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8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那你说,我们大举南下,怎么就是上了明军的当了?”豪格被气得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皇阿玛刚才也说了,即使没有朵颜部的事,我大清也迟早要伐明,难道你想抗旨么?”

    “我说不出兵了么?”多尔衮立刻反唇相讥道,“我是笑贤侄遇事不假思索,你不想想,毛文龙偷袭朵颜部,杀便杀了,为何要留名?又为何徐徐而退,边退边放火,和朵颜部周旋了那么多天?”

    “为…为什么?”

    “那还用说?疑兵之计呗!”

第1529章 将计就计() 
    “汉人的孙子兵法上说:兵者,诡道也。”多尔衮得意洋洋地道,“不错,毛文龙是偷袭了朵颜部,但意义何在?对明朝来说,朵颜部虽然也是仇敌,却很明显不是威胁最大的敌人。毛文龙以区区八百人杀人放火,对明朝不但没有什么帮助,反而会激朵颜部的仇恨。以明朝如今四处用兵、捉襟见肘的状况,何苦主动给自己增加一个对手?”

    “言之有理,这必是明朝皇帝的诡计。”皇太极沉吟道,“那老十四你说说看,朱由检到底是什么居心?”

    多尔衮赶紧答道:“皇上,孙子兵法上还有一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弟一直负责从明朝境内搜集情报,这几个月以来,朱由检依靠火器部队大败朱由崧的叛军,但叛军复溃为流贼四处流窜。明军不得不把京营骑兵主力继续用于平叛,也就是说,朱由检手上能用的军队,便是一直驻在京师的京营步兵了。另外,山海关扩建已接近尾声。”

    “那又怎么样?”豪格不服气地插话道,“这和毛文龙偷袭朵颜部有什么关系么?”

    “当然有关系。”多尔衮不紧不慢地道,“毛文龙虽然挂着征虏将军印,实则并不受朱由检重用,否则也不会手下只有区区八百人了。让他去打蒙古人,很明显是一招声东击西之计,如果我们中计,派大军再次取道蒙古,越长城而入,那就正中朱由检下怀。”

    “何以见得?”皇太极问道。

    “我们的细作早已侦得,明军在长城沿线埋设了大量的地雷。”多尔衮肃容道,“此物埋于地下,不碰则可,一碰便猛烈爆炸,威力惊人。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明军把地雷具体埋在哪。我八旗兵胜在进兵神,可是如果前进的路上有这种东西…”

    “那有什么打紧?让汉军旗在前面开路便是了。”豪格满不在乎地道。

    “话是这么说,可再怎样也必耽搁时日。拖得时间久了,明朝必坚壁清野以待我军,京师又急切难下,我军徒然奔波消耗,却不能取得大的战果。长此以往,国力岂不是被明朝耗光了?”

    皇太极沉吟着点点头道:“嗯。你刚才说毛文龙是疑兵,那正兵是谁?朱由检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正兵自然是京营步军,以及山海关边军!”多尔衮略带激动地道,“细作的密报说,近日京师向山海关大举调兵,运送粮饷辎重的车辆络绎不绝。看样子,明军是想东出山海关,和咱们干一仗了!”

    “哦?明军有这个胆子?”

    “过去肯定没有,但现在明军自以为火器厉害,又借着平叛大胜的势头,已经想着收复失地啦!”多尔衮兴奋地从怀中取出一叠纸,呈给皇太极道,“皇上请看,这是京师士人在民间传阅的京华时报,最近一个多月来,上面连篇累牍地介绍宁远、锦州等地的地理、历史。据细作说,这京华时报有朝廷背景,往往是朝政的风向标。皇上且看这篇,是吹嘘朱由检如何取得宁远大捷的。末尾一句说,皇帝以万金之躯,尚且在宁远保卫国土,将士臣民岂可任宁远久陷于敌?

