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那个看起来像是庞然大物的海报集团,只不过是民间的一个商号罢了。他将和其他的海商一样,服从海外制置司管理,遵从他们在产业布局上的指导意见,在必要的时候也会使用自己招募的武力,共同捍卫大宋海商在海洋上的航行自由之权利。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的印度洋上,有那么一群不像话的海盗,经常活跃的宋朝海商来往的线路附近。

    保护自家的国民当然是朝廷和官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是在宋朝之前的时候,这种责任执行得并不彻底,甚至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绝大部分军队,在交战的时候都不会顾及百姓的安全。

    但是康采恩却用这一招将应该归他管理的海商,彻彻底底的绑缚在海外制置司这条大船上。

    而这条大船的控制权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掌握在他的手中。

    这就意味着在此向体制刚刚推出的这几年里,它将以制度上的排它以否定其他人干涉他海外经营的策略。而他为海商们提供的安全保障,也将在第一时间内占据很多人的人心,让其他的世家大族们无法通过底层渗透的方式,摧毁它的管理体系。

    如此一套完整而又独立的纵向体系,彻底搭建起来。

    只不过皇帝关心的只是如何阻挡文官们汇景海贸政策的执行机构而已,至于底层的海上美是不是也要摆出一番防守姿态,那与他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没有直接联系,底层的斗争往往是纷繁复杂的,像他这样高高在上的人,没有那个耐心耗费在这些小事上面。

    但即便他只做到这两点也已经足够了,至少可以帮助他达到他想达到的目的。

    他当然不可能是平白无故帮助康采恩的,他要做的是要向全天下的百姓以及自己的列祖列宗们证明,他不是一个懦夫,不是一个因为西夏的反叛而显得一无是处的皇帝。

    所以他要给予康采恩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只是他也没有想到的是康采恩的实力竟然壮大的如此之快,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弥补方案。

    在此之前,海外贸易和西夏相比较,看上去只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已。即便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海贸已经取得了相当傲人的成就。今晚也只不过认为皇帝终于为他遭到背叛的事情找到了一块相当结实的遮羞布。

    再怎么说。皇帝在海贸政策上的成功,也不可能彻底掩盖过去他遭到背叛的事实。

    除非他的这个成功,狠狠的粉碎了这个事实。

    而现在刚才竟然真的准备带领着他经营不到一年的军队,要去和那个残酷的事实做斗争了。

    倘若能够赢下来,那么大宋朝得到的边境安稳,则几乎要全部归功于康采恩的海贸政策。

    所以在这一刻,他和康采恩之间的同盟关系,毫无疑问的得到了加强。

    就连龙座上那位心思看似有些迟钝,以至于经常给人留下软弱可欺印象的皇帝,也开始慢慢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在一番大吐口水之后,他竟然鬼使神差的开始庆幸起来。

    “多亏寡人结识了卿家,虽然卿家的确年龄尚小,但光是那张海外制置司的妙策,就足够让满朝文武哑口无言了,听说就连吕相公也对此大加赞赏的,他可是个厉害人物,而且轻易也不肯夸赞别人的。”

    赵祯所说的吕相公,当然是当朝首相吕夷简了。

    这个人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奸相,在仁宗朝君子政治的时代里,是最被人看不起的一类人。

    当然在这一类当中他不是相关问题最为严重的,因为至少还有一个夏竦为他兜底,至于之前的那位丁谓,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是在他们之后,历史书上就再也没有说过别人的品质问题了,似乎大宋王朝选拔宰相的标准,一下子从才能变成了人格品质,当然,这种策略也并非全然没有存在过,不过,这里要说的却是君子政治家们逐渐的把持住了朝廷内外的清议民声,以至于他们可以轻易的用字来攻击别人,十几年之后以欧阳修为首的那一批人,就结结实实的给了狄青一次重击,导致这位国家英雄不得不含恨离开权力中心,最终客死异乡。

    换而言之,不同于后来使用民间兴以来打击谩骂别人的欧阳修等人,此时的李简在政治斗争当中所使用的依然还是巧夺天工的手腕。

    他用的是智慧,而不是笔杆子带来的行政蛮横和舆论剥削。

    即便这种所谓的智慧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人的心中,除非是和他一样的人,而且还是能够做出他意想不到策略的同类人,才能够勉强获得他的称赞。

    缴天下之大幸的是康采恩就获得了这种殊荣,所以赵祯才专门将之拿出来表扬一番,这不是随随便便的什么话,而是权力斗争圈子里的诺贝尔奖。

    或者应该称之为吕夷简大奖!

    要是有夏竦或者其他什么人的附属,比如说,后来也被讽刺尖细的梁适,那康采恩就会更加高兴了。

第483章 你好,李元昊—7() 
“吕大相公的称赞,微臣可着实承受不起。”

    虽然看反应的心里的确是美滋滋的,但这句看似谦虚的话还是应该及时丢出去的。

    为什么说是看似谦虚呢?因为这是在撇清与旅游意见之间可能产生的关系。

    他可不希望其他的朝臣们认为他和李姐关系非浅,那样的话说不得就要受这位名声欠佳的大相公连累了。

    可惜皇帝显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在他的心目当中,吕杰那个家伙只不过是个手段高明的臣子罢了。

    手段高了自然会有人在他手里吃亏,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人会说他奸邪。因为按照常理来讲,是不应该有人在叉道上耍花招的,当然这纯粹属于某些人的幻想。就算他是皇帝,也没资格剥夺别人的幻想。

    而且有那么一群傻了吧唧的臣子,对于做皇帝的人来说,显然也不是件坏事,所以他甚至更愿意放纵那群傻子,成为他的臣子。

    因此他对那些城市总是显得比较忍让,当然这一部分的确与他的性格有关,但另一部分也是他的权谋之术。

    所以后来终于参悟了他心中想法的臣子们,才会在最终的历史评价当中说,仁宗这一辈子或许什么都不会做,但是他是最会做皇帝的一个。

    但如果那群所谓的君子会影响到他这位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那他这位九五之尊恐怕就要展现一番它的威力来,培养一两个确实有真材实料的成绩才是他最为要紧的差事,身为皇帝怎么可能不为自己的设计多家着想呢?

