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江山-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了一天!哥舒翰身边的副将责骂杜乾运,偏偏杜乾运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

    哥舒翰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本来他对杨国忠的做为就很恼火,心里一直憋着愤怒呢,现在杜乾运再来这一套,想干什么?仗着是杨国忠的心腹就不把他这个主帅放在眼里啊!

    “来啊,杜乾运不听军令,怠慢主帅,影响军心,当斩!”哥舒翰直接下令将杜乾运斩首。

    几名士兵立刻朝杜乾运扑了过去,瞬间将杜乾运制住。

    “哥舒翰,你这是要做什么,我是宰相大人的人啊!”杜乾运惊慌失措,一开口又搬出了杨国忠做护身符。

    这不搬出杨国忠还好,这一把杨国忠搬出来,哥舒翰就更加坚定要把杜乾运斩首了,不然他这个主帅威严何存?又怎么警告杨国忠?

    一直到被拖到法场,杜乾运才终于恐惧,向哥舒翰求饶。只可惜哥舒翰无动于衷,旁人也没有任何人帮杜乾运求情,杜乾运被刀斧手一刀砍断了脖子,惨死潼关!

    杀了杜乾运,哥舒翰上表向唐玄宗说明。

    唐玄宗不知道其中弯弯曲曲,心想这杜乾运怠慢军令,被哥舒翰杀了就杀了吧,反正也不知道多么重要的将领。

    唐玄宗是理解哥舒翰了,但是杨国忠可理解不了,他只知道哥舒翰这是在向他示威呢!

    “哥舒翰老匹夫!”杨国忠比原先更加恐惧了,又恢复到以前天天做恶梦看到自己被哥舒翰杀了的一幕,半夜总是被吓醒,以至于杨国忠心里的阴霾越积越多。

    ——————…

    话说另一边,安庆绪三次带着反军主力攻打潼关,可是每一次都损兵折将。

    谁都知道潼关的险要,只要潼关十几万唐军坚守不出,再厉害的将领也休想攻下潼关。但是知道这一点,也挡不住安禄山心里愤怒积压,需要发泄啊。

    做为领兵主帅的安庆绪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安禄山发泄的对象,被安禄山骂了个狗血临头。

    自从当日被颜杲卿死的时候吓了一次,安禄山就变得比以前更加暴躁了,而且身体也明显越发虚弱。

    河北虽然剿灭了大半,但还有一个颜真卿。

    河东一带周万顷战死,高秀岩惨败,郭子仪,李光弼杀入河东,连太原城都丢了,形势非常不妙。

    南阳,淮南也都没什么进展。

    潼关方面,屡次损兵折将不得寸进,加上明显感觉到身体每况愈下的原因。

    一切的一切,都让安禄山暴躁得总想杀人。

    哪怕是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也对现在的安禄山充满了恐惧。

    “你暂时就留在洛阳吧,潼关战事,从现在开始,由崔乾佑做为主帅负责!”安禄山撤下了安庆绪主帅一职,改由崔乾佑负责攻破潼关。

    要说安禄山身边最具有统兵才干的将领,要数崔乾佑,史思明,蔡希德三人。

    崔乾佑坐镇陕州之后,很清楚强攻是没有丝毫攻下潼关的可能的。

    经过一番与部下的商议,崔乾佑确立了以诱敌出潼关而歼灭之的策略,随即展开部署。

    为了将潼关的唐军引诱出来,崔乾佑制造了种种假象,他把真正的精兵全部藏了起来,只留几千老弱残兵在外招摇,还到处散播谣言,说反军主力已经调往淮南,准备攻下淮南和江南。陕郡留守的反军只有数千,而且缺乏训练,不堪一击等等。

    崔乾佑很清楚,哥舒翰做为久经战阵的老将,这样拙劣的谣言是骗不到哥舒翰的,不过崔乾佑也不着急,本来他这样的谣言就不是说给哥舒翰听的,而是说给长安城的唐玄宗和杨国忠等一干没有军事常识皇帝百官听的。

    哥舒翰虽然是潼关唐军的元帅,可毕竟只是一个将领,只要唐玄宗和杨国忠等相信了谣言,做出了决策,命令哥舒翰出兵,难不成哥舒翰胳膊还能拧得过大腿?

