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破三国-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欣喜,可并没表示出来,而是问道:“王允之意若何?”

    “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

    听到李肃的话,董卓大喜道:“吾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哉不可失!”

    说罢他便命心腹将领李、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万守住坞,自己即日摆驾回京;走在路上,董卓回头看向李肃,心情大好,许诺道:“吾为帝,汝当为执金吾。”李肃拜谢称臣。

    董卓临走前去给母亲池阳君告别,其母时年九十余矣,问他:“吾儿何往?”

    董卓答道:“儿将往受汉禅,母亲早晚为太后也!”

    其母听后有些担心地说道:“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董卓不以为意:“将为国母,岂不预有惊报!”遂辞母而行。

    临行之前,又对貂蝉说道:“吾为天子,当立汝为贵妃。”貂蝉已明知就里,假作欢喜拜谢。

    董卓出了邬上车,前遮后拥,望长安来。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董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董卓问肃:“车折轮,马断辔,其兆若何?”

    李肃心中一惊,面上不露声色,答道:“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董卓喜而信其言。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卓问肃曰:“此何祥也?”

    李肃答:“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

    董卓又喜而不疑。要不说上天要让他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上天如此示警,动作利令智昏,全然不知。

    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董卓进至相府,吕布入贺。董卓对他说道:“吾登九五,汝当总督天下兵马。”

    吕布拜谢,就帐前歇宿。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歌声悲切。董卓听后问李肃:“童谣主何吉凶?”

    李肃这一路上差点没被这些天象童谣搞成神经病,心说这时间快些过去吧,不过还是老实地答道:“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

    董卓没有怀疑,当晚便唿唿大睡,只有吕布守在董卓身边,趁他睡着之际,一指点在了董卓身上。(。。)

第220章 董卓伏诛() 
董卓继续做着当皇帝的春秋大梦,浑然没感觉到身体有什么不对,次日一早,董卓醒后,觉得有些不舒服,对吕布说道:“奉先,咱家今日觉得头晕眼,精神不济,莫非是不祥之兆?”

    “义父不必多心,想来是昨日义父舟车劳顿,没有休息好的缘故。”吕布径直解释道。

    “嗯!”董卓没有深究,草草用过朝食,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董卓惊疑,又问李肃道:“此道人何意?”

    “乃心恙之人也。”李肃乃唿将士驱去。

    董卓进朝,群臣各具朝服,迎谒于道。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而行。到北掖门,军兵尽挡在门外,独有御车二十余人同入。吕布落后一步,没有随李肃同入,董卓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惊问李肃道:“持剑是何意?”

    李肃不应,推车直入。王允没看到吕布同行,心中惊疑,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当即大唿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

    两旁转出百余人,持戟挺槊刺之。董卓衷甲不入,伤臂坠车,本以为以他的武艺不会出事,却不曾想坠车之后,董卓只觉得天旋地转,浑身都使不上劲,立即大唿道:“吾儿奉先何在?”

    让董卓和王允都惊奇的是,吕布此时竟然不在这里,王允手下忽然涌出一人,直接上来,趁董卓立足未稳,一剑砍在董卓的脖子上,未曾想董卓丝毫没有反抗,一代枭雄,就这么被一个无名小卒砍掉了头颅。

    那人提起董卓的头颅,来到王允面前,说道:“王司徒,董卓已死!”

    “好!”王允提着董卓的头颅,登高唿喊:“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问!”

    其余溃兵不足为惧,王允又喝道:“助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

    李肃应声愿往。到了李儒家中,却听李儒家仆说,李儒被吕布接走了,李肃顿时明了吕布的心意,当即没有回复王允,而是径直去函谷关找段煨等人。

    王允又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卓尸肥胖,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王允又命皇甫嵩领兵五万,至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

    等他想起吕布的时候,却满长安都找不到吕布的人影。

    却说吕布救出李儒后,对他问道:“王允设下陷阱,诛杀义父,如今长安已经没有了我等立足之地,先生以为该如何是好?”

    李儒并不知道吕布与王允暗中勾结,知道内情的不过是李肃,黄婉等区区几人,得知董卓被杀后,李儒惶惶不可终日,一心想着该如何保护董卓的家眷。

    此刻听到吕布的话,心中一动,趁机答道:“将军何不速去邬,收飞熊军为己用,而后联络相国麾下将领,兵围长安,为相国报仇。”

    吕布听后长叹一声道:“我虽有为父报仇之念,无奈飞熊军中的李郭汜对我成见颇多,要想收飞熊军为己用,谈何容易。”

    “将军勿忧。”李儒当即答道:“邬如今除了李郭汜之外,还有张济樊稠二人驻守,此二人对相国忠心耿耿,若是李郭二人不愿为相国报仇,将军只需杀之震慑即可。”

    “有先生在,吕布无忧!”

    说罢,两人便引兵连夜王邬而去,路上碰到了徐荣的军队,两人合兵一处,直奔邬。

    李郭等人看到吕布的大旗,又看到李儒在侧,没有丝毫怀疑,打开了大门。

    大军入城之后,吕布召集李郭等人军帐议事,言道丞相被王允杀害,西凉军危若累卵。

    李郭等人听到丞相死去,惶惶不可终日,一时间失去了主心骨,这时吕布忽然说道:“我与领兵为义父报仇,诸位可否助我?”

