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江山-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东都护府是李飞的老巢,如今各方面发展都很好,本来还能够做进一步发展的,无奈人口太少的限制,根本不可能做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依靠正常的人口增加,五十年也难以达到李飞期望中的数量,因此引进河北难民便是最好的选择。

    解睢阳之围的时候,李飞还奇袭拿下了单县这座反军的粮仓,得到二十七万多石粮食。加上第一次四千铁骑偷袭反军粮道得到的一万多石粮食。虽然留了两万石给张巡买张巡的前程,但李飞手上依然有二十七万石粮食,足够一百万人吃半个多月的。

    从单县一路行来,李飞将大量安东铁骑派出去,不断宣传与收容难民,愿意在他的安排下渡海前往安东都护府的,则一路跟随去登州,不愿意的李飞也每人赠送五斤粮食。

    一路下来,算上自己吃掉的,到青州城的时候,李飞已经散出去十多万石粮食了,而表示愿意在李飞安排下从登州渡海前往安东都护府的,大约只有五万多人,远没有达到李飞的期望。

    李飞颇为无奈,安东都护府毕竟偏远,而且紧挨着反军平卢道,难民也怕自己刚渡海到安东都护府,反军后脚也攻入安东都护府把安东都护府给占了,到时候隔着大海,他们连逃都没地方逃。

    之所以还有五万多难民愿意在李飞的安排下渡海前往安东都护府,还是看在李飞名声,以及本身找不到吃的,很难活下去,跟随李飞至少一路上还有饱饭吃的缘故。

    青州城。

    河南道诸将看着李飞身后长长一条长龙的随行,有安东铁骑的士兵,有俘虏,更有难民等,多达十数万之众,他们一个个颇为无奈,甚至有许多人露出一股为难的表情。

    

    (本章完)

第346章 青州城外的难民() 
    “国公大人年轻有为,解南阳之围,睢阳之围,连续歼灭反军十数万,威武不凡,大快人心,我等”河南道诸将全部来到青州城门口迎接李飞,见面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一番吹捧夸赞。

    李飞毕竟是吴国公,安东节度使,辅国大将军,还拥有节制河南道诸军事的权利,做为河南道诸将,他们不敢不给李飞面子。

    况且,李飞年龄是比他们小得多,只有二十二岁,可李飞的战绩却是他们望尘莫及的,没有谁傻得以为李飞是一个好糊弄的人,如果溜须拍马能让李飞不给他们小鞋子穿,他们还是比较乐意的。

    面对这种表面上的夸赞,实则背后防备,李飞是无动于衷的,就看着这些人把能夸赞的话都夸赞出来,最后他才点了点头,皮笑肉不笑一下,表示自己被吹得很‘高兴’。

    一番吹捧,看到李飞的心情好似都被他们捧好了,河南道诸将们才将他们的‘担忧’说了出来。

    “大人,青州城地方有限,您带了这么多将领以及难民,若一下子涌入青州城,恐怕会造成青州城的混乱啊,而且青州城储粮有限………”

    这才是诸将全都挡在青州城门口‘迎接’李飞的根本原因。

    不说那些俘虏,李飞还带了这么多难民,他们生怕李飞要把‘他们’青州城的粮食拿出来给这些难民吃。只消十天半个月,他们辛辛苦苦囤积在青州城养军的粮食,非得都被吃光了不可。

    这些河南道诸将们可都不是什么善茬,他们要想把粮食拿来救济难民的话,也不用等到今日。如果不是这些难民是被李飞与安东铁骑带着来的,他们能立刻将这些难民驱散,绝不会让难民进入‘他们的’青州城的。

    这不,青州城外一带就有十多万想进入青州城的难民被他们全部拦在了城外,而且丝毫不救济,任由难民们自生自灭。李飞若是带着这么多俘虏,以及难民进入青州城,‘破坏力’恐怕不比被他们拦在城外的十几万难民差多少啊,他们当然‘担忧’!

    李飞自然看得出这些河南道诸将们的心思,也不为难他们,便摆了摆手道:“本公带来的俘虏与难民都不用你们养,而且本公不会在青州城逗留多久,待两日便会继续西进前往登州。本公虽然节制河南道诸军事,但不想干涉诸位做什么,但也希望诸位不要干涉本公要做的事情。”李飞说得很明白,就是大家各做各的,互不干涉就行。

    河南道诸将简直被这个馅饼砸晕了,心里非常高兴。

    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李飞以节制河南道诸军事的名义,对他们指手画脚大加干涉,偏偏李飞手中又有一支强大的安东铁骑,这可是连续两战便歼灭十几万反军的劲旅啊,李飞靠着这支力量,真对他们指手画脚起来,他们也还真不好阳奉阴违。

    现在好了,李飞提出互不干涉,正合他们的意啊。

    “哪里,哪里,大人说笑了,我等怎敢干涉大人想做的事情。只要大人有吩咐,我等河南道诸将一定鼎力支持大人。”河南道诸将赶紧表态,生怕李飞反悔。

    说是逗留两天,但李飞却足足逗留了四天。因为他又看上了被河南道诸将拦截在青州城外的十来万难民。

    第一天,李飞大致在城外方圆五十里转了一圈,发现因为聚集在青州城外一带的难民实在太多了,几乎把城外能吃的东西都吃干净了,开始有一些体弱的难民被饿死,或者因为吃了一下有毒的野草,树皮等,活活难受死。

    这还只是九月份呢,要到了冬天,不说吃的,御寒的衣物也没有,恐怕这十几万难民能活下来的有一半就不错了。

    为什么历史上每一场大的战乱都会倒是人口数百万,上千万的锐减,甚至直接折损十之七八。

    东汉末年,有近六千万人口,但经历了黄巢之乱,董卓之乱,以及各路军阀混战,到了三国时期,却仅剩一千四百多万人口了,损失四千多万。

    隋朝隋炀帝时期也有近六千万人口,但经历改朝换代的战乱,到了大唐一统天下的时候,也仅剩两千万上下,损失过半。

    李飞记得,历史上经历了七年安史之乱后,大唐也仅剩四千万人口,七年损失两千多万人口。

    其实,每一场战乱,真正死在战场上的士兵远远少于被饿死的百姓。

    真正原因在于粮食的减产!

