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远侯班超-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樊儇已经将全家存活下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已经“浑浑噩噩”二十二年的二公子班超身上。

    班超请冯垦一起来到过河到渭城(注:即今咸阳),先是花八千钱买了两头耕牛,又购置了铁锄、铁钁、铁铧等农具。他与虞四月带着家中的仆人和十七家徒附,用十余天时间,将田舍整修一新。然后又开始大规模挖沟挑渠,平整土地。并将阜顶无主荒地,凡能勉强耕作的,全部开垦出来,竟然又得了三十余顷。

    这段时间,班超常居田舍,与龙三带着徒附们起早贪黑地干,有板有眼地下地耕作。到四月上旬,便已经抢得农时,提前将两顷好地、几十顷拾荒地全部种上春栗。

    班超在田地内耕作,夜玉、樊儇则在家纺纱织帻、种菜养猪。

    天遂人愿,这一年春夏秋三季天并没有大旱,苗出得又不错。龙三带着徒附们间苗、压苗、锄草、浇水、追粪,忙活了一年,收成不错,第二年春荒时节,连徒附们也第一次没有闹春荒。但是,第二年却遭了春旱,只到夏季雨勤墒好了才种上栗,没想到,晚种的夏栗到了秋季,这几十顷薄田又是大熟。

    两年风调雨顺,班家总算渡过最大的危机,勉强不用饿肚皮了。

    但由于经历了十年军阀混战,水利、农田受到破坏,前汉时四通八达的灌溉水渠多已荒废,关中平原水患、旱患频乃,渭西五陵原农地田地望天收。班家的薄地,即便这两年较好的年份,亩产不过一石多一点。交完租税,还足徒附,便所剩无几。到了青黄不接的春荒时候,全家还是十分艰难。

    这十七家徒附,都是前汉时班府的雇户。十年战乱,十剩其一,老弱病残,靠租种班家的二顷(注,汉顷约为今半顷)耕地及自己垦植的几顷荒地为生。东汉初年,地主与雇户一般五五分成,也有六四、七三分成的。而班稚当年立下规矩,班家与雇户却是四六分成。

    班超便沿袭祖宗定制,仍与徒附们四六分成。

    此时的班家,在安陵邑几家大族和无数小户中,仅是渭西的一个小小的小地主。连班家生计都是如此艰难,渭西庶民百姓生活之困苦,可以想象。

    班超迁徙到五陵原的两年,除了学会耕作,还带着徒附们重建了班家村。

    这些徒附,原来都与普通庶民一样,居住在半地穴式的草棚之内。这种草棚一般先在地下挖穴,约半人深。然后再在四周夯土为墙,顶上有梁,梁上苫芦苇与茅草为顶。草棚虽然冬暖夏凉,但却低矮阴暗潮湿,卫生极差。

    班超与虞四月利用农闲时间,在成国渠河畔邻近班家田地处另外择地,带着徒附们建起十七座草屋院落。每座草屋三间正房,两间厢房,以夯土墙为院落。新居仍命名为班家村,也正因为此,班家的徒附也最是忠心。

    两汉时候,民间每户都要养豕(注:汉时称猪为豕),年底过年前杀猪卖肉,挣足零用钱,再留一点肉过年用。那时候百姓养猪,猪圈都和茅厕建在一起。茅厕在猪圈边上一隅,人的粪便落下被猪吃掉。班家是读书之人,班超觉得不雅,便将茅厕与猪圈分开建造。

    传播此风的,就是冯垦兄妹俩。自从班家来安陵邑后,年仅十二岁的冯菟便仅吃班家养的猪肉。后来,兄冯垦请班超帮着改建了自己家的猪舍,此风很快在渭水西边大户人家流传开来。

    而一般农户,仍是茅厕与猪圈相连建筑。此风直至明清,未尝有变。

    返回安陵邑的当年,班超改建了猪舍后,樊儇、夜玉与雁旋带着侍婢,在繁重的纺织之余,还养了三头猪,原来想交一头给官府(注:两汉时规定,民每户必养猪两头以上,一头为赋税),另两头到了过年的时候,便杀了让全家过个好年。

