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远侯班超-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别部所经之处,旧时村寨的遗址、痕迹却比比皆是。前汉时,这里位于上林苑中,虽然人烟比关中盆地要稀少一些,但也是繁胜之地,沿官道两侧,曾人烟鼎沸,村寨密布。汉武大帝刘彻曾多次到太华山集灵宫祭祀太华山,位于华阴的太华山上、中、下三祠也香火鼎盛,令人向往!

    然而,更始之乱后又是连年混战,到光武大帝刘秀中兴大汉时,人丁十剩二三,举国人口已从前汉末的六千六百万人,减少到了二千一百万人。从华阴至郑县,曾经的盛世繁华已经不再,人烟稀少,田地撂荒,一片凄凉之相,令人叹息不已!

    前军军侯田虑选择敷水(注:即今罗夫河)西畔的一块平整高地,作为营地。这条小河叫敷水,从敷水到向西数十里的方水(注:又称圣水,即今方山河,发源于方山峪)之间的广大区域,便是耿忠看好的别部训练之所。

    前军选择的营址,让班超十分满意。敷水源头在太华山上的大敷峪,河水清咧碧绿,奔流不息,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弯儿,又一路北上,融入喘急的渭水之中。从营地放眼向河西望去,只见太华山下,地广人稀,一马平川。西边郑县最近的村寨,离这里怕也有几十里。

    班超伫马敷水畔,眺望着远方如茵的旷野,耳畔又响起羌人的鼓噪、喊杀之声!当年班超曾领着班秉、班驺先在这里斩杀雍营五名士卒,后又率班、冯两家,在这片旷野上与百余名羌人血战一夜,斩杀数十羌人,自己也差一点命丧官道旁。回首那段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他止不住鼻子一阵阵发酸。

    此时才是晌午,天上白云滚滚,而地上枯草萋萋,在凛咧的寒风中随风起舞,如波涛起伏。无垠的旷野上,偶尔有落叶老树、荆柳枯丛点缀其间,细看,与漠北草原还真有那么点些许相似之处,太适合骑兵训练了。

第四章 河西阵() 
军侯们指挥士卒在这片高地上开始扎营,他们铲除一人深的枯荒茅草、杂荆,按序扎下帐蓬,临时营盘很快便建成了。

    别部要在这里驻训三年,军候们又带领刑卒策马到八九里外的太华山麓,到傍晚时,便伐来无数大木,开始建筑营寨。到第二天傍晚,辕门、望楼、寨栅等,便全部制成。坚营已成,班超给营地起名为“别部营”。

    汉军出征,根据征程远近,一般会有大批役夫、役妇押辎重队随行。假如十万大军进行数千里远征,则辎重队会占去大部,最多时能占去八成。但别部三百余卒徙太华山驻训,未带役夫、役妇,辎重由兵曹吴彦带十数名辎重兵驭几十峰骆驼随军而行。

    刑卒们扎营毕,又在敷水上的官桥两侧,按吴彦画好的图形,建起几座简易木桥。营区则建在敷水东的高台之上,一河之隔的这片广大区域,便成了天然的训练场。

    这片训练场是崤函官道上必经的节点,西起长安、东至京城雒阳的官道,在陕州境内俗称为崤函官道,是“襟带两京(注:即西安、雒阳)”的锁钥,是自古以来中原通关中、达西域的咽喉要道。而别部这三百卒,也成了屏障京城雒阳的第一支汉军部队。

    营栅、木头营房、桥梁已经建成,在敷水旁边扎营毕,当天晚上班超便升帐,将三个曲分成三队。按照北军练兵署规定的内容,训练内容分体能、步战、马战、步射、骑射、斥候、骑兵阵法(布阵、破阵)、掠营、冲击、隐藏、攻城、守城和沙漠作战、山地作战等共二十余个科目。

    这些共同内容,都是奉车都尉窦固与骑都尉耿忠亲自定下的,也是汉军的基本功,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班超则根据匈奴人的作战特点,又规定三年练兵,以“肉搏”、“骑射”、“奔袭”和“将兵”为四个重点,并规定了每天的训练量,每十天检查比武一次,每两个月大比武一次。

