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上互相照顾,这些大臣们在风云变幻的官场上就又多了一份保险。

    第七天清晨,来宗道等考官照例迈着方步来到皇城正南门大明门,准备入内继续阅卷,却突然发现此处人山人海,早被无数举子挤得水泄不通。还不时有人激动地大喊:“中了,我中了!”

    来宗道莫名其妙,分开众人挤到大明门跟前一看,登时目瞪口呆。

    原来宫门两侧的宫墙,已经被记录考中者的“金榜”占满,足足有几十张之多!每张榜上都写得密密麻麻,将考生的姓名、年龄、籍贯一一列出。'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粗粗一看,至少有几千人!

    众考官也全傻了眼,他们还没审完卷子,怎么就张榜了呢?

    不过再仔细看时,他们选出来的那些人也在榜单之中。来宗道有心大喊“此榜是假的”,可这样一来,一是会横生变数,他们选的人也有可能无法再次入选;二是这里这么多因为考中而欣喜若狂的举子,若说榜单不算数,那还不得让这帮人活活打死?

    这时来宗道一眼看见人群中的徐光启,不禁气急败坏地问道:“徐大人,这怎么回事?是你张的榜?”

    徐光启两手一摊,做出一副无辜的表情道:“卑职哪有那个胆子!听说是宫中的秘书处张贴的,卑职也是一头雾水啊…”

    来宗道赶紧入宫求见皇帝,却被秘书处告知:万岁近日过度襙劳,遵照太医嘱咐,今天罢朝休息一天,不见任何朝臣。明日在皇极殿前广场举行殿试,着礼部与皇城警卫团共同维持秩序,不得有误!

    这“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试,即通过会试的考生,由皇帝当面亲自出题考较。但这场考试只排名次,并不淘汰考生,排名第一者为“状元”,第二为“榜眼”,第三为“探花”,余者皆为“进士”。因此这殿试不过是走个形式,视为皇帝对新晋官员的恩典更为贴切。

    但是这次通过会试者足有五千多人,这么大规模的殿试怎么组织?另外来宗道等考官都有上了皇帝当的感觉,个个心灰意冷,也懒得组织了,反正什么事都有皇帝安排,明日殿试,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转天清晨,五千多名考生排着整齐的队列,在皇城警卫团的带领下,从大明门、承天门、午门一路北行进入紫禁城。多年寒窗一朝得中,从此命运改变,如今进入到大明王朝的中枢之地,所有考生的心情自是非常激动。

    “圣上驾到!”随着一声高呼,朱由检的銮驾逶迤来到尚未修葺的皇极殿正前方,数千考生忙跪倒山呼万岁。

    此时此刻,因为过度疲倦而昏睡了一整天的朱由检,望着广场上这些年龄大小不一的新晋官员,心中也是百感交集。这些人都是他亲自选出来的,但仅凭二十来道题,能不能选拔出真正有才干的官员,这些官员以后是不是会拥护自己的改革计划呢?毕竟他们也是在旧教育体系下浸银了多年!入仕之后,他们是会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还是迅速被污浊的官场同化?朱由检真的没有把握!

    但是不管怎么说,朱由检还是从这次恩科中发现了一些真正的人才。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钱嘉征这几位就不用多说了,在阅卷时,他还发现一些考生极有见地,尤其是最后两道题,答得极为精彩。

    比如浙江余姚考生熊汝霖,就提出如今所患者不仅仅是建虏和流贼,更应特别注意的是来自海上的外敌。尤其是“红毛”和“佛郎机”,已经占据台湾,对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威胁甚大,朝廷应早做打算。

    又如江苏太仓考生吴伟业,提出应严惩汉奸,如其已投奔建虏或流贼,则应设法暗杀。暗杀不了的,家人也要全部收监,防止内外勾结。而且文辞激楚苍凉,连朱由检这样的对古文没什么造诣的人,读罢也不禁击节赞叹。

    还有江西清江考生杨廷麟,令人惊讶地预测出建虏有可能很快会从蒙古方向大举入寇。虽然京师重兵布防不致失守,但京师以南的华北平原腹地,却是防御空虚,且利于建虏骑战。若任敌蹂躏这一地区,则大明必会元气大伤,不可不防。

    还有位江苏太仓考生凌必正,极言地图之重要性,竟还在试卷上画了一副大明山川地形图!

    又有浙江宁波考生陈天工,认为流贼现在盘踞在鄂豫交界处的山区,朝廷多认为其会威胁南阳、襄阳,但他觉得流贼似有入川的企图。现在四川本来就在闹土司叛乱,如果流贼再去,局面就会更加不可收拾,必须选派得力将领尽快收复重庆,守住川东,否则“天府之国”危矣!

    还有河南睢州考生袁枢,对边军粮饷补给方面颇有见地;福建永安考生罗明祖,认为朝廷应对江南商人加大征税力度,以解决财源问题;广东潮州考生许国佐,言地方官应严格执法,尤其注意抑制豪强;北直隶广平考生申佳胤,言黄河河工年久失修,朝廷不可专注军事而忽视这个大患…如果不是这次恩科,不是朱由检选拔标准不拘一格,这些真正的人才不知道要埋没多久!

    想到这里,朱由检因为疲倦而苍白的脸,终于重新焕发出了神采。他朗声说道:“殿试开始!”

