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江山-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安禄山虽说仍旧不会去长安城,但他也没有直接拒绝,反而如唐玄宗第二次召见一般,在唐玄宗使者面前先答应自己一定会去,敷衍唐玄宗。至于到时候他又用什么借口,这不重要。

    “是,父亲大人。”听到安禄山让自己去长安城与荣义郡主成亲,安庆宗心里微颤,想说点什么,看着安禄山不以为意的表情,又没能说出口。

    第二日,安庆宗便出发前往长安城了。

    …

    (本章完)

第270章 大唐盛世最后的烈日() 
    南诏之战,因杨国忠欺上瞒下,用人不当以及瞎指挥,致使剑南,山南,河南三道损失惨重,民不聊生,透尽了原本富庶程度在大唐各道都靠前的三道的潜力。

    不过,大唐十八个道,毕竟还有其他十五个道。

    其中,陇右道有关中长安以及江南等其他富庶之地支撑,仍旧军威鼎盛,显尽大唐盛世余晖的强大。

    陇右道是大唐对抗吐蕃国的前线。

    相比较剑南道与南诏国如‘闹剧’一般的大战,陇右道在哥舒翰的统帅下,对吐蕃国却是真真正正的不断取得大捷。

    大唐开国之时,便时与吐蕃国冲突不断,后来太宗李世民将吐蕃军击败,松赞干布上表臣服大唐,而后大唐嫁文成公主入藏,随即大唐和吐蕃才进入了一段二十几年无战的和平时代。

    然而,当太宗李世民以及松赞干布都去世十几年之后,于高宗年间,吐蕃国才与大唐重新起了冲突,自此开启大唐与吐蕃数十年争霸之战。

    两国围绕着青海,西域,陇右等地相互争霸。

    天宝七年,唐玄宗启用哥舒翰为大唐陇右节度使,随即大唐开始了一段主动对吐蕃发起进攻的时期。

    哥舒翰做为大唐玄宗天宝四大名将之一,与高仙芝,安禄山,封常清并列,极有统兵才能。

    成为陇右节度使之后,哥舒翰先是在青海湖东北侧建立神威城,被吐蕃攻破之后,哥舒翰又龙驹岛建立应龙城,并且击退吐蕃军的进攻,还收复了先前建立的神威城,牢牢将青海湖一侧掌控。

    以应龙城和神威城为犄角,天宝八年,哥舒翰统兵六万三千人,猛攻青海湖东南侧的石堡城,经过八日进攻,死伤近半,哥舒翰一举拿下了石堡城,一瞬间整个青海湖都在大唐的掌控之下,大唐兵锋直指吐蕃腹地。

    吐蕃大惊,同年,吐蕃集结十数万大军意图夺回石堡城。

    然而,石堡城是坚城,大唐死伤数万才拿下,如今有哥舒翰和数万唐军坐镇,吐蕃军虽有十数万,也只能是一场苦战。

    最终,吐蕃不仅没能夺回石堡城,反而被哥舒翰击败,十数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在石堡城击败吐蕃大军之后,哥舒翰又乘胜连下洪济,大漠两城,攻占重要的九曲之地。

    被哥舒翰率领下的唐军连番进攻,吐蕃不仅丢掉了青海,还丢掉了同样重要的九曲之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甘心的。

    沉寂了三年多,待元气恢复之后,天宝十二年初,吐蕃国再一次集结二十万大军与哥舒翰的十余万唐军战于青海,以及九曲之地。

    这一场大战便从天宝十二年初,打到了此刻天宝十四年。

    青海湖西侧二十里的广阔戈壁滩,在哥舒翰的统帅下,唐军与吐蕃军的决战终于进行到了最后。

    “杀!”

    哥舒翰下令唐军前面出击。

    大唐铁骑,陌刀军等击破吐蕃军的军阵,杀得吐蕃军全军开始溃败。

    “轰隆隆——”大唐铁骑追击着溃逃的吐蕃军士兵,手中马槊或者横刀不断砍杀追上的吐蕃军士兵。

    陌刀军士兵也持着陌刀奔跑着追杀,有被追上的吐蕃军士兵被陌刀一劈为二,死状极度凄惨!

