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3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发妻庾文君在先前劝说的时候,列举六帝皆为亡国之君,如今加上他司马绍,是第七位,这是在内心深处对他的不齿啊。

    司马绍的两腿仿如灌了铅,一步一足印,蹒跚走向王敦,他偷瞥了眼一众妻妾,庾文君的神色有些复杂,他又多看了眼宋袆,宋袆曾为王敦宠姬,貌美如花,因时人劝其勿沉溺于美色,故将宋袆赶走,被司马绍做了接盘侠。

    此时,宋袆低着头,不敢去看生平经历过的两个男人,不过司马绍能觉察到,宋袆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王敦身上。

    ’好一个无情的表子!‘

    司马绍的屈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多重屈辱施加,或因承受的屈辱过了头,他深吸了口气,居然麻木了,最终捧着玉玺,站在了王敦面前。

    那玺似有千斤重,压的他的胳膊都在颤抖。

    “跪下!”

    周抚喝道。

    司马绍惨笑着,膝盖渐渐弯曲。

    ”陛下!“

    ”陛下!“

    庾亮和庾文君同声叫唤,声音中满是悲哀。

    “还谈什么陛下?我丢了江山,实无颜脸面对列祖列宗,今后我若死了,覆面下葬!“

    司马绍惨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扑通跪下,奉上玉玺道:”罪臣绍向大将军献上皇帝玺印!“

    ”嗯“

    王敦满意的接来手里,细细把玩一番,才点点头道:“你黄须黄发,乃奴辈窃居华夏,本该明正典刑,姑且念你献玺有功,寡人降你为浔阳王,来人,把浔阳王迁出苑中,暂住东海王府,待东海王登基,便迁往浔阳。”

    司马绍面如死灰,浔阳就是现代的九江,蛮荒之地,距离王敦的大本营武昌,只有一步之遥,被封到浔阳,周围都是王敦的耳目,那是一点机会都没了。

    庾亮也是面色一变,朝庭的影响力只在建康及三吴一带,他的手伸不到浔阳,对司马绍的保护成了无稽之谈,司马绍的生死,全在王敦的一念之间,不由眉心微拧,暗暗寻思着对策。

    司马绍草草拱手,算是称谢,玉玺交了,就形同于交出了天下,是别人的盘中餐,俎头肉,封往何处,他哪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呢?

    他认命了,只想着好死不如赖活。

    庾亮看了眼司马绍,便道:“文君,你随我回家罢。“

    司马绍浑身一震,一抹怒容现出,可是哀莫大于心死,他什么都没说,望向了自己的妻子。

    庾文君盈盈拜倒:”大兄好意,妹心领了,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请大兄莫要陷妹于不义。”

    “哎”

    庾亮叹了口气:“既然文君心意已决,那为兄不再勉强,回头拨些人手给你,免得身边缺了人使唤。”

    王敦深深的看了庾亮一眼,庾亮的心思不难猜,无非是怕自己暗害司马绍,拨些人手在司马绍身边保护着,不过王敦也不在意,他正是踌躇满志之时,不在乎庾亮的小动作,而且庾亮身为中书监,豫兖侨门的代表人物,本身就值得拉拢,他可以有限度的容忍庾亮。

    在整部士族史中,青徐侨门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只是恰巧出了琅琊王氏,而与琅琊王氏齐名的河东裴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等高门大族在战乱中损失惨重,暂时蛰伏,才烘托出了琅琊王氏的光彩。

    实际上豫兖籍侨门的规模要远大于青徐侨门,陈留、颍川、陈郡广阔的中原大地,名门辈出,在政权交接的动荡时代,王敦自然有安抚豫兖籍侨门的需要。

    “放开老夫,放开老夫!”

    这时,一阵嚷嚷声传来,众人纷纷看去,几名军卒揪着一名五花大绑的老人,一路推推囊囊到王敦面前。

    “跪下!”

    一名军卒厉喝。

    “哼!”

