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本是太宁二年,但是王敦发檄讨伐司马绍,自是不可能承认司马绍的年号,沿用了元帝末年的永昌,檄文中通篇未提牛继马后之事,这事如果揪出来说的话,连司马冲也不合法,而王敦的第一阶段目标是以司马冲代司马绍,第二阶段才会祭出牛继马后这一杀器,把司马冲搞下去。

    ”逆贼,逆贼!“

    司马绍发狂般的大骂,随即把檄文重重扔在地上,一脚又一脚的,狠狠跺去。

    阶下,群臣数量与往日相较,明显少了很多,王导王彬在家称病,荀崧荀邃也不见影子,陆晔据说回了吴郡老家避暑,陆玩名义上还挂着王敦的长史,不敢上朝,顾和也寻个由头跑了,纪瞻年老体衰,时日无多,闭门不见客,吴姓士族的重要人物,也只有尚书张阖在朝。

    看着那稀稀落落的人影,司马绍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悲凉。

    这一刻,他最恨的还是杨彦,前一阵子,朝庭不断派人去试探王敦的情况,如侍中阮孚,王舒子王允之,毕竟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对现有秩序的一次重大冲击,对于即得利益者来说,还是倾向于求稳的。

    很明显,王敦拥东海王冲上位,将会影响到一大批即得利益者,别的不说,就是跟随王敦起兵的荆襄兵头,如邓岳周抚等人,以从龙之功,必然要切一大块大蛋糕下来,蛋糕从哪儿来,还不是从别人的碗里扒拉过来,更何况琅琊王氏已经位极人臣了,王敦当皇帝,并不能换来多少切实的利益,反而要向王敦称臣,亲戚变君臣,谁能受得了?

    只不过,王敦的实力远超朝庭,因此王敦的身体情况关乎着朝中公聊的立场,若是王敦抱病在身,那没得说,公卿铁定支持司马绍,可是王敦的表现,让人大吃一惊。

    在阮孚面前,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还以阅兵为名,骑马绕着校场跑了好几圈,活蹦乱跳,健康的不能再健康,又当着王允之的面,王敦没再展示身体上的力量,重点表现着他那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导致朝庭上下,态度变得玩味起来。

    若非杨彦为王敦诊病,何至于此?司马绍自然把杨彦当作了第一罪魁祸首。

    温峤心里也挺不自在的,他受皇帝授意,假意投奔王敦,希望能从王敦那里得到有效的情报,早作筹谋,却让他无奈的是,消息是打听到了,因着王敦实力太强的缘故,没多大用,反而把自己搞进去了,名列檄文发檄者之一,这可是尴尬的坐立不安啊。

    “陛下,请冷静。”

    最终,还是庾亮劝道。

    “冷静?逆贼就要打上门了,孤还怎么冷静?嗯?”

    司马绍咆哮道。

    庾亮暗暗叹了口气,拱手道:“王敦谋逆,虽势大,但陛下天命加身,岂有自乱阵脚之理,陛下妥善布置,必能安定人心,再徐徐谋之。”

    “哦?有何良策,快说!”

    司马绍急声道。

    庾亮道:“臣请陛下加司徒王导大都督、假节,领扬州刺史,以丹阳尹温太真为中垒将军,与右将军卞仲仁(卞敦)守石头城,以光禄勋应思远(应詹)为护军将军、假节、督朱雀桥南诸军事,臣领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接掌东海王府兵力,以尚书卞望之行中军将军,征徐州刺史王邃,东海国相杨彦之与广陵太守陶瞻还卫京师。“

    司马绍问道:”王太妃怎愿把军卒交你执掌?“

    庾亮不确定道:”请陛下下诏,臣亦会晓以大义。“

    ”嗯“

    司马绍心情平缓了些,又问道:”杨彦之怎愿入都?“

    庾亮无奈道:”可请荀公出面,修书一封,不过荀公近来称病,臣请卞尚书与温太真代陛下过府探望。“

    “准!”

