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价格意味着,原本估值一千贯的山大王集团,如今已经涨到了两千贯,地球还没有自转一圈,它的市值就已经翻了一倍。

    其实赵祯并没有刻意的去计算这个数值,他只不过是想让八叔多赚一百贯,也好让他消消气,以后不要再难为康采恩。

    赵元俨却没能领会他的想法,他反而还觉得自家的侄儿,是不是被那个姓康的小子给骗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可得找个时间,好好的教训那小子一番。

    不过就在他萌生这种想法的同时,赵祯却已经兴高采烈的拿着合约,重新回到了康采恩的面前,并且说道:“按你的说法,我如今也是集团的第二股东了。那么我这个股东,能不能提议咱们集团换个名字?”

    其实赵祯也觉得,山大王集团这个名字,明里暗里都有讽刺八大王的意思,尤其是赵元俨性情刚直,经常因为言论过激而得罪人,故而让人觉得他有时候鲁莽的像是个山沟里跑出来的匪徒。因而,山大王这三个字,倒是的确存在着几分讽刺的意思。

    可是康采恩原本想用的朱雀门集团,已经被开封府的刀笔小吏们给否定了,所以他只好说道:“现在改名倒是还来得及,左右附近的街坊们,只是对我们的集团二字比较感兴趣,至于叫什么山大王水大王的,他们也只是一笑而过而已。”

    赵祯有些不满的抖动了两下眉毛,山大王什么的,那都是御史言官们私底下的嘲讽,即便是他们,也不敢把这话拿到明面上来讲,至于坊间的百姓们,就更不愿意惹事上身了。

    不过听康采恩的意思,他倒是同意将这个名字改掉,于是赵祯就建议道:“我听人说,你一开始的时候想取名为朱雀门集团,后来为开封府小吏所阻,不过他们不让用的,也只是朱雀门而已,我们大可以只用朱雀二字。”

    康采恩先是赞了一声好,而后又奇怪的看了对方一眼,怎么这个家伙掌握的情况,尽是些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消息。

    赵祯知道他在疑惑什么,便尴尬的一笑而后解释道:“小郎君酒在四方漂泊,可能对于汴京之事不甚了解,我大宋对于宗室管的甚严,平时我等都不被允许出门,所以,街上有什么热闹的事情,也只能从底下人那里得知。”

    他这番解释合情合理,只是他本人此刻正微服坐在康采恩对面,换言之,他是能够接触到很多市井消息的,根本不必像他说的那样,通过底下人的叙述才能得知。

    于是康采恩的眼神色,变得更加疑惑起来!

    赵祯郁闷的在心中暗暗责怪自己,这撒谎的水平怎么就是没个长进呢?于是他只好继续说道:“我这次微服出来,可是冒着被宗正式处罚的风险,要不是牵扯到股份转移的紧要事宜,我是断然不会冒着担风险的。”

    康采恩听完这番话,才缓缓的收起了疑惑的神色!此时却听赵祯继续说道:“不过,适才听了小郎君的一席话,在下深感商业之道的博大精深,不知道小郎君现在有无闲暇,为我讲述一番集团未来的发展谋划。”

    这番话说完之后,赵祯便调动全部的注意力,准备仔细记住康采恩的所有回答。这才是他此行的最大目的。至于他堂堂一代天子,竟然是用这种请教的语气来套取对方的秘密,那只不过是他的策略而已!宫里的那些个太监们,没少用类似的方法,试探他的具体心思。

    如今他也要用上这些手段,来套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此时的他甚至感到一股淡淡的成就感,甚至有些忍不住想要笑的冲动。

    但康采恩却没有立刻给予他正面的回答。那张十岁的俊俏小脸上,似乎布满了沉吟时的凝重。

    说起未来的发展规划,康采恩不是没有想过,毕竟这是他上辈子经常会做的事情,但是,他所熟悉的财政政策和经济规律,都是千禧年前后的产物,对于他在北宋的发展,却并没有什么参考的意义。

    那么什么东西更有参考的价值呢?

    康采恩沉思良久,才缓缓在内心之中得到了答案。

    那就是其他穿越者的发展轨迹!

第18章 白龙与赤虎—6() 
想到此处,康采恩不禁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他把那些穿越者的故事,改头换面讲给面前的这位宋朝宗室听,然后让他根据宋朝的实际情况,帮助自己挑选一个最合适的发展模式,不知道可行不可行。毕竟自己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北宋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这要补上这块短板,整个集团就是一个能装很多水的木桶。

    只是这样做也有着一定的风险,那就是可能会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不慎暴露自己穿越者的真实身份!好在,他手中还掌握着时光手镯,如若在宋朝无法发展,那他干脆逃亡到其他时间节点好了。

    于是他便下定决心,当着对面那个土著的面,讲起了先辈们的光辉事迹。

    “我们这些漂泊在海上的浮萍之人,也曾经有人回到陆地之上,其中几位前辈,亦曾经在他国取得佳绩,如今我将他们的经历一一讲述出来,烦劳赵大哥分析一二,看其中哪一个人的法子,最适合我大宋王朝?”

    “赵大哥?”赵祯被他的这个称呼给逗笑了,两人的年纪相差20岁,对于北宋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代人的差距了。然而康采恩的那番话,中心意思却不在这里,赵祯知道,这孩子所说的那些前辈,必然都是立下丰功伟绩之人,要不然他们的事迹,也不会被一个小小的孩子所熟知,于是他便缓缓开口说道:“既然有前辈的经历作为参考,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小郎君尽管讲述出来,我自认对大宋还算了解,集团的未来又牵扯到自家的钱袋,自然会帮你好好分析一番,看看哪种方式,最适合我们集团在大宋的发展?”

