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6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鹅卵石的河床底部行走,毕竟平坦宽阔,速度反而快了很多。

    豪格登时眼前一亮:对呀,明军能走河道,清军为什么就不能从河道追呢?身旁这条河道宽达十丈,可比狭窄的山路好走多了。虽然必须弃马步行,可是明军已成丧家之犬,清军兵力又大大占优,也没什么可顾虑的。

    因此豪格立即命令一半清军下马进入河道,剩下的一半清军仍然骑马沿山路追击。果不其然,河道中的清军行进速度比山路上的清军快得多,很快就转过前面的一道河弯。照这个速度,最多再有小半个时辰,就能追上明军了。

    这时镶蓝旗的另一员将领莽库提醒豪格道:“主子,奴才听汉人讲过三国演义,那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木门道、火烧上方谷,可都是利用山谷地狭,纵火烧敌。汉人生性狡诈,该不会是诱我们进山,然后用火攻对付我们吧?”

    豪格听罢哈哈大笑道:“你还算肯动脑筋,不过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看看,周围全都是石头山,连棵稍微高点的树都没有。这样光秃秃的地方,如何能用火攻?如果是高山密林,本王早防备了。再说本王也让哨探登上高山看过了,山顶并无明军埋伏,他从哪里放火?”

    莽库恍然大悟道:“嘿嘿,原来主子早都算计到了,奴才今后还得多跟主子学着点!”

    这个马屁拍得豪格十分受用,山间凉风徐来,更觉神清气爽,往前追得也就更起劲了。

    此时河道内的清军已经追得远了,河道弯弯曲曲,又有山峰遮挡视线,已经眺望不见。豪格心中突然一动,立即喝道:“快去通知他们,不要追得太快,等大军赶上再一齐行动!”

    话音刚落,只听正西方不远处的山谷中,突然响起几声沉闷的爆炸。豪格大吃一惊道:“怎么,难道汉人还在前面布置了火炮?”

    不过很快,豪格就知道自己猜错了。爆炸声响过之后,随即就是闷雷轰鸣之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到后来整个山谷间都充斥着恐怖的回响!

    而且不光是声响,豪格只觉脚下的土地都开始震颤起来!这绝非是明军能做到的,而是一个极其恐怖的庞然大物,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向这里接近!

    “停止前进!”豪格刚刚声嘶力竭地大吼一声,随即就看到前方河道拐弯处出现一道银白色的亮线,紧接着这道亮线就以万马奔腾的气势疾速向下倾泻而来!

    “洪水!”

    豪格刚刚本能地叫出了这两个字,洪水的前锋已经如同一头刚从铁笼中脱困的猛虎,从山路旁的河道里怒吼着冲向下游。豪格常以为八旗骑兵列队冲锋时,就称得上是“排山倒海”了可今天见了这一丈多高的浪头,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排山倒海”!

    再定睛一看,向下游倾泻的可不止是洪水,里面还夹杂着无数清兵!他们都是刚才下到河道里追击明军的,此时被力大无穷的洪水裹挟下来,或在河道中撞得脑浆迸裂、骨断筋折,或直接在洪水中呛死,尸体翻着跟头打着转漂往下游。别看是一百多斤的重量,在怒吼的河水中,却恰似轻飘飘的一叶浮萍!

    直到现在,豪格才从极度震惊中反应过来,不禁脑海中嗡地一声,明白自己是中了明军的奸计了!

    可是现在明白已经晚了,莽库惊恐地大叫道:“主子,河水还在不断上涨,已经快淹到山路上来了!”

    豪格低头一看,可不是,由于上游来水太过凶猛,狭窄的河道一时间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水,那水面眼见着就一寸寸地往上涨,顷刻之间已经漫过河道边缘!

    这时豪格哪还有心思追击明军,立即大吼一声道:“快退回去!”