    司马绍深吸了口气,深深一躬:“国事就拜托诸公了。”

第464章 乞活军() 
(谢谢好友书友20180423082048683的打赏,好友20170518081626851的月票)

    散朝之后,庾亮手持圣旨,匆匆赶往杨府,可别说见着裴妃,连大门都没让进,荀华使人道:“杨郎留于建康的兵力是为护卫王妃,除了杨郎手令,谁也无法调走,我们也不想惹事,请中书监莫让王妃为难。”

    说完,便是朱红大门轰的一声,紧紧关上。

    庾亮虽然气的咬牙切齿,却无法可想,只得灰溜的离去。

    另一路的温峤和卞壸,好歹进了荀府,却没见着荀崧,被荀灌以抱病卧床,不便见客为由挡着。

    卞壸不悦道:“世侄女,景猷到底何病,若是真有恙,老夫与太真探望一下有何不可?”

    荀灌不依不饶道:“实在抱歉,家君身体不适,不便见客,待得稍有好转,自当登门向两位世叔赔礼。“

    “哼!”

    卞壸哼道:“世侄女,你若当老夫是世叔,就让老夫见一见景猷。”

    荀灌不给面子道:“实在抱歉,家君身体不适,不便见客,待得稍有好转,自当登门向两位世叔赔礼。”

    ”好好好!“

    温峤实在被呛的受不了,指着荀灌道:”莫要为以老夫不明白,景猷不就是称病以避开为朝庭效力?想你颍川荀氏,世代忠良,所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今国有难,正是我辈力挽狂澜之时,景猷如此作为,怎对得起荀氏的千古忠名?“

    荀灌不高兴了,脸一沉道:”千古忠名?谁封的?好大的冠帽,我荀氏戴不起!“

    ”你你“

    温峤没想到荀灌会说出这样的话,目瞪口呆。

    荀灌不急不忙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我父待司马家如何,司马家待我家又如何?如今江山不保,就来央我父为他卖命,也不看看他平时做了些什么,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世侄女!“

    卞壸一脸痛心,恨其不争,哀其不幸!

    荀灌总算收敛了些,嘀咕道:“东海王不也是元帝子嗣么,其母石婕妤,要论起出身,比今上还高些呢,反正这江山是他司马家的江山,谁当皇帝,咱们外人掺和什么?如今朝庭无兵,今上大势己去,二位世叔何不坐观时局?“

    “这难道便是景猷教你所说?老夫看错他了,大不了老夫以命相搏便是,太真,我们走!”

    卞壸的怒意已无法抑制,叫上温峤,就要拂袖而去,这时,背后一声幽幽叹息传来。

    荀崧从后屋走出,一脸的萧瑟。

    卞壸毫不客气道:”景猷老儿,你总算出来了,老夫也不与你废话,主上请你写信给杨彦之,召他入京勤王,这信,你写还是不写?“

    荀崧苦笑道:”写又如何,不写又如何,再有三两日,大将军必下都,而杨郎正集中主力攻打曹嶷,纵使老夫写信,一来一回,至少月余,远水哪能救近火?“

    卞壸不满道:”景猷,世侄女不是还有近万卒么,老夫可向主上提议,由世侄女驻守石头城,至少可守得月余,难道还等不来杨彦之的援军?“

    ”这“

    荀崧现出了为难之色。

    ”哼!“

    卞壸语重心长,又哼一声:”说一千,道一万,景猷你还是不愿,莫非你已投靠了杨彦之?景猷啊,莫忘了你是晋臣,那杨彦之是什么,名不正言不顺,你可莫要糊涂啊!“

    荀灌不屑道:”世叔满口道德仁义,那灌倒要问一问,天下纷乱,苍生不堪其苦,不知世叔为天下苍生做过什么?“

    卞壸大怒,正要发作,温峤已拉住了他,脸面现出了复杂难明之色,怔怔看着荀灌,许久,才叹了口气:”望之莫要动怒,世侄女的质问并非无理取闹,请静心想一想,你我究竟为天下苍生做了什么。“

    是的,卞壸曾为怀帝做过著作郎,又被裴妃兄裴盾任为广陵相,建武二年(公元318年),琅琊王召卞壸赴建康任从事中郎,后出任东中郎将司马绍长史,累迁太子中庶子,转散骑常侍,侍讲东宫,又先后担任太子詹事、御史中丞等职,及司马绍即位,升为吏部尚书。

    其履历不可谓不丰富,只是细细一想,这和天下百姓有什么关系?

