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江山-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番欢爱过后,虢国夫人脸上尽是红润妩媚,当真是一个美貌勾人的尤物,她一只洁白的玉臂搭在杨国忠的肩上:“我是希望你当上宰相的,那样我们或许就能够更加光明一些了,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会帮你。经过我这些时日的仔细观察,陛下确实不再信任李林甫了,之所以还没有动李林甫,想来应该是还没有找到合适接任宰相的人选。陛下或许很信任你,但你毕竟刚刚当上户部尚书,没有展现足够的能力,陛下不确定你是否能够胜任宰相,所以你必须做点什么给陛下看,让陛下看到你的能力,让陛下更信任你,相信你有接任宰相的实力。”

    虢国夫人不仅是杨贵妃三个姐姐当中最漂亮的,也是杨贵妃三个姐姐当中最聪明,最得唐玄宗眼缘的,唐玄宗经常跟虢国夫人开玩笑。

    “你跟李林甫斗,不是要找李林甫的错处来扳倒李林甫,而是尽可能的向陛下证明你的能力,做出你户部尚书的杰出政绩出来。”虢国夫人确实聪明,看得比杨国忠透彻。

    杨国忠精神一振,好似茅塞顿开。

    “是啊,我根本不用跟李林甫激烈攻诈来扳倒李林甫,陛下已经不信任李林甫了,自然不希望李林甫再占着宰相的位置,但陛下缺的是适合接任宰相的人,我只要做出政绩,让陛下相信我有能力接任宰相,陛下自然而然会让李林甫下台,而让我上位!”

    “哈哈哈哈,你真是我的福星,我们继续——…”杨国忠终于想通了,心情大好之下,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哈哈大笑一声又将虢国夫人扑到,争取让虢国夫人身体满意来报答她。

    ——————

    接下来,杨国忠不再花费精力跟李林甫攻诈,找李林甫的错处,而是想方设法的看看怎么样做出政绩。

    做为户部尚书,掌控的是国家财政,要做出政绩,杨国忠只能从增加财政方面着手。

    整整三天的设想,杨国忠想得头发都快掉了,终于想到了办法。

    杨国忠上书唐玄宗,奏请把全国义仓的粮食全部换成银钱布帛,然后运往京师,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

    贞观二年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有感天下还不太平,各地不时出现水灾,旱灾等等,导致颗粒无收。各地抗灾的能力太弱了。朝廷赈灾往往要从极远处调派粮食,花费巨大,便下旨在全国设立义仓。

    其实就是一个个大仓库,百姓每年缴纳的粮食中的一部分都放置在义仓当中,以此来防备水灾和旱灾,增加各地的抗灾能力。

    在大唐初期,义仓的作用确实巨大,不过随着大唐越来越繁盛,特别是进入唐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大唐已经到了一个巅峰。天下太平已久,也甚少水灾旱灾等等,而且因为盛世太平,就算出现了水旱灾害等等,赈灾的效率也比初唐时期强太多了,义仓的作用渐渐没有那么大了。

    不管天宝年间有多少隐患,大唐开元的巅峰盛世积累还在,所以各地的义仓都装了个盆满钵满,甚至都装不下了。不过每年依旧还要按照以往的规矩往义仓里面添粮,陈陈相加,许多粮食生生在义仓当中坏掉了。

    除了卖掉全国各地义仓的粮食,杨国忠还提了另一项建议,说长安城的太仓粮食同样也装不下了,不如把今年丁税,地税应该缴纳的粮食也全部换成银钱和布帛。

    毕竟是盛世多年的积累,两项叠加,大唐财政一下子可得至少三年的岁入,这绝对是一笔巨额的银钱。

    “好,好,太好了,卿这个主意极妙,就这么办!”唐玄宗停了杨国忠的建议,大喜过望,想都没想就同意了,还夸杨国忠果真是国之栋梁云云。

    ——————…

    (本章完)

第143章 盛世的基石()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下来,大唐一直倡导的都是藏富于民的政策。

    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百姓手有余钱,造就大唐越来越巅峰的盛世。史书上说大唐富裕到了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或许有些夸张,但开元时期的大唐百姓是真的很富裕。

    大唐一直以来都是百姓有钱,地方有钱,但中央朝廷一直不富裕。

    唐玄宗号称开创了大唐前所未有的盛世,但手头经常拮据,特别是倦政以后以享乐为主,花销就更大了。偏偏唐玄宗又很爱面子,经常厚赏,比如李飞这一年多就从唐玄宗手上得到了价值近二十万贯的厚赏。

    大唐的财政早就不堪唐玄宗这样花销了。

    做为一个自喻自己为千古圣君的皇帝,又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百姓这么富裕,地方这么富裕,怎么他这哥皇帝手头能紧呢,面子该怎么摆,还能不能好好享受了?

    所以杨国忠提了这样的建议,极好的迎合了唐玄宗的心意,唐玄宗当然高兴了。

    “朕立刻下旨下去,杨国忠由你主持,务必防止有人从中中饱私囊!”唐玄宗笑着对杨国忠说道。

    “臣遵旨!”意见被采纳,杨国忠也很兴奋,只要他做成了这件事情,便是一个巨大的政绩,到时候陛下高兴了,又看到了他的才能,就更加信任他了。

    拿着唐玄宗的圣旨,杨国忠连李林甫都懒得通知一声便风风火火的去做了。

    直到杨国忠开始做的时候,李林甫才匆匆知道消息。

    卧槽,杨国忠太混蛋,还把不把他这个宰相放在眼里了,这么大一件事情怎么不事先通知他这个宰相一声跟他商量一下就去做了。

    李林甫自然而然的告到了唐玄宗那里,希望唐玄宗能够为他做主。

    做什么主,唐玄宗本来就不信任李林甫了,是向着杨国忠的。况且圣旨是他下下去的,难道他这个皇帝还做不了主,需要跟你这个宰相先商量。

    唐玄宗这样的心态下,李林甫毫无疑问碰壁了,心里怒不可揭。

    在唐玄宗这里碰壁了,加上看得出来,唐玄宗很支持杨国忠办的这件事情,那么从中作梗是不太可能的,李林甫便心里有些无力,感觉得出来唐玄宗对他的信任远逊于以前了,不仅有一股浓浓的不甘,一股气憋在胸膛,出不去上不来,说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