    山路上的清军登时乱作一团,你推我搡搡,都争着抢着往回跑,谁也不愿意被无情的洪流瞬间卷走。

    可俗话说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难。本来山路就狭窄崎岖,清军还都是骑兵,现在想下去谈何容易。很快,最高处的山路已经被洪水冲垮,数十名清军连人带马坠入河道中,顷刻间便被卷得无影无踪。

    正在此时,西面的山峰顶部杀声大震,明军杀回来了!

第1074章 部署反击() 
    “杀光鞑子,活捉豪格!”

    借着滔滔水势,埋伏已久的明军呐喊着从西边杀来。如果是在半个时辰以前,豪格肯定会非常欢迎明军这种自不量力的行为可是现在完全不同了,跟随他行动的中路军,有一半已经被洪水冲走,剩下的一半也有不少落水,现在他连落脚之处都快没了,哪还敢与明军作战!

    因此豪格只得率领残兵拼命顺原路向东狂奔,由于山路太过狭窄,马匹比人还难以通过,万般无奈之下,很多清兵只得把坐骑推下河道。这些跟着他们东征西战、战功累累的战马,就这样长嘶着被洪水带往下游,很快就消失不见。

    幸好明军也只是虚张声势,由于河流上游的山路已经被洪水吞没,在水势消退之前,他们也一样过不来。此时的豪格真是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连滚带爬往山下跑。这时他才明白之前明军为什么要丢弃甲胄兵器,明摆着身上多一分重量,消耗的体力就会更大一点。现在他可是在和洪水赛跑,哪还顾得上考虑与明军作战的事!

    于是豪格率先甩掉了头盔,脱掉了金光闪闪的护甲,随意往河里一抛,果然觉得身上轻松不少。旗主都丢盔卸甲了,其他清兵也纷纷有样学样,这可倒好,本来他们捡拾了不少战利品,现在不但这些战利品都没了,连老本都搭了进去,只剩下一条命,还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

    又狂奔了一阵,好不容易跑到之前的岔路口,南北两路清军也都败退至此。豪格一问才知道,这两路人马也都遭遇了洪水。幸好他们不像豪格那么“聪明”,没有下到河道里去,伤亡还不算太惨重,但同样为了夺路而逃,牺牲了不少战马。

    豪格捡点残兵,本来镶蓝旗是一万五千骑兵,现在和明军还没交手,就损失了三千多人,战马更是只剩不到七千匹。他哪还有有心情作战,立即合兵一处继续向东败退。好在行不多远,地势就渐渐平缓下来,道路也越来越宽,豪格便命两人同乘一匹马,先逃出易县再说。

    约摸过了一个多时辰,明军也从山上赶下来了。为首者正是那员手持铁枪的大将,他还有些不无遗憾地道:“嘿,鞑子逃啦!”

    “将军大人,继续追赶吧!”一位年轻将领跃跃欲试地道,“看他们那副熊样,光是我的三千轻骑,就能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罗中军,你个小兔崽子,还真以为你有多大能耐了?”大将笑骂道,“不要小看鞑子。别看他们败得这么惨,到了平原上,我们未必能讨得了便宜。这次大胜,凭借的是地形和大水,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圣上的运筹帷幄。就凭你那榆木脑袋,能在半个月以前想到用水淹鞑子么?”

    说话者不是旁人,正是京师三千营主将郝永忠。自从掩护朱由检从大沽运送火器回京后,尽管身负重伤,郝永忠还是按照朱由检的部署,当天便率领三千营全体将士,约有一万五千轻骑,离开京师开进房山山区,并一路辗转向南,抵达易县附近。

    朱由检给郝永忠的任务只有一个:设法阻击南下的清军。但是他也知道,八旗骑兵的战斗力在三千营之上,堂堂正正地厮杀,明军肯定不是清军的对手。所以朱由检便命郝永忠寻找合适设伏的地区,一旦清军真的南下,便把他们引到埋伏圈中予以痛击。

