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7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支部队在茫茫草原上搜寻下一个合适的目标之时,千里之外的彰德府知府衙门内,刚刚移驾到此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正伏在桌案上,批阅着从京师转来的重要奏章。

    彰德府其实就是河南安阳,这里距离黄河只有二百余里,之间再无大城,因此被朱由检选为前敌大本营。这座城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城邑,宋代尤盛。不过经过蒙元对中原的蹂躏,明初重建城池时,规模已经大为缩只有不到原来的一半大。如今骤然驻进两万多官军,自是大为紧张,就连作为临时驻陛之所的知府衙门内,每个房间里也都住满了军士,一到开饭之时,吵吵嚷嚷好不热闹。

    朱由检却完全听不到外面的喧哗,全神贯注地批阅奏章。上次去辽东撤回边军,因为袁崇焕要杀毛文龙,他不得不去了一趟皮岛,导致飞鸽传书中断了一段时间,朝政因此停摆,差点没把京中官员急死。

    从那之后,朱由检对出行时如何处理朝政更加重视。此次御驾亲征之前,他便与内阁议定:如是普通奏章,可用驿马正常传递。凡涉及军事,以及其他内阁认为十万火急、必须马上处理的要事,必须用飞鸽传书,当天送入他的行辕。

    经过红娘子、赫尔哲等人的努力,以及朱由检的大力支持,现在飞鸽传书的水平比一年前有很大提高,尤其是离京师比较近的北直隶,各府驿站都饲养了不少信鸽。与驿马一样,信鸽也实现了中转传递,速度比过去更快了。

    另外,为了确保通讯的可靠性,这些奏章还会用驿马再送一次。明代在主要官道上每隔二十里便设一座驿站,每座驿站都要养几匹到十几匹马,还要征用百姓做驿卒,每天人吃马喂,消耗不可谓不惊人。但是驿站的作用也不最常用到的便是“六百里加急”。

    原来明朝规定驿站传输信件公文,正常的速度是每天一百八十里,前一座驿站的驿马把文件传递到下一座驿站,然后携带需要往回传的文牍返回,如此一站站接力往前传递。如有“马上飞递”字样,则要求日行三百里,也就是要一天传过十五座驿站。如是军情急件,那就连夜间也要快马加鞭,日行三百夜行三百,就是六百里了。明代内地马劣,一个时辰也就能跑几十里,六百里差不多就是速度的极限了。

    现在朱由检就在批阅各地送到京师、然后由内阁转来的急件,多是奏报叛军在各地大掠,看得朱由检一阵阵心头发紧。其中两份塘报,尤其引起了朱由检的高度重视。

    一份是陕西巡抚孙传庭与刚刚升任西安知府的杨嗣昌联名奏报,说“闯王”高迎祥已率大军入侵汉中,商州陷落,西安和潼关受到直接威胁。

    另一份则是从南京飞鸽传书递到京师的,为南京守备、怀远侯常胤绪与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胡应台联名上奏。奏章中说,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叛军声势浩大,已经占领中都凤阳并焚毁皇陵,对南京威胁极大,请朝廷立即发兵救援。

    朱由检览罢奏章,不禁陷入沉思。

第1190章 南京左右为难() 
    入夜以后,彰德府城内实行极其严厉的宵禁制度,除了负责宿卫的皇城警卫团战士一队队地在街上巡逻,任何一个人只要随意走动,都会被视作叛军的奸细,抓起来严加审讯。

    而在作为临时行辕的知府衙门二堂内,卢象升、郝永忠、李来亨、曹文诏、曹变蛟、孟拱等文臣武将全都正襟危坐,听朱由检大略讲完从陕西和南京递来的紧急塘报。

    朱由检面色冷峻,声音暗哑地道:“诸位,说说你们的看法!”

    卢象升在众人中身份最高,再加上他性情耿直,在这种紧要关头,当然也没必要讲什么谦逊,因此首先发言道:“陛下,以臣之见,陕西的局面应该是确如塘报所言,但南京那面却未必。”

    “哦?请详述之!”朱由检也毫不客套地道。

    “孙传庭久镇陕西,身经百战,西安、潼关两地还有左光先、贺人龙等悍将镇守,精兵不下二万。如果只是小股流贼,早就自行剿灭了,断不会向朝廷告急。”卢象升认真地分析道,“而且汉中、商州亦为陕西辖地,如果不是叛军兵势浩大,孙巡抚也不可能轻易弃守。如此看来,叛军入陕的兵力恐在十万以上,不次于河南正面战场。”

    “嗯,很有道理。”朱由检颔首道。其实他当然相信孙传庭和杨嗣昌,他们二位可是自己做藩王时就重用的人,以他对二人的了解,他们是绝不会故意夸大敌情,来换取朝廷的支援的。

    卢象升又接着分析道:“至于南京来的塘报,臣实心疑之。想应天府为我大明龙兴之地,地势虎踞龙盘,易守难攻,尤其主城又在长江南岸,城中及附近卫所官军合计不下十余万。叛军是得有多大胆子,才敢强攻南京?更何况叛军中大部分是流贼,流贼的作战特点是善于长途奔袭,遇到坚城多会绕城而过。如果真要强攻,以南京城墙之坚固,只怕围攻数月也不会有结果。流贼多为用兵狡诈之辈,断不会行此无益之举。”

    “你的意思是,南京这份塘报是当地官员为求自保,故意夸大其辞,以迫使朝廷向他们派出援军?”朱由检蹙眉问道。

    卢象升不好直接回答,只得沉默以对。其实他不说,朱由检也明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朱由检自己又何尝不是这个心思?