    崔乾佑对局势和人心的把控很精妙,这个计策当真是太高明了。

    正如崔乾佑所料,听到谣言,哥舒翰只不屑一笑,丝毫不相信灵宝,陕郡一带真个只剩下几千反军老弱残兵,一瞬间就洞察了这是崔乾佑的诡计。

    哥舒翰觉得崔乾佑还是‘太年轻’了,这样拙劣的计谋他是不可能上当的。

    

    (本章完)

第310章 唐玄宗的又一招臭棋(三)() 
    哥舒翰当然是不可能上当的,也没将崔乾佑的这个计谋放在心里。

    然而,哥舒翰却没有料到他自己的确是不可能相信,不可能上当,可是谣言传到长安城,却有的是人相信,唐玄宗就是其中最要命的一个。

    要说唐玄宗自景云三年登基,至今已经四十四年了,先是开元盛世,紧接着天宝奢华享乐,唐玄宗已经过了足足四十多年太平天子的生活了,他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开元大唐巅峰盛世的时期,那是他最志得意满的时候。

    打心底里,唐玄宗就一直将自己比作秦皇汉武,太宗李世民那样的千古一帝。

    这样的心理,唐玄宗心高气傲自然是不必说的。

    然而,安禄山造反了,并且从幽州城一路势如破竹,短短一个多月,连东都洛阳城都被他攻占了,他最得意的盛世繁华的大唐,好似一下子变成了乱世!

    这是何等的打击!

    从听闻安禄山造反开始,安禄山反军的每一次推进,都如同又把一柄刀子插在唐玄宗的心里。

    反军过黄河了,东都洛阳丢了,陕郡,灵宝丢了,反军甚至杀到了长安城最后一道防线潼关城下。

    长安城与反军竟然只隔着一道潼关了!

    唐玄宗心里有着一股浓浓的耻辱,他感觉到自己的尊严好似已经被践踏进了烂泥里面。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说不定哪天就撑不住了,万一到时候反军都未能剿灭,他如何面对大唐列祖列宗。

    唐玄宗比任何人都希望尽快剿灭安禄山反军,结束这场战争,为自己最后留下一点点尊严。

    他期盼每一场对反军的胜利,期待听到反军的败退。

    反军与关中长安城只隔着一个潼关,让他怎么都觉得不安全,让他每一天都睡不好觉,若是能趁机收复灵宝和陕郡,反军距离关中长安城岂不是就不再只是一个潼关了,还是数百里的灵宝,陕郡?

    虽然一时还有些犹豫,但唐玄宗心里已然偏向让哥舒翰主动出击,收复灵宝和陕郡,把反军推出去几百里,甚至能趁机收复东都洛阳就更好了。

    ………

    就在唐玄宗心里的天平慢慢偏向主动出击,准备先派人到潼关问询哥舒翰建议的时候。

    长安城,琪清商会。

    早在李飞去安东都护府上任的时候,琪清商会的核心就慢慢转移去了江南,现如今还留在长安城的琪清商会不过是一个空壳,萧若水和曹小钟随时可以带着最后一批人全部转移走。

    之所以留到现在,是因为李飞的那封书信。

    “李飞老弟当真是料事如神,隔着这么长时间,他当初怎么就料到反军有一天会使出诱敌之策,诱使哥舒翰老将军出关作战的。照李飞老弟所料,哥舒翰老将军是肯定不会上当的,就怕朝廷以及陛下………”

