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9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数的奏本,弹劾,一些‘不仕联盟’的人更是顶风作案,一封一百多朝野宿儒大家的联名信,公开发表在南直隶最大的报纸苏报上。

    各种大道理,如‘党锢之祸’,‘堵塞言路,直臣遗野’,‘朝廷酷劣,万民皆哀’等等,虽然没有直言,但言里语外,都是对朝廷这次动作的愤怒与不安。

    庞大的压力,如海潮一般,汹涌澎湃,冲击向内阁。

    傅昌宗的那些旧事,再次被翻出来。但没有骆养性在背后操纵,一切的事情反而显得不伦不类,相当零散,攻击力薄弱,周应秋反手就给处理了。

    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情,孙传庭毫不留手,皆由此案,将朝廷一系列机构的实权充实,并进一步伸手入地方,督政院,大理寺迅速推进,反贪局各是大肆株连,五六品的官员一口气抓了一百多个,遍布朝廷与地方!

    由此引起的不稳与反弹,如百河归海一般,涌入朝廷,涌入内阁,涌向孙传庭。

    孙传庭这会儿正在乾清宫,他站在朱栩面前,道“目前,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地方横亘交错的士绅势力,现在没动一点,地方就要抖三抖。虽然朝廷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精力,全面,集中的处理地方事务,但这样零碎的敲打,未尝不是一种准备。”

    朱栩正在下棋,盯着黑白棋子,随意的‘嗯’了声。

    就好比前些日子他与这些阁老说的,大明要打破脑袋里的长城,水瓶,这些事情他早就做过铺垫,做足了准备,现在做,都算是水到渠成,没有什么阻力。

    孙传庭恭恭敬敬的站着,道:“锦衣卫那边向内阁通报,这次没有骆养性等人的参与,纯粹是反对‘新政’的那些人在反弹,臣已经妥善处置,不会搅扰到乾清宫。”

    朱栩这才笑着转过头,道:“嗯,朕相信你的能力,这些事,无需特意跑过来汇报,安心做事。”

    孙传庭脸上依旧是敬崇之色,道:“是。臣与帅府已经协调过,他们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可能会提前征讨,臣命山东,天津,辽东三方做好后勤,不会拖累战事。”

    朱栩看着他,道“这个先不提。你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孙传庭道“巩固朝廷,理顺各机构,严肃权威,同时推进吏治整顿,由京内扩展到京外,当前朝廷的要务,还是吏治第一……”

    朱栩点点头,赞同道:“嗯,持之以恒,不要畏惧,退缩。今年的科举,你亲自主持,进士名额可以进一步扩大,万历之前的公卿之后,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成才的,可以提拔出来。整顿吏治,培养新人,也很重要。”

    孙传庭能明白朱栩的用心良苦,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道“裁撤各省总理大臣,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孙传庭稍稍思索,道:“辽东那边规划为三省,辽东,上河,漠阳,外加那虚三省,我大明总共二十五省,若是有总理大臣也是鞭长莫及,现在也不需要总理大臣了。臣计划召回各总理大臣进京,议会那边也准备好,这个月,应当可以完成。”

    朱栩点点头,道:“嗯,还有什么计划?”

    孙传庭道:“这次之后,臣打算召集各地巡抚分批次进京,与他们深潭一番,而后一致行动,推动各方面改革,以免朝廷的变动,影响地方士气……”

    朱栩下了软塌,站起来,道:“这个很好,你先谈,朕再见见,压一压,这些大人们久在地方,知道种种问题,种种困难,他们会畏惧,会退缩,必须给足足够的压力……”

    孙传庭侧过身,道“是。臣的意思,是要他们一致行动,造足声势,只要气势一成,再退缩也就难了。”

    朱栩走到书桌前,坐下道:“嗯,想法是对的,做的要再快一点。今年神龙府的贸易大会,你亲自去一趟,商业方面,要多做准备,促进发展……”