    讲空话的橙子的确没有什么破坏力,至多他也只会裹挟轻易对朝堂上的事情指手画脚而已。

    但是,一个朝廷不能光指望着无害的臣子维持下去,还需要真正的一些能够做事的身子,把这个朝廷好好的维护下去,对于皇帝来说,康采恩和吕夷简就是对象是这样纯洁的人,吕夷简的名声已经坏掉了,对于皇帝来说已经不合用了,因为他很有可能像是陈姨所说的那样,属于那种能够把朝廷弄坏的坏人,可是汤台现在还没有那样的名声,甚至皇帝也不会觉得一个只有11岁的幼童会坏到哪里去。

    因此他对于康采恩的希望还是很高的。所以只要是对康采恩有好处的言论,皇里面都会小心的记下来。不管是在谁面前,都要拿出来吹捧一番。这样做的道理并不是为了提高康采恩的身世,而是在清醒的告诉全天下人:被你们那做坏人的理解褒奖他了,被你们称作好人的石中立也没有说他的坏话。

    时钟里的确没有说他坏话,这是一个含着金汤勺出生的重臣。良好的家庭也造就了她独特的性格,诙谐幽默,放荡不羁,似乎这苍天之下就没有什么值得他在意的事情,然而自从那个家伙被塞进了玉津园大学之后。便经常会在秘密奏折当中提及康鼎国学文当中的某些趣事。虽然他不以学问见长,但不可否认的是,问你常常如此多年的他早就已经清楚那些学问在朝政当中究竟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而一向不看重任何事情的他,显然也更加富有批判精神甚至经常在奏折当中,不把孔夫子的圣人教化放在心上尤其是在这几天里,大家批判的情况越来越多,甚至就连赵祯也觉得这家伙似乎越发离经叛道了。

    可惜赵祯也不好说他什么,甚至就连朝臣也不知道该怎样批评这位仁兄。

    久居庙堂的他,对于朝廷中的某些事情轻车熟路。任何明枪暗箭在他们面前根本就没有破坏力,反而是他那张臭嘴巴子张嘴就能咬死个人,因此有他在的玉津园大学,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别人的恶语中伤。

    所以就算有什么风言风语在汴京当中传扬,那些可以风闻奏事的御史们,也不会傻到去招惹那位当年的员外郎,要知道如今的他可是实实在在的园中狮——玉津园里的老师了。

    有了这位仁兄的推崇甚至只是默许的话,就连皇帝也认为康家父子对于大宋的用处,远比想象当中的要大出很多。

    因此就算康采恩刚才用一句谦虚的话当掉了吕剧院的夸奖,皇帝也要再翻出一大堆好话来,非要把康采恩的形象装点得聪明可爱不成。

    “卿家就不要谦虚了,令尊在玉津园当中,经常说起学以致用的道理,我看卿家就是令尊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最好产物。那些个之乎者也的腐儒们,早就该好好和令尊学学了,倘若他们教出来的每个弟子都能像卿家这样,那寡人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这整个大宋,恐怕早就不知道会烦人成个什么样子的,看看青江来到这里之后的表现,汴京城俨然变成了另外一幅样子,而在此之前,那是个繁华的景象,只不过是世家大族们盘剥小名儿堆砌出来的金玉其外罢了。”

    皇帝的这番话倒是让康采恩微微震惊。虽然这位仁兄经常想要到民间去走访一番,但白龙鱼服的危险,却严格限制了他的出行。

    所以,他对汴京城里的商业情况,了解的应该没有那么细致才对。而且,权贵巨贾之家堆砌出来的繁荣也的确是汴京城的实质,只是这更像是后世对此时经济状况的认知,而不是当时人对于此类现象的反思。

    因此,这话很有可能是皇帝从康定国那里听来的。

    所以刚才才会微微的皱起眉毛,想不到康定国的经济理论在大宋王朝是如此的,有市场,就连身居宫中的九五之尊也都已经被他俘获。

    但是汤定国毕竟只是一名技术师教授,虽然他对绝大多数曾经在大学里见到过的课本都非常感兴趣,甚至还可以说是造诣颇深,但是经济领域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好总结出规律的,因此康采恩可要抢在闹出状况之前为这些可能不符合当代的经济规律和言论稍微的辩解一下。

    “陛下,如今微臣虽然让汴京城变得更加繁华,但陈姨所做的和那些权贵之家,豪商之户,并没有多少区别。”

第484章 你好,李元昊—8() 
“这话怎么讲?”

    听到康采恩此番言论的皇帝陛下,显然有些惊疑。

    要知道刚才的那番言论,可是他偷偷跑到御景园大学里蹭课,才好不容易听来的真知灼见。

    而且讲出那番言论的人,还正是面前之人的父亲。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儿子会去否定老子的言论,即便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