己。

    丁检赶紧拱手:“请大王放心,咱们这些人,八成都是幽州百姓,习惯了在山野中奔跑,一夜工夫虽不敢说把小燕山搜遍,但搜个六七分不成问题。”

    杨彦叮嘱道:“你们准备下,从后寨绕出去,小心为上,匆要暴露行踪,孤再让候昭领三十名兄弟跟随。”

    “诺!”

    众人施礼离去。

第799章 山中寻敌() 
蓟因残破不堪,打巷战可以,但长期驻扎在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