    他虽然没去过南京,但登基之后,还是特意花费精力对这座帝国的陪都进行了一番了解。当年太祖朱元璋起兵淮西,发展壮大之后先定都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随着大军向北征伐,曾立大梁即开封为北京,应天府为南京。直到成祖朱棣定都北平,改称京师,应天府改称南京,自此遂为定制。

    南京在大明帝国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据有南京,便可扼守长江天险,掌控东南财赋。因此朝廷一直将南京视为根本之地,在官员设置和军事部署上,也与其他地方明显不同。

    首先,作为留都,在南京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政府机构,六部、五寺、都察院等机构一应俱全,只是没有内阁,官员设置及品级也与京师的相应机构几乎完全一样。

    当然,平时这些官员并无实掌之事,因此南京的各个衙门又被称作“养老衙门”,朝廷不得不拿出大量的俸禄来养着这么一帮闲官。可是万一的万一,如果京师不幸陷落,在京官员被一网打尽,那么南京的政府机构立即可以另起炉灶发挥作用,这就是设立这些机构之初的设想。

    其次,在军事部署上,南京仍然保留的大量的兵力。在南京同样设有五军都督府,具体卫所则有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羽林前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左卫、金吾右卫、江淮卫、济川卫、孝陵卫,共计十八卫,以及一个由宦官直接统领的牺牲千户所。

    按卫所定制,每卫下辖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又下辖十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定额一百一十二人。这样算下来,十八卫的总兵力就已经达到十万人以上,这还不算南京附近的卫所官军。当然,各地卫所缺额现象都十分严重,南京也不例外,但守城之时凑出十万官军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发出紧急塘报的这两个人,朱由检也略有了解。在过去,南京的军事指挥制度相当特殊,是由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守备和参赞机务三人合议指挥。这其中南京守备太监是从司礼监直接派过去的,朱由检的死对头管宁就曾坐过这个重要的位子。

    而南京守备则由勋臣之后担任,现任南京守备怀远侯常胤绪,是明朝开国功臣、开国公常遇春之后。至于参赞机务,则是由南京兵部尚书兼任,现任参赞机务叫胡应台,也是一位历经宦海沉浮的老牌东林党官员。

    现在由于朱由检废除宦官制度,守备太监自然是没了,南京的军事指挥大权就由常胤绪和胡应台两人执掌。朱由检刚刚登基,人心未稳,不想在地方上进行大规模人事调整,也就暂时没动这两个人。

    但是他心里清楚得很,常胤绪虽是名将常遇春之后,却是多少代养尊处优,别说打仗了,恐怕连只鸡他都杀不了。让他指挥作战,肯定是一塌糊涂。至于胡应台,他的履历虽然还算显赫,还包括兵部侍郎、两广总督这样的与军事有关的官职,但在任期间过的都是太平日子。如果叛军真的大兵压境,把南京十余万军队交给这么一个毫无临战经验的人,简直等若押宝一般。

    对卢象升刚才的分析,朱由检心里是很认同的。但是南京的地位太过重要,即使叛军并不打算强攻,只派一支偏师去打,在两个草包统帅的指挥下,南京守军会不会遭受惨重损失、甚至弃城逃走?虽说战争的胜负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丢掉南京的后果,却是朱由检绝对不能承受的。

    因此他很想派出一支部队去增援南京,即使叛军并没有去打南京,这支部队的将领亦可代自己指挥南京守军。可是这样做又面临两个非常大的实际困难:一是这里兵力本来就捉襟见肘,满打满算才两万人,抽调军队多了,就无法在正面打垮洪承畴,对全局影响更大二是彰德府与南京相距千里,中间全是“敌占区”,这支部队能否安全抵达?

    正在他左右为难之际,曹文诏与曹变蛟同时起身请命道:“陛下,臣等愿率关宁铁骑去救南京!”

第1191章 遭遇祖宽() 
    关宁铁骑主动请缨,让朱由检喜出望外。因为思来想去,这个艰巨的任务也只有交给他们最合适了。

    首先,关宁铁骑兵力不多,只有五百人,并不影响与洪承畴的主力部队作战。第二,关宁铁骑战斗力极其强悍,只要他们不恋战、不落入敌军的包围圈,就是成千上万流贼也别想把他们留下。第三,在目前中原地区这种一片混乱的局势下,兵力越少,反而越容易穿过叛军的控制区,补给也容易解决。否则如果几万人马浩浩荡荡开过去,走不了多远就会被发现,反而容易陷入被动。

    事不宜迟,朱由检当即决定让曹文诏、曹变蛟叔侄率领五百关宁铁骑赶赴南京,并给曹文诏密旨一道。有了这道密旨,他就可以暂时节制南京各卫所官军否则,以他现在正二品副总兵官的身份,即使去了也只有听命的份。

    经过一夜紧张的准备,第二天还不到五更,关宁铁骑就从彰德府开拔了。朱由检与卢象升等人亲自送行,临行之时特意叮嘱曹文诏:“俗语有云:浑身是铁,能捻几颗钉。你现在兵力太少,千万不要自恃勇猛,对叛军穷追猛打,以防落入重围。等到南京之后,再别作商议。”

    曹氏叔侄凛遵圣命,在马上行军礼之后立即催动坐骑,麾下五百铁骑便踏着寒霜向东南方向疾驰而去。本来关宁铁骑是重甲骑兵,但此次是长途奔袭,又要求尽可能快些抵达,穿重甲对战马的负担太重,因此自曹文诏以下,全部换装轻便的皮甲,重达数十斤的狼牙棒也被分量轻得多的马刀取代。这些马刀还是在京师保卫战中从八旗军那里缴获的,作为单手武器相当压手,普通明军根本玩不转,也只有关宁铁骑才能用得。至于干粮草料,更是只带了够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