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6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05章 外城十二门() 
    郝永忠真的回来了,不过身受重伤,麾下的五百轻骑兵也折损过半。朱由检急至三千营在外城的临时营盘探望,只见数名军医正忙着为躺在床上的郝永忠治疗,而郝永忠前胸、左臂和大腿上各有一道深深的创口,深近及骨,看起来甚是骇人。

    见皇帝驾到,郝永忠还想支撑着下床行礼,朱由检赶紧一把把他按在床上道:“你伤成这样,不要乱动了。刚才一战,你是怎么脱身的?”

    郝永忠却满不在乎地笑道:“将军上阵不死带伤,这伤口看着吓人,其实没伤到筋骨,没什么的。末将奉旨拦截追兵,他娘的,还真是鞑子镶蓝旗的主力,我还和豪格打了个照面。可惜这兔崽子没种和末将单打独斗,不然末将早把他的首级献给圣上了。”

    原来郝永忠率五百轻骑断后,他也深知己方兵力过少,尤其是朱由检还押运着极其重要的火炮,一旦让后金军追上,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早下定决心,就是自己这五百骑兵全部战死,也要竭力阻止追兵。

    所以郝永忠没有完全听从朱由检的吩咐,他害怕狡猾的女真人看出来他是在诱敌,必须真刀真枪地厮杀一场,才能牢牢吸引住鞑子,为皇帝争取更多的时间。

    而他的对手,果然是昨天驻军东安城中的镶蓝旗主力,旗主豪格亲自统兵。豪格本来身体健硕如牛,是女真人中一等一的勇将,但他也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心胸狭窄,暴躁易怒。上次宁远之战时,他被朱由检一通狂骂,歪打正着说中他被多尔衮戴绿帽子的丑事,气得他吐血昏迷,之后竟然大病一场,差点一命呜呼,直到不久前才痊愈。

    如今皇太极已是后金大汗,为了进一步制衡其他女真贵族,尤其是压制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他不但亲掌正黄旗和镶黄旗,还把镶蓝旗强行划给自己的长子豪格。而豪格也是野心勃勃,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继承皇太极的大汗之位,到那时他就可以随便找个借口杀掉多尔衮,洗血“夺妻”之耻。

    女真人的继承习俗仍相当原始,谁拳头大谁就更有发言权。所以此次南侵,豪格相当积极,独领镶蓝旗任南路军的建议就是他主动提出的,也得到了皇太极的批准。豪格有自己的如意算盘,独自领军有两个好处:一是战功全是自己的,二是抢到的战利品也全是自己的。

    不过自打从喜峰口入关,他的南路军就一直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遵化、蓟州这样的大城也轮不到他去抢,他只能攻占香河、东安这样的小县城,抢到的油水实在不多。因此他心急如焚,昨夜大雨刚停,他就向京师方向突进。郝永忠的五百轻骑兵,是他的镶蓝旗遇到的第一支敢于迎战的明军,豪格自是兴奋异常,大手一挥就发起全军冲锋,试图把这五百明军一口吞下。

    一方抱着必死的决心,另一方打着鲸吞的算盘,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尽管这五百轻骑兵称得上是三千营中最精锐的勇士,但一来敌军太多,二来在野战中,战斗力比起骑射冠绝天下的八旗骑兵还是差了一截,没多大功夫就伤亡过半。

    郝永忠这才率军向南败退。豪格当然不愿意让这块到嘴的肥肉跑了,一路狂追三十余里。直到快追回东安县,豪格才猛然意识到,自己有可能是中了明军的诱敌之计了。他虽然立功心切,但女真人在战场上的狡诈与灵活已深入骨髓,因此倒也不敢造次,不再追赶这支残兵。

    郝永忠这才侥幸逃脱,马不停蹄返回京师。虽然伤亡惨重,但掩护皇帝回京的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因此郝永忠虽然伤得不轻,还是兴高采烈,反复向朱由检请战,看他那架势,非得再和豪格堂堂正正地厮杀一场,报这一箭之仇不可。

    朱由检赶紧肃容道:“你现在的任务就是给朕把伤养好,到时自有用你之处。现在却是要守城,暂时用不着你。你的三千营就做总预备队吧。”

    从三千营出来后,朱由检又重点视察了难民的安置情况。京师人口本来就超过百万,现在一下子涌入通州及附近各县的难民十余万,如果安置不好,可是会出大乱子的。

    朱由检的安置政策是:难民如在京师有亲友的,可自行投靠亲友如果无处可投,则统一安置在外城东北角的通远门附近。

    如今京师外城的扩建工程尚未竣工,但已具备防御的功能。城墙的设计是内层为版筑夯土墙,外层包覆城砖。现在所有城墙均已完成夯土部分,虽然没有城砖,对炮轰或是攻城槌防御力差一些,但后金军远道而来,也没有大型攻城器械,更无火炮,因此这倒不是大问题。而各处城门做为防御的重中之重,已经全部提前竣工。

    京师城门素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外城原来只有南面的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以及东面的广渠门、东便门,和西面的广安门、西便门。除了南面三门未动以外,其他四座城门已经随着城墙的外扩而拆除。

    如今外城四面各有三座城门,合计十二门。东面从南到北依次是新广渠门、太平门和兴安门,太平门为正门西面从南到北依次是新广安门、昆仑门和西海门,昆仑门为正门北面从东到西依次是通远门、北极门和镇西门,北极门为正门。

    除了广渠门和广安门是沿用原来的名字外,其余七座城门的名字都是朱由检亲自取的。很多大臣都不解其中之意,只有朱由检自己知道:

    太平门,寓意中国面向太平洋兴安门,寓意东北的外兴安岭昆仑门,寓意中国西部的边界,起源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脉西海门,寓意巴尔喀什湖,这也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分界湖通远门,寓意亚洲大陆的极东部,前世称作“堪察加半岛”,这里与新大陆仅隔一道海峡相望北极门,寓意就是北极点镇西门,寓意中国紧紧地盯住位于西北方向的欧洲列强,让他们绝不敢觊觎神州。

    通过这些城门的命名,朱由检隐晦地表达了对中国北部疆域的看法。在他看来,不但东北地区是大明的,更北、更广袤的北亚大地,也绝对不该被沙皇俄国蚕食!