    “这就是造势,为明军在辽东进兵造势!”多尔衮滔滔不绝地道,“明朝重修了山海关,自认为并无后顾之忧,肯定会想着收复失地,汉人不就是这样一根筋么。取得了官绅士人的支持,朱由检便可多征粮饷,以资军用。回过头来再看毛文龙的偷袭行动,就不难理解了:明军还是怕与我八旗大军正面厮杀,企图用一个毛文龙把我们调到蒙古草原上,他好趁虚而入,直取宁远!”

    “睿亲王高见!”众人纷纷附和,因为多尔衮的分析确实入情入理。就连一直和他对着干的豪格,这会儿也没词了。

    皇太极也赞许道:“老十四说得不错,朱由检想让朕上当,没那么容易!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多尔衮胸有成竹地道:“臣弟以为,应当将计就计,以逸待劳,坐等明军出关,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歼灭,狠狠打击一下朱由检的嚣张气焰!”

    “好!你且说说,怎么个将计就计法?”

    “是!以臣弟之见,不妨从蒙古八旗中抽出一部,佯攻喜峰口等地,最好还得有些伤亡,让明军认为我们已经上当。”多尔衮侃侃而言道,“至于八旗主力,则在锦州、广宁机动待命,不可太前,以防明军现而不敢出关。仅以汉军旗驻守宁远,明军必欺我无备,直扑宁远。边军骑兵快,京营步军慢,肯定是一先一后。

    “这时,我八旗主力可兵分两路,一路由皇上亲率,赶至宁远城下对付边军骑兵另一路偏师兼程绕行,迂回到明军身后,突袭他们的步军。明军的火器虽然厉害,但仅限于守城。只要我军能找到机会野战,一个冲锋,必将其杀得片甲不留。这时两路人马再合击辽东边军,却不是大获全胜了?”

    “果然好计!”皇太极仰天大笑道,“谁愿为偏师主帅?”

    多尔衮喜不自胜,心想自己的计策被皇太极欣然采纳,这主帅之位肯定是跑不了了。没想到还没等他张口,皇太极却目视豪格。豪格虽然性格莽撞,却并不傻,立即起身大声道:“儿臣愿往!若不全歼汉人狗贼,誓不回沈阳!”

    “好!肃亲王听旨:朕命你为偏师主帅,领镶蓝、镶白、镶红、正红四旗之兵,即日集结准备。只要明军步军出关,务须全歼!”

    “儿臣遵旨!”

    “其余诸王大臣,以及正黄、镶黄、正白、正蓝四旗,随朕移驾广宁。此战须人人争先,朕论功行赏,绝不亏待尔等。退朝,去各自准备吧!”

    众人山呼万岁后退出大政殿,多尔衮却气得脸色煞白。这么好的立功机会,居然让豪格抢了去,亏自己殚精竭虑,敢情是为人作嫁了!

第1530章 鞑子上钩() 
    在这场王大臣会议结束仅仅三天之后,满清汉军旗的侦察骑兵便向宁远传回了消息:山海关的明军出动了!

    宁远守将佟养真大喜过望,一边立即向广宁报信,一边亲率五百骑兵前去侦察。

    佟氏家族本来世代为辽东边将,但自从投降满清以来,便死心塌地为新主子效力,佟养浩、佟图远、佟图赖等人先后死于非命。如此忠诚的狗,皇太极当然也喜欢。即位称帝以后,他任命佟养真为汉军镶黄旗都统,又让佟养真的孙女、死鬼佟图赖的女儿佟佳氏入宫侍奉皇后。名为侍奉皇后,实际就是侍奉他皇太极了。佟佳氏今年才十岁,佟养真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连自己这么年幼的孙女都卖了。

    此次王大臣会议定下的作战方案,其实佟养真并不知道。虽然他“忠心耿耿”,他的满清主子可并不真信任他,镶黄旗的满洲都统只告诉他盯紧山海关明军动向,谨守宁远城。

    但佟养真一心想在主子面前表功,仅派侦察骑兵他还不放心,索性亲自前往。汉军旗骑步各半,他带的这五百人全是骑兵,自忖即使遇到明军主力,也能从容撤退。

    这五百汉奸部队沿着狭窄的辽西走廊向西南方向疾驰,奔出约一百五十里,前面有探马回报:现明军营寨。佟养真是辽东人,知道这里叫高岭,便问探马:“明军在哪里下寨?”

