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7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李定国则主要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巩固城防,五千官军中有三千立即上城布防,剩下两千人中有一千做为预备队,另一千负责维持城中秩序。其中安喜门被炸药炸塌,还组织了人手进行抢修。

    第二件事则是救火。除了福王府外,城中也有多处纵火,但火势最大的还是安喜门一带。洛阳城小民稠,如果任火势蔓延,很快全城都会化作一片瓦砾。因为火势已成,想人工扑灭难度相当大,李定国当机立断,采取隔离措施,说白了就是把起火点附近的房舍全部强行拆除。

    若在平时,拆除民宅这种手段当然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是非常时期,洛阳百姓人人提心吊胆,生怕遭到屠戮,谁还敢阻止拆房?因此拆除工作非常顺利,很快就清出了一条宽达数丈的“空白地带”。大火烧到这里,没有可燃物,也就无法蔓延了。

    这时靳统武与左良玉也扑灭了福王府中的火,赶来与李定国会合。李定国见左良玉走过来,当即抢步上前深施一礼道:“左将军深入虎穴大破洛阳,定国万分敬佩!我正要给京师和圣上飞鸽传书,左将军与我联名上奏如何?”

    左良玉可不傻,赶紧抱拳赔笑道:“左某何德何能,都是定南将军运筹帷幄,进城之后也是靳将军一路指点,左某不过做个小卒罢了。但求将军在圣上面前为左某美言几句,让圣上恕我弃城之罪,左某就感激不尽啦!”

    李定国则微笑摇头道:“左将军过虑了,收复洛阳的首功自是左将军的,圣上明察秋毫,岂会责怪左将军。敲,那不是朱知府大人来了?咱们三人联名上奏最为妥当,朱大人以为如何?定国这些人马大概很快就要转战他处,洛阳地面还要仰仗朱大人尽力维持。”

    姗姗来迟的朱大典老脸暴红道:“定南将军大胜之下仍不居功自傲,真有大将之风!下官乃是待罪之人,自当惟定南将军马首是瞻!”

第1216章 一文一武() 
    当天晚上,朱由检就一路快马加鞭赶到洛阳城,陪同他一起来的只有皇城警卫团的数百名战士。他是直接接到李定国派快马送信后决定启程的,那时京师的飞鸽传书还没送到御营呢。

    按照他的吩咐,李定国等人并未大张旗鼓迎接,趁着夜色将他接入福王府。朱由检先是听取了一遍李定国、左良玉和朱大典的战况汇报,当然这些内容他已经从三人的联名奏报中获知了,只是这次的内容更加详细。

    朱由检听罢,先对朱大典和左良玉温和地笑道:“朱常洵叛乱蓄谋已久,策划严密,恐怕在你们二位到洛阳就任之前,便已开始布局了。按理说你们有失察之罪,但是洛阳失陷之际,你们能忠于朝廷,放弃逆贼利诱逃出城外,又协助李定国收复洛阳,可算是功过相抵。因此你们也不要有顾虑,现在洛阳百废待兴,朕还要仰仗你们一文一武呢。”

    这二人听罢均是汗湿重衣,赶紧磕头谢恩。其实这两人屁股底下都不干净,河南道御史参劾他们的奏章不下数十篇,任何一篇坐实了,至少也得丢官罢职。更何况藩王造反,二人身为文武主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交部议处,怕是逃不了死罪。朱由检这番话等于是了二人,而且分寸也掌握得极好,只说二人功过相抵。如果说他们功大于过甚至有功无过,他们也不敢相信。

    朱由检接着说道:“朕的御营还在郑州以北,来洛阳是个秘密,不能走漏消息。此次叛乱荼毒中原,为害极广,贼势浩大,如今收复洛阳,只能算是迈出了平叛的第一步。下面有几件要紧的事,必须马上落实。

