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遇,就有可能因此而改善很多。

    所以每次文会宴会诗会之类的场合,都少不了这些贵公子们的大方出手,虽然说他们做不了主角,但调和气氛,拉拢关系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他们完成的,就连这次去参观玉津园的事情,也少不了他们的倡议。

第363章 子容子容世无双—2() 
只是,这种投机行为并不一定是纨绔子弟的专利。有个叫做苏颂的家伙,虽然也出身官宦,但他博览古今,学富五车,在这一届应考的士子当中,可谓是一时无两的俊才。

    但他也要小心翼翼的捡好同行的士子们,原因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最主要是近一年来他的复习节奏被严重打乱。这就让他考上今年进士的把握大大降低,如果他还想在官场上有个出路的话,恐怕真的要凭借这些同年们提携一把才行了。

    至于他为什么复习节奏被打乱,说起来还与玉津园大学有关,自从康定国推崇他的学问之后,这位博览群书的酸秀才就开始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当然,这可怨不得康定国,一来他对这些学问非常推崇,二来他也知道是自己定力不佳,才像他父亲苏绅说的那样坠入魔道,不过他家中的长辈倒是很支持他的爱好,尤其是在一个叫做王安北的家伙,出现在他们老家泉州之后,他们便开始对琼林苑集团更加关心起来。

    苏颂当然听过王安北的名字,他虽然是一介布衣,但却是康采恩的左膀右臂,这次奉命前往福建路,恐怕也是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

    根据族中长辈传回来的信件,王安北在当地大肆招募造船工匠,购买船只和相关建材。怎么看都是想在海上有一番大作为的架势。

    不过他们还没有开始招募水手,也没有在附近购买海贸当中利益丰厚的茶叶丝绸以及瓷器。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大业还没有开始,然而,泉州境内那几个与海贸有关的家族,哪个不想知道他们究竟在酝酿着什么样的大招?

    别说他们苏家的族人当中,难免有那么一两个牵扯到了海贸之中,就算丝毫无关,与他们相交莫逆的那些家族,也会想方设法的拜托他们打探其中的猫腻。

    虽然说在京中为官的福建人有很多,泉州人也不少。但是那句人打听了个遍,也只有他苏七郎才对此中的猫腻最为熟悉,谁让他对康定国的学问如此着迷呢?

    就连在岭南做官的二十六叔苏缄,也大老远的为他送来了一封书信,询问玉津园之中有没有什么可以在南方耕种的植物?

    这要是换作以前,哪怕是贵如宰相,也是不方便直接询问皇家园林里种了些什么东西的,但是自从康定国来了以后,几乎全天下的人都在关心着自己餐桌上的食品种类有没有更加丰富的可能,至于那些冠冕堂皇的士大夫们,更是打着为天下农民谋划的幌子,公然打听起了玉津园里的秘密,好在康定国还是个知道轻重的人,至少不会将其中的秘密轻易泄露出来。而那个叫做孙锡城的家伙,更是个守口如瓶的仗义君子。

    但是探其中奥秘的人还是有不少,有一些人只是想弄些稀罕的作物,然后转手卖个好价钱,而另外一些人,或许真的是在为家乡的百姓们考虑,尤其是他们福建的官员,无不痛惜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地理,那点耕地能够养活的人口实在有限,以至于近些年来,福建人都出现了溺婴的现象。

    这种丧尽天良的新闻,早就遭到了世间士大夫的公然唾骂,但他们福建人也没有别的选择,除了一些贵官家之外,底层平民根本无力养育太多的子女。

    所以他们对于玉津园的窥伺,多少还有一些情有可原之处,

    不过根据最新的消息,琼林苑集团也已经准备在福建路推广种植番薯——这当然是为了方便他们在当地经营而推出的亲民之举,但如果他们顺利的得到名声,那么那些从他们那里盗取番薯的人家,很有可能就会遭到同乡人的唾骂。

    于是那些曾经窥伺过玉津园的朝廷高官们,就算顺手牵羊得到了一些番薯的种苗,如今也不敢轻易拿出来示人了。

    当然,这些事情他是不会告诉同行书生的,能够被琼林苑所看重的海贸基地,可不仅仅只有福建路一家而已,广南东路的广州,在这方面是丝毫不逊色的存在,而广南西路则拥有着数个天然良港。

    如果让他的这些贵童年们知道此中猫腻,说不定会有那么一两个神通广大的家伙,让他们的家族捆绑到崇明医院集团的战车之上,到时候他们福建路失去的,恐怕绝对不仅仅是一次摆脱贫困的绝佳良机,更是一次集体飞黄腾达的登天机遇。

    好在,荆湖两广地区的人文风貌远远不如他们福建路旺盛,无论发展什么,都是应该有人才基础的,所以这个琼林苑集团最先在物阜民丰的汴京城发展起来。接下来就该去人杰地灵的福建路了。

    不过他的这个想法还没有持续多久,就被途经的一处景观给震碎了。

    这个地方不是别人,正是矗立在汴河附近的水利纺车。

    这是一款还没有投入使用的模型产品,也是一款将来很有可能也无法投入使用的失败产品,但是对于苏颂来说,其中隐含的猫腻却躲不过它所具有的知识,如果这玩意儿出现在辽国,那么无数的牛羊皮毛,都可以成为他仿制的原材料,如果这玩意儿出现在江南,那么稍加改造之后也可以带动当地的纺纱业疯狂发展,但这玩意儿出现在福建的话,恐怕就没有那么好的命运了,因为他们福建路可没有那么好的田地来种植方数,更没有那么好的适宜环境来养蚕缫丝。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契丹人得到这玩意儿并没有什么用处,在那个土地贫瘠,降水也不多的地方,水利机械根本没有什么用武之地,所以羊毛也只有贩卖到南方来,才有可能补全这一条生产链。

