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周札,换成卞壸,温峤、刘隗或刁协中的任何一人踞守,王敦哪怕攻下,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到时各种忠义之师勤王,尤其是苏峻刘遐带兵南下,王敦必败无疑,甚至都有可能把命丢在建康。

    依苏峻和刘遐的处境,必然会过江,只可惜朝庭败的太快,没给半点机会。

    ‘春暖花开啊,苏子高,刘正长,我的老朋友们,许久不见,老子倒是挺想念呐!‘

    杨彦暗暗念叨着,突然哈哈一笑,放声吟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声音传入殿内,王敦微愕,众将也是面面相觑,谁都想不到,杨彦竟有在石头城吟诗的雅兴。

    谢鲲略一品味,赞道:“早闻杨府君素有奇才,今日未见人,先闻其声,确是不凡!”

    陆玩不屑的笑了笑:“此诗平淡无奇,寡然无味,有何可赞之处,幼舆该不会是令郎与杨彦之亲善,故爱屋及屋罢?“

    谢鲲也不着恼,捋须笑道:”士瑶此言差矣,此诗初品,似觉平淡无奇,然反复品之,又似别有天地,杨府君作诗从不以辞藻堆砌,而是重在神韵,此诗平易自然,悠远深厚,细品之,独臻妙境。

    不过有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无起伏,则失之平直,再观此诗,既有悠美韵致,又起伏跌宕,诗味醇永,不说尽,不说透,欲语还休,隐秀曲折,尤其后两句,发人深省啊,此诗当为诗中佳品。“

    王敦目光微凝,打量着渐渐走近的杨彦。

    杨彦中规中矩入殿,深施一礼:“末将东海国相杨彦之参见大将军!”

    王敦视线一扫,望向了灰头土脸的周琳,面色微沉,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周琳扑通一跪,大哭道:“大将军,杨贼目中无人,当众殴打于我,请大将军为我作主啊!”

    “大胆!”

    陆玩伸手一指,怒道:“杨彦之,大将军遣周郎迎你,你为何动手打他,你目中可有大将军?“

    杨彦转头问道:“你是何人?”

    陆玩微哼一声,扭过脑袋。

    杨彦挺无语的,问个名字怎么了,敢骂人不敢报名,这tmd跟谁学的啊。

    还是谢鲲指着陆玩道:“杨府君,此公上陆,讳玩,名士瑶,任大将军长史!”

    “哦”

    杨彦恍然大悟,呵呵笑了起来:“原来是士瑶公,说起来,令郎认赌服输,颇有上古高贤遗风啊,不知士瑶公回建康之后可曾去过我家,可有故地重游之感?“

    一瞬间,陆玩的面色忽红忽白。

    没错,作为王敦的长史,王敦去拜访裴妃,陆玩也要跟着去,自打一踏入那道大门,他就浑身不对劲,别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但顾及他的面子,不会当面说,而杨彦不同,从抄了周札满门时起,与吴姓士族就没有转圜余地了,既然做了初一,就不怕再做十五。

    殿内众人均是忍俊不禁,就连王敦那紧绷的面容都有了些松动。

    杨彦又向王敦拱手道:”请大将军明鉴,周琳假传大将军令,欲调动军卒将我杀死,我虽宰了他全家,可末将不是审配,他周琳更不是辛毗,此子公报私仇,污大将军清名,末将气不过,才动手教训了他!“

    建安九年,曹军攻打邺城,辛毗带兵冲锋陷阵,审配忿恨辛评、郭图败坏冀州,于是命人把辛评全家推上城头,当众斩杀,后因审配侄审荣开门献降,曹军破城而入,生擒审配,辛毗气恨难平,拿马鞭抽打审配。

    杨彦提这个典故,就是表明自己并非王敦的阶下囚,哪怕杀了周琳全家,周琳也没资格打杀自己。

    ”大将军,大将军,请为我做主啊!“

    周琳痛哭流泣,顿首哀嚎。

    “哼!”