    永平五年,窦融将《司马兵法》、《六韬》、《三略》、《鬼谷子阵图》和《河西阵图》五卷羊破书传与班超,其后多年,班超精心研习。尤其是《河西阵图》,记录了河西军与北匈奴、隗嚣的大战历程,每一战后,窦融都会详细记录自己的战场心得,可谓弥足珍贵。

    《河西阵图》最后一章中,窦融对凶悍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特点,进行了细致总结,窦融的结论是八个字,即“少搏长围”。他认为,北匈奴人的战术,说白了,就是“少短兵相搏”,而“长狩猎围猎!”

    对北匈奴的这种游牧战术,窦融形象地称为“沙漠狼群之术”,并用三句话进行了精辟概括,即“行如满月问路,进如群狼毕至;临如尘暴席卷,围如众狼狩猎;陷如万箭凿心,祭如径路取首。”

    所谓“行如满月问路,进如群狼毕至”,窦融解释道,“北匈奴习俗,惯满月进兵。行军必多路哨探一二百里,如狼群‘问路’。其后大军方行,疾如潮水,一涌而至!”

    所谓“临如尘暴席卷,状如众狼狩猎”,即“每临战阵,必千骑贲张,如沙漠尘暴,席卷而至。其临敌战术,如猎人群集狩猎,举族围捕,阵势庞大,以包围为主,其势不可挡。”

    所谓“陷如万箭凿心,祭如径路取首”,就是“交锋之始,即以坚骑,径冲敌阵,不论众寡,长驱直入。若一冲不动,则次队再撞。不畏坚垒,不计死生,如祭径路,取敌首级,最后屠城!”

    “径路”是匈奴人的战神,在匈奴人的习俗中,“径路刀”(注:即匈奴人的弯刀)是直通灵魂的。故而在大战中,匈奴人往往要取人首级为酒器,并对占领地实施大规模屠城。

    在数十年与匈奴人的血腥较量中,窦融大人对北方凶残的匈奴人,已经认识到了骨头。数千年在漠北苦寒地带形成的游牧战术,何其剽悍、凶猛。班超早已经将窦融大人的心得牢记于心,他清楚得很,别部要成为如大秦军队“锐骑营”那样的劲旅,就必须在战力和意志上超越凶悍的北匈奴人!

    可别部现在仅有三百人,如果按照满编三千人算,还有二千余人全部是待死刑卒,要到三年后出塞前才能补充到别部。这二千余人得不到训练,班超现在只能将希望都放在这三百人身上,把他们训练成凶猛的老虎。将来,就靠这三百只老虎,带领三千乌合之众去跟北匈奴人拚命!

    想明白这些,他将窦固和耿忠规定的训练科目,简化成“肉搏”、“骑射”、“奔袭”与“将兵”。肉搏,是最基本的战技,包括步战、马战、陷阵等。骑射,包括步射、马射,要能在疾驰中百步穿杨。奔袭,包括了其它所有科目,是别部作为“奇兵”的看家本领。

    而“将兵”更重要。这三百士卒不仅自己要具备超强的战场拚杀本领,他们还是未来别部的种子。他们必须成为三百只老虎,学会带领二千余十恶不赦的“恶狼”冲锋陷阵!

    训练由三位军侯组织,完全按照实战要求进行。开始时,兵油子们新鲜劲没过,训练热情高涨。可时间一长,他们就耐不住寂寞了,原因无它,女人!