    这名老人闷哼一声,昂起了脑袋。

    王敦笑道:“原来是应思远(应詹),想你汝南应氏,亦一名门,从于伪主,颠簸一生,每每被免官罢职,何苦由来,你不如降了我,寡人必重用,教你汝南应氏重振门楣。“

    ”呸!“

    应詹狠狠一口浓痰吐过去,王敦避让不及,竟被吐到了脸上。

    应詹顿时乐的哈哈大笑:”老贼,老夫恨不能手刃于你,岂会与你同流合污,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看老夫可会讨一声饶。“

    王敦的面色有些难看,应詹是和卞壸同一类型的人物,以忠直闻名,只是运气没有卞壸那么好,卞壸曾得裴妃兄裴盾赏识,故而一步迈入越府核心阶层。

    而应詹自幼家贫,吃过百家饭,被祖母抚养长大,算是破落士人,先投赵王伦,被诛之后,受牵连,后又陆续投成都王司马颍、王澄和山简,经历坎坷,于杜彛抑校⑾缕婀Γ沤肓怂韭眍5氖酉撸徽魑ㄎ浣蔷嗬朐礁暮诵姆浅RT叮饩偷贾铝擞φ彩贾詹槐恢赜茫傥吮咴祷目捎锌晌奕宋铩

    不过应詹才能与美名兼具,每每出镇地方,均得当地民众爱戴,是豫兖侨门的另一代表人物,一直以来,应詹就和王敦不和。

    如这类人,重名节大过重利,王敦也清楚,很难说降应詹,应詹敢于唾自己面未必就没有激怒自己,以死获取忠名的想法,因此他忍了。

    从周伯仁和戴渊就可以看出,死对当时人并不难,无非是碗口大个疤,身后名比死亡更加重要,王敦并不愿让应詹获取美名。

    身旁有侍从递上手帕,王敦接来,一边擦拭着,一边寻思着该如何处置应詹,王应却是大怒道:“老匹夫,敢尔!”

    说着,就拨出佩剑,猛刺入了应詹胸口。

    鲜血染红了战袍,应詹身体晃了晃,指着王敦,眼里泛出仇恨,后又留意到了司马绍,神色大变,喉头咯咯作响,只是说不出话,终至不支倒地,撒手西归。

    司马绍双拳紧紧握在一起,眼角模糊,泪光闪烁,心里有点欣慰,毕竟应詹是为他死节的第一个忠臣。

    王敦则是不满的看着王应。

    王应拱手道:“应詹老匹夫狂悖姿行,以冒犯阿翁获取美名,居心何其恶毒,儿气不过大人受辱,一怒杀之,还请大将军责罚。“

    短短一句话,王应对王敦用了三个称谓,首先是阿翁,突出父子之情,父受辱,儿一怒拨剑是孝道的体现。

    次是大人,这个呼呼是对父亲的尊称,以示对王敦的尊重之意,正是因此,才杀了应詹。

    最后是大将军,表示公是公,私是私,若自己杀应詹有罪,愿领军法。

    这么一说,王敦倒是不好责罚了,摆摆手道:“思远亦为忠直之罪,好生葬了罢。”说着,又转回头道:“元规,召集众卿,寡人于太极殿接见。”

    “这诺!”

    庾亮略一迟疑,无奈应下。

    王敦、王含和王应隐在太极前殿的竹帘后方,一边品着杨彦发明的绿茶,一边观察着殿内,只见群臣陆续续的前来,有谢裒、诸葛恢、羊曼、顾和、张阖、陆玩、桓彝等重要人物,王含不由笑道:“大将军召见,群臣焉敢不来,哈,老夫倒要看看,谁敢捋大将军虎须。”

    “诶”

    王敦摆了摆手:“刚刚得到消息,荀崧荀邃已避往杨彦之府上,而杨府箭楼林立,外围沟壑纵横,分明是做了固守的准备,如此看来,颍川荀氏是铁了心跟随杨彦之了。“

    王应想到了被拒婚一事,顿时拱手:”阿翁,儿愿领精兵踏平杨府,将那荀氏两个老儿给阿翁揪来。“

    ”不忙!“

    王敦冷冷一笑:”待得东海王登基再说。“

    ”咦?竟是卞壸和温峤!“

    王含突然现出了惊喜之色,正见着卞壸温峤二人,双双踏入殿中。

第470章 决战尧王山() 
谢谢好友日月当空曌九州与好友天体运行论的月票)