    “禀都统大人,明军在紧靠海岸的平地下寨。”

    “哈哈,这帮不懂兵法的傻子!”佟养真大喜道,“放着西面地势较高、易守难攻的高岭不下寨,却选适合战马驰骋的平地!他们有多少人马?”

    “禀都统大人,明军车辆很多,把整个营寨全挡起来了,看不出有多少兵力。”

    “哦?待本都统亲自去看!”

    佟养真立即打马上山,遥望明军营寨。因为距离较远,看得并不太清楚,但可以看到明军下的营寨并不是传统的木栅栏营寨,而是用一辆接一辆的大车围成一个圆阵。这座营寨很小,方圆也就在百丈左右,正常情况下,也就能容纳千士卒。

    佟养真心中稍定,又瞪起母狗眼仔细观察,现营寨中虽有马匹,但并不太多,大概也就是三百多匹。这下他更放下心来,因为明军最多也就只有三百多骑兵,还不如他现在带的五百骑兵多。至于步兵,是不可能追上他的。

    看来,这是明军的一支先头部队。但奇怪的是,先头部队一般都是骑兵,而且在下寨的同时,一定会派斥候向前搜索。可这一路上并未遇到明军的侦察骑兵。

    再说这个下寨的位置也很奇怪,距离宁远还有将近二百里,距离山海关倒是不远,只有五十多里。看来明军的将领胆子很小,不敢走得太快,肯定是停下来等待大部队。佟养真看罢多时,心中有数,便离明军的营寨三十里扎下营盘,同时派人返回报信。

    此时皇太极已经移驻广宁。偏师主帅豪格本应驻兵锦州,但他性子比较急,很想尽快开打,便亲率标营在宁远城北三十里处的连山河畔下寨,因此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听说明军真的从山海关出来了,豪格自是大喜,心想这回可不能错过立功的机会了。不过据佟养真回报,明军的先头部队只有三千人左右,豪格还真没把这点兵力放在眼里。既然已经定下作战方案,豪格就一边暗中集结兵力,一边等待着明军主力的出现。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三天,佟养真回报:未见再有明军前来,倒是扎营的这三千明军一刻也没闲着,每天不是挖壕沟就是垒沙袋,看意思竟是想在那里长期驻守了。

    豪格闻报,立即召大将索尼、鳌拜、遏必隆三人前来商议。其实皇太极为让豪格在八旗中树立威信,任命他为镶蓝旗旗主,可索尼属正黄旗,鳌拜、遏必隆属镶黄旗,按说不该由豪格统领。但这三人与豪格一向关系很好,也在心中默认豪格为皇太极的继承人。此次作战,豪格便把这三人从皇太极手中借了过来,皇太极也有让三人帮衬豪格之意。

    听豪格介绍完军情,年龄最长、威信最高的索尼思索片刻道:“看来多尔衮猜的也不一定对,依奴才看,明军这是想筑城啊!”

    其实多尔衮贵为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又获封睿亲王,索尼是无论如何也不该直呼其名的。但这三人都是豪格的死党,多尔衮又是豪格的死对头,几人私下谈话,当然对多尔衮不会客气。

    “没错!”索尼话音刚落,鳌拜就拍案而起道,“多尔衮自以为聪明绝顶,我看纯属自作聪明!汉人都是稀包软蛋,收复宁远?借他们个胆子都不敢!我看也就是明朝皇帝催得急了,明军不得不出关来做做样子,所以走了五十里就不敢再往前走了。多尔衮还等着打明军主力,做梦去吧!”

    遏必隆也是如此说,并补充道:“如果明军真想筑城,那倒是不可不早下手。一旦任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