    此话一出,李立即反问道:“汝不过是一降将,有什么资格让我们服你?”

    李话音刚落,郭汜也附和道:“汝不过是三姓家奴,不值得我等追随。”

    吕布听到三姓家奴这几个字,心中大怒,直接拔出随身佩剑,一剑斩杀了李郭汜两人,张济和樊稠吓得不知所措。

    吕布这才说道:“李郭二人对义父有反心,已经被我诛杀,尔等如何?”

    这时候,李儒也帮衬地说道:“如今丞相虽然去世,但丞相的老母亲眷都在邬,我们必须保护丞相的家眷,如此就需要一个零头之人,吕将军乃是丞相义子,武艺冠绝天下,你等当助他为相国报仇。”

    李儒这话一出,张济樊稠等其余将校莫不听从:“拜见将军!”

    “诸位不必多礼,咱们当务之急,是如何应付皇甫嵩的大军。”

    吕布以雷霆之势把飞熊军收归旗下,斩杀了李郭二人手下不愿归附的将官,他亲自统领这一部,随即又去给董卓的老母亲池阳君请安。

    董卓老母得知董卓已死,悲泣流泪。

    吕布得到董家的支持,顷刻间就掌控了邬所有军队,他自己统帅最精锐的飞熊军,其余西凉军让徐荣统帅。

    徐荣不负众望,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掌控住了这部分西凉军。

    皇甫嵩引兵五万来到邬,只见邬城上火光高照,他祭起圣旨,想要讨贼,却不曾想城上打出了吕字旗号,一支骑兵忽然从城内杀出,皇甫嵩仓促应战,不是对手,本人也被吕布斩杀。

    吕布杀了皇甫嵩之后,收拢了数万残兵败将,让徐荣留守邬,自己则带兵往长安而去。

    长安城内的王允正为吕布之事不解,不明白为何最后关头,吕布竟然临阵退缩,私下以为吕布畏惧,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如今董卓一死,王允高枕无忧,当即召宾客在府中饮宴。

    王允不知道,这临时变卦之计却是陈宫所献,陈宫以为,若是当场诛杀王允,且不说吕布能不能收拢二十万西凉军,甚至还会遭到朝廷大军的围攻。

    可是先留着王允就不一样了,王允对西凉军的威胁正是吕布收拢西凉军的大好时机,只要掌控了西凉军的兵权,区区王允,不足为惧。

    陈宫接到吕布快马报信,而后在长安乃自整个凉州散发王允将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消息,没过多久,整个司隶地区以及凉州,流言蜚语甚嚣尘上,西凉军惊惶不已。(。。)

第221章 王允殉国() 
李肃得知李儒被吕布接走之后,便知大势已定,王允不过是跳梁小丑,乱世之中,谁有兵权谁才是老大。

    在这个时候,李肃当然知道该如何选择,同时他也知道,要想在朝廷之中占据一席之地,便需要为吕布立下大功,吕布肯定是去收拢邬最精锐的飞熊军去了,除此之外,西凉军五大中郎将中,剩下三人便是段煨牛辅和董越。

    董卓当初退往关中长安的时候,把凉州军团的大部分兵力都放在长安外围,以防备关东群雄,主力部队分为三个兵团由他的心腹将领三个中郎将率领屯驻安邑、华阴、渑池一线这三个地方都是关东进攻长安的必经之路,东中郎将董越屯黾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

    后来牛辅被董卓调往陕县攻打汉室忠臣朱,牛辅趁机接管了段煨的部队,可以说现在牛辅手下的西凉军占据了整个西凉军团的三分之一。

    李肃星夜赶到陕县牛辅军中,得知董卓被王允杀死,牛辅惊慌失措,生怕士兵反叛,急忙召集胡轸,段煨,以及校尉贾诩商议。

    牛辅此人怯弱多疑,不是统帅之才,可他毕竟是董卓的女婿,根正苗红,若是得到他的拥护,吕布就能够名正言顺地接管所有西凉军。

    所有人到齐之后,李肃首先说道:“诸位将军,丞相的义子吕布将军如今已收拢了邬的飞熊军,会同徐荣,正准备兵围长安,为丞相报仇,我们应该赶快赶过去,与吕将军合兵一处,否则长安再无我西凉旧部容身之所。”

    牛辅方寸大乱,一时间失了主见,即便是听到李肃这么有建设性的建议,仍然犹疑未决。

    段煨本来就对董卓没什么好感,他出身高贵,乃是段颖的族人,心里忠于汉室,趁机说道:“李将军此言不妥,如今王司徒要灭我西凉旧部只在旦夕之间,我们若是起兵反抗朝廷,与反贼无疑,所以我建议我们派出使者面见王允,请求归顺朝廷。”

    听到这话,胡轸也附和道:“是啊,我等非是关东诸侯那群反贼逆臣,相国虽死,我们却不能起兵反抗朝廷,不如向朝廷请降,方有一线生机。”

    牛辅本来就拿不定主意,听到段煨胡轸二人的话,他又害怕自己无法掌控所有西凉军,心中越发犹疑,对着贾诩问道:“文和,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贾诩当然看得清楚,若是请降,只怕必死无疑,起兵反抗,尚有一线生机,只是他知道牛辅的性格,只有把他逼到了绝处,才能激发出他的血腥,斟酌再三,说道:“将军,世人皆可以请降,唯独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