    郝永忠选来选去,就看中了易县。易县西倚太行山,东林平原,境内地形复杂,尤其是河流众多,从北向南依次有拒马河、北易水、中易水、南易水和漕河五条比较大的河流,各自被分水岭隔开。尤其是北、中、南易水这三条河,河道十分狭窄,上游水量还比较大。

    郝永忠初时只是觉得这种地形不利于骑兵行动,便用飞鸽传书告知朱由检,自己打算在这里与清军作战。朱由检接信后琢磨了半宿,却想出一条妙计。

    这条计策就是让郝永忠在三条河流的上游修筑水坝,把河水阻断,人为地制造出三个堰塞湖来。然后就是守株待兔了,只要清军从附近经过,就想方设法把他们引到这里来,然后扒开水坝,给清军来个水淹七军。

    郝永忠接信后立即依令而行,仅用一天时间就筑起三道水坝,把三条河流全都阻断了。正巧这些天秋雨绵绵,堰塞湖中的水位更是一个劲地猛涨,郝永忠还担心如果清军再不来,他就只好把水放掉了。

    结果豪格真的领兵去打保定,郝永忠便亲率三千将士诱敌。豪格果然上钩,由于立功心切,他明明注意到了河道中无水这种反常现象,却轻信陈永赖的话而未加提防,结果招致惨败。

    经此一役,郝永忠判断:清军再也不敢南下去攻保定府了,他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他立即命参将罗中军向京师飞鸽传书报捷,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仅仅一个多时辰以后,当豪格还率着残兵仓惶地寻找宿营之地时,朱由检已经接到了传书。他不禁欣喜若狂,因为就在昨天,袁崇焕也向他发来了告捷的密信。

    信上说,宣府巡抚卢象升亲率五千天雄军,在土木堡用计投毒,诱敌喝水中毒后奋勇杀敌,一战歼敌二千余。清军正红、镶红二旗恼羞成怒,气势汹汹地冲到宣府城下,却被袁崇焕率宣大边军死守,两次攻城均铩羽而归。卢象升又抄清军后路骚扰,屡有斩获。清军损兵折将却一无所获,现已开始退兵。

    朱由检把这两封密信反复地看了十几遍,终于一拳狠狠地捣在桌案上道:“皇上不急太监急,你包围了京师这么久,现在终于轮到朕反击了!红娘子啊不,李思红!”

    已经改名为李思红的红娘子立即上前脆生生地应道:“万岁爷!”

    “嘿嘿,你现在是兵部六品主事,朝廷命官了,不要叫朕万岁爷嘛,应该叫陛下。”朱由检心情大好,随口调侃道。

    红娘子登时双颊飞红,改口柔声道:“陛下有何吩咐?”

    “嗯听着有些别扭,算了,还是叫万岁吧!”朱由检笑了一会儿便转为严肃地道,“给李来亨飞鸽传书,让他立刻行动!”

第1075章 赚开城门() 
    就在当天深夜时分,京师正东四十里外的通州城西城门上,一队清兵正顶着飒飒秋风来回巡逻。举目向西眺望,三十里外,即是清军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大营。

    负责守备西城门的清将名叫孙得功,此人正是广宁之战中,辽东巡抚王化贞的帐下大将。当日王化贞轻敌冒进,正是让孙得功做先锋。孰料孙得功早与降将李永芳暗中勾结,临阵之时竟然率先大呼“兵败”,导致明军军心浮动,一败涂地。败回广宁之后,他又挑动守军哗变,然后开城投降,结果清军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当时明军在辽东最大最坚固的据点广宁,可谓罪大恶极。

    降清之后,孙得功被分到汉军镶白旗,初时还颇受努尔哈赤重用,令他率领数万降卒与百姓移驻义州,也就是鸭绿江南岸刚从朝鲜那里抢过来的一片土地。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孙得功在那里还颇为得意。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后二贝勒阿敏率四旗大军南征朝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