    有皇帝的圣旨,效率总是很高的,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杀头。

    命令传到一个郡或县,这个县的县令或者郡守便立刻带人开始执行。

    民以食为天,百姓最看重的是粮食,朝廷这般大规模卖粮,价格自然要比平时低一成左右,手有余钱的百姓很乐意在这个时候多买些粮食回家里屯着。

    因为百姓的热衷,义仓的粮食卖得很快,仅仅第十天,距离长安城最近的几个县镇就已经基本将本地义仓内的粮食卖光了,并且将第一批银钱或者布帛运到了长安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按照距离长安城的远近,一批批银钱和布帛源源不断的运到长安城储存。

    虽然是太平年代,但粮食和布帛也都是和现银一样的硬通货,甚至世道乱一些,粮食和布帛比现银还值钱。杨国忠为了‘好看’,故意把义仓卖出去的粮食换成布帛占三分之二,铜钱占三分之一,一两能换一千枚铜钱的银子甚少,金子更是一锭都没有。

    布帛和铜钱占的地方可不小,很快,长安城户部的几个大仓库便装满了布帛和一枚枚铜钱。

    户部掌管国库,这几个大仓库便等同于国库,往年什么时候装满过,现在才开始就装满了。杨国忠上书唐玄宗,请求多建一批仓库,而且一开口就要建几百间。

    唐玄宗吓了一大跳:“能装这么多?”往年户部国库也才几个大仓库,而且都没装满过,现在能将户部国库的几个大仓库装满唐玄宗就已经很高兴了,是不太相信能装几百个大仓库的,所以很有些惊疑。

    “陛下放心好了,臣保证绝不浪费一个仓库!”杨国忠摆着胸口保证道。

    杨国忠既然敢保证,唐玄宗自然没有不批准的道理,既然这样,那他就拭目以待吧。

    唐玄宗当即又下了一道圣旨,让杨国忠主持营造储藏布帛和银钱的仓库,这一次同样没有跟李林甫商量,唐玄宗既然对李林甫有了疑心,有换宰相的念头了,便下意识的没有和以前一样事事都找李林甫商量。

    李林甫得知消息,气得差点没有一口老血直接喷出来,陛下就这么信任杨国忠!李林甫咬着不剩几颗的老牙,他就不信杨国忠真能将几百间仓库都装满。

    有唐玄宗鼎力支持,李林甫无法阻止杨国忠,只能冷眼干看着,希望抓到杨国忠的错处。

    将全国各地义仓的粮食贩卖光,并且换成布帛银钱运来长安城储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毕竟一些地方距离长安城可不近,命令下达,开仓贩卖,运送等等都需要时间。

    ——————…

    义仓的事情,李飞也听说了。

    义仓多年积累下来的海量粮食,其实便等同于大唐盛世最直接的表现,是这个盛世真正的财富,是保持盛世的基石。如今唐玄宗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却自断基石,不仅唐玄宗自己没有察觉义仓的意义,李林甫这样的老狐狸同样没有察觉。

    李飞虽然明知道将义仓的粮食一下子清空有多么的不妥。但他不可能把这种事情说出来,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盛世没有几年了,一旦乱世到来,大唐朝廷会因为这件事情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到底现在不管是在李林甫,杨国忠眼里,还是唐玄宗眼里,大唐都是绝对的盛世,而且还是将要持续万世的盛世,盛世太平之下,谁敢说清空义仓有多大问题。

    李飞不觉得自己能够延续大唐的盛世,大唐盛世的坠落不是他一个人能够改变的,是唐玄宗自上而下,整个大唐王朝的一种衰颓。

    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忧心也没有用,只会自寻烦恼,所以李飞只能默默的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过自己的日子,做自己的准备。

    ——————

    (本章完)

第144章 三大名捕() 
李飞不是圣人,也没有多少救苦救难的思想,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还是京兆尹的时候,利用自己京兆尹的权利,尽可能的多帮助一些长安城的普通百姓,保护他们的利益。

    盛世的时候,长安城是大唐的中心,是天子脚下,这里的百姓都因自己能生活在帝国的中心,皇帝的边缘而感觉到骄傲。然而乱世的时候,这座长安城也会成为动乱的中心,自安禄山造反以后,盛世破灭,长安城数度沦陷,反军,吐蕃,回纥等等,到那个年代这里的百姓也会比别的地方百姓更加凄惨得多。

    每次下了早朝,李飞都会先回家一趟,然后才去京兆衙门公干。

    “娘子,我去京兆衙门了。”李飞对着正在练剑的老婆林诗悦说了一声。

    “夫君去吧。”林诗悦一剑刺空,还跨着步伐便回头甜甜一笑道。

    因为李飞不反对,甚至大力支持,林诗悦空闲的时候便越来越喜欢练武了,李飞曾经问过林诗悦她的武艺跟谁学的,林诗悦说得不太清楚,反正李飞听着很糊涂,之后也就懒得管那些了,反正老婆喜欢练武就练呗,把腰练得更细一些,把肌肤练得更有弹性一些,终于受益的不还是他吗。

    想到老婆林诗悦那越来越让他热血沸腾的手感,李飞走出大门的同时,不由得嘿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