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狂野大唐-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盐当然没问题,你要现钱现货支付的话,我肯定是吃不起的,如果肯记帐就好办了!最重要的是铁料,你有多少,我要多少。”庄毅笑着说道。

    “行呐!这生意是有来有往的,庄军使肯定是信人。那下次来的时候,结清这次的帐务,下次还可以再记帐。但是铁料么,各家都管得严,少量的我还是有办法。”

    “我猜你应该是从幽州捎来的铁料,其实这个可以从平卢走海路运过来,还省事多了。”

    “平卢确实产铁,不知庄军使是如何知道的?”崔瓒惊讶道。

    “嘿嘿!这个不奇怪,现在我们来谈谈价钱……”

    一大单生意就这么谈成了,随即双方签订了契约,这涉及到的货物种类繁多,甚至是人口贸易,不订合约是不行的。送走了崔瓒,庄毅正要回后宅,又有几家商队闻风找来求见。庄毅有些疲惫了,干脆让守卫的士兵一次全请了进来。

    来的是幽州大商宋可欣,长得五短身材,胖乎乎的,一身衣袍撑得溜圆,一脸的笑容可掬。此人曾随卢龙使者到过奚王牙帐,庄毅是认识他的。后面同来的四人,庄毅不认识,也一并引到偏厅坐了。

    “听说崔家商号的崔掌柜刚走,我们也带了不少货物,不知庄军使能否吃下来?”宋可欣先开口问道。

    “崔家商号的货物是记帐的,下次来支付货物和现钱。你们愿意的话,当然没有问题。”庄毅大笑道。

    “这……不大可能吧!我等是小本买卖,这样会资金周转不灵啊!”宋可欣疑惑道。

    “不愿意的,我也不勉强,你们可自去渤海、新罗等地,若有铁料的话,可以记帐给我,我只能支付一半现钱,下次来结清。怎么样,你们考虑考虑!”庄毅笑道。

    “这样也可以,我这次带的大半货物是铁料,另有一些杂货,庄军使不妨都吃下吧!”宋可欣说道。

    “如果数量不多就可以……”庄毅又转头问另外四人道:“只有铁料全收并支付一半,别的只能记帐,你们作何打算?”

    “我等这次没带铁料,那就只能去渤海了!打扰庄军使了,告辞!”另外四人听说要记帐,都不愿意,便自行去了。

    宋可欣带来的也是幽州的铁料,庄毅与其谈好了价格,照单全收下,并作好了帐务,随即派人去接收货物。

    处理完这些琐事,回到后宅时,天色已快黑了下来。赵秋灵正在院子里,吩咐丫鬟们点挂灯笼,见庄毅回来,不由嗔怪道:“不是老早就回来了么,怎么现在才回家?”

    “事多缺人才,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府衙官吏至今都没凑齐呢!能不忙么?嗯……再有半个多月,把手头的事安排一下,咱们就去渔阳了!”

    “真的么?这么快就去啊!那这些天我得准备下……”赵秋灵闻言又惊又喜,笑着转身飞快地回了房间。

    庄毅转身走向艾兰的卧房,想起那个粉团儿一样的小家伙,脚步变得轻快起来,脸上不觉挂起了温和的笑意。

第一四三章 招贤纳士() 
第一四三章 招贤纳士次日一早,庄毅处理了一些例行公事,便赶去城北的安化县城。这项工程的确是到了尾期,一旦完工,接下来就是安置人口了,但是,不可能将两万多室韦人全部安置城内,至少要城外设置几个乡。

    既然是县城,那么县衙及一应公房是要先建起来的,庄毅找到段忠实的时候,他正在忙着督促工匠建造房屋。县衙的公房坐落在城北,也是一个大四合院式的群组建筑,同样快完工了,只剩下最后的一道工序,粉刷墙面和给窗棂廊柱上漆,以及装饰各处房屋。

    这些琐碎的事,庄毅没兴趣多管,他只要把握大方向就行了。

    段忠实将他带到自己的住处,让人上了茶水,便迫不急待地问道:“粮食到手了?”

    “那是当然……咱们又多了一大块荒地,现在最缺的就是人口啊!”庄毅无奈地笑笑,又问道:“说起来,这些室韦人,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安置?”

    “细致事务多得很,到完工至少还要一个月,就按我们议定的来,家里有人从军的,优先安置到城内,最多先安置一万人口,设四个坊;城外安置一半,设四个乡,这样就有个县的样子了。”段忠实认真地说。

    “就这么办……汝罗县城也快了,到时从柳城南面迁两三个乡过去,辽西这边就算稳定下来了!但人口还是少,我们再慢慢想办法。说来这座县城,我还没好好走走,去看看城头的军事防御设施建得如何。”

    “行呐!我先带你去看看角楼……”

    二人步行出了县衙,径直去了城墙上,一路察看了角楼、城楼,一圈还没转完,边武就找来了。

    “师傅!柳城来人传信,说是仆达刚从幽州回来了,带了大批的杂货和粮食。还有朱先生,是和他一起回来的,咱们要回去么?”

