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8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现在的巡抚温体仁,巡政御史怀疑他们与相关官员勾结,贪污赈灾银粮,变卖粮食,谋取私利……”

    朱栩已经翻开了,看的很详细,手里不自觉的去拿茶杯,却没有喝。

    毕自严不知为何心里咯噔一跳,目光紧盯着朱栩的表情。

    好一阵子,朱栩放下奏本,微笑道:“陕西的问题还不少啊。”

    毕自严连忙抬手,道:“皇上,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朱栩摇了摇头,道“巡政御史弹劾温体仁,说他阻碍‘新政’,肆意圈地为私,欺上瞒下,霸凌一方……”

    毕自严听着皱眉,按理说,巡政御史只负责考察政务,不会轻易得罪地方官吏,为什么这位巡政御史会这么直接的弹劾一省巡抚?

    要知道,傅昌宗曾今在陕西做了两年的总理大臣,很多人都认为,陕西是他的地盘,去那里的官也会归类为他的人,谁又敢得罪傅阁老?

第1221章 无翰林,不入阁() 
朱栩对于这些弹劾奏本已经免疫,但温体仁所在的陕西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近年虽然有所下降,可还是不能大意。

    朱栩说完,转向毕自严,道:“按照朝廷规定,这些应该是先由督政院调查处理,而后是刑部干预。这已经朕收到第四封弹劾温体仁的奏本了,督政院是怎么说的?”

    毕自严顿了片刻,道:“皇上,陕川之地相当复杂,李邦华的‘农庄策’本就是强压下去,按法度来说,也是不对的。温体仁虽纵然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并没有改变根本。督政院那边调查,温体仁以及亲属门生之类并没有在其中谋取私利,弹劾的多半也是由政务而来,并非他自身的错误。是以,督政院做了冷处理。”

    朱栩听出味道了,是毕自严在保温体仁,不然应该会更热闹。

    “嗯,这件事交给内阁处理。”朱栩面色如常,随意的道。温体仁是封疆大吏,但也不值得朱栩多上心,内阁已能把握一些局面。

    “是。”这也在毕自严所料之内,没有多言。

    年底了,政务庞大,朱栩手里也是一堆事情,没有多耽误,随口聊了几句,便送二位阁老出了乾清宫。

    毕自严,孙承宗同样忙的焦头烂额,被朱栩拉来算是清闲半刻,现在又要忙碌起来了。

    忙碌的时间过的飞快,京城之外的阁老,尚书纷纷回京,朱栩都要挨个面谈,之后还要准备年终大议,可以说,皇宫外廷的所有人都如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能劈开两半,来去匆匆,焦急烦躁。

    朱栩也好不到哪里去,总结来总结去,好消息少,坏消息多,大明面临的情势更加的复杂艰难,这已经超脱了期初的‘应灾’目的,上升到了五十年军国大计,俯看大明内外,审视过去未来的高度。

    这是要下一盘大棋!

    内阁大殿,三楼。

    毕自严正在做年终的审议报告,除了议会的六十多人,还有在京的三品以上的官员。

    孙承宗,靖王,汪乔年,孙传庭,傅昌宗,赵晗,张秉文等一干内阁六部的大佬,再接着是那些议员,两次是那些侍郎等三品官员。

    毕自严的这份报告很长,他年纪大,读一段时间还要讲解一下,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时辰,还在讲。

    依照的是士农工商的分类,将内阁去年的一系列政务进行总结,后面是明年的计划,详详细细,每一个计划,每一个步骤都相当详细。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份报告不是内阁单独起草,是集合了朝廷之力,之前议员们已经审议过,现在,只能算是走一个过场。

    朱栩坐在最中心,最高处,安静的听着。

    现在大明的行政模式正在不断的转变,内阁更加的务实,

    认真。

    毕自严的报告相当详细,并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含糊之词,模棱两可,更多的是简单直接,政策,目标,长远计划,清晰可见。

    这只是第一天,一直到傍晚才算结束。

    朱栩出了内阁,转回乾清宫。

    曹化淳,刘时敏等跟在朱栩身后,平静无声。

    朱栩晃悠着肩膀,笑着道“你们队今天这场报告有什么想法?”。。

    曹化淳走了两步,才道:“皇上,奴婢以为,毕阁老等人殚精竭虑,尽心尽力,应该有所褒奖。”

    “那怎么褒奖?”朱栩笑着道。

    曹化淳,刘时敏两人登时不说话了,毕自严已经是‘首辅’,除了加衔,已经是赏无可赏。

    朱栩活动着身体,来到乾清宫,继而就听到一阵清脆的读书声。

    “是烨儿他们几个?”朱栩停下脚步,望向不远处的一个厢房。

    曹化淳道“是,大殿下,二殿下,三殿下正在南书房读书,是新建伯正在上课。”

    朱慈烨,朱慈煊,朱慈熠三个小家伙,一个五岁,两个四岁,正是读书的时候。

    朱栩想了想,走向南书房。

    听着读书声,朱栩来到窗边,从缝隙里悄悄看去。

    新建伯站在最前面,单手拿着书,目光看着下面的三位殿下,脸上一直带着满意的微笑。

    新建伯是世家,是王阳明的家族,世代书香,在大明的地位非凡,在某些人眼中就是第二个孔家。

    三个小家伙坐在下面,穿着常服,端坐着,认真的看着书,脆声声的念着,诵着。

    朱栩观察着,背着手,忽然转头看向曹化淳道:“新建伯可有什么官身?”