第865章 钦点状元() 
做为科举考试中最高等级的殿试,其实却是最简单的,因为无论成绩如何,考完之后都能做官,无非是排名先后而已。一般成绩靠前者,往往会被选入翰林院,虽然初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煎熬,但因为一直接近权力的中心,以后就有机会入阁拜相,最次也能做到个六部侍郎、郎中。

    而成绩靠后者,一般会外放,也就是担任地方官员,从七品知县做起。虽然从知县升到阁部大员难度极大,但山高皇帝远,油水却比在朝中肥得多。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官尚且如此,贪官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很多人倒宁愿成绩靠后,外放捞实惠。

    不过殿试的试卷一发下来,却出乎所有考生的意料之外。过去殿试只考“策问”,即皇帝提出一个时政问题,考生讲述自己的见解。

    但是这次的试卷却并非策问,而是罗列出一大堆官职,让考生填写任职意向,并说明理由。众人心想这算什么考题?但既是殿试,也没人敢造次,只得认认真真地阅读起来。

    可是这一细看,相当多的考生都大失所望。过去进士任职,无非就是翰林院待诏和知县这两种;可试卷上列出来的,却至少有数十种官职之多,当然全是正七品以下小官。比如:

    知县,正七品,一县主官,掌管一切事务。

    县丞,正八品,辅佐知县管理全县事务。'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县主簿,正九品,管理全县的文书账册。

    县典史,无品级,掌管缉捕、监狱。

    府推官,正七品,掌一府刑讼之事。

    按察司经历,正七品,相当于都察院在地方的办事员,监察地方官员。

    中书舍人,从七品,协助内阁处理奏章。

    提举,正八品,负责一项具体事务的襙作,如制盐、水利等。

    大使,正九品,职责与提举相近,但级别又低了两级,多供职于过去朝廷认为不太重要的职能部门,如承运库、颜料局、皮作局、织染所等。

    待诏,从九品,即翰林院最低级的官员。

    教授,从九品,负责督导地方上的教学与考试事宜。

    这些官职里,像知县、中书舍人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因为要么有实权,要么可接触到朝中高官reads;。可其他官职就实在太卑微了,与胥吏也差不了多少。而且这些官职一般都是世袭的,朝廷任命只不过走个形式而已。

    朱由检见众人狐疑,便朗声笑道:“你们是不是嫌有些官职太小?朕告诉你们,任何官职都有他的用处,任何一个岗位,要想把它做好、做到极致,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且过去像县丞、主簿、典史这样的官职常常世袭,也不能升迁,朕认为这很不正常。自今日始,这样的官也要纳入吏部的考核之中,能者上庸者下。你们要是做得好,很快就可以升迁,入阁拜相也并非不可能。

    “另外,朕让你们选官职,是想看看你们对哪种官职更感兴趣,觉得自己有能力、有动力做好。若你选的官职,事实证明你不能胜任,朕也只要将你们降级罚俸,可要想好了再选哦!”

    虽然如此,选择“知县”、“中书舍人”和“翰林院待诏”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朱由检也预料到这种情况,反正这只是考生们的意向,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手中。

    但也有些考生,主动选择了更“卑微”的官职。比如朱由检颇为欣赏的熊汝霖,他的任职意向就选择了品级最低、低到没有品级的典史。他的理由是:典史掌握一县衙役,肩负着缉盗的重要责任。如今浙江一代倭寇猖獗,他情愿回家乡做个小小的典史,保境安民,维护大明海疆。

    又如袁枢,朱由检后来才知道他竟是袁可立之子。袁枢却并不想倚仗父亲的职位与威望提携自己,而情愿做一个九品主簿。他认为现在各地衙门账目混乱,贪腐情况十分严重,户部收不上赋税,自然也会间接影响到边军粮饷的补给。如能让他做个主簿,他保证可在一个月之内将任何一个县的所有账目梳理清楚。

    当然,最让朱由检欣赏的,还是黄宗羲给出的答案。这些官职黄宗羲全不要,坚持要去户部,哪怕没有官职,做个文书小吏也成。

    黄宗羲认为朝廷的赋税制度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程度。一方面,“天下之田赋日增”,并产生了三个严重的危害。一是“积累莫返”,即每次税制改革以后,不管怎么改,老百姓的税赋水平总是在提高;二是“所税非所出”,即田赋折银,在折银的过程中会有盘剥百姓的情形发生;三是“田土无等第”,即不分土地的肥瘠程度,也不管种植的是什么作物,一律按一个标准收税,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

    而在另一方面,大批的商人经商收入远超种田,这部分收入却没有或很少征税。朝廷以农为本没有错,但是赋税仍以田赋为主,实际上是鼓励农户弃农经商或是做工。如果粮食够吃,这倒也没什么;可现在连年闹饥荒,种田的人却越来越少,收成自然也连年下降,田赋则全压到继续种田的农户身上,那些经商赚大钱的商人富户却逃避了赋税,这又是极其严重的不公平。

    因此黄宗羲坚决要求到户部任职,那样他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一整套赋税改革方案reads;。现在这个方案当然还没有,但黄宗羲已经提出一个原则,那就是“崇本抑末”。

    所谓“崇本”,即是把农、工、商都视为立国之本、赋税之本,加大对工商业的征税力度,同时也要对工商业给予和农业一样的扶持。

    “抑末”,则是凡和工农商不太沾边、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行业,如僧道、倡优;或是一些只能供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行业,如酒、丝、精制瓷器等,则应着力抑制,以免他们挤占过多的社会资源。

    朱由检看罢赞不绝口,当即钦点黄宗羲为此次恩科的状元!

第866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