    “夫君不要多言下去了,快些派人把吴国公大人的信呈上去才是正事。”萧若水制止了曹小钟后面的话。

    “娘子说的是。”曹小钟点了点头,事实上,李飞的这封信,早在两个月前就到了他们手上,等的就是现在。

    随即,曹小钟和萧若水还是派那名叫做王安的人把李飞的信送去皇宫。

    李飞掌控的安东都护府直接从后方威胁范阳和平卢两道,加上上一次李飞传来征服契丹和奚族的捷报,因此听闻是李飞的书信,便一路畅通无阻的呈到了唐玄宗手上。

    为了说服唐玄宗绝对不能下旨逼迫哥舒翰主动出关作战,李飞费尽了心思。

    他没有一味的只是恳求唐玄宗死守潼关,而是先是说了潼关的重要性,潼关在则关中长安城稳如泰山,安禄山不过是秋后的蚂蚱,潼关失则长安城不保等等,分析潼关才是赢得战争的关键,希望唐玄宗能坚定死守潼关,无论反军如何诱骗也绝不出关作战,而他李飞此时已经招募到了足够的兵力,将会从安东都护府发兵攻打范阳幽州城,以及平卢道,端掉安禄山老巢。

    届时,联合河东郭子仪的朔方军,以及河北义军收复河北,最后与安禄山决战于洛阳城,则安禄山必灭。

    李飞这是提出了一整条的大战略,只是希望唐玄宗能够让哥舒翰死守潼关不出,配合他的战略。等待他攻下范阳和平卢两道的那一刻。只要唐玄宗同意了他的战略,那么这一来一回的传递消息,加上他攻下范阳,平卢两道的时间,至少是三个月后。

    按照李飞的判断,别说三个月后,再有一两个月安禄山还攻不下潼关杀进关中,安禄山就没机会了。

    李飞的设想是很好的,可惜李飞还是没有想到唐玄宗此刻的心理。

    看完李飞的书信,唐玄宗皱眉,目中有着浓浓的不满。

    李飞要从后方攻打范阳和平卢两道,他很赞成,可是李飞远在安东都护府,怎么老是关心长安城和关中的事情,老是阻碍他的决策,上一次封常清和高仙芝的事情就是,现在他刚考虑着让哥舒翰主动出击,李飞的书信又正好来劝说他,真是胡闹!

    唐玄宗觉得李飞是在胡闹,朝廷有他这个皇帝,有文武百官,而李飞隔着数千里,远在苦寒的安东都护府,要进攻范阳和平卢就进攻就好了,拿下了固然欣喜,拿不下就守好安东都护府牵制部分反军就是,胡乱操心朝廷的决策做什么?难道就他李飞知道怎么剿灭安禄山反贼?他这个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是废物?

    唐玄宗心里很不舒服,没有一点听从李飞建议的意思,反而越发坚定要哥舒翰出击,趁机拿下灵宝和陕州城,将防线推出去数百里。

    唐玄宗一边传口谕斥责李飞,把李飞骂个狗血喷头,一边派人火速去潼关‘请教’哥舒翰,问询收复灵宝和陕州一事。

    说是请教问询哥舒翰,实际上这个时候唐玄宗心里的天平已经完全倾斜了。

    如历史上那般,哥舒翰当然是坚定死守潼关不出的。

    唐玄宗很失望,但并不甘心,随后又问了杨国忠的建议。

    杨国忠这阵子每天都在恐惧哥舒翰会不会来杀他呢,觉都睡不好,突然听到唐玄宗问他是不是该让哥舒翰主动出关作战,趁机收复灵宝和陕州的时候,杨国忠当即就惊喜了。

    他现在巴不得哥舒翰死,或者离长安城远远的呢。

    让哥舒翰主动出潼关作战,届时哥舒翰就算能胜,也将战线转移到了数百里外的陕州,而不是近在咫尺随时更够派人来杀他的潼关。而若是哥舒翰败了,要么被反军直接在战场上杀死,要么回来被陛下治罪,丧失元帅一职,不管是哪个结果,哥舒翰都不能再威胁到他的性命了。

    而至于一旦哥舒翰惨败,会造成什么后果,则不在杨国忠的考虑范围之内,反正无论如何,杨国忠都坚信最终大唐还是能够剿灭安禄山的,在此之前,他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为此,杨国忠使劲的促使唐玄宗逼迫哥舒翰率军主动出关作战。

    有了杨国忠的支持,加上唐玄宗本来也偏向让哥舒翰主动出关收复灵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