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江山-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过去,永平公主满月宴的时候,唐玄宗又特地派人去幽州询问安禄山的‘病情’是否好一些了,希望他能赶来长安城参加永平公主的满月宴。

    然而,得到的答复依然是不能来,唐玄宗的心更沉了下去,连和杨贵妃一起逗弄女儿的时候,都在发愣,脸色有时变换。

    杨贵妃都看在眼里,不过做为一个通灵的女人,杨贵妃并没有询问,打扰唐玄宗的心里,直说一些轻松的事情。

    “三郎,禄山不能来,你怎么不把我的飞儿叫回来,这可是他的义妹啊,他都还没见过一面呢?”杨贵妃看着非常纯真的说道,感觉只是说一些非常平常的事情。

    唐玄宗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

    最近一段时间,唐玄宗发愣的时候越来越多了起来,没人知道他总在心里想什么。

    “李飞也才平定了渤海国不久,那些渤海国俘虏还安置在安东都护府呢,况且安东周边也不稳,李飞也有得忙,将来总有机会见到他的‘义妹’的。”唐玄宗开口安抚杨贵妃道。

    唐玄宗现在一门心思的希望安禄山能来一趟长安城,证明自己心里的忧虑是错误的,在安禄山没有来长安城之前,唐玄宗下意识的也不希望李飞离开安东都护府。

    上一次渤海国兴兵一事,杨国忠为了自保,说可能是安禄山想趁机谋取安东都护府,唐玄宗虽然不愿意相信,可是种子毕竟埋下了,并且两次召安禄山不来,种子已经发芽,你让他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召李飞离开安东都护府。

    在唐玄宗一门心思的希望安禄山能来一趟长安城的时候,杨国忠方面,他并没放弃扳倒李飞的想法,而最近他终于又找到了一个能扳倒李飞的‘大把柄’,运作好了,可以直接给李飞扣上一顶造反的帽子,保管让李飞死无葬身之地!

    有了把柄,杨国忠当然便开始运作起来。

    ……

    (本章完)

第265章 杨国忠的再次陷害() 
    当初杨国忠为了给李飞挖坑扳倒李飞,不惜挑拨渤海国对大唐兴兵,却没想到渤海国迅速被李飞击败,这个坑不仅没把李飞坑了,反而让李飞恢复了原先吴国公的爵位,还另外加了太子少保的官职,反而他自己差点被李飞的反击给坑了!

    对此杨国忠当然是不服的,他一直不知道是渤海国太废物了还是李飞真的是什么千年难得的将才,能够以少胜多。

    私下派人多番查探,杨国忠没弄明白李飞击败渤海国的具体过程,但却让他发觉了李飞在辽阳城自造兵器铠甲的事情。

    将领私造兵器铠甲,等同于谋反!

    这是一个大把柄啊,抓住看了李飞这么个大把柄,杨国忠那天夜里兴奋得都没睡着觉,第二天便急急安排扳倒李飞的事宜。

    第三天的时候,趁着唐玄宗再一次召开朝会,杨国忠开始动作了。

    上朝期间,杨国忠使了一个眼色,一名官员立刻便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要紧大事要奏!”这名官员大声说道。

    “何事?”唐玄宗问道。

    “陛下,臣要告吴国公安东都护府节度使李飞想谋反!”这名官员义正言辞,声音非常洪亮,好似有着一股‘正气’也不知道杨国忠是怎么找的这个‘人才’!

    “嗯?”唐玄宗当即皱眉:“李飞如何想谋反了?”

    “陛下,李飞在安东辽阳城私造兵器铠甲,另外,安东都护府原本只有兵一万出头,可是自李飞到安东都护府之后,便大量招兵买马,短短一年有余,现如今已经有了两万七千五百人,若不是想要造反,李飞怎敢私造兵器铠甲,还招兵买马?”这名官员说出了关于自己指证李飞想谋反的一系列‘证据’道。

    “真有此事?”唐玄宗当即就怒发冲冠,因为安禄山一事压抑在心头无法发泄的火气,好似一瞬间爆发了出来。他不肯猜测安禄山的野心,可是难道李飞也有野心吗!

