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石中立这个诙谐宰相还在他的大学里教书呢,谁要敢不给这位仁兄面子,还不知道会被他编排成个什么样子呢。

    但是康采恩可没有看见过这么粗壮的神经,从他的角度看来,那些朝廷的官老爷们要是想收拾他们父子两个其实是很容易得手的,毕竟他们在这遥远的大宋朝人生地不熟,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到什么礼法的陷阱当中去,

    如今他们非常需要在本地培养几个带路党,尤其是向他们介绍礼仪制度的带路党。

    苏舜钦原本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那个家伙行事太过不着调儿,按照原本的历史,恐怕明后年就会被人收拾的服服帖帖,从此郁郁不得志,远离了它原本想要大展宏图的官场,就连他的泰山大人杜衍,也会随之跌入到人生的低谷之中。

    所以他们必须另外找一个人,石中立原本也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惜这家伙本身就不是个喜欢拘泥于礼法的人物。李昭述那个王八蛋远在河北,而且双方也没有太过深厚的交情,就算能够派得上用场,也得时刻防备着会不会被他给坑了。

    而且那个家伙之所以能够拿到现代的官职,主要是靠了父祖的恩荫,就算他答应为康采恩等人指点迷津,康采恩也会怀疑他究竟有没有那个水平。

    在信中把所有熟识的大众人都算计了一遍,康采恩最终还是决定从明天开始出去寻才。

    再怎么说,今年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科举年份,总会有一两个在未来二叔能祥的名字出现在礼部贴出的贡士名单上。

    要是能够赶在她们大红大紫之前,与他们提前交好,那对于康采恩来说,不失为一次巨大的收获。

    于是康采恩就拿起笔来将这个想法用英语写在信纸上,塞进信封并托人递给了康定国。

    相信康定国在得到这一消息之后,会毫不犹豫的为他提供几个才华横溢的名字。虽然那家伙是个研究技术时代,但这个年份究竟有哪些人会金榜题名,他应该还是略微有些印象的,如果康采恩没有记错的话,1042年的大宋科举可是能够缔造出不少学霸明星的。虽然终究比不上15年之后的1057年龙虎榜,但是抓几条大鱼培养培养,对他们两人来说应该不算是难事。

第358章 我康采恩又回来了—15() 
让康采恩颇感意外的是,那封信件递出之后不久,他就收到了连夜写就的回信。

    康定国之所以会如此着急,是因为回信之中提到了一个让后世改革家们都无法忽略的名字: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在30年之后的神宗年间,将会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一些会深刻的影响之后1000年的历史,而另外的一些,则会被1000年之后的后继者们无意当中实现。

    于是后世便有了这样一种说法,当年王安石的变法措施,虽然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顽固派的清算,但却在后世彻彻底底的完成了所有的政策预期。

    可见,伟大导师列宁对他的评价是一点错都没有的,他的确是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它甚至是人类历史进入公元纪年之后的最伟大的改革家。

    之所以非得加个时间定于作为限制,是因为公元前的那些改革家们面对的艰难困苦,远远超过了11世纪的王安石,虽然王安石面临的环境更加错综复杂,而且还是在没有金融理论作为支撑的东方文明之中展开的改革,但相对难度恐怕还是低于梭伦之类的先贤们。

    至于戴克里先这种客观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进步效果的改革家,在他面前简直就是不值一提的存在。

    当然,这样的比较只适用于康采恩的个人理解。

    说起对于王安石改革设计的理解,后世1000年当中明显出现了两种分化的态度,希望改革的人会把它吹嘘成神一样的存在,但顽固的保守派往往会把它视作奸臣,甚至把他死后几十年的靖康之耻也算作他的人生劣绩。

    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任何能够帮助国家恢复财政的措施,都有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掌权者利用。这原本是造成贪腐的经典逻辑,奈何那些习惯了贪腐的北宋旧有士大夫美,似乎压根儿看不到这一点。

    总之,对待这件事上,康采恩只有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此后四五十年的王安石,是无法阻止蔡京卖国的。

    所以这个人他康采恩还是有大用处的,虽然这个家伙还没有经历过磨练,还不是那个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拗相公。但他不介意用更加先进的知识武装这个人的现有理念,说不定他能够在大宋王朝耍弄出更加有意思的财经政策。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他康采恩必须现在就派人四下寻找,看看这位来自江西的学霸有没有如期而至到达汴京城。要知道,距离礼部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再加上他们紧张的复习节奏,恐怕这位仁兄能够拿出来与康城进行交流的时间,本身就少的可怜。

    吩咐完这件事情之后,康采恩又继续阅读康定国寄来的密信。

    有鉴于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起来,加上在工地上指挥步骤的大多是一些孩子,这让家长们开始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受冻得病。

    所以保暖措施就必须被重视起来,而大宋王朝是个棉纺织工业还拘泥在海南岛上的落后时代。你要想给孩子们提供能够保暖的衣服,就需要康采恩拿起自己的老行当来进行一次时空走私。好在这对于康采恩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至少在他回到香江之前是这样想的。

    但事情的进展很快就出乎了他的预料,当他回到家乡之后,却发现它能够买到的小商品当中并没有羽绒服之类的东西,虽然杂七杂八的衣服能够帮助孩子们收集到不少,但是能够实实在在提供保暖效果来却并不多。

