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8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衣卫则不然,他们派出了大量的便衣,在街头巷尾打探各种小道消息,尤其是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地广撒人手。因为朱由检和严振纲都知道,规模如此之大、武器如此先进的一支武装舰队,不可能是凭空冒出来的,也不可能是散兵游勇、零星水匪。而在东亚地区拥有如此强悍实力的势力,实在屈指可数。

    先可以排除满清。满清八旗过去根本没有水军,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一干汉奸反出皮岛投降满清时,带走了一部分原属于明军的战舰,让皇太极如获至宝,就以这几艘战舰成立了“大清水师”。

    但这个“水师”实在太过寒酸,最大的战舰不过四百料,舰体破旧不堪,虽有几门佛朗机炮,但弹药少得可怜,只要在海上碰到皮岛水师,肯定几炮就全军覆没。因此这个“大清水师”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甘当缩头乌龟,停泊在辽河入海口内。而且冬季渤海处于封冻期,就算这几艘破船想出也出不来。

    同理,也不可能是朝鲜水师。朝鲜水师虽然战舰比满清多,但大多是二百料以下的小船,而且刚被北海舰队和皮岛水师痛揍了一顿,借他个胆子,也不敢来长江撒野。

    至于倭寇,起初朱由检是很疑心的。不同于前世,在这个时空里,本已销声匿迹的倭寇卷土重来,而且比嘉靖时期更为凶残,竟敢侵入渤海。他自己也亲眼见识过倭寇,这些日本鬼子战斗力强悍,心狠手辣,若不是戚美凤和李贞妍拼死相救,他早就命丧大海了。

    不过认真分析了戚显宗和王在晋等人送来的战报后,朱由检也很快排除了是倭寇的可能性。因为这支舰队的船型以福船为主,配备横帆,主要以火炮攻击而倭寇的船主要是千石船,只有一面大纵帆,武器也只有火绳枪和倭刀。而且据观察,船上的水手似乎来自天南海北,既有倭人,也有西洋人,但看着像中国人的最多。

    如此一来,目标范围就缩小多了。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国家的战舰,当然也有这个能力,但他们的战舰外观与福船区别很大,另外也不可能有中国人和日本人。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海盗!

    而当前盘踞在东亚海洋上的海盗势力,最大的无疑是郑芝龙。郑芝龙虽然在名义上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还官拜福州总兵官、水师都督,但从不在福建登岸,只是借着这身官衣,更加明目张胆地进行走私贸易,碰到别的船只就抢,俨然是海上的土皇帝。

    既然大海是郑芝龙的安身立命之所,他自然也对海战非常重视。朱由检在登州亲眼见过郑芝龙的旗舰“宝船”,竟然是八千料的庞然大物,就连西方国家的海军亦不可望其项背。除旗舰外,大小战舰亦多如牛毛,且均装备了横帆与火炮,在东亚海域算是非常先进了。因此别看郑芝龙的老巢魍港在台湾,而荷兰与西班牙均侵入了台湾,但他们也不敢与郑芝龙轻启战端,三方在海上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至于其他海盗,能有这种战舰规模的还有两家:李旦、林凤。李旦也是福建人,和郑芝龙是同乡,“出道”比郑芝龙还早,据说郑芝龙刚做海盗时,还认过李旦为干爹。李旦与日本倭寇勾结颇深,据说与德川幕府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郑芝龙崛起后,李旦的势力受到打压,加上本人年纪也大了,不得不暂避锋芒,主要在琉球一带活动。

    而林凤则更为“传奇”,据说竟是一名年轻女子。她“子承父业”,接手了父亲的海盗势力以后,主要在吕宋岛附近活动,而且与西班牙人和郑芝龙都生过冲突。

    朱由检最怀疑的当然是郑芝龙。其他海盗,一是离长江口太远,二是没有动机。而郑芝龙对朝廷一直阳奉阴违,朱由检早就怀疑他有异心。

    再说当年朱由检以秦王的身份迎娶戚美凤,天下轰动,郑芝龙自然也不可能不知道。他弟弟郑芝豹与戚美凤的婚事被“戚俭”搅黄了,郑芝龙就是再笨,现在也应该猜到“戚俭”就是当今天子朱由检了,岂能不惊惧?以此推断,郑芝龙很有可能会与白莲教勾结,救出朱由崧等人,彻底与朝廷决裂。