    但宋辽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的一团和气,双方的互相来往,也只是形式上的而已,所以康采恩绝对不可能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帮助,那么他出了福建路之外,似乎还有另外一个可选的地方,那就是两浙路。

第364章 子容子容世无双—3() 
两浙地区自从春秋中后期,吴国与越国相继崛起之后,就成为了中国历史舞台不可忽略的一处地域。

    其纺织业更是在后来成为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领域。

    在明朝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广泛流传之前,江浙地区还是全天下粮食产量最为集中的地带。哪怕是宋朝的经济地区,也要仰仗大运河为他们带来南方的粮食,否则米价的大幅度飙升,很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

    苏颂不再乎两浙路的历史概况,更不会知道他今后的发展,他只知道现在的两浙路比起他们福建来实在有很多海贸的好基础。

    光是与倭国和高丽之间的贸易,就足够他们甩开福建好几条街了。

    而在南洋的贸易当中,广南两路无疑比福建更具有地理上的优势,换而言之,他们福建也就在造船业当中,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可取之处。毕竟他们山多林密,不会缺少造船所需的木材。

    但是他们的造船工艺却不见得会因此而超过周围的其它地域,至少,北方的密州在这方面就不会轻易输给他们,至于南方的广州更是在积极的吸收外来的一些技术。

    在简单的了解过康定国的学完之后,他便知道,难于操纵的阿拉伯软帆将会是未来航海技术当中的常见装备。

    用来确定纬度的清新术语,用来确定经度的天文钟以后都会成为船上的必备用品。

    因为只要确定了船只本身的经纬度,再加上目的地的经纬度,便可以在地图上确定前进的方向。至于如何把图画上的方案落实到实际的航海行动当中,也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宋朝的航海业当中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罗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指引船只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便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这是一套简单而又完美的航海技术方案,但无奈的是,天文钟这种东西制作起来非常麻烦。而且在使用过程当中,还需要结合大量的天文观测资料,才能够得出准确的结果。要学会其中的道理,恐怕一般的水手根本无法做到,说不定以后的每条船上,都需要配备一名专业的观测手才行。

    他书中倒是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在人生的前20年当中,他没少接触这方面的书籍和典章制度,但是像他这样的家伙已经可以出现在朝廷最高的抡才大典上了,谁还会去参与到危险的海贸当中去呢?

    可是如果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利益,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福建终究属于南方的省份,民风也偏向于奢侈,虽然不如江浙一代那么严重,但那是资金量的限制问题,并不是他们本身不想过上那么富裕的生活。

    所以如果需要的话,相信那些泉州的世家大族们一定会冒着风险,把泉州里的那些大食商人好好教训一番,逼他们说出阿拉伯软帆的秘密。

    要知道拥有泉州城的他们,可比广州的那些海商们在这方面更有优势。

    宋朝的广州虽然居住了很多阿拉伯商人,但还没有像泉州一样,拥有较高的自治管理权。所以那些来自大食的商人,更愿意居住在泉州而不是广州。

    单就这一点来说,家里的长辈们无疑拥有着更大的取胜几率。恐怕他们现在所等待的,只是自己在这边敲定一套完美的方案罢了。

    想到这里,苏颂都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非常沉重。他不禁看向了自己的移动福建老乡,什么吕夏卿,吕乔卿,都是此辈当中的佼佼者,而且他们的家族势力非常庞大,甚至远远超过了苏家的背景。

    可想而知的是,他们的家中必然也牵涉到海贸的利益,如果能够把他拉拢进来,那么很有可能对接下来的事情也有所帮助。

    只是这样的角色,毕竟要经过家中长辈的同意,现在他能够做的,只是要尽量和这些士子没教好罢了,这是为了他个人的后来着想,用他父亲的话说,看了那么多的书,如果不当个官的话,实在有些可惜。

    虽然苏颂知道,他的父亲苏绅对于官宦生涯也不是特别热衷,但为了能够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方向,他不介意将官宦生涯描述得美好一些,虽然饱读诗书的苏颂,早就对此中的猫腻了如指掌,压根儿就不准备上这个当,但看浦城章家如今的风采,他也觉得如果有人能够在朝廷当中当官,那么对于家族的发展定然是有所帮助的。

    在这残破的封建世界里,每一个能够出人头地的书生背后都有家族的全力支持,期间所感受到的温暖,当然会让他们萌生报答的想法,倘若有一天,家族需要他们在官场上丢掉自己的半生所得,那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恐怕也不会太过介意——至少对于现在的苏颂来说是这样的,当然以后他就会知道那些已经拿到手里的权力,对于掌权者来说,是比蜂蜜还要甜的东西,不要说是家族的利益了,就算是更重要的东西,也无法让他们承诺放弃既有的权利。

    但现在的苏七郎还是一个热血贲张的青年,在他的世界里,仁义这两个字还是非常有分量的,所以他能够做得出那种舍己为人的事情。

    这样的决定他都能够下的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