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破三国-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枪闪耍惕6杂谒昭粽飧鏊战荒竿男值埽强梢运凳亲鹁吹貌坏昧恕

    如今几个儿子,除了小儿子苏淳还在太学之外,三子苏宁去了西域,干得不错,四子苏阳才荆州水师,五子苏正在徐州为官,已经官至县令,是他所有儿子中最另类的一个,或许是因为他是甄氏所生,所以对于商业十分有天赋,在徐州为官期间,利用自己母亲家族的关系,把一个贫困县愣是发展成为徐州赋税第一的县城,惊掉了一地下巴。

    对于如此能干的儿子,苏辰也不吝封赏,直接把他提升为下邳太守,把他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上。

    既然连苏牧都有封国了,其它几个儿子再顶着一个侯爵也不好看,所以他把几个儿子都给封了王,苏宁被封为安西王,苏阳被封为东海王,苏正被封为彭城王,苏淳被封为下邳王,几个儿子都被奉为二等王爵。除此之外,太史慈也因公被苏辰封为临淄公。

    除了东海王苏阳有封地夷州之外,其余三个王都是没有封地的,食邑统一有户部发放。

    开元十一年就这么过去了,转眼就到了开元十二年,开元十二年,最大的事情就是移民,往夷州和东瀛两地移民,因为夷州是东海王的封地,所以东海王对夷州移民的事情非常上心,他们也都从太子哥哥那里知道了,父皇有意把燕国周边的一些地方作为皇子的封地,也算是为皇家留下根基,允许他们在海外建国,这么大的诱惑,自然让东海王和韩王两人干劲十足。

    灭掉东瀛之后,苏辰整个人的神经都放下来了,他任命太子监国理政,协助内阁大学士处理国事,至于军机处,如今没有战事,军机处也闲了下来。

    这一日,苏辰听说燕侯苏睿在府中举办诗会,邀请的都是太学中的朋辈以及洛阳城中的名士。

    谁都知道苏睿是皇帝陛下最宠爱的皇孙,没有之一,虽然皇孙苏睿只是一个侯爵,可燕侯这个名号可不一般,要知道这是当初苏辰被汉朝封赏的爵位。

    苏睿如今也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因为文武双全,被誉为洛阳第一才子,当然这个第一才子也是有水分的,恐怕也是有他的身份之故。

    “让伯,你也老了。”看着身边头发都已经白了的张让,苏辰一阵感慨,可不是嘛,如今张让都快七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张让起初帮着苏辰管理家中的儿子,后来儿子们成人之后,又帮着管理皇孙,苏睿出生之后就一直待在洛阳,苏辰平日里国事繁忙,就是由张让陪着这个皇孙的。

    当初的无意之举,却是得到了难以想象的回报,不说这些年对于宫闱之事张让给了他不少帮助,就说他这些儿孙们,也受益不少,到底张让可是经历过几位皇帝的人,真正的老臣,对于宫中的事情门儿清,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奴也该老了,活到今天,都是捡来的,老奴从来没想过此生还能回到洛阳宫中,这一切都是陛下给的。”

    “哈哈,让伯也帮了朕许多,不说这个,朕听说睿儿在府中举办诗会,朕也好久没出过这皇宫了,让伯可愿陪朕一观?”

    “当然!”

    苏睿有自己的府邸,这是唯一一个有自己府邸的皇孙,虽然他还没有成年,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苏辰为了方便教导他。

    两人便装出了皇宫,暗处自然少不了高手护卫,看到繁华的洛阳,苏辰觉得自己的劳累都是值得的,如今的洛阳比他当年第一次来的时候要繁华许多。

    且不说繁华与否,但是洛阳城的规模就扩大了将近一倍,因为苏辰重视商业的缘故,这洛阳城有六成以上的店铺都是五原商会的,因此各地的豪商都来这里进货,这里时常能看到西域胡人,丝绸之路已经恢复到了最鼎盛的时候。

