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江山-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长安城很大,反军不可能处处都能做到严密防守,可是唐番联军的人数同样有限,也不可能真对每一处城墙都发动同时进攻。

    在用计已经失败的情况下,想要攻下长安城,只能不断拿士兵的人命来填。

    广平王李豫与郭子仪没有任何办法,在下令昼夜猛攻长安城的同时,也将情况传去灵武,让肃宗李亨想办法征召更多的士兵来参与攻城。

    “杀啊………”喊杀震天,长安城的城墙还是太高,太难攻了,每时每刻都有唐军士兵从云梯上坠落下来,偶尔有一两名唐军士兵成功攀登上城墙,但基本上刚冒头就会被城墙上的反军士兵捅成刺猬。

    “咻咻咻………”城墙上的反军士兵射下来密集的箭雨。

    城墙下的回纥骑兵,吐蕃兵组成的弓箭手群也不断朝着城墙上的反军士兵射箭。

    总的来说,站在二十四米高的城墙上射箭,自然比在城墙下射箭更占优势得多,被箭矢射中的反军士兵远少于回纥骑兵与吐蕃兵。

    “噗!噗!”又是两名回纥骑兵被射杀坠马。

    后方,回纥骑兵统帅叶护王子脸色有些发青,这样的攻城还不要持续多少天,他们回纥骑兵虽然不参与步战攀登城墙,但却早早的答应了郭子仪做为弓箭手掩护攀登城墙的唐军士兵,按照这样的情况,他每天至少得死伤数百甚至上千回纥骑兵。

    第一次收复长安之战,他便因为房琯那无能之辈,损失了三千多回纥骑兵,跟着郭子仪收复河东道,又损失了近两万,兵临长安城下之前,帮郭子仪与反军酣战了几次,击溃反军九千骑兵,总共也损失了四千多,最初带来援助大唐的八万回纥骑兵,此刻仅剩五万出头罢了,损失已经非常大了,再损失下去,有些得不偿失,心里不禁后悔答应郭子仪太早了,现在想反悔都没有好的借口。

    这样惨烈的攻城战,何止回纥王子叶护心痛,郭子仪岂不是更加心痛。

    要知道,主力攻城的可是大唐自己的士兵啊,而这些大唐自己的士兵,又有大部分都是随他一同在河东征战磨练出来的难得的百战精锐,就这么在攻城中不断被大量消耗,短短三天时间的攻城,他竟然就损失了一万多精锐士兵了。

    灵武。

    “反军竟然将长安城墙加高了五成?”肃宗李亨铁青着脸咬牙切齿,这意味着攻下长安城的可能性更低。

    “已然杀到长安城下,便必须攻下来,哪怕拿尸体来将城墙填平!”肃宗李亨心里发狠,他现在只想把长安城收复回来,根本不管会战死多少士兵,他没有退路。

    随即,肃宗李亨下旨从朔方,汉中,收复的关中地区,甚至剑南道等大规模征召新兵往长安城参与攻城。

    虽然不断有新兵加入,但郭子仪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原先一直都是精锐攻城,尚能三人耗反军一人,现在用新兵攻城,六七人才能耗反军一人,虽然反军不足四万,可岂不是要死十几万甚至二十万人才能将长安城攻下?

    那样的话,就算攻下长安城,又还有什么意义?

    郭子仪觉得不值,至少以这样强攻,死伤无数士兵来换这座长安城不值得。攻下长安城是必然,可也能采取围而不攻的方式,反军无援军,得不到任何粮草的补给,围个一年半载总能将长安城拿下,还不用死那么多士兵。