    “好!”康采恩的金融帝国旗下,也有几个子公司在做出版业务,所以他的记忆当中,大略还能回想起几本经典宋穿的纲要,他当即便挑出一本,说道:“我有一位前辈,姓石名越字子明,在前往某国之后,偶遇几位数字,几人一起在蜗居之中,编写了一本论语正义,自那以后。他便立刻引发了都城当中的关注,从此他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学者,并被认为是不世之才,此后,他在都城南郊创办了学堂,先后培养了大批弟子。此后,他又为皇帝出,征西讨,立下了不世的功勋,期间他在一场射箭比赛当中,偶遇几位结伴出游的为人士子,并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收作自己的幕僚。哪知道竟然有一人是前朝余孽,而另外一人则是身怀绝世奇才,还有一位这些人在后来的朝廷纷争之中,都成为了不容小觑的存在,在他们的帮助之下,这位前辈将浪费国帑的宗室们,分封的老遥远的南海之滨,而后整顿国家吏制,迎来了他们与北方蛮族之间的战争”

    随着康采恩的缓慢讲述,一代经典神作新宋的故事脉络,开始慢慢的呈现在宋仁宗赵祯面前。此时还没得到庙号的赵祯一边听着故事,一边忍不住去想,那位石越石子明,好像是去了一个类似大宋的地方,他们既有位于西方的叛臣,也有来自北方的蛮族,这与大宋所面临的西夏和辽国,无疑有着惊人的相似。

    怪不得康采恩会讲出这样的故事,光是从这些背景来看,这位前辈的故事,就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然而,当康采恩开始讲起第二个故事的时候,赵祯的注意力,就不仅仅放在故事的背景上了,他已经开始在潜意识当中,为比这两名前辈决策的不同,并分析这种不同带来的影响。

    “这第二位前辈,崛起于一个类似蜀中的地方。他先是帮助性格刚强,但却仁慈有加的父亲,打理好家中的部分产业,并赢得了一定的名声,而后来到了国都之中,而后又在朝廷发济南证的时候,帮助父亲洗脱了冤屈,并在这个时候,无意的结识了一位宗室子弟。随后他在科举当中夺得状元,而后以状元的身份游历四方,期间,曾前往一个类似倭国的岛国,并且率领着军队,占领了一个类似大理的国家,并从那里意外的得到了很多铜矿!此后,由于当时的皇帝陛下没有子嗣,与他结好的那位宗室,卷入了夺嫡之争。但他们始终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他们的竞争者在朝堂之中经营已久,虽然他们不断的取得胜利,但对方在最后时刻,铤而走险的毒害了皇帝,并试图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这位前辈联合军方中的友人,成功的阻止了阴谋,并将试图扶植职竞争对手的那位宰相”

    一品江山的故事脉络,康采恩记得并不准确,但他在缓缓的讲述之中,却给予了赵祯更大的震撼,若非前几年喜得贵子,恐怕他就要想故事中的那位皇帝一样,最后落得个被养子毒害的下场。

    他哪里又会想到,故事里的那个皇帝,其实正是他赵祯,只不过那是二十年之后的他,而且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故事当中,但是在真正的历史记录里,他的那位养子,竟然会在他的零九之前,忍不住狂笑不止。

    由于赵祯的儿子此时还没有去世,所以他没有觉得这个故事当中的皇帝,与他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反而是两个故事中的前辈在决策上的差异,引起了他的兴趣。

    那位石越石子明,显然是一个非常了解人心的人物,他知道在一个儒家昌盛的国家,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得到名声?至于他开办的那个什么白水潭学院,就更是在记载名胜的同时,为自己培养了大批的语音,只有等专营的手法,怎么看都带着一副奸臣投机的模样。反而是第二位前辈。可更多的是依仗自己的能力,稳扎稳打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这样的人,似乎才更符合他赵祯的认知感受,不过,接下来出场的第三位前辈,可要比上述的那两人要传奇的多,这人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绰号,叫做韩大锤,因为他曾经在大殿之上,愤然将叛乱的宰相锤杀当场!

第19章 白龙与赤虎—7() 
“韩冈韩玉昆,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崛起于西北边塞之间,在当地胥吏和地头蛇的逼迫之下,练就了钢铁般的手腕!他师出名门却别出机杼,用满腹的好学问,做出了军中后勤疗养体系,从此活人无数,不知积攒下了多少恩德。他与当朝亲王争风吃醋却面不改色,与群狼相斗却从容自若,因此他结识了好情缘,也认识了好朋友。在西北的战争当中,他更是一次次躲过上司的爱害,屡立奇功并且得到了年轻皇帝的赏识。再后来,他高中进士,出任京郊要地,面对旱灾依然不惧,救下了不下百万的黎民百姓。期间他多有发明,并因此而被调到一个叫做军器监的衙门,负责全国的武器生产。宰相与他不和,想要陷害于他,然而却被他巧妙躲过。其间又引出一系列的发明原理,指出自己的发明,都不是全无依据的偶然所得,而是大道至以下的必然产物,他也因此喊出了一句经典口号,那就是以旁艺近大道。随后他南征北战,先是与自己的好友搭档,消灭了主动犯境的南方小国,差不多也就类似于我们南面的交趾,然后向西征讨西面的叛臣,另外年轻皇帝驾崩的那一夜,阻止了皇太后相要拥立二儿子的阴谋。但皇太后却秘密的勾结了朝廷中的宰相,在几天之后发动一场政变,然而这位前辈面对政变却毫无惧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