    曹化淳摇头,道:“新建伯一直居家,不曾入仕。”

    朱栩沉吟片刻,道:“传旨,新建伯教育皇子有功,加翰林编修,入翰林院供职。”

    曹化淳心里微跳,神色不动的道:“遵旨。”

    朱栩又看了眼,三个小家伙都不错,乖乖听话,不吵不闹,朱栩很满意,微笑着走了。

    毕自严等人在议会收拾一番,便回到了内阁,众人都是松了口气,喝茶,轻松的叙话。

    刑部尚书廖昌永吐口水,道“毕阁老,刑部这边压力太大了,人手少,失误多,那些四处的流民都要刑部抓,还没银子,别说下面的人,就是我也快愁白头……”

    工部的徐大化都是轻松,道“工部的收尾倒是比下官预期的要走,要快,明年给个三百万两,就能妥帖,接下来要是没有大工程,不会要多少银子。”

    吏部的赵晗摸着前额头,叹气道:“你们都还是好的,这一年,吏部处理的大小官员有五百之多,这还是我们有意压着,要是真动起来,一千都打不住,你们说说,吏部明年怎么办……”

    孙传庭看着二人,笑着道“都别说这些了,大困难都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咱们都能轻松一点。明年的税粮九百万应该可以到,税银三千万两左右。海外还会有一大部分补充,咱们只要矢志推动‘新政’即可。”

    国库的开源,节流在同时进行,海外的补充非常大,节流更是如此,工部,军队,移民等大笔流水的银子节省下来,朝廷的日子将会前所未有的轻松。

    有钱有粮,心中不慌。

    其他的尚书刚要再吐口水,毕自严放下茶杯,道:“这些事情以后再说,明天,后天都是大议的时间,你们留些神,不要出乱子。最后一天,王公大臣,勋贵公卿,各地的使节,藩国国主等都会一起来旁听,认真一点,不能让人看了笑话。”

    毕自严养望多年,这些内阁六部的高官对他还是颇为敬佩,闻言便没有多言。

    就在这个时候,内监要求内阁拟旨的话传了过来。

    “新建伯入翰林院,加翰林编修?”

    众人一怔,接着就深思起来。

    乾清宫那位做事向来不会无的放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深意?

    旋即,一些人瞳孔微缩,面沉如水。

    明朝阁臣有一个前规则,那就是,都是翰林出身!

    无翰林,不入阁!

    众人都知道乾清宫对大皇子的偏爱,这是提前铺路吗?新建伯是给大皇子安排好的首辅?

第1222章 风雷渐起() 
年终审议进行了三天,由于前期准备的充分,倒是没有什么波澜,一切按部就班,除了一些细节要补充,修改,基本上是按照了毕自严等人的设计,进行到最后。

    毕自严等一干阁老,尚书刚出了内阁大殿,一封来自南直隶的八百里加急奏本送入了内阁。

    “你说什么,幼苗都枯死了?”

    孙传庭十分震惊,看着来报信的郑友元,失声道。

    郑友元看着这些阁老,尚书,神色凝重,道:“是,最先是在扬州府发现的,只有十几亩,本没有多在意,现在各县府发现的是越来越多,已经有十多万亩的谷物幼苗枯死,这在南直隶已经民情汹涌,沸反盈天了。”

    毕自严,孙承宗等人一干人双眼冒火,面沉如水。

    南直隶对抗新政的手段层出不穷,朝廷在不断拆招,可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干这么干!

    简直是釜底抽薪,彻底与朝廷撕破脸皮了!

    南直隶有多重要,简单而言,一个苏州府就抵得上一个江西省,就可以看得出有多重要了!

    南直隶的赋税占据大明朝廷的一半以上,这要继续扩大下去,朝廷很可能因此自溃!

    “查出到底是什么人干的了吗?”不等毕自严说话,孙传庭连忙又追问了一句。

    郑友元一脸的难受,道“有百姓自发的,有大户,有商户,他们觉得朝廷税赋太重,种地太辛苦,没有奔头,还不如不种……这种风潮,在南直隶已经渐渐成势,如火燎原……”

    毕自严眉头拧成川字,怒声道:“江苏巡抚衙门干什么吃的,他们就不阻止,不知道杀一儆百!”

    郑友元道:“事发突然,江苏巡抚衙门,巡抚方孔炤等已经亲自去各地查探,暂时还没有查清事情,所以还没有具体对策。”

    靖王,汪乔年,傅昌宗等人面上难看,目光紧盯着郑友元。

    郑友元被这些大佬盯着,头皮发麻,只得加一句道:“下官认为,这件事紧急,但要慢来,不能激起更多民变,以让事态扩大。”

    毕自严双眸中都是怒气,隐隐甚至能听到磨牙的声音。

    他一向是好脾气,务求顾全大局,对一些事情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涉及到朝廷根本,他真的动怒了。

    粮食,是一国根本,谁要在土地上动手脚,他绝不会妥协!

    “我看,江苏巡抚是该换换人了!”毕自严一巴掌拍在桌上,冷声说道。

    其他人有心给方孔炤辩解几句,但这个时候却说不出话来。

    孙承宗眸中有杀意翻涌,最后还是压下,淡漠的道:“走吧,免得皇上派人来宣我们。”

    众人这才心神一凛,乾清宫的消息比他们只快不慢,只怕雷霆之怒就要降下了。

    毕自严被他提醒,强按愤怒,直接站起来,道:“内阁,六部尚书都去。”

    其他几人自然没话说,随着毕自严,孙承宗两人前往乾清宫。

    朱栩这会儿正在考校三个儿子的功课,面带微笑。

    朱慈烨五岁,是皇长子,一个小胖墩,站在朱栩面前,仰着小脸,对于朱栩的考校,对答如流,没错一个字。

    朱栩点头,对这个小家伙倒是满意,目光有些不善的转向二儿子,朱慈煊。

    小家伙四岁,是海兰珠的儿子,或许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