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承畴也忙拱手笑道:“左将军过谦了,大家同殿称臣,不过职责不同罢了。下官也是初来乍到,仰仗左将军的地方还多着呢!”

    说到这里,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陕北的局面。原来大批流贼从陕西窜入山西,从山西集体失踪后,近期又陆续杀回黄河以西,在陕北、宁夏、甘肃一带活动频繁。而大明九镇中的延绥镇,正是位于流贼的活动中心。

    由于前任巡抚胆小如鼠,一味避战,导致流贼的气焰十分嚣张,连破庆阳、崇信、华亭、彭阳、隆德等十余座县城,就差没攻陷延绥巡抚的驻地固原了。

    消息传到京师,朝廷震怒,将前任巡抚撤职查办,又将政绩不俗的洪承畴升任延绥巡抚,希望凭借他的能力挽回颓势。

    说起陕北流贼,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多数人皆是无可奈何。这些人在官场混迹已久,官军的那两下子早已心知肚明。有不少人嘴上不好说,心中却是暗想:如今延绥这个局面,就是换了天王老子来也不行,这洪承畴也不过是又一个背黑锅的倒霉蛋而已。

    三边总督杨鹤却拈须微笑道:“本总督尚未到任之时,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何流贼不但屡剿不灭,而且还越剿越多呢?来到西安之后才弄明白:原来贼人均出于百姓之中,或者说百姓即是流贼!这几年陕西大灾频仍,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故此作乱;法无可赦,情有可原。若一味诛戮,陕西百姓何其之多,又岂能全部杀掉?因此本总督认为,对待陕西顽症,剿只能治标,抚才能治本!”

    因为杨鹤官居三边总督,是在座众人中官位最高者。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众官不管是否从内心里赞同杨鹤的看法,皆是一阵附和之声。

    杨鹤更加得意,继续侃侃而言道:“本总督已经上疏万岁,恳请朝廷拨银一百万两,用于安置流贼,化匪为民。若银两到位,不是本总督夸口,陕北局势三年之内必能平定!”

    众人又是一阵溜须拍马,杨鹤便趁机对朱由检笑道:“京师远在千里之外,奏章和旨意在路上往返一次都要月余,实是远水不解近渴。眼下不单是安抚流贼要用银子,即是赈济灾区百姓,也至少要花个几十万两。但朝廷迄今只拨了三万两,这如何能够使?因此还请秦王殿下慷慨解囊,暂借下官十万两银子。待流贼平定,陕西农课恢复正常,再从赋税中抽取,奉还殿下。”

    朱由检见杨鹤终于切入正题,心中掂量了一下,觉得十万两自己还出得起。若能花钱买个平安,让地方官员不阻挠自己的行动,这笔巨款还算花得值。

    不过他也不想让自己成为有求必应的提款机,便故作肉痛地皱眉道:“既然总督大人相请,本王敢不从命。不过十万两似嫌太多,本王先出八万两如何?”

    杨鹤倒没想到朱由检能如此痛快地答应。其实他想着能要出五万两就可以了,所谓十万两,只不过是给朱由检留出还价的空间而已。

    惊讶之余,杨鹤也是颇为感动。他倒不像其他官员那么贪,而是真想抚平陕西流贼。见银两有了着落,自是喜出望外,当即举杯道:“下官谨代表三秦父老,敬殿下这一杯!”

    众官也一齐举杯祝酒,这宴席才算是正式开始。

    大事已定,席上的气氛自然就热烈了起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官便开始轮流向朱由检敬酒。幸好这酒只是甜甜的发酵酒,度数不高,否则朱由检早让这帮人灌到桌子底下去了。

    除此之外,各官之间也互相敬酒,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天干地干到处干。酒至半酣,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便都渐渐原形毕露,要么大着舌头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要么放肆地大笑大闹,大讲荤段子。

    朱由检顿觉一阵厌恶,正想趁早撤退,恰巧洪承畴也要离席方便,二人便一起出了雅间。

    到茅厕嘘嘘已毕,洪承畴刚要搀着朱由检回去,朱由检却用凌厉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洪承畴,用颇为严肃的口气问道:“洪大人,方才杨总督所言,你以为如何?”

    洪承畴先是一愣,随即圆滑地笑道:“总督大人的高论,下官怎敢妄议。”

    “此间只有你我二人,但说无妨!”朱由检说到这里,却已是有些声色俱厉了。

    洪承畴见朱由检如此认真,倒也不敢随意搪塞了,忙肃容答道:“恕下官直言,杨总督大谬矣!流贼造反,固然有生活所迫的原因;可朝廷如今已是四处起火,哪有百万银子供陕西挥霍?没有钱粮,即使能暂时招抚,必又复叛!”

第294章 敲打洪承畴() 
门外酒香四溢,门内臭气熏天。一扇薄薄的门板,便将里外隔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通天楼的茅厕之内,一场决定无数人生死、也事关大明帝国命运的简短对话,就在这种略显尴尬的环境中发生了。一扇门、一句话、甚至是脑海中转瞬即逝的一个念头,就可以影响世界、改变历史;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既然洪大人不赞同杨总督的见解,因何在席上不发一言?”朱由检咄咄人地追问洪承畴。

    洪承畴尴尬地一笑道:“殿下,杨大人毕竟是总督,下官只是巡抚。若当众诘责,便是以下犯上,杨总督面上须不好看。散席之后,下官却要与杨总督单独密谈,到时再痛陈利害。不过请恕下官直言,杨总督书卷气太重,品格文章是极好的,但为人崖岸高峻,未必听得进下官的劝。”

    朱由检见洪承畴目光独到,不禁赞许地道:“先不说杨总督,就说依洪大人之见,对流贼该当如何呢?”