    在张让的引导下,苏辰来到了燕侯府,这燕侯府的守卫都是曾经的虎卫,负责守卫燕侯府的就是许褚的族人许一,许一自然是认识皇帝的,当年他跟随皇帝南征北战,因为年纪大了,这才被皇帝派来守卫燕侯府,皇帝既然是便装到来,当然清楚这是皇帝微服私访,所以没有行大礼,只是暗中嘱咐府中的侍卫注意皇帝的安全。

    这燕侯府便是曾经何大将军的府邸,苏辰对于这里还是比较熟悉的,他还记得当年在这里邂逅了何大将军的女儿,后来,何家败落后,全家人都被他带去了涿郡,如今物是人非,他心中颇多感慨。

    或许是老了吧,人一老,感慨就多了,苏辰和张让两人走进去,丝毫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没有直接去宴会厅,而是在远处驻足观看。

    此时,诗会已经进入了**,刚刚赋诗之人乃是东平刘祯,对于这个刘祯,苏辰有些印象,此人乃是苏淳的好友,苏淳有点像历史上曹植,不喜欢习武,却在诗词一道颇有天赋,对当官理政丝毫提不起兴趣,所以苏辰才一直把他留在身边。

    “这刘祯倒是有点才学,今天淳儿来了吗?”

    “回陛下,下邳王今日并没有参加诗会,听说下邳王在太学之中注释尚书,闭门谢客。”

    “注释尚书?”听到这话,苏辰狐疑地看了一眼张让,心说这小子还有这能耐?真的假的?

    他的几个儿子才识都不差,除了三子苏宁不喜欢读书之外,苏进、苏牧、苏阳、苏正四人都颇有才识,算得上文武双全,可他们的才识也仅限于一些治国安民之道,对于儒家典籍,只能说是粗通,没想到苏淳竟然敢注释尚书,这让他有些惊讶。

    这时候张让解释道:“听说前不久,下邳王对于郑玄大家提出的尚书咸有一德一篇实乃伪作之事颇不赞同,此事在太学之中掀起了一场辩论,支持郑玄大家的人自然认为这一篇是伪作,偏偏下邳王却不这么认为,下邳王认为郑玄大家错了,所以潜心在家研究,准备提出论据辩驳郑玄大家。”

    “好小子,不畏权威,果然有乃父之风,这件事你多关注一下,有了结果一定要告诉朕。”

    “诺!”

    对于这尚书真真假假,这种事情苏辰当然搞不明白,要说打仗治国,他还能说上一两句,至于这儒家经典,他虽然学过,但他治国理政,带兵打仗,从来没觉得这东西该有用,所以听到苏淳敢和郑玄叫板,他颇有些看热闹的意味,反正不怕事儿大,谁能保证郑玄就一定是对的呢?

    此事倒也让他对这个小儿子的性情摸清楚了,看来这个小儿子这辈子也就是当个贤王的料,让他治国理政肯定不行,没准以后还会被下面人给篡了位,所以这辈子就让他留在洛阳安心读书吧,没准苏家也能出个当世大贤。

    本来他最初的想法是把其余五个儿子都给他们找一块封地立国,东瀛划给了韩王,夷州划给了东海王,敦煌以西的地盘他是为安西王苏宁准备的,至于彭城王他想的是南洋之地,这些封国都在燕国四周,将来要是燕国有变,这些藩王的后人或许能够行光武之事,就算事不可为,凭借强大的海军,这些藩王也能在中央王朝之下传承下去。

    至于说如果将来燕国的皇帝昏庸,这些藩王的子孙会不会篡位,这些事情他根本不在意,要真是如此,说明这皇帝也该退位让贤了,反正都是苏家的子孙吗。

    等南洋也打下来之后,燕国就不会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军了,水师是必须的,至于海军,将来会被发配到东瀛或者夷州去,那里才是海军的战场,别忘了,大海的另一边还有那么多的土地。