    汉军出征时,一般各营都配有役妇营,实质就是营伎。这些役妇一般为重罪犯人连坐之妻、女,她们不仅要用肉体抚慰戍边士卒,还要兼管后勤服务。但班超带兵进入太华山时,未带役妇营。士卒们慢慢开始怨声载道,都是体壮之年,精力过剩,无处发泄时,打架斗殴便是家常便饭。

    这些士卒分成若干山头,来自雍营、虎牙营、黎阳营、河西和塞北的郡兵,各有各的山头。每日训练之余,士卒们打群架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打得地动山摇。每天,三军军侯和中军军法曹班秉,都要惩罚一批士卒。但兵油子们不怕军棍,让军侯们一筹莫展。

第五章 崇尚强者() 
深受窦融大人影响的班超,却根本不把士卒们打架斗殴当成坏事。

    田虑、华涂、梁宝麟三位领军军侯有点着急了,数次进入大帐禀报,班超却从不过问。一次田虑道,“司马,得想点法子,军营之内,岂能让兵痞猖獗?大战将至,士卒无法无天,别部如何能战……”

    班超却淡然道,“传令,打伤人者罚,打输者则重罚!”

    此言一出,三位军侯面面相觑。三位军侯心里虽然没底,但时间不长后便慢慢明白了班超的意思。这里是荒山野岭,想闹就闹吧,想打便打罢,别部应有血性,打架又算得了什么?闹够了,打够了,兵油子们也就认命了。

    果然,这些兵油子们闹腾一阵,打了几次规模更大的群架后,竟然慢慢消停了。这里没有酒肆,没有伎馆,没有歌坊,打架打够了,想女人的心思也渐渐没有了,只好一门心事用在训练上。

    在雒阳时,这些兵油子每月拿了饷钱就是泡伎户(注:即私娼户)。北大营周边挂牌的伎户数十家,未挂牌的暗伎户有数在家。每到夜晚,莺莺燕燕,迎来送往,都吃的这营生。现在,这里数十里外才有人家,而且还都是耕作农田的农户,哪里有那宝贝?

    人就是这样,真没有想头了,也就死心了。

    华阴县衙每隔一段时间,县令朱五木都会亲自押运粮草来。三百余士卒,三百余匹战马,四五十峰骆驼,需要大量的栗米做为精料。每次朱五木来,班超都会用丰盛的猎物款待,两人相见恨晚,甚是投机。

    班超命只需要运送黍米,其余由别部自筹。这里是太华山,马的草料充足。山中有的是野兽,山间溪水中有鱼,吃肉比在雒阳北营时还方便、新鲜,木柴更是满山遍是。朱五木闻言,笑得脸上乐开了花儿。

    别部主动减轻华阴县供给压力,朱五木投桃报李,征集华阴民力五百余人,在太华山北麓的丛林外缘,修建了一截夯土城墙。这截城墙长二十丈,高七丈,宽五丈。城墙前的土夯成墙了,取土后的坑还修成了护城河和吊桥,城门楼两侧,还修建了两个马面。

    工程完工后,朱五木请班超和三位军侯去验收,把几人感动得差点落泪。朱五木是有心人,彻底解决了别部攻城和守城训练难题。

    作为“报答”,班超当即表态,太华山内的山匪,他全包了!

    士卒们给宋母建了一座大木屋居住,朱五木开始以为班超带着家眷。现在见班超对宋母恭称为“宋阿母”,且恭敬如自己的阿母一般,而全营的刑卒对老人都恭恭敬敬,便肃然起敬。

    在整个永平时代,政风清新,庸官、贪官是混不下去的。朱五木也是个能臣,汉军即将北征,他一心为汉军训练着想。为交好班超,他专程送来了全套食器、用具,并送来了十三名健壮的马夫、役仆,为别部料理战马、骆驼。还送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名叫水仙的十二岁小丫环来侍候宋母。

    班超则早晚问安,每餐必请宋母上坐,以事母礼待之。三位军侯则带着士卒们,训练之余在敷水边开垦了几块膏地园圃,好让宋母可以种菜打发时间。整整在太华山三年时间,由于宋母在,别部军营如同温馨的家庭一般。

    远离北军大营,没有将校、司马们盯着,班超完全按照自己的套路来训练士卒。训练之余,便带着士卒们开荒种菜。他未急促替宋母鸣冤,时机未到,他要水到渠成!

    此时的班超,手里可打的牌很多,他已有成算,并已经悄悄着手营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