    “第一,李定国部绕道偷袭洛阳,一路上极其辛苦,攻打洛阳又付出了一定伤亡,现在必须驻城休整。洛阳是中原通往关中的要道,现在洪承畴在东,高迎祥在西,两边战事都很激烈,一定要抓紧时间休整,随时准备支援两边战场。

    “第二,朕在动身之前,已经让卢象升动用全部火炮猛攻南岸叛军,如果顺利的话,现在应该已经攻下南大堤。郑州和开封既是河南重镇,又地处交通要道,一定要尽快拿下。洛阳现在可用的兵力不多,但也要派出小股疑兵东进郑州,造出两面夹攻的态势。定国,这个行动由你酌情安排吧。

    “第三,洛阳周围府县绝大多数都附贼叛乱,当然,很多人是受了蒙蔽,还真以为朕死了。左良玉,朕封你为平贼将军,可整顿洛阳旧部,前往周围各府县传檄促其归顺。如其地开城归顺,文官可暂时留任,卫所驻军则一律调到洛阳来。如拒不纳降,也不用攻打,只回报消息即可。

    “第四,现在朝廷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短缺。朱大典,你以知府名义下令,收缴洛阳全城粮食,无论是官是民,一律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保证不能有一人饿死,多出来的粮食则拨给各路官军使用。朕知道这件事很难办,所以交给你去办,希望你不负朕托!”

    朱由检说罢,左良玉和朱大典赶紧领命,二人的心情却是大不相同。左良玉是受宠若惊,因为他虽然已经是正一品总兵,但只是洛阳当地卫所的将领。“将军”却不同,这个头衔类似于文臣中的“督师”或是“总督”,挂了将军印,便可节制所到之处的一切军队,即使对方与自己是平级,甚至官阶更高,也得俯首听命。

    朱由检登基以来,只封了三位将军,分别是定南将军李定国、平南将军李来亨和骁骑将军郝永忠,连指挥京师保卫战的解胜都没份。这几位可都是秦兵出身的“嫡系部队”,现在左良玉也捞到一个将军头衔,他自是觉得皇帝非常看重自己,不由得下定决心,一定要打几个漂亮仗,立几件大功,彻底巩固自己的位置,将来少不得要封侯荫孙,永享荣华富贵。

    朱大典却是有苦说不出,因为他本身就是个贪官,自然长期与洛阳的权贵阶层沆瀣一气。现在朱由检要他收缴所有粮食,这无异于是把那些富户缙绅彻底得罪了。而且朱由检明确指出,要他以洛阳知府的名义去做这件事,那显然是要他来背黑锅,得罪人的事他要自己扛下来。

    朱大典为官多年,深知官场盘根错节,不小心得罪了谁都没有好果子吃。可是现在皇帝有密旨,他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否则以他的所作所为,朱由检要杀他有一万条理由。朱大典只得心中默念:死道友莫死贫道,现在只求自保,至于得罪了谁,那就去他娘的吧。

    左良玉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连夜挑选旧部,选出他认为还算对自己听命的一千五百骑兵,四更造饭,五更便开拔出城,直奔洛阳西南的宜阳县而去。

    左良玉的算盘也打得很精,之所以先选宜阳,是觉得洪承畴在东,高迎祥在西,这两个方向他都不想去招惹。而南面却是一片真空地带,如果顺利的话,他可以从宜阳、嵩县、栾川、内乡、邓州一线一直推进到河南与湖北交界处。这一带的卫所官军战斗力还不如洛阳兵,如不抵抗,收复之功便是他左良玉的万一遇到激烈抵抗,他还可以奉旨只回报而不攻打,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几乎与此同时,朱大典也重新升座于知府大堂。他先是威严地拍了一下惊堂木,对着下面的三班衙役喝问道:“本官不在这些日子里,你们是怎么过的?”

    捕班班头薛三平素与朱大典最熟,而且本身就是个无赖,没少帮着朱大典作恶,此刻便涎着脸笑道:“老太尊,小人们都是听差的下人,王府里派了太监来接管府衙,小人也不敢违抗啊!不过现在好了,老太尊官复原职,小人”

    “啪!”朱大典突然猛地一拍惊堂木,“本官问你到底做了什么!”