    陆玩冷哼一声:“杨彦之,任你巧舌如簧,可是诛灭周氏满门是不争的事实,无端屠人家门,你有何话可辩?“

    杨彦冷声道:”周札受主上信重,托以石头城付之,却开门献降,背主叛上之辈,人人得而诛之,我虽兵微将寡,攻打石头城无能为力,但抄他周札的家尚勉力可为。“

    ”哈哈哈哈“

    陆玩就象抓住了杨彦的死穴一样,纵声笑道:”照你所言,你便是以大将军为敌,那你为何还敢前来?莫要以为大将军不敢杀你,呵,你自投罗网,大将军无须与你讲情份,更不必在乎清名,请大将军下令,将此子推出去,寸磔脔割,以慰周家满门老小。”

第294章 王敦脑补() 
杨彦向宫城方向拱了拱手,不急不忙道:“士瑶公休要血口喷人,杨某于太极殿上,受主上亲口赐封为东海国相,奉主上诏讨大将军无可厚非。

    请大将军怨我直言,末将原打算收编了周家兵马,驱之夺回石头城,但是主上已命公卿百官来石头城拜见大将军,并大赦天下,宣告大将军清君侧无罪,以大将军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食邑万户。

    由此可见,主上只是受奸邪蒙蔽,而今奸邪已被驱逐,主上终于得知大将军的良苦用心,故委大将军以国事,海晏河清指日可待,那末将何苦再与大将军为敌,故一入建康,连王妃都顾不得拜见,先来石头城进见大将军!“

    陆玩向周琳一指:”黄口小儿,说的倒轻巧,莫非周家满门白死了?“

    杨彦无奈道:”两军交战,总有死伤,周家那是倒霉,谁知道主上前一阵子还喊打喊杀,突然就醒悟呢,当然,为表示歉意,杨某会将周家上上下下的头颅择一风水宝地掩埋,再请鲍老神仙施法超渡,助其升入仙界。“

    陆玩哼道:”老夫这贤侄之事,可留待日后再算,不过你既口口声声道歉,那为何不将掠得财货与丁口还与他,他已是义兴周家的家主。”

    杨彦呵呵一笑:“士瑶公倒是说的轻巧,张口就是数万丁口与天量财货,他周琳什么都没了,能养得起么?其实杨某也没想过据为己有,恰王妃孤身入都,无荫客部曲相随,故我欲将周家财富丁口献与王妃,以报王妃知遇之恩!“

    ”这“

    陆玩哑口无言。

    说到底,在财货丁口的争夺方面,首先是以实力为后盾,其次,一切的道德文章都是借口,杨彦表明了态度,献给裴妃,作为家臣,把俘获献与主君天经地义,他无话可说。

    王敦也是眉头稍稍一挑。

    周家的财富丁口,他也动心啊,只是依着他的身份,不方便从杨彦手里强夺罢了,因此才纵容陆玩刁难杨彦,万一把杨彦说的理亏,他就可以判令杨彦把财富丁口交还给周琳,而周家只剩周琳一根独苗苗,放在身边便是,他日夺来岂不是轻而易举?

    可是杨彦口口声声献给裴妃,这是尽忠,也是尽义,谁都没法阻拦,尤其是王敦这个越府旧臣,更是连一丝不悦都不能表现出来。

    不过转念一想,裴妃一介孤寡妇人,又无子嗣,过一阵子给立个嗣不就得了?

    当然了,立嗣还得杨彦走了之后才能立,免得横生枝节,王敦也看出来了,这小子是个刺头,打着裴妃的名号,胆大包天,留在京中就是个祸害,只是杨彦暂时还杀不得,毕竟他才拜会过裴妃,转眼就杀了裴妃的宠臣,于名声不利,而且杨彦自圆其说,并没有马脚落给他。

    想到这,王敦看向周琳的目光中带上了一丝厌恶,家产没了,兵马也没有,还哭哭啼啼扰人心烦,周琳在他眼里十足废物一个。

    谢鲲一看王敦神色,呵呵笑道:“杨府君拜见大将军,是为何事?”