    卞壸和温峤虽是著名的保皇党,但是司马绍被废已成定局,司马冲即将上位,不管怎么说,司马冲是元帝第三子,继位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因此,在庾亮的劝说下,二人决定与王敦虚与委蛇,择机借司马冲之手挑起王敦与杨彦的争斗,使之两败俱伤,当然了,荀崧的不作为也深深的刺激到了他俩。

    二人都认为荀崧投靠了杨彦,这明显是自甘堕落,作为老友,自是不能坐视荀崧愈陷愈深,只有辅佐司马冲,做出一番大事业,才能让荀崧从魔障中走出来。

    这一次王敦下都,守军几乎望风而降,政权算是顺利交接,太极殿内,人越来越多,但除了荀崧荀邃,还有王导和王舒也没来,这让王敦的心头隐有不快。

    广固!

    穆陵关失守不吝于一个噩耗从天降临,曹嶷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尤其是穆陵关并非被攻克,而是不战而降,更让广固城里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

    “报,东海军位于广固以南五十里!”

    东海军在朱虚停留三天,收编段氏余部,段家丁壮有近五千,择其优者从军,三十以下的育龄女子除去佃户部曲的已有婚嫁,取姬妾、婢女、适龄女儿和妾氏千余配与有功军卒。

    段家的直系按杨彦的惯例,本应是杀干净了事,不过今日的东海军已非昔比,些许藓芥之患不用过于在意了,上百人被划归为战俘,归属郗迈管理,暂随军同行,干些杂活,将来劳改司进驻青州之后,作为劳改犯开矿修路。

    另还得了少量的金银,由于时值麦收,东海军把麦子割了干净才离开朱虚,以每天三四十里的速度缓慢前行,这可急煞了曹嶷,不死不活的等待最为煎熬,每天都有探马报回东海军的动静。

    曹嶷抚额,久久不语,每一次回报,都让他感觉距离死亡又接近了些。

    事到如今,他未尝没有一丝悔意,以他的身份降了杨彦,重用是不可能,但是看看郗鉴、徐龛,至少可得善终,却因一念之差,与杨彦为敌,恐怕善终也不可得了。

    “曹使君!”

    慕容皝异母弟慕容军见着曹嶷神色,哼道:“广固人心浮动,应以严刑震之,请使君下令,将叛逆家眷明正典刑,以敬效尤,莫让人误以为使君乃妇人之仁。“

    至于杀人的问题,曹嶷也想过,当田锐投降的消息传来,他恨不能把田锐全家斩杀殆尽,只是理智告诉他杀不得,一杀就没了转圜余地,广固城破,就是他的死期,留着或许还能有所转圜,因此他只把那些降将的家眷监禁,严密看守。

    不过慕容军说的也有道理,都这样了还不杀,会让人产生错觉,会降低背叛的成本,也会让人怀疑他曹嶷是否有死战到底的决心。

    作为一名统治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现实的恶果便是沿途郡县向东海军投降愈演愈演。

    从来没有哪一刻,曹嶷如此为难,要想震慑宵小,杀掉降将的亲属家人是最有效的手段,可如此一来,又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毕竟他对于战胜东海军信心不足,留着降将家眷是为了留一条退路,现让他自断退路,破釜沉舟,他哪有这份魄力?

    纵观曹嶷的历史,先后依附多人,虽身经百战,却没遇上什么强敌,青州的大部地域并非真刀实枪的攻打下来,而是靠投机取巧谋夺居多,初时曹嶷还沾沾自喜,自诩智计过人,可是没打过硬仗,他的意志也没有经历过锤炼,遇上杨彦这种强敌,立时进退失措。

    拓跋贺傉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