    “嗯……那就回去吧!”庄毅淡淡说道。

    “朱利民可带了其他人来?”段忠实却是有些好奇,便问道。

    “史大力没说清楚,可能带了吧!”边武模棱两可地回道。

    “那我就回去了,段先生好好做,争取早日当上安化县令。”庄毅大笑着拱拱手,转身下了城墙。

    “你还是早点把刺史的官凭拿到手,再说这种话吧!”段忠实摇摇头笑道,落草为寇十几年,不想到老来,还能时来运转当上县令,他心中顿时也热切了起来。

    庄毅带着数骑亲卫,顺着新修的官道一路狂奔,进柳城的时候,已到午时日正,是午膳的时候了。想了想没回府衙,转道去了城西的一家酒肆。掌柜将他们带到二楼一处靠窗的雅间坐了,庄毅又让边武去请了仆达、朱永济等人一起过来,算是为他们接风洗尘了。

    不多时,仆达和朱永济等一行五六人带到,朱永济果然带了四人同来,进了雅间便指着旁边一名四十来岁的清瘦中年文士,给庄前介绍道:“这位是某好友博州宁从俭,表字自珍,原本任清平县丞,前年被魏博节度使乐彦祯革职,现赋闲在家,某便邀他一起来了。”

    “博州宁从俭见过庄军使!”宁从俭上前行礼道。

    庄毅还了一礼,便听朱永济又道:“这三位依次是清平县主簿尹惟真,表字本善;高唐县李廉,表字贞吉,未出仕;高唐县周全智,表字若拙,亦未出仕。”

    朱永济接着道:“我这四位同乡都是乡贡,因家境不好,出身贫寒,只通过了礼部试,未能通过吏部释谒试,所以未能正式授官,但治理州县还是颇有经验的,正是中正急需的人才。两位已出仕的,都是进士科。贞吉和若拙二位,前者是明算科,后者是明法科。”

    按唐代科举,出身州县学馆,或京城之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学成的学子,皆称为生徒。而非官学出身的士子,由州县保送投考,称之为乡贡。

    生徒和乡贡应考学子,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童子、道举、明法、明算等,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明经先试贴经墨义,后试时务策论,并进行口试;进士则注重诗、赋、策、论。无论是生徒还是乡贡,皆须先通过礼部试,取得出仕资格,然后通过吏部的释谒试,才能被正式授官。

    所以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未通过吏部释谒试的,但有出仕资格,一般来说,这种学子不是没有才能,而是体貌、言辞不佳,文理、理事能力不是很好,所以被淘汰掉了,而唐代科举的淘汰率是非常高的。

    这种就只能做地方州县小吏,从佐史、录事等最低职务做起。若被上司赏识,脱去吏袍,升为正品官员也是有可能的,但这一般得熬很多年,很多人终其一生,也只是一名小吏。

    很明显,以上四人就是这种情况,包括朱永济自己,可能都是。不过庄毅是不在意的,他是只看能力,不看出身的人,何况他这种情况,有人肯来就已经很不错了,哪由得他挑三拣四。

    “这辽东之地苦寒,地广人稀,百废待兴,诸位能来,庄某不胜荣幸,不知家眷可都一起带来了么?”庄毅客气了一句,心里暗暗记下四人,便笑着问道。

    “都带来了……三月就北上了,拖家带口的一路甚是不便,在幽州盘桓了几天,恰好遇上仆达,若非他带了一都奚人士兵,我还不知道是自家人!”朱永济笑道。

    “既然家眷都带来了就好,可先在柳城住下,城内空宅院不少,利民先生替我好好安顿几位,然后到府衙报到,先熟悉一下环境。目前来说,府衙没有成立正式的建制,我也无法给你们正式的职务,但事情却是很多。还有柳城书院,奇缺师资力量,都可以去看看。不过现在嘛……咱们还是先祭五脏庙吧!”庄毅笑着招呼道。

    众人一听都大笑起来,庄毅便唤酒保来上齐了酒菜,举杯邀饮,欢聚一堂。

第一四四章 商务往来() 
第一四四章 商务往来酒宴散后,朱永济带着四人去找宅院定居。其实府衙两边一共还有六七套宅院,这一般是分配给州衙别驾、司马及六曹参军、录事参军的,但现在体制未定,自不好让人搬进去住了。

    庄毅送走了朱永济等人,仆达跟上来禀报道:“军使!这商务上的事情,我觉着有点乱,比如这次的货物,这是算军使私人的呢,还是州衙的呢?”

    “这个说起来,我私人的也就是州衙的了,目前还不好细分,但长期如此肯定不行,你可有什么好办法?”庄毅闻言不由一楞,笑着反问道。

    “卑职就是觉着这样混在一起不便于经营,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仆达笑道。

    “嗯……这样吧!我们另开一家商号,从州衙脱离出来独立经营,负责采购州衙所需物资,当然州衙是要付钱的,商号也要按条例向州衙缴税。其次可以独立开展向各方的贸易,北上草原、东至渤海,西去幽州、中原各地,甚至是建立分支商号,你觉得这样可行么?”

    仆达沉思了一会儿,点点头道:“可行!也就是说,州衙不参与,但军使本人经营这家商号,对么?”

    “也对也不对……我的意思是,这家独立的商号,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产业,而是谁都可以参与。也就是集资建立,分成若干股份,比如说,这家商号成立需要十万贯钱,我出一半钱占五成股份,你出两万贯就占两成股份,依此类推……然后每月结算一次,无论是亏损还是盈利,大家按股分成,这么说,你明白了吧!”

    “卑职明白了!这办法高明啊!可是这样与州衙分开了,也需要另外建立货栈,成立办事的公房,还需许多的人手来分管其事,这人手也凑不齐啊!”仆达有过行商经验,立即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顿时大为高兴,然后又开始发愁了。

    “这个是不急的,我只是先给你通个气,最近我记帐收下了一大批货物,主要是崔氏商行和幽州宋家提供的货物,等会儿我把帐目给你,你去库房看看。你这次最好是先去奚王牙帐,吃不下的再带去契丹。因为你要带的货物太多,要防契丹人扣货,先投石问路吧!”

    “这个当不至于,但确实也要以防万一,卑职一定小心行事。”仆达认真地说。

    “过段时间我要亲自去幽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