    看到唐玄宗变得这样怒发冲冠,杨国忠心里暗笑,想着这一次看李飞还能如何渡过。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杨国忠所想的那样。

    林思明看到唐玄宗一下子怒发冲冠,心里猛地跳了一下,但他镇定的站了出来。

    “陛下,这应该是一个误会罢了,李飞绝无什么反心,他所做也并没有什么不对!”林思明淡淡的开口,好似真的只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罢了。

    “林大人,谁不知道你是李飞的岳父,你当然是为李飞说话的。但李飞想要谋反,证据确凿,容不得你狡辩!”那名指证李飞的官员厉声对林思明呵斥道。

    “不错,李飞野心滔滔,证据确凿,不容狡辩!”另有一些官员也站出来,都是杨国忠事先安排的人,一力指证李飞想要谋反。

    “诸位大人难道都不了事实?便要如此当朝污蔑李飞想谋反吗?”虽然被多人呵斥,但林思明并不慌张,保持镇定的笑道。

    上方,唐玄宗看着林思明如此镇定,原先震怒的心平静了一下,心理上他被安禄山的事情压得非常压抑,也不愿意相信李飞有野心的,所以他希望能听到林思明的理由。

    “林思明,你说李飞这样做都是正常的?如何正常?”唐玄宗对着林思明问道。

    “回陛下,当初奚族和契丹族叛乱,安东与朝廷的联系一度被切断。且为了支援东平郡王,增强东平郡王麾下大军的实力,让东平郡王尽快平定奚族和契丹族,原本应该拨付给安东都护府的兵器铠甲等全部都给了东平郡王,一给就是将近十年。安东都护府兵将缺少兵器铠甲,曾多次向朝廷索要,可因为当时奚族和契丹族还未平定,陛下曾说过若安东都护府有能力的话,可先造一些自用,待平定奚族和契丹族再论!此事,兵部应有记载,查阅一番便知。”

    “另外,兵部难道不知道,安东都护府的兵员编制本来就是两万七千五百人,李飞只不过凭借安东都护府自己的供养,把兵员满额了罢了,算起来还是节省了朝廷的开支。若不是李飞去了安东都护府之后,安东都护府的实力有所恢复,契丹王城之战,渤海国之前,仅凭安东都护府原先一万出头的兵力,如何做出?难道安东都护府不是大唐边境重镇,不该有本应该具备的实力?”林思明据理力争,说出了种种理由。

    事实上,李飞已经想到了可能会有今天,提前在林思明这里做了安排,果然发挥作用了。

    如果没有林思明此刻帮忙说话,很可能李飞真的会在杨国忠等人的怂恿下,以及唐玄宗一时没想起来,真给李飞扣上了想造反的帽子。

    听完林思明为李飞的辩解,杨国忠等人哑口无言。特别是杨国忠,脸色都控制不住阴沉下去了。虽然也还没有查证,但看林思明这般严正,他知道应该不是无的放矢,难道这一次又让李飞躲过去了。

    上方,唐玄宗也发愣,想了想之后,好像当年他真的随口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此说来,李飞这样做确实正常,这些年是朝廷亏待了安东都护府啊。”唐玄宗点了点头,叹息了一声道。

    有安禄山的事情压抑着,唐玄宗对安禄山也没有了原先那样热络,因此想到这些年为了增强安禄山的实力,却克扣了安东都护府的原有的补给,他觉得有些愧疚,哪里还会怪罪李飞。

    这个时候,林思明也叹了一口气,继续开口说道:“要说李飞也没有办法,奚族和契丹族平定,朝廷虽然让东平郡王把把这些年安东‘支援’的兵器铠甲还给安东,可是因为与奚族和契丹族连年大战的缘故,东平郡王送去的兵器铠甲全部都是破损的,带着大战过的‘痕迹’,难堪所用,安东都护府不自己另造,还能如何?”