    可没想到,小猪养不久都先后生病死了,让已然拮据的班家雪上加霜。

第十三章 初露峥嵘() 
大户人家出生的三个女人,何尝知畜养之难。幸好仆婢芙蓉自告奋勇,承担起了畜养之责,才帮她们解了这一难题。

    芙蓉长得文文静静,身材高挑,长相柔美,比班超小两岁。她原是冯家祖母于氏贴身婢女,因忤逆冯垦不让其得手,先要被活埋,后被沉河,幸好为班超所救,也就因祸得福成为班府侍婢。被班家收留后,樊儇和夜玉将她嫁与徒附龙三为妻,新婚后现已生养一子。

    芙蓉轻声曼语,性格柔弱,却甚是能干。接手畜养后,到了第二年,班府果真养了三头大肥猪。肥猪固然令人喜爱,可气味着实不雅。于是,班超又拆了原在班宅前院马厩旁的猪圈,而是将其转移到田舍院外,菜地旁边。

    两汉时代,农作物主要有粟(注:即谷子)、菽(注:即大豆、小豆)、麦(注:即大麦、小麦和稗表、乔麦)、梁(注:即高粱)、苴(注:苎麻,籽汉时食用)这几种,生长季节比较灵活。汉时三辅地区气候比现在偏冷,但这几种作物也都适宜种植。

    田地太薄,班超和虞四月悉心耕作,一家人也仅能勉强糊口。幸赖冯垦一家人力、畜力鼎力相助,再加上龙三和徒附们用心,班超和虞四月总算将几十顷薄地慢慢侍弄得有模有样,也让全家与众徒附勉强糊口。

    东汉初年,人丁十剩二三,可谓十室九空,田地遍地撂荒,放眼尽皆芜野。农民开垦无主荒地、拾边地,官府一般顾不上管。班超在五陵原农耕的几年,虽然自己开垦了四五十顷高阜上荒地,但安陵邑一直按照当初授田的两顷地征租税。

    夜玉和雁旋带着仆人种桑养蚕,搞了一个制衣坊。夜玉悟性好,她让班超种植桑柘、纻麻,并向仆妇们讨教从植桑、养蚕、漂絮、纺绩、染色到制作服装的全过程。回到安陵的第二年,她就命虞四月从长安买来纺机、织机,试着纺线织绩织履,先是织出丝麻粗布。年底时,班宅第一块粗绸就织成了。

    虞四月又遵夜玉令到长安买来几架织机,班宅内几架织机通宵不息。大儒之后樊儇善女红,小时在闺中就习过织绩、裁衣。她亲自动手剪裁,做成襦袄丝裙绣履,让虞四月派龙三等人拿到长安和咸阳出售,换钱则可以买盐、打灯油等零用。

    看着家中嫂嫂雁旋、小妹班昭面黄肌瘦的面孔,这两年紧巴巴的苦日子,让二公子班超心痛。土地只有这几十顷,又是薄田,他便在轮作上大做文章。

    早在从前汉武帝时开始,耕作便推行休闲轮作。《齐民要术》中记载的“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轮作知识,主要来自于经济发达的关中盆地和黄河流域。

    但三辅偏寒农时稍短,雨水难调,一年到底累死累活,夏粮和秋粮很难保证都丰熟。因而来到安陵邑第二年的秋收之后,进入冬季农闲季节,带剑农夫班二公子便连着十来天坐在小西河边,看着是对着蓝天白云和奔流不息的河水发呆,其实是打上了成国渠的主意。

    十来天后,班超开始了行动,他要搞一个大工程,制作水排(注:即水车),调河水溉田。他带着龙三、班前和徒附们,先丈量了河道至垅阜上耕地间这一段地形,然后精心设计、计算,在几块麻布上慢慢画成了草图。