    薛三吓得一哆嗦,不由自主地说了实话:“也没也没干什么,就帮那太监选了几个民女,送进王府里去了”

    话音未落,朱大典瞋目大怒道:“好你个薛三,身为捕班衙役,竟然助纣为虐,为逆贼朱常洵强抢民女,这还了得!依大明律,附逆者不分首从,皆判凌迟处死!本官念在你做了多年衙役,给你降一格发落,来呀,给本官把薛三拿下,推出去斩了!”

第1217章 杀人立威() 
    朱大典突然变脸,让所有衙役都感到猝不及防。知府大老爷发话,他们当然不敢公然违抗,只得将班头薛三绑了。但是真要斩薛三,他们都是不信的,觉得朱大典可能只是想抖抖老爷的威风,给大伙儿来个下马威。因此纷纷跪倒为薛三求情,也说不出什么理来,无非是“念在薛三多年为老太尊鞍前马后”之类的话。

    孰料朱大典把眼皮一翻,提笔刷刷点点写了几句判词,用了知府大印,便把竹签抛了下来,喝了声:“速斩!”

    众人这才着慌,知道朱大典这次是玩真的。原来依大明律,但凡是死刑犯,本应报呈刑部复核,最后由皇帝勾决,方可行刑。但有几种特例不在此列,可以不经上报,由知府以上地方主官立即斩杀,其中之一便是谋逆造反的重犯。

    这下薛三可不干了,他本就是个泼皮无赖,衙门里的衙役也多是他的哥们。平常让老爷骂几句甚至打两下,他都无所谓,反正也皮糙肉厚可是现在朱大典要他的脑袋,这玩意掉了就再也安不上去了,他如何肯轻易就范?见众人都愣在当场,薛三一蹦三尺高,瞪着眼珠子对朱大典吼道:“老太尊,您要这样杀了薛三,薛三不服!要说附逆,前些天满城之人谁不附逆,老太尊为何单杀我一个?”

    “首恶必办。”朱大典阴恻恻地笑道,“别人须没给朱常洵搜罗民女。怎么,你们这班狗才还不动手,难道要老爷我亲自行刑么?”

    他连问两声,三班衙役却如木雕泥塑一般,无一人去架薛三。薛三有恃无恐,哈哈大笑道:“老太尊您看看,大伙儿都觉得薛三冤枉!依小的愚见,您老还是赶快收回成命,薛三保证今后跟着您卖力办差,您让小的往东,小的绝不往西”

    薛三如此嚣张是有原因的。对于一座衙门来说,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无论是七品知县还是五品知府,甚至是总督、巡抚,任期一满也得换地方。衙役却不同,他们虽然不在官府编制之内,名义上还算是徭役的一种,却几乎都是世袭。

    因为他们是代表衙门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人,对于老百姓来说,高高在上的老爷是接触不到的,胥吏才是一县、一府的实际操纵者。这些人熟悉衙门的运作规则,往往采用隐蔽的手段欺上瞒下,所谓“官府鱼肉百姓”,其实大半好处倒是这些人捞走了。对于官员来说,还不得不倚重这些胥吏,因为他们懂政务、有手段,没了他们,赋税收不上来,地面也太平不了,官员自然没有政绩,升迁无望。天长日久,有些胥吏竟能以此胁迫朝廷命官,官员对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这个薛三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他家祖上数辈皆是班头,到他更是洛阳地面上黑白两道通吃。几任知府来了又走,薛三家中的财富却是与日俱增。朱大典在任上收受贿赂,有不少都是薛三从中牵线,因此薛三还觉得自己应该是朱大典最信任的人。

    但他毕竟只是个低层胥吏,如何能猜得透朱大典这种级数官员的心思。朱大典见无人听命,冷笑一声道:“看来你们是觉得本官杀不了薛三?若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