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

    荀崧老脸红了红,吱吱唔唔半晌。

    ”小女就知道!“

    荀灌不屑道:”他凭什么,整日游手好闲,荀氏真要交到他手上,才是真正对不起列祖列宗呢,一个巴掌拍不响,阿翁您别理他。“

    荀崧摇了摇头,面色渐渐严肃起来。

    “又怎么了?”

    荀灌问道。

    荀崧显得颇为难以启齿的样子,只是在荀灌那催逼的目光下,才吞吞吐吐道:“灌娘,一个女儿家掌兵总不是长久事,你可曾想过,把兵权交往朝庭?”

    荀灌柳眉陡然一跳,认真的看着自己的老父,点点头道:“阿翁,既然您提到这个问题,那请恕小女冒犯,和您好好谈一谈,小女明白,您受弹劾,归根结底还是小女手里握有锐卒,可这些兵,是杨彦之的,小女只是代掌,哪能把别的人的兵力随意送人?

    更何况就朝庭那熊样,再好的兵到了他手上,不出两年,就是又一支宿卫,欺压欺压平民,用于士族间争权夺利,或许能管用,但是真要上了战场,怕是还没见着胡人,就自己先散了。“

    荀崧也明白这是实情,对士族间的争权夺利他也看不惯,但他是有忠君思想的,于是叹了口气,又道:”如今主上形势汲汲可危,有没有可能把杨郎拉回来为朝庭效命?“

    荀灌的面容变得严肃起来,问道:”阿翁,您认为当今天下可是您理想中的天下?天子可是尧舜明君?“

    荀崧深深的看着荀灌道:”自后汉桓灵以来,天下纷乱两百余载,民不聊生,江山离析,为父知你意,事实也是如此,甚至比之汉末更加惨烈,究由因,皆乃宗室内乱,确是不堪,不过主上锐意图新,隐有明主之相,若是集大权于一身,未必不能励精图治啊!“

    ”呵就他那样还明主?“

    荀灌不屑的嘴一撇。

    ”灌娘!“

    荀崧隐有不悦之色,低声喝斥。

    荀灌正色道:“阿翁,小女与你只作探讨,不为争论,交流下你我父女心中所想,若是阿翁觉得小女言语冒犯,那小女不说便是。“

    荀崧暗感头疼,这个长女啊,也不知哪来那么臭的脾气,但是荀灌已隐有不敬朝庭的势头,的确需要好好谈一谈,于是点了点头:“也罢,你说。“

    荀灌幽幽道:”当今主上,贤与不贤,小女不便评价,可百姓之苦,杨彦之曾与小女说过,小女就捡点重要的也与阿翁说说罢“

    荀灌把两年多以前,那一晚与杨彦的长谈择要点娓娓道出。

    荀崧的神色非常丰富,有自责,有沉重,有痛恨,还有悲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很明显,对于这些情况,他是知道的。

    荀灌观察着老父的神色,继续道:“阿翁,就以王妃经办的纺织工坊来说,虽遭人忌恨,但是建康一带的绢布价格大降不假。

    麻布以往约为八百钱一匹,现只有三百钱,绢从一千五百钱降到了八百钱,目前王妃正使人以回交育种法改良蚕种,若是成功的话,绢价还能进一步下降,再拿油来说,无论时节变化,战乱与否,始终都是一个价,物价便宜了,民众自然落到实惠。

    杨彦之曾与小女说过,世上什么钱都能赚,唯独民生钱不能赚,这是断子绝孙钱,此话虽然难听,可细细一想,也挺有道理的,每每王朝末期,皆因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致使天下流民四起,战乱频发,最终江山倾颓,国家崩溃,受苦的不还是民众?