    这让他开始纠结起来,如果从其他的地方进口羽绒服,那么势必会变得非常缓慢。

    欧洲和北美是当时进口货物的首选地带,但是西欧地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照顾,并不需要太厚的羽绒服,就可以帮助人们度过寒冷的冬天,倒是北欧那些国家经常能够在这方面提供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解决方案,但康采恩却知道,如果穿上那些专门为极地探险而准备的羽绒服,说不定能够把孩子们捂出痱子。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目标转向北美市场,可是美洲距离湘江有一个太平洋的距离,如果使用空运的话,就有些不太划算,如果使用船舶运输的话,恐怕就要等上一两个月的时间。而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孩子们只能凭借康采恩胡乱弄来的各种衣服御寒,这对于他们来说,连聊胜于无都算不上,说不定还会起到反效果。

    所以康采恩只有一个地方能够求助,那就是他的故乡,那个生他并且养育了她十年,而且在他上辈子的后续事业当中,给予了他巨大帮助的祖国大陆!

    好在现在的它并不需要父母的帮助,就可以与那里的人取得联系。

    于是康采恩立刻出发,在一家修船厂附近找到了送他们前来的那个船长。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吗?小同志。”船长的语气并不算热忱,但却坚定的表达了可以帮助他的决心。

    这倒让康采恩有些不好意思,但他还是对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了部分掩饰:“请原谅我不能把真实的情况全部告诉你。我这里有一群孩子,正在遭受到寒冷的侵蚀,我需要他们感受到来自家的温暖。如果能够弄到来自北方的羽绒服,那就最好不过了!”

    “我知道了,会尽快为你办妥的!”

    说完这句话,老船长就重新投入到了修船的工作当中,康采恩不知道老船长的船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得到这样一份活计。但自从他与北海建立联系以来,憋在心里默默的意识到,做这行的人总会有些属于自己的秘密。

    于是康采恩回到了自己的仓库之中,准备等待下一步的消息。

    而看到他回来的众人,都直接为他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桑怿更是在席间问起了大宋王朝现在的情况,康采恩并把他知道的事情以及带来的变化,都向他吹嘘一般的介绍了一番。

    听到孩子们竟然在那个什么小学阶段就学会了盖楼修屋,这位原本应该是在接下来的宋夏战争当中的一代侠客,竟然哈哈大笑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康采恩对于大宋王朝来说,的确意味着巨大的改变。

    这是没有人意识到,康采恩本人也在为大宋王朝所改变着。

    至少现在的他已经为他的人生找到了新的答案,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能够改变大宋王朝。

    是桑怿刚才的表情给了他这样确切的答案。这位宋朝人在离开故土之前,并没有接触到玉津园大学里的那些东西,而当他得知这些变化之后流露出来的哭笑不得,则深刻证明着大宋王朝的变化是多么的让人震撼。

    身在庐山之中的康采恩意识不到这些,但远离故土并深刻感受着20世纪生产力的桑怿,却绝对不会在这件事上说谎。

    孩子们的教育的确太过拘泥于术,但没有树的惊艳绝伦,那些麻木不仁的之乎者也之徒,怎么会躲藏在云雾之中的道。

第359章 你好,南海同志() 
“我们在香江的那位小同志遇到了点麻烦。”

    “什么麻烦?”

    “他那里有一批孩子,需要裹得厚实一些。”

    “我知道香江很乱,但还没到冻死人的地步吧。就算是做慈善去救救苦命的孩子,也大可以在当地解决嘛?至少不会出现文化审美上的隔阂。”

    “我也知道这点,所以我才怀疑问题恐怕没有那么简单。要真是做慈善,他大可以告诉我们细节,但他却说,让我们原谅他不能告诉我们全部事情,我猜,这里面肯定有故事。”

    “明白了,我这就去给你准备,羽绒服什么的是没有了,棉袄这边还有一些,嗯军大衣军大衣,你敢不敢运呐?”

    “原子弹我也敢运,可惜没有啊!”

    “原子弹是没有,但军大衣一定给你送到!你就瞧好吧!”

    “谢谢首长!”

    挂断话之后,身处钦州的北海同志,把自己丢进了沙发里,他不知道为什么康采恩会需要一批保暖的衣服。棉袄这类物资在钦州就已经用不上了,更何况是纬度更低的香江。

    或许他应该问康采恩要一个具体的解释,要不然专门打电话向首长请求帮助,就显得太过于轻率了。

    但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北海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他想起了与首长之间进行的那次鲜为人知的对话。

    “一个孩子,竟然能从香江带药回来救妹妹,这可真不简单呢!他是怎么去的?总不会是游泳去的吧,那可远着呢,他是怎么回来的?总不会是游泳回来的吧,就算是开船也应该会被海军注意到吧。这个孩子肯定有他的门路,弄不巧还是在双方都有门路。这就不简单了。”

    “您的意思是让我发展他吗?可是他现在只有十岁啊!”

    “我没看人,不要看年龄,要看他能做成什么事!我们在香江的确有不少人,但没有他这号的,发展他,就当补强一下短板好了。以后他要有什么事情,你都可以告诉我,我会帮你们的。不过有一条,千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