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逐鹿元末-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又是一道喝声突起,“赵信在此,大家不要听达兰台这个贪生怕死之人胡言乱语,我在这里向大家保证,只要主动放下兵器投降,不论汉人还是蒙人,皆可免去一死!”

    众人循声望去,正见赵信大步从人潮甬道内走来,达兰台见赵信出现,又注意到四周兵士那狐疑的眼神,当即高声喝道:“大家不要被赵信贼子给骗了,他曾下令将数千俘虏坑杀,如果你们弃兵投降,也将难逃。。。。。。”

    只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一支迅飞羽箭射破喉咙,赵信将弓递还给身侧的血鹰亲卫,冷冷地瞟视一眼倒下的达兰台,冷哼道:“聒噪!”

    随后,便见赵信提刀缓缓向前,望了一眼心有顾虑的锦州守军,赵信朗声喝道:“首恶达兰台已毙命,你等不论汉人还是蒙人都可免去一死,不过!”

    说道这里,赵信话音陡然一停,一众锦州守军听到这个转折,只觉空气为之一滞,竟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没过多久,赵信那双锋芒无限的锐目环瞪了众降卒一眼,冷声喝道:“我赵信最恨忘祖辱宗之辈,你们中的汉人助纣为虐,本该通通处以极刑,但念在同族一场的份上,我给你们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接下来,我会将你们编入敢死营,每战皆为先驱,只有经历五次大战而不死者,才能赎回罪孽,才能做回汉人,才能有机会成为一个功耀族史、顶天立地的汉人!”

    【晚安!!!】

第90章 1358年的烽火() 
此言一出,一众汉人俘虏双拳紧握,满脸羞惭,在机灵汉人的带领下,齐齐跪地大呼道:“谢将军给我们立功赎罪的机会,我们必将奋勇作战,用敌人和自己的鲜血来洗刷背祖助恶的耻辱!”

    赵信闻言满意地点点头,随后脸色一变,对着一众蒙人俘虏冷声喝道:“国仇族恨本来不共戴天,但蝼蚁尚且贪生,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今天便免去你们一死,只是死罪可免,活罪却难逃,你们将以奴隶之身被编入苦力营,需劳作五年来赎罪,五年内,表现不佳者或胆敢反抗者,立斩不饶!”

    说到这里,赵信略一停顿,眼见一众蒙人俘虏满脸尽是死灰之色,随后又是说道:“不过,如果五年内表现良好,便可以获得自由,成为受本将军庇护的普通百姓,甚至有机会通过参军立功来改变命运!”

    听到这里,一众蒙人俘虏顿时大松了一口气,五年劳役虽然会很苦,但至少不用马上去死,至少还有一丝改变命运的机会!

    俘虏问题解决后,赵信翻身上马,临走前,望了望满脸血污,精神疲倦的赵家军将士,朗声喝道:“赵家军的将士们,你们都是好儿郎,都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子,我不要求你们无条件的为我去死,更加不要求你们盲目的去死,我要你们从战场上活下来!”

    “我希望你们从战场上活下来,并不是说要让你们在战场上贪生怕死,乱世多豪杰,我要你们像个英雄一样的活下来,然后,我会给予你们英雄才能享有的待遇,在赵家军中,不论出身,不讲裙带关系,只要你们在战场上表现得像个汉子,你们就能得到你们想要的一切。”

    “我会给你们田地,我会免除你们的税赋,我会给你们安排婚事,我会让你们享受军人才能享有的特权,享有英雄才能享有的特权!”

    “但是,在此之前,我要你们做的就是保护着即将到来的一切,保护我们拼命夺下来的领地,任何人想要来夺走这一切,就杀了他们!”、

    “杀了他们,杀了他们!!!”随着赵信逐渐高亢的声音,赵家军将士们的情绪也都彻底调动起来,这一刻,他们仿佛忘记了大战后的疲倦。

    “当前,蒙元的鞑子军队是赵家军的主要敌人,之后,惦记辽东的高丽人,甚至中原的义军都可能成为赵家军的敌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管对手是谁,我们都要战而胜之!”

    “终有那么一天,鞑子朝廷会破灭,汉家江山会一统,烽火乱世会终结,而此刻,我向你们之中的每一个人保证,活着的将会享受最美好的生活,你们将会成为国之勋臣,成为人人敬仰的英雄!”

    “那么死了的,你们同样也是英雄,没有人会忘记你们,你们的家人将会和英雄一样生活,将再也不用为生活而担忧,因为这一切都是你们带给他们的!”

    说着,赵信的目光从一众赵家军将士的身上一一扫过,猛然厉声喝道:“会战天下,封王封侯!!!”

    “会战天下,封王封侯!!!”