    再看看我朝,立国便有亡国相,历来开国百姓之苦,除了暴秦,便是我大晋,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哎,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荀崧浑身剧震,喃喃着念叨了几遍,便目现奇光,望向荀灌:”好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啊,灌娘,想不到你对天下兴亡竟有如此深刻见解,不枉为父教导啊!“

    ”扑哧!“

    荀灌扑哧一笑:”阿翁,小女哪有这本事,您也别往自己脸上贴金,此乃杨彦之唱过的一首曲子,小女不过是引用了最后一句罢了,阿翁若有兴致,小女可唱与阿翁听。“

    ”哦?为父洗耳恭听。“

    荀崧老脸微红,点了点头。

    ”拿琴来!“

    荀灌转头吩咐。

    ”诺!“

    有女亲卫抬了只琴置于荀灌面前。

    别看荀灌舞枪弄棒,但女儿家该会的,一样不落,这刻便是焚起了香,洗水洁面,调匀呼吸,才轻抚琴弦,娓娓唱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457章 为荀灌提亲() 
余音了了,绕梁不绝,荀灌虽已唱罢,但荀崧仍是微闭双目,眼角隐有泪花渗出,这首典子言语平直,却给他带来了无以伦比的冲击力。

    许久,荀崧才摇头叹道:“杨郎一曲,道尽了天下兴亡,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荀灌劝道:”阿翁,小女觉得,您对杨彦之的了解多限于道听途说,您应亲自看一看郯城的情况才是最佳,若是实在难以成行,也可修书一封与刁公,刁公当时被杨彦之搭救,带回郯城,任了主簿,以刁公性情,必不逛言。”

    荀崧缓缓道:“如此说来,你是铁了心以杨彦之为明主了?”

    荀灌苦笑道:“天下哪有什么明主,诚如汉武帝,亦是少年英明,老来昏庸,杨彦之曾说过,权力失去质约,人就会变得疯狂,故人治不如法治,下至庶人,上至公卿,须有法可依,才不致乱来,而我朝士族横行,哪有律法约束?“

    荀崧问道:”杨彦之打算如何做?“

    荀灌摇了摇头:”他没说,小女也想不明白会如此做,不过应能看出,他是认真的,阿翁,我家虽世代忠良,却非迂腐愚忠,这百多年来,先事后汉,再事曹魏,后事大晋,结果如何,这三朝是一朝比一朝差呢,用我家,无非装点门脸罢了。“

    见着老父不吱声,荀灌咬了咬牙,进一步道:”就拿阿翁您来说,您在永嘉之前,任侍中,中护军(掌禁军和下层军官的选拨),位高权重,永嘉时,您尚监江北军事,及元帝称帝,居然罢了您的兵权,迁尚书左仆射,协助刁公制定典章制度,再至主上登基,您的官职虽未有变,可庾元规以中书监总揽政务,主上又日渐收权,您形同于投闲置散“

    ”住口!“

    荀崧突然厉斥。

    是的,荀灌所说,让他的心,微微刺痛。

    ”不,小女心中有话,不吐不快!“

    荀灌倔强道:”想我荀氏,后汉年间为曹孟德谋划,结果先祖文若公(荀彧)被逼自尽,及魏文帝划功臣,没有我荀氏,而本朝元帝定鼎建康,当时您镇宛城,若非您表态,元帝又哪能那么容易获取荆襄士人的支持?结果呢,您的官越做越小,这就是您归顺的代价,您可以只求尽忠,不为自己谋划,可您为二弟和三弟谋划过没有?

    小女那便宜叔父尚知道争,您又何曾为自家争过?“

    荀崧的身体都在微微颤抖,想着荀氏这百年来受到的不公正对待,要说心里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古人重家,荀崧也看重家族,他已经六十二了,而两子尚年幼,长女的终生大事也无着落,时常午夜梦回,他都会被惊醒,但是荀灌的意思是让他投效杨彦之,去做逆贼,这根本没可能啊。

    荀崧的神色充满着痛苦,荀灌心中不忍,放缓语调道:“阿翁,杨彦之重情重义,您若是给他写信,他必来勤王,可是事后,主上与各高门士族会放过他么,小女明白,您对朝庭的忠心非一朝一夕所能更改,因此小女恳求您,此事不必掺和,如何?“

    荀崧怔怔的看着荀灌,神色异常复杂,不过在望向了自己的长子和次子之后,最终报以一声叹息。

    这时,有仆役站门口唤道:“禀郎主,大将军从事中郎周光求见。”

    “哦?”