    卞壸竟无言以对。

    荀灌得势不饶人,又道:“请问世叔,刁公主持土断,士庶皆于暗中阻挠,家君尚从旁协助,世叔在做什么?世叔嫌弃杨彦之出身低微,那侄女斗胆,再问世叔,杨彦之以七拼八凑而来的数千人渡江赴任郯城,壮志堪比祖逖,世叔除了送行,又做了什么?

    杨彦之大破石虎,攻占濮阳,此即永嘉之乱以来,前人所未有过之功绩,而世叔你在哪里?你既自命为忠,为何不渡江北伐,你又有何资格轻贱杨彦之,哼,至少他在拼命,在与胡虏撕杀,难道寒门庶子就天生要为高门大族犬马,天生要为高门大族驱策么?“

    卞壸的脸的青一阵白一阵,又羞又愤,可是扪心自问,自己究竟在这乱世中,为天下苍生做了什么?

    “哼!”

    荀灌哼道:“杨彦之于江北推行占田制,此乃武皇帝所定,敢问世叔可有魄力于江东推行?”

    江东一个普普通通的庶族豪强,都有几百上千顷地,在江东推行占田制,就等于革了全体世家大族的命,卞壸终于反击:“江北战乱,土地多为无主,故占田制易于推行,而江东积弊日久,你让杨彦之来江东试试?“

    荀灌轻笑一声:”世叔莫要嘴硬,杨彦之早晚过江,到时征了你卞家的地,你可别叫唤。“

    卞壸气的猛一甩袖子,胡须都吹了起来。

    荀灌又向温峤道:”温公经历过北方战乱之苦,不知对杨彦之所作所为有何看法?“

    很明显,卞壸的气势被打下去了,温峤心知今趟必无功而返,只得苦笑道:”温某并未去过江北,暂时不予质评,景猷兄既心意已定,那温某与望之兄就告辞了。”

    荀崧倒也不是投靠了杨彦,而是荀灌在年后的劝说起了作用,这天下是司马绍还是司马冲当家,与他荀氏何干?谁句难听话,谁当权天下都是一个样,民众照旧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况且元帝对荀氏莫名其妙的打压,也让他心寒。

    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两子年幼,长女未嫁,家事已经够操心了,哪有精力再去操心国事?

    荀崧什么都没说,目视着二人离去。

    杨彦在穆陵关呆了三日,三日过后,收编已大致完成,遂领本部与五千降卒浩浩荡荡北行,田锐领剩余人马物资向鲁郡行去,军卒们无人排斥,毕竟穆陵关是山区,产出有限,曹嶷又没有多余的粮草供给,几万人日子过的紧巴巴,而鲁郡乃鲁国旧地,土地平坦肥沃,自然条件百十倍于穆陵关。

    由穆陵关到广固,不过二百余里,在离开穆陵关的第二日,进入了朱虚(今山东省临朐县)境内,这时,突有探马来报:“报将军,前方三十里有乞活军。”

    “哦?”

    杨彦一怔。

    乞活军是西晋末年至东晋末年驰骋于河南河北的流民武装,每每作战时,大呼乞活,故名乞活军,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武装力量,如李雄建立的成国,便是以秦雍乞活军为骨干,后世被恒玄灭掉的杨佺期主力,则是来自于秦雍流民南下至襄阳活动的另一分枝。

    而活跃在中原大地的乞活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