    图有了,接下来便是要说服班、冯两家人。班超拿着图回到班府、冯府向大人们宣讲,可没有人能看得懂他画的这怪物是什么,可也没有人反对。两年耕作,已让两家的大人们都相信沉默寡言的班二公子断然不会胡闹。

    只有二个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那就是自家的侍婢芙蓉和冯府的女公子冯菟。两个娇娇女坐在田舍中席上,不厌其烦地听着班超滔滔不绝讲解水排的妙处,似乎被深深地迷住了,还频频点头。两人其实都未听懂,但都流露出一付信服甚至崇拜的神情,让班二公子信心倍增。

    坡顶也有冯家六七十顷地,听说班超想制作水排把坡上高阜中的薄田变成膏田,冯垦虽然积极支持,但还是象看怪物似的看着他。

    “汝要真能将垅上荒地变成膏田,吾赠送两顷膏地、四头小牛崽为酬资!”冯家在垅上的田地主要是撂荒放牧用,原就比班家的薄田强,但要果真能调上河水,最大受益的其实还是冯家。只不过他对好朋友班超的话,还是将信将疑。

    “一言为定!”班超信心满满,信誓旦旦地与其击掌道。听说要给两顷能浇上水的膏田,班超涎水都流下来了。

    于是,庞大的工程开始了。班超与龙三、冯垦带着两家的徒附们,从冯家的林地内伐来几十根大木头,在成国渠边冒着严寒整整干了一个冬天。到来年的二月份,气温逐渐升高时节,高高的水排(注:即水车)、用木板凌空架起的长长的灌溉水渠,全部都完工了。

    水排设计精巧,平时利用成国渠河水水流的自然冲击力推动车轮叶板,水车轮幅直径达三丈,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成国渠建成于前汉中期,渠首位于郿县(注:今陕西眉县),引渭水,自西南流向东,沿十一座帝陵,至上林苑(注:今咸阳及户县、周至一带)入蒙茏渠,一年四季水流喘急。

    水排立于成国渠东岸,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到了枯水季节则以人力助推。

    当水流冲动或人力转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排大轮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近两丈高,倾入木槽,再通过木头水渠源源不断流入地势较高的田地。当哗啦啦的水流灌入高岗上的田地,班家的两顷薄地与冯家的几顷薄地,顿时变成了水浇条件极好的膏田,两家因而一片欢腾。

    水排建成之日,整个五陵原也被震动,前来观瞻的人络绎不绝。

    为报答班超的贡献,冯垦果真将阜顶坡上冯家耕地中的两顷膏地、四头牛犊送给班超作为酬谢。不过,他到底是大地主,又附加了条件,说白了就是明晰产权,“水排,算班、冯两家共有如何?”

    “垅上两家地原就沟渠相连,水排又为两家共建,自然两家共有共用!”

    冯垦说这话时,冯菟正站在兄长冯垦身边,眼巴巴地看着班超。班超看着一双如星星一般亮晶晶的眸子,那又犹如深潭一般的目光中,分明写满了欣赏、期待甚至崇拜,于是豪气倍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班超这一惊天举动,彻底改变了家中人对他“浑浑噩噩”的评价。从第三年开始,班家肥沃的田地每亩地能打三石栗和杂粮,糊口问题一下子彻底解决了。

第十四章 邻家笨牛() 
班超和虞四月又在班家的田舍(注:代地主田地中间均有田舍,豪族大户则为庄园,仓储和放置农具、养殖耕牛用。大户的庄园,也是生活享受的场所)边,开辟了几亩菜园子。由心细的芙蓉喂猪之余,带着几个仆户负责料理。

    龙三和芙蓉很勤快,菜圃内种上了葵菜、韭菜、香菜、子姜、辛菜、紫苏、甘瓠(注:葫芦)等四季蔬菜,田舍院中除养猪外,还养上了鸡、鸭、鹅、羊、狗。樊儇和夜玉大喜,养蚕纺织之余,常常会到田舍中菜圃内劳作。

    两个大户人家出身的女人,至此已经完全变成了农妇。

    一切都走上了正规,仅有些许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