    孙传庭道:“是。臣还打算,双管齐下,商业,或许也是打破士绅勾结的一个关键。”

    朱栩笑了,孙传庭想的还是比较全面,除了一些盲点,基本不需要他提点。

    在孙传庭面圣的时候,登州数百艘大船云集,安静的漂浮在水面上。

    曹变蛟与多尔衮并肩站在一处山头,指着海面道:“往北去,就是对马岛,那里有一处基地,是我两年前夺下来,现在打造的很不错,适合大军驻扎,也适合海军停靠,后面是朝鲜,前面就是九国岛,进可攻,退可守,是一个绝佳之地!”

    多尔衮已经详细研究过地图,点头道:“确实是个好地方,但是运送过去,还得看看多少人晕船,海战,我们不太适合。”

    曹变蛟道:“好,先到对马看看,对马到九国岛不远。”

    多尔衮神情平静,如大明忠心的将领一样,道:“曹都督,末将想面见一下杨大都督,不知是否合适?”

    杨大都督也就是杨嗣昌,这一次的征讨使。

    曹变蛟看了他一眼,面色如常,道:“杨大都督已经去了虾夷,那边有三万蒙古大军。”

    多尔衮没有接这个话,默然一阵,道:“根据末将得到的情报,倭国是岛国,地形艰难,而人口十分稠密,可用的青壮高达数百万,他们的那位幕府将军颇有能力,十万大军,真的足够吗?”

    曹变蛟看了他一眼,罕见的露出笑容,道:“你这个担心,朝野也有。现在正值夏收,倭国那边肯定焦头烂额,他们致命的地方在于没有要塞,毫无遮拦,各地都在我大明可进攻范围内,倭国必败无疑!”

    多尔衮几乎是下意识的点头,但心里实则不以为然。

    倭国是岛国,多山地,多岛屿,半岛,道路复杂,风气凶悍,人口稠密,若是其中,胶着而战,那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平定。

    明人行军,向来恪守‘礼法’,只诛首恶,其余赦免,这岂不是要没完没了?

    这些,他没有说出口,他的身份很敏感,在这个时候不能多言。

    曹变蛟不知道怀有怎样的心思,看似知无不言,实则有很多保留,并未告诉多尔衮。

    与此同时,琉球,朝鲜的军队集中的很容易,他们并没有被派驻对马岛,而是去了鹿儿岛的萨摩藩,归属左良玉调遣。这样一来,萨摩藩的军队就有了两万,加上他们临时扩充,接近三万!

    库页岛往南,就是虾夷岛,虾夷在后世有个很响亮的名字:北海道。

    现在的虾夷岛,还算是一片荒凉,人口稀少,开垦的并不好,即便这几年大明有移民,阻止开垦,相对偌大的岛屿,还是只在一隅。

    蒙古的三万大军已经驻扎在这里,隔着津轻海峡,一水之隔的看着本国岛。

    这个时候,杨嗣昌与参谋处处长钱瑾孝正在大营里,商讨具体的策略。

    钱瑾孝看着地图,神情严肃,道“大人之前的设想挺好,但近距离登岸,拿下江户,一举瓦解倭国。但不说能不能顺利抵达江户,若是德川幕府带他们天皇提前撤走,我们也无法长距离追击,没有后援,后勤支持,若是再陷入苦战,怕是可能全军覆没,影响整盘计划……”

    杨嗣昌脸上没有任何不悦之色,目光紧盯着地图,道:“帅府的担心是对的,倭国情况复杂,应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确保必胜的前提下推进……但是,我们不能等,不能将战事变成胶着战,不能一直耗下去……”

    大明的情况,不允许长期累战,钱粮支撑不了。

    钱瑾孝道:“那,大人有什么想法?皇上已经授权你在前线的指挥,万不可出差错。”

    杨嗣昌面无表情,道:“还有时间,我们再对战略战术进行检讨,制定一个快速有妥当的方案来,命令各军加紧就位,命军情处紧盯倭国更方面!”