    杨彦正色拱手:“末将除面见大将军尊容,还专为大将军诊病而来!”

    “什么?”

    满殿文武面面相觑。

    给王敦治病?

    大将军龙精虎猛,红光满面,哪有病?

    这小子不会是想死吧?

    “哈哈哈哈大将军怎可能有疾?”

    陆玩已是忍不住的放声狂笑。

    王敦也现出了一丝不悦之色。

    杨彦却道:“末将斗胆请问大将军,是否偶有心悸,非烈夏亦会大汗淋漓,并于饱腹之后常有饿感?“

    ”呃?“

    王敦目中现出了惊色,杨彦就知道,自己蒙对了。

    实际上他来见王敦,除了表示顺服之意,另一个目地是给王敦治病。

    王敦曾两下建康,第一次获得了全体士族的支持,第二次虽分歧较大,但哪怕是皇帝,在探得王敦病重之后,都要伪称王敦身亡才能聚起兵马,由此可见王敦的威仪,如果多活几年,取晋室而代之的概率至少在八成以上,但可惜的是,王敦大事未成就病死了,杨彦要尽自己的能力给王敦续命。

    其实古代的很多常见致死病,在现代很容易治,而现代的致命病症,古代并不多见,如三高,哪怕皇帝与公卿权贵都等闲高攀不上,再如癌症,几乎很少有人能活到得癌症的年龄。

    杨彦从一进来就在观察王敦,史称王敦蜂目豺声,什么是蜂目呢,就是眼珠子凸起,如鱼泡眼,豺声则是说话的时候因为气管受压迫,声音显得尖利,如豺嚎叫,再加上王敦红光满面,脖子也略粗大一圈,可以初步判断为甲亢。

    部将杜弘也道:“大将军,杨府君曾为荀公诊过病,料来医术了得,大将军不妨让杨府君给看看,若是并无病症,岂不是好事一件?”

    “嗯”

    王敦点了点头。

    “那末将冒味了!”

    杨彦施了一礼,上前为王敦搭脉,并就近观察其余体貌特征,有关生活作息方面的信息他是不敢问的,否则被扣上一顶别有居心的帽子,那是跳黄河里也洗不清,不过纵是如此,他也有把握判断王敦得的正是甲亢。

    甲亢是种慢性病,可并发症也是能要人命。

    许久,杨彦放下手,沉吟道:“大将军肝火稍旺,血脉略有淤积,三两年内,或于身体无碍,但旺火烹油,岂有不油尽灯枯之理,大将军切莫轻忽视之,待末将为大将军开上一副药,小心调理,别的不敢说,享古稀之寿还是有几分把握的,甚至若大将军念头通达,烦恼尽去,耄耄之年亦非不可及。”

    王敦心中一动,深深的看了眼杨彦。

    什么叫念头通达,自己的心意是什么?不就是取晋室而代之么?曹魏能代汉,司马氏能代魏,自己堂堂琅琊王氏,天下第一高门为何代不得晋?

    再联系到杨彦主动为自己调理身体,他很容易认为杨彦有了投靠自己之心。

    这个想法一旦滋生,就再也摁灭不下去,毕竟杨彦出身低微,充其量只能达到陶侃的高度,可陶侃也并非浪得虚名,其父好歹做过秩两千石的高官,早年于洛阳游学时,也曾受张华、顾荣器重,靠着这层关系,才能于张昌之乱中,被时任荆州刺史,兼南蛮校尉刘弘任为长史,自此开始了腾达的人生。

    而杨彦是实实在在的良人出身,根底比之陶侃更有不如,又因攀附裴妃的关系,被污为幸臣,这样的人,即便是效法陶侃也很难,显然只有投靠自己,以从龙之功才能在庙堂据一席之地。

    想到这,王敦倒是释然了,自行为杨彦的种种行为作了脑补。

    如灭周札满门,是争宠的表现,就象主家养了两只狗,一只把另一只咬死,剩下的一只不就独得宠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