    这也算是给这些藩国一条生路,要是中央王朝保持海军优势,将来难免不对几个藩国产生威胁,要真是有些皇帝要灭了藩国,岂不是让他的这一反算计付之东流吗,海军便是藩国的保障,也是中央王朝投鼠忌器的威慑。

    ,

第376章 微服私访() 
参加这场诗会的都是饱学之士,远赴辽东平定东瀛的参军处八人有七人都在此,邓艾和姜维乃是苏睿的伴读,自然也在此处,只不过二人对于诗词一道似乎并不精通。

    苏辰在此处驻足观看,发展崭露头角之士大抵逃不出建安七子中的人物,比如刘祯,王璨,同时,门阀士族子弟也是本次诗会的主角,反观寒门子弟又或者平民百姓却是寥寥无几,这让他感觉自己身上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如今东瀛平定,燕国已经没有太大的战事了,五年之内,都会奉行休养生息之策,仓廪实而知礼节,得益于苏辰对农事的重视,燕国年年丰收,百姓温饱有余,平民子弟读书进学已经变得不再遥远。

    “这个崔州平可是崔琰的晚辈?”

    “回陛下,崔州平,名钧,字州平,乃是前朝太尉崔烈之子,属于博陵崔氏,而崔公出自于清河崔氏,不是崔公族中子弟。”

    “博陵崔氏?”说到这里,苏辰想起来了,这崔钧是大汉五原太守崔寔的侄儿,崔寔之名在五原妇孺皆知,所以他对此有些印象。

    看到苏睿与在座的士子谈笑风生,挥洒自如,苏辰心中甚慰,这个由他亲自教导的苏家长孙已经成长起来了,至少能让苏家在三代之内,没有忧患,至于三代之后的事情,苏辰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朕有意为睿儿寻一门亲事,让公有何建议?”

    “这”张让不敢进言,他深知自己的位置,不会做出逾越之事。

    苏辰心中倒是有个人选,此人便是步鹫的侄女步妍,他从步练师口中得知此女美若天仙,才貌不凡,睿儿即将成年,也是时候为他寻一门亲事了。

    “让公,你去找太子少傅步鹫,就说朕听闻步家有女名妍,朕有意让她嫁给睿儿为妻,此事就由让公去办。”

    “臣领旨!”

    苏辰之所以为苏睿取步家之女,一方面是为了稳固苏睿的地位,必将将来苏进继位后,他也不能保证苏进一定会立苏睿这个嫡长子为储君,要知道蔡瑁的女儿嫁给了苏进,并且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张鲁的女儿也嫁给了苏进,同样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两个外戚势力都不小,尤其是襄阳蔡氏,他不能不防,苏睿虽说有袁家以为臂助,但袁家已经没落了,袁氏子孙都被他当成了废物来养,袁熙袁谭袁尚也知道自己此生就这样了,整日里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彷徨度日。

    苏辰倒是有意起用这袁家子孙,只不过此事他终究还是有些顾虑,未能施行,袁家的降臣如田丰沮授审配逢纪之流,都是支持苏睿的,毕竟袁家是他们的故主,哪怕为了心中的抱负,他们也都要支持苏睿上位。

    这些年,苏辰虽然没有起用袁氏子孙,但对于袁绍和袁术的降臣却是大大重用,沮授田丰如今都在六部任职,田丰已经是刑部尚书,在朝堂之中地位不低,沮授也在兵部担任兵部侍郎。

    其余人也都基本上成为太守刺史,这些人也着实有能力,治理地方只能说是大材小用。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苏辰不希望苏睿身上有太多士族的影子,步家虽然也是士族,但比起清河崔氏这等名门望族来说,还是差了一大截,娶步家之女为妻,苏睿将来的掣肘会少很多,打压士族是一个长期秘而不宣的国策,为此他专门扶植起来一个功勋贵族与之抗衡。

    关羽徐晃等人都是寒门出身,他们如今也都是国公之位,这些功勋贵族的存在正是为了打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