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正好是今天在旁陪伴的御医。

    所以他也只是淡淡的说道:“那话是我说的,大王生在京中,不知道这天下百姓,苦于官吏催逼久矣。”

    八大王闻言之后笑了笑,似乎是很赞赏他实事求是的气节。

    但康定国显然心中也很清楚,越是这种表面上的赞赏,越容易在背后隐藏着各种危机。

    不过这样的担心是不方便说出口的,不仅是因为站在八大王面前不知从何问起,更是在以后也不要轻易跟任何人谈起,以免被人为自己和八大王之间心生龃龉,那说不定就会被人谣传成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到时候就算他想要解释一番,也会变成一件麻烦的事情。

    所以康定国也只是故作高人的笑了笑,云淡风清的继续欣赏着上面孩子们的闹腾。

    左右他儿子的那些小伙伴们已经为八大王出了口恶气,以他这位山东人的脾气看来,这件事情也就该以此翻篇了。

    更何况他这位高高在上的八大王,如果轻易与一群年轻士子叫板的话,那还不知道会被坊间的舆论说成什么样呢。

    但是这位八大王却明显有着另外的想法,虽然已经有人替他出了几,但他还是在关注着下面的动态。似乎仅仅以牙换牙还不过瘾,必须要捞回点利息来,才能让他心态平和下去。

    而下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没有让他这位八大王失望。因为他不仅见识到了那几位小小兔崽子的厉害之处,还意外的发现了几位大宋朝将来的栋梁之材。

    不知道二楼有人偷窥的苏颂和王安石,此时还在讨论着几碟小菜的味道,尤其是那份糖拌西红柿,对于他这位宋朝人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神仙美味。

    王安石在他的推荐之下,也尝了两口糖拌西红柿,很快便被这种酸酸甜甜的小菜儿征服了,不过这毕竟是北方的10月天,就算再好吃,也不能在凉拌菜上多动筷子,幸好西红柿的做法有很多种,凉拌了它可以充当半瓶醋的作用,要是用来熬汤喝,却也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热能。

    恰巧在这个时候,一大碗西红柿鸡蛋汤出现在了他们二人面前,虽然有苏颂万般讨厌的香菜,但那股子气息还是让他们两个垂涎起来。

    王安石甚至有些惊异的说道:“这世间能够冷热双吃的菜可不多呀。”

    一旁的苏颂笑呵呵的点点头,抱起汤碗就开始了自己的饕餮旅程。

    没过多久,他的浑身上下就开始大汗淋漓,甚至忍不住要脱下自己的外袍。

    为他们端菜的几名店小二赶紧阻止,说这里的康先生曾训斥过:“这样是很容易着凉的。”

    不过厨房里的大师傅们却立刻叫喊起来,说他们在汤里放了不少的姜丝,这碗西红柿鸡蛋汤在实质上更接近于一碗姜汤,所以不需要担心受凉的问题。

    店小二们听了这番话,才放心的陪着不是离开。苏颂和王安石都是官宦子弟,基本的礼数自然不会短缺了,更何况他们的确是为了自己着想,便摆手示意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只是一旁的大师傅却在那里嘀嘀咕咕的说了起来,苏颂和王安石静心一听,才知道原来是在这里求学的孩子们,并不能随时随地都记住先生的教诲,有些孩子在喝完热汤之后,总是忍不住要脱下外袍,古代的卫生环境和蒸汽时代之前的寒冷气候,都让他们这样的行为容易带来疾病,所以后来在做汤的时候,师傅们总是会按照康定国的要求在里面放些姜丝。

    就算是某些汤品是用浓郁的气息来标榜自家美味的,他们也会悄悄地在食材之中镶嵌几缕姜丝。这月八大王刚刚喝过的丸子粉皮汤,那更是四处都可以见到姜丝的身影。不但汤里有,就连丸子之中也会突然知道姜丝的味道。

    好在八大王对这玩意儿并不在乎,他甚至还曾经听说康定国已经在儿子的农庄之中,开始试种一种可以当做水果吃的生姜。

    如果换做是以前的,他一定认为这是一件不值一哂的荒唐事,但是康定国的身上如今已经和他儿子一样,充满了各种神奇的色彩,所以即便是他这位位高权重的八大王赵元俨,也不能不对关于他的传闻加以重视。

    好在他们两个现在的所作所为,大都会被朝廷里的那些士大夫美讽刺为形而下之学。就连他们两人没有对此提出任何反驳的意思,甚至康采恩还怒不可遏的喊出以旁艺近大道,这是汴京城的学问圈子里发生了不止一次的剧烈争吵。

    不过这对于他这样的宗室子弟来说,充其量算是一则笑话而已。

    但对于王安石和诉讼来说,事情可能就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了,尤其是在他们听到那位大厨师傅的自言自语之后,便愈发觉得康定国是位心地纯善的好先生了。

第375章 子容子容世无双—14()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他们二人难免对康定国的学问产生了一些兴趣。

    不过那位名震京师的学者,如今正陪同在八大王的身边,他们两个还没有登科的小小举子,他不会受到人家的青睐,虽然那厮也只不过是小小的白身而已,但是朝廷最爱表彰的就是那些安贫乐道,不愿踏足官场的所谓处士,更何况是面前这位已经闹出偌大名声的大学问家。

    没错,他现在的确是个大学问家,虽然孔老夫子也讲究六艺,但是,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敢把巫医乐师百工之学,堂而皇之的请进所谓的大学里。

    而且这位大学问家,对于朝廷的蔑视程度也是空前绝后的。食堂这个词汇的创造,虽然是颇具争议的,但它终究还能够自圆其说,但大学一词在周代的时候,可是只有天子才能够设立的学府,而他这个家伙竟然堂而皇之的弄了出来,虽然说因为占据了皇家园林的缘故,让苏颂和王安石清楚的意识到,在这座大学的背后,一定站着皇室的身影,说不定还是皇帝本人亲自给予的支持,但是如此明目张胆,也未免太不把朝廷放在心上了,这让他们这些个即将成为官员的莘莘学子,如何看待这位所谓的学问大家?