    比如河东,河北,关中,以及黄河两岸等地接乱不断的战乱,掳掠,处于这里区域的百姓根本无法安心种植粮食,也不会有人种植,因为就算你种植了,可能粮食成熟的时候,却也会被乱兵掳掠,或者饿急的其他百姓偷盗抢夺等等,你也收不到一粒粮食。

    这也是为什么,遇到战乱,百姓总是会逃亡的根本原因,没有安宁的种植粮食的环境,种了也白搭,还不如不种。

    少了河东,河北,关中,黄河两岸等大面积的粮食种植区,原本每年能产出足以养六千多万人口的粮食,现在因为战乱百姓逃亡而一下子锐减。

    另外,逃亡的百姓也一路逃一路破坏没有经历战乱的地方的百姓种植的粮食,害得这些百姓也收获不到自己种植的粮食,毕竟粮食苗也是可以吃的,至少比树皮野草什么的‘美味’,这又进一步降低的粮食的产量,自然养不了曾经那么的人口,没有足够的粮食,必然要有一部分百姓会被饿死。

    单看青州城外的十几万难民,虽说有青州城河南道诸将自私冷血的缘故,可是其中未必没有许多无奈,毕竟青州城储存的粮食也有限,而且青州城外方圆几十里的庄稼,基本也被这些逃来的难民‘破坏’光了,青州城也不过靠以前的存货,以及从其他地方运来的粮食撑着呢,救济了难民,那么青州城自己的百姓呢?诸将麾下的军队呢?难道陪着难民们一起饿死?

    不是谁都有李飞的‘未卜先知’,事先在安东都护府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李飞在安禄山造反之前,所赚到的钱,全部都换成了粮食,除了李飞自己,谁也不知道李飞到底在安东都护府囤积了多少粮食。

    除了积累的粮食,这几年,安东都护府在杜甫的主持下,也用水泥大量兴修水利,开垦荒田,可以说安东都护府那点人口,早就种植不完安东都护府现在开垦出来的田地了。

    李飞需要人口,他也养得起人口。

    …

第347章 渡海移民() 
    青州城外的百姓聚集实在太多了,比其他地方聚集的难民更难度日,已经有许多人开始被饿死,李飞也不用怎么宣传,就一句话‘有饱饭吃’,青州城外一带十几万难民无不闻风而来。

    面对这些闻风前来的难民,李飞设的不是粥棚,而是白花花的米饭!

    不少难民都哭了,自逃难以来,平时连一碗粥他们都很难喝到,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吃到白花花的米饭。

    就为了这白花花的米饭,大部分难民也愿意相信李飞一次,在李飞的安排下渡海前往安东都护府。

    青州城外一带,大约十四万多难民,最终足足十一万多表示愿意在李飞的安排下渡海前往安东都护府,李飞半夜差点没乐醒。

    第五天,李飞带着一行安东铁骑,俘虏,难民等,大约二十五万人组成的‘长龙’继续向西,前往紧靠渤海海峡口的登州。

    李飞走了,还带走了聚集在青州城外的大部分难民,这简直就等于是为青州城内河南道诸将领官员拿走了烫手的山芋,他们可高兴坏了。

    为了表示对李飞的鼎力支持,青州城内的诸将领官员们在李飞离开的当天,还‘咬牙’送给了李飞五千石粮食。

    李飞也没客气,五千石粮食,起码也够这二十五万人吃一天的了。

    要说一下子多了超过十一万难民跟随,李飞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来到青州城的时候,他不过还剩十万石左右的粮食,现在更是只剩下不到八万石了,加上青州城河南道诸将送给的五千石,这些粮食最多也就够这一行二十五万人吃十六天。

    况且,从青州城一路到登州,还有三百里路程,一路走过去,李飞肯定还会继续收容更多的难民。

    而到了登州之后,还得慢慢等待渡海,到时候收容的难民恐怕得有十八九万,加上近五万汉人反军俘虏,总共二十三四万人要安排渡海,就算郑海船队有整整一百艘大海船,而渤海海峡只需一天一夜便能到达对岸,可是难民上船下船需要时间,以及船队返航又要一天一夜时间,三天能来回一趟就不错了,没大半个月,别想把二十三四万人全部送到对岸辽东半岛上去,当下剩余的粮食肯定支撑不了那么久的

    只能让郑海把难民运到辽东半岛,再返航的时候顺便从辽东半岛带一些粮食过来,想必能够支撑到把人全部送到辽东了。

    到了辽东半岛就好办多了,粮食田地都不缺,相信杜甫,展有为等人能安排得好。

    从青州城到登州的一路,可能是因为‘人群’效应的缘故,眼见李飞带着浩浩荡荡二十几万人,在李飞的宣传下,愿意跟着李飞在李飞的安排下渡海前往安东都护府的人数比例大大增加。

    因此,一路到登州城,李飞一行长龙又多了三万多难民。

    终于在第七天,李飞这浩浩荡荡的一行来到登州。

    青州城河南道最上层的将领以及官员都不敢干涉李飞的事情,登州的将领和官员更加不敢干涉了。

    在海边渡口一带等了一天,终于看到海面上郑海率领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