    但毕竟郑芝龙现在还没有公开叛乱,朱由检就算怀疑他,也需要有充足的证据。明着调查肯定不行,那样即使郑芝龙没反也得被迫反了。所以他才要锦衣卫暗中调查,查实以后,再决定如何应对。

    当一口气看完严振纲送来的密奏后,朱由检拍了拍滚烫的额头,苦笑着道:“怕什么来什么,郑芝龙这个王八蛋还真反了…”

第1493章 不打无准备之仗() 
    各种密查得来的证据,都清晰地指向郑芝龙的海盗舰队。先,浙、闽一带均有白莲教秘密活动,锦衣卫已经成功派人打入了一些分舵的内部。现在一条消息在白莲教中疯传:他们的“弘光爷”和“护国师”已经成功脱险,东渡台湾,“定都”魍港。又封郑芝龙为“水6五军大都督”,麾下精兵十万,不日即将大举反攻,要教众不要灰心,务必做好准备,全力配合云云。

    再者,郑芝龙的公开身份为福州总兵,他虽然做贼心虚从不登6,但他的二弟郑芝虎却一直在福州,出任福建都司副指挥使。名虽如此,实际上郑芝虎是在替他哥哥处理福建一带的6上事务,比如组织走私货源、打点官府、招募水手等。当地官员得了郑芝虎的好处,自是对郑氏的走私及海盗行为置若罔闻。

    可是福州锦衣卫近日密报,郑芝虎突然失踪了,他在福州的豪华府邸也人去楼空,值钱的东西全打包带走了,家眷也不知去向。但锦衣卫还是设法找到了几个曾在郑府做过活的下人,他们都说郑芝虎可能是要举家搬到海外,具体的他们这些做下人的也不敢多问。

    第三,浙江温州府有一艘渔船,曾经在海上碰到了这支舰队。当时这支舰队看到渔船二话不说,几炮就将其击沉,大概是为了灭口。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渔船上有一个渔民水性极好,硬是从距海岸线数十里之遥的大海中游了回来。

    他以为碰到了倭寇,赶紧去官府报官。过了两三天,官府见没有动静,认为他胡说八道,还把他打了一顿板子。可锦衣卫却闻讯找到此人,从他的口中得知,这支舰队里最大的那艘船上,打出了黄龙旗、白莲旗和黑色旭日旗。

    这黄龙旗、白莲旗,正是叛军的旗号而黑色旭日旗,则是郑芝龙的独门标记。因为他在日本迹,对日本情有独钟,连旗子也模仿日本的旭日旗,但故意弄成黑色,以示肃杀。舰队上的人可能想在大海中抖抖威风,也不怕泄密,没想到被人窥见。

    综合以上信息已可判明,突入长江接应朱由崧等人逃走的就是郑芝龙。至于这么做的目的也不难分析,郑芝龙本就是海盗,投机性极大,接受朝廷招安不过是权宜之计,朝廷也并不信任他。朱由崧的叛军惨败之后,郑芝龙把他接到台湾,自认为凭借着强大的海上实力,可以偏安于岛上。而朱由崧则只能倚重郑芝龙,这样郑芝龙摇身一变,就成了“开国功臣”。

    这样一来,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摆在朱由检面前:怎么办?

    其实朱由检早就想收拾郑芝龙了。于公,郑芝龙盘踞于东南海上大肆走私、海盗,不但对海上贸易影响极大,而且严重威胁着大明安全。郑芝龙不除,则台湾无法收复,贸易线无法打通,朱由检所构想的对外开放格局也就无从谈起。

    于私,郑芝龙身为武林六大世家之一的郑氏家主,企图通过联姻的方式兼并戚家军,让其弟郑芝豹迎娶戚美凤,却被朱由检搅黄,郑芝豹恼羞成怒之下竟然踹断了朱由检一条腿,并且劫持朱由检、戚美凤、李贞妍出海,从而引了后面的一系列事件。这夺妻、断腿之仇,朱由检想起来就恨得咬牙切齿,怎能不报?所以这一仗,是一定要打的!