    为此,郭子仪上书给灵武的肃宗李亨,希望他能够赞同围而不攻的策略,减少士兵的伤亡。

    只可惜,郭子仪觉得用十几二十万士兵的命换长安城不值得,可肃宗李亨却觉得很值得。

    没有几个人能体会肃宗李亨心里的迫切。

    除了因为长安城是大唐的都城,大唐所有荣耀所在,自被反军攻陷,到今天已经一年有余,每天都是大唐的耻辱。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肃宗李亨心里一直有一个心结,他以前虽然是太子,可是皇位即不是唐玄宗下诏传位的,也不是唐玄宗驾崩了以后顺理成章继位的,有些得来不太正,这是他的心结,他觉得只有在自己手中将长安城和东都洛阳收复回来,他的皇位才真正无人不敢不认,他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因此,他很迫切将长安城收复回来,大军都已经杀到长安城下了,还要他等个一年半载?而到底是半载还是一年,或者更久的时间,谁知道反军究竟在长安城内储存了多少粮草?

    万一时间拖得更久,两年,甚至三年呢?

    若迟迟攻不下长安城,大唐的脸面何在,他的脸面何在?所以死再多的士兵,肃宗李亨也想要早一天将长安城收复回来。

    面对肃宗李亨的严令,郭子仪不是哥舒翰可以顶住当初唐玄宗近半个月的催促才率军出潼关,郭子仪从圣旨里的语气,可以听得出肃宗李亨的坚决。

    既然无法改变肃宗李亨的意愿,郭子仪也只能含泪指挥士兵猛攻长安城,看着士兵的尸体不断坠落下来堆积在城墙下,这当真就是拿人命来填平城墙啊。

    士兵在长安城下大量消耗,灵武方面肃宗为了拿下长安城,也不断征召更多的士兵。

    然而,战乱至今,朔方的青壮基本上快被征召完了,关中虽然收复了大半,可是被反军祸害了一年多,特别是当初安禄山强征近二十万人大烧水泥,加高加厚长安城的城墙,期间死的人可不少。

    汉中,剑南当初便被杨国忠祸害,青壮凋零,安禄山造反之后,又不断征召,现在残存的青壮也不多了。

    总之,肃宗李亨越发感觉到兵源匮乏。

    去哪再弄更多的士兵来填满长安城的窟窿,早日将长安城收复回来呢?

    毕竟不可能真把朔方,关中,汉中,剑南等的青壮都全部征召完了,到时候还有谁来耕种?谁来生产?也会引起百姓巨大的反弹的。

    肃宗李亨皱着眉,武关还在反军的控制之下,否则能从江陵,江淮等地抽调那里的兵源。

    “陛下!北平郡王李飞麾下不是有一支精兵吗?当初他短短不到十天时间从安东跨过数千里草原奔袭至马嵬驿,才救下了太贵妃娘娘的性命,若当着天下人的面下旨让他率军来攻打长安………”太监李辅国突然想到了坑死李飞的策略,阴笑着对肃宗李亨道。

    

    (本章完)

第385章 肃宗李亨的谋划() 
    让李飞从安东率军来攻打长安城?

    肃宗李亨愣住了,目中精光闪烁,直接了然李辅国的意思。

    李飞不就是靠着手中的一支精兵,才拥兵自重,阳奉阴违,狂妄自大,敢不尊他这个皇帝的吗?他一直想下旨将李飞满门抄斩以泻心头之恨,可也忌惮李飞手下的那支精兵,忌惮李飞在这个时候造反。

    毫无疑问,他认定李飞就是下一个安禄山,在剿灭了反军之后,他的剑毫无疑问指向的下一个就是李飞。

    收复长安城,不仅是他的愿望,父皇的愿望,也是天下人的愿望。

    若他当着天下人的面下旨召李飞率军来参与攻打长安城,李飞不来,则引起天下人的不满,让天下人提早看清楚李飞的面目,待剿灭反军之后,再顺带挥兵安东,把李飞也给剿灭了。

    如果李飞来了,那正好让李飞带着其麾下攻城,不断消耗李飞手中的精兵。

    反正如今攻打长安城等于是拿人命去填,能拿李飞麾下精兵的命去填,岂不是更好过大唐自己士兵的命。消耗李飞的同时也能保存大唐的实力。

    待收复长安与东都洛阳之后,大唐江山恢复,他这个皇帝威望到达顶峰,还可以找一个借口,趁着李飞远离其‘老巢’人在中原孤立无援,将李飞直接诛灭,根除后患!