    “安东都护府不到两百万人口,李飞去了安东都护府之后,能自给自足,对朝廷而言已经是大功劳了,没想到竟然有一天还差点因此成为‘谋反者’!”林思明说着,为李飞露出一脸凄苦,不得不说这林思明真的是一个人才,怪不得能在杨国忠的打压下还能爬到今天的位置。

    杨国忠等人哑口无言,唐玄宗脸上也越发惭愧,边境都护府一般税收自用,朝廷最大的希望便是边境都护府能够自给自足不拖朝廷后腿,以前安东都护府远远做不到,但李飞去了之后却做到了,这是大功,不应该和野心混为一谈。

    再则,安禄山麾下二十万大军,李飞领的安东都护府才不到三万,叫多吗?叫有野心了吗?那安禄山如何算呢?

    唐玄宗甚至隐隐希望李飞能够发展得更强一些,没了奚族和契丹族,也要有李飞在安东牵制一些才好啊。

    “李飞无过,反有大功,当赏才是!”唐玄宗金口玉言,直接做出了决策。

    ……

    (本章完)

第266章 高筑墙广积粮() 
    这次依然没有成功陷害李飞,反而唐玄宗又朝安东都护府发了一道圣旨勉励李飞,并且又给李飞送去了不少赏赐。

    杨国忠气得回到自己的宰相府之后,拿起茶杯,本想喝一口茶,却还没喝进嘴里就猛地将茶杯砸碎在地,碎瓷和茶水飞溅,吓得在场的几名丫鬟脸色苍白,战战兢兢。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天宝十三年的冬季也来了。

    这时,距离唐玄宗第一次召安禄山回长安城,并且安禄山第一次称病拒绝已经过去超过三个月的时间了。

    这段时间,唐玄宗不仅派了太医过去,还数次另派使者慰问安禄山的病情。

    理论上来说,既然派了太医,那么安禄山有病没病,一看就知道了。可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安禄山不知道从哪找来一个真的患病的人,隔着帘子伸出一只手让两名太医看,两名太医哪怕提出望闻问切,希望能够看到安禄山来诊病,但却被安禄山的人以安禄山不能见生人为借口挡了回去。

    这见不到真面目,两名太医只能无奈透过‘安禄山’伸出来的那只手来给安禄山看病。这一看还真有病!

    因为见不到安禄山的真面目,虽有疑点,可两名太医也没敢认定生病的人不是安禄山,那么就只能以真的有病来回禀唐玄宗了。

    两名太医不知道,他们这一番回禀,说安禄山真的‘有病’,着实让唐玄宗心里的大石头落下了。

    唐玄宗有了安慰自己的借口,安禄山并没有野心,不会真的背叛大唐。

    然而,既然是怀疑的种子,在源头没有被剔除之前,又岂是那么容易完全消弭的。而这个源头就是安禄山没有来长安城!

    这既是怀疑的源头,更是唐玄宗的心病,因此才有这几个月来唐玄宗不断派出使者慰问安禄山的‘病情’。

    病了这么久,在病下去就得‘病死’了,因此对于朝廷的使者再来,安禄山这一次肯见人了,并称自己的病已有好转。

    长安城那里,唐玄宗一听安禄山的病已经好转了不少,心里当即就是一喜,赶紧的又派了使者过去请安禄山回长安城一趟。

    为了让安禄山放心回长安城,唐玄宗让使者传的话是这样说的:“朕在华清宫特地给禄山留了一个温泉,如今已是入冬,禄山身体有恙,不宜留在幽州苦寒之地过冬,朕在华清宫等着禄山!”

    唐玄宗这样的语气,跟‘哄’没有区别了,听着的人都以为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