    可是,要消灭郑芝龙谈何容易。这家伙在海上纵横数十年,大小战舰不下百艘,更有八千料的旗舰,而且均配有从荷兰人、西班牙人那里买来的先进火炮。他的手下不但有精通武艺的郑氏弟子,还有从日本招募的浪人、东南亚招募的西方水手,战斗力不但远胜明军沿海的普通水师,就是北海舰队亦处于下风,甚至荷兰人、西班牙人也不愿与之生正面冲突。

    现在如果立刻攻打郑芝龙,能有多少胜算?海战与6战不同,人和智谋的作用不大,主要就看双方的实力对比。而且海战基本上是一战定胜负,负者在短时间内再无翻盘机会。既然现在郑芝龙还没有公然宣布反叛,老人家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朱由检决定还是慎重些,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动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朱由检立即用飞鸽传书密诏几个人进京:

    一是北海舰队的戚显宗、郑允浩,朱由检让他们走海路到山海关等候。

    二是在湖南抗击叛军的朱聿键、朱由榔两位藩王,以及统领湘兵的曾孟学。朱由检想亲眼看看这两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另外也想得到一些洪承畴的消息,这个老东西至今下落不明,也是朱由检的一块心病。

    三是在平叛之战中立下大功的黄得功和翁玉,他们对白莲教水军的情况颇为熟悉,也会有些帮助。

    之所以用密诏,一是为了保密,避免郑芝龙有所察觉二是为了节省时间三是还涉及到两位藩王,如果用明诏的话,又会引来一堆麻烦。

    戚显宗和郑允浩最快,他们留下北海舰队主力在长江口警戒,乘一艘小型战舰,仅用了两天就抵达山海关。其他人则在接诏以后骑快马兼程进京,最远的二位藩王从湖南衡州出,仅用了八天也就到了,倒让朱由检有些刮目相看。

    朱由检最先接见的是两位藩王。他特意选择畅春园的正殿九经三事殿,以示郑重之意。

    借着行君臣之礼的时间,朱由检仔细观察二人。这两位藩王还十分年轻,唐王朱聿键不过二十五岁,安任王朱由榔今年才十三岁,脸上稚气未脱二人虽然恭敬,身上还是显出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活力。朱由检见过秦王朱谊漶、福王朱常洵、蜀王朱至澍,这几人无不是沉湎酒色、老气横秋,一副混吃等死的模样。相比之下,朱由检还是更喜欢眼前的两个年轻人。

    不过朱由检才刚说了句“为唐王、安仁王赐座”,二人却同时跪倒奏道:“臣等身犯重罪,何敢受座!”

第1494章 安抚二王() 
    朱由检当然知道朱聿键和朱由榔怕什么。按祖制,藩王是绝对不能拥有武装的,即使是起兵勤王也不行,谁知道你是勤王还是造反?而且此次二王受密诏进京,也没有按照正常的藩王进京礼仪,比如乘什么车、有多少随员等等,反而是锦衣卫一路护送,昼夜兼程,二人不怕才怪。

    朱由检也故意面无表情地问道:“朕接到一些廷臣的奏章,说唐王、安任王擅自起兵乃是违反祖制。你们可有什么要说的么?“二人吓得冷汗直冒,年龄较长的朱聿键赶紧连连叩头道:“臣有罪!臣虽孟浪,岂能不知祖制。但叛军席卷河南、湖北,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百姓苦不堪言。又有白莲教妖言惑众,诋毁先帝及陛下,臣仓惶逃难时皆亲眼所见。臣身为藩王,世受圣恩,如今社稷百姓有难若此,敢不尽绵薄之力!然臣家产多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