    “斩草除根,一个不留。”洪承畴面不改色,轻描淡写地吐出这几个字,就像谈论天气一样随便。

    朱由检却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心想那流贼可不同于土匪,除了作战的骨干分子外,倒有一多半是妇女和孩子。这洪承畴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却将这些人全都推到了鬼门关的边上。若他真能执掌西北兵权,肯定是个杀人的魔王!看他一副温文儒雅的样子,原来果真是个不拿别人的生死当回事的人!

    念及此处,朱由检突然冷冷一笑道:“不知洪大人对建虏有何看法。”

    洪承畴闻言一愣,不知道朱由检为什么突然跳到另外一个毫不相干的话题。不过他也不敢怠慢,沉思片刻便道:“建虏与流贼均为我大明之心腹大患。但流贼易灭,建虏难除;官军在辽东与鞑子野战屡战屡败,因此愚见只以坚守城防为上,不可浪战。”

    稍停片刻,他又加重语气,缓缓说道:“前日大学士孙承宗构建关宁防线,还要前进至锦州筑城,下官也觉大为不妥。那锦州孤悬辽东,距山海关不下数百里,一旦被围,救是不救?若救,则不免要与建虏野战,全无半分胜算;若不救,建虏不用费一刀一枪,只需将锦州之兵活活困死即可。”

    朱由检听他说的都是实情,便不禁想起历史上的松山之战来。

    彼时贼酋皇太极已自立为帝,建国号为清,西联蒙古,东征朝天,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而明朝则是四处起火、八下冒烟,张献忠窜入四川,李自成大闹中原,官军一筹莫展,疲于应付。皇太极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倾满蒙汉八旗之兵,并力合围锦州。

    此时孙承宗已致仕,袁崇焕已被杀,满桂、赵率教等人皆已战死,锦州仅剩下一个祖大寿独撑危局。他当然不敢出城迎战,只得星夜派人向朝廷告急。

    而朝廷在内部一片糜烂的情况下,还是集结了仅有的十余万精锐兵力,由蓟辽总督洪承畴统率,自宁远出发去救锦州。

    洪承畴也称得上是老谋深算,他情知女真骑兵机动力远胜明军,若像前任杨镐那样分兵,无异于自寻死路。因此便将十余万大军紧紧聚拢在一起,步步为营,缓缓推进。每天只前进数里,便牢牢扎下营盘,谨防清军突袭;企图等待清军粮草耗尽,不战自乱之时,再发起决定性的攻击。

    应该说他这个思路也没什么问题,可惜明朝这时候已经是油尽灯枯,还指着这十余万人退敌之后,赶紧返回中原灭火。因此兵部尚书陈新甲不顾敌我实力对比,强令洪承畴火速进兵。

    洪承畴却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勇气,只得仓促进兵松山;结果反被皇太极重重包围,断绝粮道。无奈之下,他只得分兵突围,结果一败涂地,十余万人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降清。明朝的最后一支能拿得出手的兵力,就这样彻底断送。

    洪承畴一完,锦州的祖大寿也没了指望,只得开城投降。至此明朝虽在辽东还有宁远孤城,却是大势已去,注定了灭亡的命运。

    此时朱由检见洪承畴现在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也不禁佩服他有先见之明。不过他紧接着又抛出一个更犀利的问题:“洪大人,若你率兵与建虏作战不利,又该当如何?”

    洪承畴自是不知朱由检为何追问自己,只得恭谨地答道:“承畴虽不才,也幼读诗书,稍知廉耻。若真有那一日,必当舍生取义,有死而已。”

    此时恰好有人推门进茅厕,门扇上的一小撮灰尘飘下来,落在洪承畴的衣衫上。洪承畴皱了皱眉,忙认真地掸去尘土。

    朱由检捕捉到了这个小细节,不禁冷言讥讽道:“看不出洪大人如此爱惜自己的衣服,临敌之时却不惜舍命!难得,难得!”

    洪承畴被他一语揭穿,立时臊得满面通红,嗫嚅着不知如何作答。

    朱由检也在一瞬间看穿了洪承畴,这家伙虽有才学,却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在关键时刻是别指望他有什么节的。但在明末庸庸碌碌的诸臣之中,洪承畴还算有战略眼光,能力也较为突出。若自己能对他合理利用,那么他对自己的大业还是有帮助的。

    想到此处,朱由检便转为和颜悦色,对洪承畴笑道:“如今民变迭起,本王看杨总督之策必惹祸乱,西北局面还要赖洪大人多多支持。万一秦王府被流贼攻击,还望洪大人能迅速出兵,保护本王。”

    洪承畴忙施大礼拜道:“承畴必不敢有负殿下所托!”

    “另外,你要去固原赴任,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也不必事事听命于杨总督。”朱由检怕洪承畴又重蹈历史的覆辙,便先给他打了一支预防针,“若有流贼肆虐,不妨按照洪大人的思路,痛下杀手。只是不许伤害妇孺,能做到么?”

    “谨遵殿下之命!”洪承畴答应得倒是挺痛快。但朱由检盯着他那城府颇深的眼睛,暗道此人可是一把双刃剑,自己可别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受其害!

第295章 夜宿大慈恩寺() 
须臾席散,众官吃得酒足饭饱,也纷纷与朱由检告辞,下楼乘轿打道回府,真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只有洪承畴与左光先,因为要去固原赴任,便不再进西安城,而是直接上马离去。

    朱由检见左光先愁眉不展,情知他是为被降职而烦恼,便笑着勉励他道:“左将军,武将的功名与文官不同,都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地挣出来的。此次在洪巡抚手下,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当上总兵指日可待。”

    左光先忙感激地对朱由检拱手道:“末将谨记殿下教诲!不过末将只想为朝廷尽忠,至于加官进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