第1006章 义务兵役制() 
    在朱由检的铁腕手段下,涌进京师的十余万难民很快得到安置。除了少数投靠亲友外,绝大多数难民被安置在外城通远门内临时搭建的帐篷内。因为现在是初秋季节,天气也不冷,所以还不用考虑御寒问题。

    需要注意的只有三点,一是吃饭问题,二是防火,二是保持秩序。吃饭这一点,由户部开设粥厂,朱由检委派户部尚书王在晋专门负责,粮食先从户部仓库拨付,如不够就动用内库的战略储备。朱由检的要求是一定要管饱,因为难民、尤其是来自通州的难民,是朝廷的原因导致他们失去家园的,朝廷当然要负责到底。

    防火和保持秩序方面,难民区实行严格的军管,由北城兵马司专门负责。不论男女老幼,是贫是富,在京师戒严期间都严禁随意走动,包括大小便都在固定地点解决,没事都得呆在自己的帐篷里。各帐篷之间也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严禁互串。若是被巡逻的士兵逮住,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打板子,第三次就要投入大牢了。这些命令虽然不近人情,但非常局势之下须有非常之策,这么做最起码保证了这些难民不给京师添乱。

    不光是难民,整个京师也实行严格的戒严。内外城的所有城门,都由五城兵马司和皇城警卫团设卡检查,夜间实行严厉的宵禁,像清楼、酒楼等专做夜间生意的,干脆强制歇业。凡是无故在街上乱逛者,都会被视作奸细,抓进锦衣卫北镇抚司严加审问。

    朱由检还特别注意物价问题,尤其是粮价。他已命令五洲商社和陕西商帮,要按照戒严之前的价格正常售米,必要时动用战略储备平抑米价。

    经过大半年的积累,战略储备库中已有近百万石存粮,按照一个成年人每天吃一斤粮食算,一石粮食够一个人吃四个月的,百万石存粮足可支撑全城军民吃三个月以上。而后金军围城超过三个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粮食方面朱由检并不担心。

    至于可能出现的奸商哄抬米价,朱由检已经给锦衣卫下了一道密令:谁敢这么干,就随便编个理由把他抓进诏狱。其实按照他本来的想法,像敌军围城这种特殊情况,是完全可以实行“战时”,所有资源统一调配的但考虑到士绅阶层肯定会强烈抗拒,进而影响守城大计,朱由检只能采取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法,总之只要达到稳定粮价、稳定民心的目的就行了。

    至于军事方面的安排,郝永忠的三千营原有二万五千人马,李定国和李来亨带走一万,在刚发生的战斗中又伤亡千人,现在只剩一万四千人了,朱由检让他们担任预备队,不但不承担守城任务,还转移到京师以西的山区之中。他们目前的任务就是保存自己,只要不被后金军围歼就行。

    而解胜的五军营和神机营,合计三万步军,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守城重任。解胜把这三万人平均分成五支,每支六千人。一支做预备队,其余四支各守一面城墙。

    扩建后的京师外城长达百里,单面城墙平均长二十五里,六千人驻防,平均每丈才有不到二名士卒,这显然是不够的。好在三大营整编时裁汰下来六万多人,这些人仍然保留军籍。前段时间他们负责修筑工事,现在则全部调入城中,担任诸如搬运弹药、抢救伤员、巡逻了望之类的辅助作战任务。一旦战事吃紧,主力军队伤亡过重时,也就不得不从这些官军中选拔士卒顶上去了。

    趁着这个“机会”,朱由检又宣布了一项重要措施:在京师临时施行义务兵役制。具体做法是不分官民、户籍,只要是京师户口的,每户凡是被选到,必须出一年龄在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加入新组建的“新军营”,服役一年。除非这一户没有符合条件的男丁,才能豁免兵役。

    义务兵役制,也是朱由检对大明军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其实这种兵役制度古已有之,名为“征兵制”,是与募兵制相对的一种筹集兵源的制度。所谓“征兵”,就是强制符合条件的国民从事军职而募兵顾名思义,就是花钱招兵,愿者参加。

    这两种兵役制度各有优缺点。征兵制的优点是几乎全体国民都在应征范围之内,最起码兵源数量充足而且成本较低,因为征兵是强制性的,只要让士兵能吃饱饭就行了。

    征兵制的缺点亦很明显,一是兵源质量良莠不齐,战斗力难以保证二是因为强迫入军,士卒的意志力和战斗精神普遍较差,基本上就是在混日子三是战争频繁时,老百姓都知道当兵就意味着死亡,会出现大量的逃役情况,官府就不得不“拉壮丁”。

    而募兵制截然相反,优点一是兵源质量高,因为参募者一般都是身强力壮、好勇斗狠的人二是忠于领军将领,敢于死战,因为将领就是他们的“老板”,只要作战勇敢,就有大把的粮饷可拿。

    至于缺点,一是兵源不足,尤其是当百姓生活水平较高时,本来自己日子过得不错,谁吃饱了撑的豁出命去当兵?二是募兵成本高,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对财政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三是所募之兵容易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