    父女俩交换了个诧异的眼神,周光是周抚弟,当年荀崧被围于宛城,正是荀灌向周抚求救,才请来了救兵,因此周抚对于荀崧实有救命之恩。

    “那小女避让一下。”

    荀灌站起身,拽住二弟,又一把抱起三弟,向后面走去。

    荀崧这才吩咐把周光请来。

    远远的,周光就拱手呵呵笑道:“景猷兄,一别经年,风采依旧啊!”

    “不敢,不敢,元瑶(周光表字)客气了,快请入坐。“

    荀崧赶忙还礼。

    实际上荀崧从未见过周光,在时人及后世的认知中,周抚对荀崧有救命之恩,但实情很复杂,当时荀崧心向江东的琅琊王,因此长安方面的第五猗遣杜曾率万卒围攻宛城,以此逼迫荀崧归附长安,亮出颍川荀氏的金字招牌,增加政权的合法性。

    而琅琊王由越府余部支持,自不可能坐视荀崧投效长安,恰时任南中郎将周访属于琅琊王阵营,得荀灌求援之后,大喜,遂遣其子周访会同襄城太守石览救援宛城,解了杜曾之围,也成功的把荀崧拉入了琅琊王阵营,并以荀崧名望,迅速使得荆襄士人归心。

    可以说,在整件事上,双方各取所需,不存在谁欠谁的恩情,毕竟荀崧撑不住,可以投降,长安必重用,在宛城之围解了之后,荀崧和周氏并无太多的来往,周访在世之时,也从不以恩人于荀崧面前自居。

    因此周光登门,荀崧还是有些嘀咕的,尤其周光任王敦霸府的从事中郎,身份敏感。

    周光理所当然的落坐,有仆役奉上茶水,他也是渴了,只觉色泽碧绿,并未多想,一口就饮下,却是扑哧一声,嘴里又麻又涩,当场喷了出去。

    荀崧给周光喝的茶,正是杨彦弄的绿茶,虽说杨彦几乎不来建康,但郯城和建康之间的往来还是很频繁的,很多郯城的新鲜玩意儿,都通过贸易传到了建康,甚至铁锅,也开始在建康日益普及,要知道,郯城周边就有高品质的铁矿,随着人手增加,开采规模也越来越大,技艺与效率也在同步提高着,而用油炒菜,还是以铁锅为佳。

    绿茶也通过贸易,传了过来,本来很多人喝不惯那苦苦涩涩的味道,但喝多了,确是齿颊留香,还能清除口气,非常符合士人的生活情调,在渡过了最初的不适之后,绿茶陆续的流行开来。

    “元瑶见谅,此茶乃是于建康刚刚兴起的一种喝法,虽苦涩,却耐品,可谓回味无穷啊。”

    荀崧忍着笑,拱了拱手。

    “哦?”

    周光出身于庐江(今江西九江)周氏,世代将门,不入士族,对建康的士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倾慕,闻言并不着恼,细细品了起来,倒是慢慢地品出了一丝清香。

    荀崧也不说话,只是看着周光。

    好一会儿,周光放下茶盅,笑道:“今次周某冒昧前来,还请景猷兄恕罪,实是受大将军之命,不得不来啊。”

    荀崧淡淡道:”若是为大将军劝说与我,元瑶勿要怨我不顾与令兄之情,速请回。”

    周光苦笑道:“大将军早知荀公义节,怎会行此无谓之事,实不相瞒,今次周某登门,是为世子向令爱求娶。”

    “呃?”

    荀崧大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