    “是!”钱瑾孝一个军礼,沉声道。

    杨嗣昌盯着地图,看了好一阵子,道:“前期的战术不变,以海军将四国岛与本国岛,九国岛隔开,多尔衮的五万大军吃下四国岛!”

    钱瑾孝道:“那,如果德川幕府在九国岛对岛原半岛,鹿儿岛展开进攻如何应对?”

第1327章 假道灭虢() 
日本虽然处处是破绽,就是因为处处是破绽,反而不那么好下手。

    帅府原先的计划,是在九国岛放干倭国的血,然后跨过关门海峡,进入本国岛。

    但这种战略,不止在九国岛要耗费时间,在本国岛也难以长驱直入,可能会陷入苦战以及后勤问题。

    所以,杨嗣昌提出了,先下四国岛,分散倭国的军力,而后登陆江户,一举拿下倭国心脏,然后横扫本国岛,鼎定倭国!

    而今细致研究下来,发现这种策略也具有危险性,不符合乾清宫要求的‘快稳妥’,还可能有失败的风险。

    钱瑾孝提出的问题很尖锐,九国岛是倭国的病心所在,若是大明不能控制九国岛,就更无从去征讨本国岛。

    所以,鹿儿岛的萨摩藩,岛原半岛的基督教徒,不能有失!

    大明牵制倭国的同时,也被拖住了。

    杨嗣昌最擅长的,就是大布局,诸部推进,搞大包围,分割吃掉。

    他听着钱瑾孝的话,眼神闪过冷色,道:“倭国在关门海峡布置了重兵,还有海军,现在无法封锁了?”

    钱瑾孝道:“是。倭国吃了上次的教训,不止关门海峡,津轻海峡也是如此。”

    “海军那边,出动了多少舰队?”杨嗣昌问道。

    钱瑾孝道:“一百艘,三万人。”

    “好,等人到了,让曹变蛟先去江户岸边,假装登岸,多做点稻草人,做的逼真一点,让倭国人相信,我们要直扑江户!”杨嗣昌道。

    “是。”钱瑾孝拿出小本子,记着道,刚要再问。

    杨嗣昌又道:“你去盯着,将虾夷岛的蒙古士兵,白天从海上运来,晚上运出去,来回几趟,营地扩展,装作有六万大军的样子。”

    钱瑾孝不问了,认真记下,道:“是。”

    杨嗣昌道“给帅府那边传信,就说我要行临时决断之权,调整战略战术。”

    钱瑾孝道:“是。”

    说完,他又道“那,开战日期?”

    杨嗣昌站起来,眸光冷冽,道:“先做准备,尤其是军情处,一定要方方面面的情况摸清楚,其他的,等我命令!”

    “是。”钱瑾孝道。

    在杨嗣昌加紧准备的时候,虾夷对面,南方的陆奥藩,早已如临大敌,陈兵津轻海峡对岸,遥望着对面。

    藩主伊达政宗呆着安东氏,南部氏,大浦氏,石川氏等诸多大家族的家主,此刻正在,陆奥藩的北郡,最北方的斗南城。

    伊达政宗快七十岁了,资历最老,实力最雄厚,做为藩主坐在正中,看着跪坐的众人,道:“诸位都已经看到了,明人来势汹汹,事关我们陆奥藩生死存亡,就在眼前了。”

    除伊达政宗外,这些人都是执掌一方的大殿,类似于国中之国,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只不过服从于伊达家。

    伊达政宗本身的军队并不多,这么多家族加起来,数量也不过八千人。

    一群人尽皆沉默,低着头,眼神闪烁不断。

    对岸的明人,他们已经多番探查过,抵达虾夷岛的有三万大军!

    三万,别说陆奥藩了,就是陆中,陆前几藩加起来也没有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