    也就幸亏了王安石是个务实之人,而苏颂秉性单纯,只是对他所提倡的那些学说比较好奇罢了。若非如此,恐怕他们两个早就已经成了反对康定国的坚定分子了,要知道在这汴京城里,那些看她不顺眼的道学先生,可谓是无处不在,上到朝廷高官,下到私塾先生,非议之声向来都是不绝于耳。

    不过苏颂之所学校来也是驳杂不精,除了他的那些亲友之外,非议他的人也像来是数不胜数,所以他不会因此而非南康定国的学说,至于王安石,他的脾气当中充满了名为执拗的东西,只要他认可的,哪怕天下人都觉得不妥,他也不会放在心上。

    自从在刚才接触了浑身上下都可以卖钱的鸵鸟之后,王安石就已然隐约之间觉得康定国的学问绝非孔孟之道那么简单,他恐怕已经将老百姓的生计与朝廷的财用大事结合到了一起,只是不知道他想到的是怎样的方案。

    自从朝廷在西北用兵以来,国库的钱财就像流水一样,迅速的消散得无影无踪。这让王安石觉得,前台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已经越发重要,无论是采办军需,还是役使民夫,亦或者让那些赤佬们上阵拼命,都少不了这些缗钱。

    王安石也不知道这天下为什么会变成了这副样子。想想历史上记载的汉唐,哪个也不曾需要处处都用着缗钱才能催动国家机器的运转——话说国家机器这个词,还是王安石在来到汴京之后,从康定国的学问当中学到的。一个国家的朝廷运转,必然需要各种物质保障,而每一种物质,如今似乎都可以用金钱买到,或许这就是当今天下为什么会变成这幅模样的缘故。

    以前的时候,跟随朝廷将领出征,那是天经地义的时候,比如说西两汉的六郡良家子,哪个不是作为朝廷的常备军队成员而存在的。无论他们面对的是匈奴还是鲜卑,只要朝廷一声令下,他们就会乖乖的出现在战场上。但他们所需要的甲胄和粮食,却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都需要朝廷着手准备。至于朝廷怎么准备,说出来也非常简单,无非是赋税和徭役罢了。

    能够不花钱就让人干活,这是朝廷的行政蛮力,这就是瑶浴的最大好处,不需要官府付出太高的经济成本,但这方面也有一个坏处,那就是苦大仇深的劳动人民并不一定愿意受你驱使,所以他们在服役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各种办法,偷工减料应付了事。这当然不会让超警感到满意,所以他们肯定会严刑峻法,但事后他们还会发现,这样做只能治标不治本,所以他们也只能拿出大禹治水的战略方案,所谓堵不如疏是也。

    既然让他们白白做工,不会得到他们的诚意效劳,那就干脆给他们发些工钱好了。

    其实这样的变化早就已经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每次国君征召出战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要自带奖助武器,并且得不到任何的酬劳,因为他们出征的优惠条件是免除耕地的税务,当然,这样的条件再后来逐渐的不再受到欢迎,因为人总是贪心的,更何况是帮助国君参与到会死人的战争当中去,同时,国军也需要在激烈的各国竞争当中更好的拉拢人心,所以,便有些蠢货开始慢慢的向那些士兵们发放固定的酬劳。

    王安石不是司马光那种精通史料的家伙,所以他不知道究竟是哪个蠢货最先开始这么做的,但以史为鉴的道理,他却是明白的,而且这个律师给他带来的借鉴,分明告诉他类似的变化已经出现了与国防相关的其他环节当中,甚至在伯方之外的其他领域也已经比比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大多数的领域当中都已经有了类似的逻辑链条,于是便有了这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钱财的世界。

    可是,这其中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危机,那就是这天下有那么多的钱财,能够满足所有人的贪心吗?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国防和相关礼仪的花费,自然有朝廷润润声音真的出钱置办,但是在其他领域当中,为了满足贪心而不得不用钱财来结算的事情,又从哪里得到足够的钱财呢?

    想来这就是为什么如今的大宋王朝会出现钱荒的缘故吧,因为其他的领域都在学习国防领域当中的花钱办事作风。

    可如今这种作风已经成型,想要改变起来太过困难,更何况那些人也的确需要钱财来置办自己衣食住行的各种花销,若非如此,他们的生存恐怕都会成为难事,难道为了移风易俗就要把他们活活饿死吗?

    这当然是不对的,所以才有了康采恩的三极货币体系,而这正是王安石最为佩服康家父子的地方。

第376章 子容子容世无双—15() 
这样的佩服,其实早就有了,甚至在王安石进京赶考之前,他就已经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了这父子二人的学问。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主要接触到的都是康采恩的经济理论,但到后来,康定国的学问也开始大行其道,于是就连他的世界观也跟着丰富起来。

    不过懂的东西多了,人也就开始变得更加疑惑。

    王学注意到,自从大宋成立以来,由于成品的时间太长,人口的数量开始慢慢的增加,以至于福建路都出现了女婴的现象,那是因为当地所产的粮食已经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