    “好!朕必借此把李飞这个祸患也根除了!”肃宗李亨握着拳森然的道,显然他非常赞同李辅国的提议。

    李辅国也阴笑一声,现在就看李飞是否真敢率军来参与攻打长安城了。

    随即,肃宗李亨派出使者,跨越数千里将圣旨传去安东。也是回纥统一了漠北草原,契丹,奚族战局已定的情况下,才有这条路通往安东。

    李飞当初带着安东铁骑,每名士兵都配两匹战马,昼夜奔袭也用了近十天的时间才跨过这数千里草原,肃宗李亨的使者不外乎几个太监加上一群禁军老爷兵,走了超过半个月才到达辽阳城,而且一个个脸色惨白,累个半死。毕竟草原可没有什么驿站,休息也只能露宿,那是这些养尊处优的太监和禁军受得了的。

    好在终于忍受了十多天终于赶到了。

    进入辽阳城,城内的繁华让到来的太监和禁军都震惊了。

    “这这,安东都护府不是苦寒之地吗,为何有如此繁华的城池,几乎快赶上失陷之前的长安城!”领头的太监名叫黄让,他震惊的说道。

    安东都护府在几乎所有人的印象中都是鸟不拉屎,苦寒的象征,人口稀少,每年产出低廉。大唐从开国,便几乎没有从安东都护府得到过一分钱粮,反而为了防范渤海国与新罗国,不断往里面倒贴钱粮。

    突然看到安东都护府并不似自己想象中的那样苦寒,反而一片繁花似锦,换做是谁都会震惊的。

    安东都护府以前苦寒确实不假,李飞来到安东都护府至今也才堪堪五年,什么鼓励经商什么的,都是笑话的,不可能让安东短短几年就发展至今天的地步。

    其实李飞的方法很粗暴,当初他便林林总总带了六七百万贯价值的资产来到安东,靠着这些巨额资产的投入,李飞直接建立大量产业工厂,以流水作业的方式大规模生产,用后世的许多先进理论,不断改进降低生产成本,曾加生产效率。

    粗暴的把低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断向外倾销,加上玻璃镜子,望远镜,等等许多高利润垄断性产品的收入,安东当初区区不到两百万总人口,在李飞那样粗暴的产业建设生产,向外大量倾销获取巨额利润的供养下,经济哪能不坐火箭一般迅速,短短五年繁华至此。

    辽阳城的繁华,便在于市场上总类繁多的商品,价格往往比安东以外的地方便宜得多。而且最主要的是,安东的百姓大量参与各个产业的工作生产,每个月都有不菲的收入,在安东没有挨饿的人,只有懒惰的人,只要稍微勤快,每个月得到的工钱便会在市场上购买其他产品,在市场上流通,而有了不断的银钱流通,市场自然也一年比一年繁华。

    以前安东苦寒,商人也不多,那些大规模生产的产业链几乎都是李飞一手投资兴建的。如今五年过去,随着安东市场不断繁华,躲避战乱的百姓不断逃难而来,人口激增又进一步刺激市场。市场的繁荣带动商业也不断繁荣,短短几年的积累安东便也崛起了大量的本地商人,李飞也鼓励这些崛起的本地商人们也建立自己的工厂,形成产业的竞争,刺激创新等等。

    “我看是北平郡王李飞野心勃勃,有不臣之心,想在安东自立为王!”这是随行的禁军将领说的,当初在马嵬驿,禁军可被李飞带着安东铁骑吓得不轻,这名禁军将领当时也在,对李飞可没有什么好印象。

    “不可乱言,别激怒了北平郡王才好,否则”黄让有些慌张的警告道。

    黄让能被肃宗李亨派来宣旨,自然也是知道一些内幕的,清楚李飞跟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