    整个巨大的戈壁滩,到处都是吐蕃军士兵的尸体。

    惨败之下,吐蕃军士兵亡命逃亡青藏高原深处。

    哥舒翰率领唐军追击一百多里,在一处雪山口才停止了继续深入。

    此一战,前前后后吐蕃数次增兵,出动总兵力将近三十万,而大唐也几次增兵,出动十三万余大军。

    一战惨败,吐蕃国折损士兵超过二十万,又一次伤了元气。

    大唐这边虽然是胜利者,但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好不到哪去,死伤总共也达到将近八万的地步。

    不过,无论怎样,吐蕃国的损失都远远超过大唐。而且做为胜利者,大唐完完全全控制了青海湖和九曲之地两大要地,怎么算都是一场值得让人振奋的大胜。

    至少唐玄宗就非常振奋。

    前有对南诏国的‘大胜’,此刻哥舒翰统帅陇右,又击败了吐蕃国,杀伤吐蕃军超过二十万,这都是大唐军威鼎盛的表现。

    唐玄宗的振奋无疑不止于此,天宝十四年,好似大唐盛世最后的烈日一般,西域,自高仙芝怛罗斯之战败给阿拉伯帝国后,大唐安西都护府元气大伤。

    不过安西都护府只是大唐的一个都护府,在安西都护府背后有整个大唐支撑。

    随着封常清接替高仙芝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大唐也陆续征召兵员补足四镇两万四千人的兵额。

    虽然补充过去的都是新兵,但毕竟原本还剩下几千老兵,战斗力恢复得不慢。再则,封常清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将领,安西都护府在他的统帅下,不比高仙芝时期势弱。

    当初高仙芝怛罗斯一战惨败,大唐丢掉了吐火罗国等整个中亚,在西域的威势大减。

    为了恢复大唐在西域的声威,封常清在对新增士兵一番整训之后,便带着他们出征了。

    也为了策应哥舒翰在陇右对吐蕃国之战,封常清把目光投向了吐蕃国铁杆属国之一的大勃律国。

    封常清只带万余唐军短短几天时间,便四战四捷杀至菩萨劳城下。随即又在菩萨劳城之下大败大勃律援军,攻破菩萨劳城,兵锋直指大勃律国都。

    吓得大勃律国王胆寒,向吐蕃国求援无望之后,投降了封常清。

    大勃律国之战后,封常清又瞄向了葛逻禄部。

    当初便是因为葛逻禄的背叛,高仙芝统领下的唐番联军才在怛罗斯惨败给了阿拉伯帝国,无论如何都要给葛逻禄一个教训。

    封常清率领安西四镇几乎倾巢而出,杀入葛逻禄部草原,将葛逻禄三万多骑兵杀得大败。只可惜大唐铁骑人数有限,陌刀兵又不适合在草原追杀骑兵,因此封常清胜利之后,倒没有深入葛逻禄部,望着葛逻禄草原封常清无奈回师。

    不过,大勃律国以及葛逻禄两战,封常清也再一次打出了大唐安西都护府的威名,此后哪怕在安史之乱期间,大唐抽调了大部分安西军,西域也没有人敢作乱。

    除了对南诏国方面笑话一般的‘大胜’,陇右和西域都是实实在在的胜利。

    在安禄山真正举旗造反之前,安禄山麾下的大军也是大唐军队。不管大唐内部怎么样,此时此刻,大唐的军威在大唐周边都是昌盛的。

    奚族,契丹族被征服,陇右一战吐蕃国惨败,超过二十万士兵死伤。西域封常清灭大勃律国,击败葛逻禄骑兵重振大唐在西域的声威,哪怕安东都护府也有李飞击败渤海国大军,兵临渤海国都,逼得渤海国臣服成为大唐属国。