    尽管大家都知道王侯之路必定是白骨累累,但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大声吼了出来,在这样狂热的气氛下,没有人能再继续矜持下去。

    公元1358年正月,血鹰营攻下赤峰城,赵信有了第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2月下旬,赵信亲身潜入土匪联盟,通过挑拨离间,彻底破除土匪联盟这一潜在威胁。

    3月中旬,血鹰营于乱石岗大败来犯元军,是役,赵信下令坑杀数千降卒;5月初,血鹰营主动出击,先败宁锋所部,后夺大宁首府朝阳城。

    6月初,血鹰营小改组,赵信麾下将士统称赵家军;6月下旬,赵家军攻克锦州城,自此,大宁路全境落入赵信手中。

    当月,赵信大赏麾下有功之士,改大宁路为锦州府,同时,成立军政府,总督辖地军政大事,赵信自任大帅。

    与此同时,天下各地也是处处烽火,1358年2月,关铎统领的中路伐元军与毛贵统领的东路伐元军合流,两路伐元军猛攻元大都,但由于元大都反抗激烈,加上各地元军勤王来援,两路伐元军虽多有胜绩,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慢慢陷入各路元军围攻的泥潭。

    同年4月,李喜喜统领的西路伐元军杀到巩昌【甘肃天水附近】,由于西路伐元军孤军深入,粮草短缺,人疲马乏,在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统领的精锐元军围攻下,大败逃入蜀中。

    同年,朱元璋派廖永安、康茂才攻打池州,夺取枞阳,考虑到军粮短缺,采购多有不便,朱元璋麾下谋臣李善长提议推行屯田之策,朱元璋采纳后,委任康茂才为营田使,办理屯田。

    与此同时,朱元璋与张士诚之间的冲突也越来激烈,双方在宜兴、太湖一带发生数次大战。

    1357年9月-1358年【陈友谅还在徐寿辉手下当小弟】,陈友谅袭杀反叛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

    1358年,4月,陈友谅派麾下有‘双刀赵’之称的骁将赵普胜攻打池州,陈友谅则领兵攻取龙兴路(今南昌)。

    5月,陈友谅攻下江西吉安路,派遣部将康泰等攻打福建邵武路。

    9月,陈友谅攻取江西赣州路。

    11月,陈友谅所部又攻破福建汀州路。

    至此,陈友谅所部成为长江以南实力最强的一支义军,而被连番大胜和赫赫战功刺激的陈友谅,也在麾下部众的怂恿下,悄然释放心中的野望,并迅速生根发芽,最终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有了取徐寿辉而代之的想法。

    至于张士诚,在最为信重的弟弟张士德【小名叫九六,善于打仗,有谋略,能得将士的喜欢,浙西地区都是他打下来的】被朱元璋所部生擒后,恼羞成怒与心慌的同时,起了向元朝廷投降的心思。

    【晚上有事耽搁,过了十二点才开始码字,快两点了,终于码完了!晚安!!!】

    ;

第91章 兴内政() 
锦州战役结束后,赵信组建的军政府开始进入到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发展,便成为了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吃饱肚子是广大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只要能够稍稍太平,老百姓自然而然的就会把注意力转到这个方向来。

    赵信的军政府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同时规定,凡是自行开垦出来的荒地,一年之内免交一切税收,并且在此居住满十年之后,这块地就将永久性属于开垦者所有。

    至于征税则是以县为基本单位,将一县的役银均派于该县的丁粮上,编征时考虑民户的土地财产及劳动力状况,量地计丁,每丁摊征役银一分、每亩摊征役银八厘,这相较于元朝廷繁多且沉重的赋税来说,是一个很低的税收标准。

    赵信的军政府在鼓励农业的同时,也大力推动商业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任何愿意进行海外贸易的人,在经过军政府专门部门审核,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担保之后,军政府将会出资协助。

    同时,锦州府的商业税也由元朝廷的二十税一降低到了三十税一,不仅如此,赵信的军政府还出台了《军政府商业法》,对商界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

    教育方面,赵信建立锦州学院,亲自拜访锦州府的大儒和干吏,邀请他们担任锦州学院的讲师,锦州学院招收十五到二十五岁的青年入学,前期以培育中低层行政官员为主。

    军事方面,赵信成立讲武堂,亲自担任讲武堂的山长,讲师由赵信以及军中表现卓越的军官担任,学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军中表现突出的士兵和低级军官,二是有一定文化基础或武艺娴熟的青年。

    万事开头难,先播下一颗种子,细心呵护的同时,便慢慢等着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当然,新制度的实行,总是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如农耕制度,新的农耕制度的实行,吸引了大量流民进入锦州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百姓耕作的积极性,但由于各地官员对新制度的不同理解,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执行的时候便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其中,在新耕土地的所属权问题上,本地人和外来流民的矛盾变得十分尖锐,甚至引发械斗。

    什么是荒地,这个概念本身十分模糊,以一块长久没有开垦的土地来说,尽管这块土地荒废了很久,但并不就意味着这块土地没有主人。

    相反,一旦有谁侵犯到了这块地,很快就会有人跳出来大声指责,会告诉正准备开垦这块地的人,他才是这地的主人。

    那么,已经在这块“荒地”上投入了精力的开荒者,自然不肯让自己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于是矛盾便开始激化并爆发。

    再加上这其中牵扯到水源等等各种问题,于是本地人和外来流民的矛盾,在激化到某种不可调和的程度之后,便无法抑制的产生出了大规模械斗等等恶劣事件。

    当地官员大多有着地方保护主义的思想,在裁决这些案件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或者不知不觉间就倾向于本地人。

    而这些官员的不公正裁决,也使得原本可以平息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当械斗发生之后,那些原本想要求助于官府的外来流民的思想也产生了转变。

    “大帅,就在这里!”陈棋导引着亲自来到东陵镇视察的赵信,指着远处的田埂说道:“大帅,这里是龙山县东陵镇,在这有两个最大的村子,一个村子里大半姓吴,一个村子里大半姓李,本来就因为水源等问题,每年都会发生十余起械斗。”

    “随着咱们新的农耕制度的推行,吴村边上来了一伙河北人,李村边上来了一伙山西人,一开始倒也相安无事,大家见了面还会打一下招呼,可是当河北人和山西人开始开垦荒地之后,这味道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