    这一切的战绩,除了南诏国,都似大唐鼎盛的代表。

    随着西域捷报的传来,唐玄宗是无比振奋的。连召封常清和哥舒翰入朝表彰。并且册封哥舒翰为西平郡王,封常清也加封御史大夫。

    振奋之下,唐玄宗心里因为安禄山屡召不来而积压的阴霾都散去了不少,重新变得豪气了起来。

    他觉得大唐如此鼎盛,只要安禄山不是傻子,都不敢有野心,背叛大唐,背叛他的。

    唐玄宗心里很坚定,他自信的等着安禄山这一次回到长安城来面见他。

    …

    (本章完)

第271章 安史之乱开启(一)() 
    唐玄宗很自信,吐蕃国跟大唐争霸百年,甚至阿拉伯帝国也不愿应吐蕃国兵锋,吐蕃国的国力远比奚族和契丹族相加要强得多,而哥舒翰连败吐蕃国,夺取大片原由吐蕃国控制的地方,功绩丝毫不比安禄山平定奚族和契丹族小。安禄山已经是东平郡王,册封哥舒翰为西平郡王,明显唐玄宗有自己的考量。

    唐玄宗的自信是建立在他深宫享乐十几年,他的大唐还是开元时期那个无比鼎盛的大唐,建立在他看到的表象盛世之上的。

    然而,看似大唐依然武力强盛,可是却不知道损耗了大唐多少国力才换来的虚弱的武力强盛罢了,但凡看得穿的人都不会把大唐现在所谓的强盛放在眼里。

    安禄山便是看得穿的人之一。

    做为将领,又为大唐征战十几年,安禄山很懂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另外,安禄山在朝廷收买有自己的眼线,清楚南诏国之战的所谓‘胜利’是何等可笑,并且安禄山也将唐玄宗的朦胧无知看在眼里,一个被别人蒙蔽而不自知,贪图享乐的皇帝没什么好惧怕的。他对唐玄宗的尊敬也只限于唐玄宗这十几年来都对他太信任,太好了的缘故。

    安禄山清楚,南诏国一战,大唐损兵超过二十万,剑南,山南,河南三道被折腾得跟废了无异。

    江南,淮南,关中等地富庶,但承平已久,并没有什么精兵。

    大唐现存的精兵西域安西四镇算一支,哥舒翰麾下的陇右军算一支。

    但西域安西四镇只有区区两万四千兵,而陇右,哥舒翰麾下原本还有十数万精兵,可与吐蕃国几年大战下来,虽获得胜利,却也死伤过半,如今仅剩区区五六万兵。

    西域安西四镇加上陇右,总和也不过七八万精兵。

    哦,对了!若算精兵,安东都护府李飞麾下的两万七千五百安东军或许也能算一支!

    “哼!李飞可能是一头另俺憎恨的小虎崽,但俺却是一头真正的猛虎,一旦起兵,李飞这头没成长起来的小虎崽,俺转手可撕碎之!”每每说到李飞,安禄山都煞气盈溢!

    安禄山一点都不担忧,就算再加上李飞麾下的安东军,大唐的精兵也不过十万出头,而他安禄山麾下却有二十万百战精兵,已经超过了大唐。

    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实力远超大唐,你说安禄山又怎么会如唐玄宗想象的那样有丝毫惧怕?

    ——————

    安庆宗很快到达长安城。

    对于安禄山没有跟着一起来,唐玄宗很失望。不过得知安禄山答应一定会前来参加儿子安庆宗和荣义郡主的婚礼仪式,唐玄宗又放心了不少。

    安庆宗和荣义郡主的婚期定在了一个月后。

    随着婚期的临近,安禄山迟迟没有从幽州城启程,又让唐玄宗心里充满失望了起来。

    为此,唐玄宗亲手写了一封诏书发往幽州城,催促安禄山尽快来长安城参加他儿子安庆宗和荣义郡主的婚礼。为了让安禄山放心,唐玄宗诏书里面所用的语气要多温和就有多温和,真就好似父亲对儿子的问候一般。

    接到唐玄宗的亲笔诏书,安禄山自然是满口答应一定会到长安城,先哄唐玄宗开心。时间便在唐玄宗满怀期盼中一点一点的过去。

    在唐玄宗的期盼中,很快便临近安庆宗和荣义郡主的婚期,安禄山也终于从幽州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