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8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栩嘴角动了动,小孩子的世界啊。

    曹文诏,曹变蛟心里都暗松,看着曹明蛟的眼神有些异色,心里打算回去要好好收拾这个小家伙了。

    朱栩瞥了眼躲在小永宁身后不敢露头的小淑娴,又看向慈烨几个,道:“行了,好好玩吧。”

    说着又向前走,道:“老曹,朕就不送你了,孙阁老已经来了,朕要去见他。”

    “是。”曹文诏连忙上前应道。

    朱栩没有多言,径直来到内阁三楼。

    孙承宗已经在等,立即就抬手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看着风尘仆仆孙传庭,摆了摆手,道:“免礼,来,坐。”

    朱栩带着孙传庭,来到小客厅,刚坐下就拿过小茶壶开始烧水,同时道:“茶马上就好,先坐下休息会儿。”

    孙承宗知道朱栩向来体恤他们这些老臣,坐在朱栩对面,先是稳了稳气息,这才道:“皇上,‘军改’已经基本完成,各省的常备军都已经缩减完毕,各大营也进驻了指定地点,一切都算稳妥,没有出什么乱子”

    朱栩静静的听着,没多久茶壶就咕咕响。

    他拎起茶壶,开始泡茶,同时道:“嗯,现在我大明疆土前所未有的扩大,军区也要有所调整”

    孙承宗明白朱栩的意思,道:“蒙古等臣做了预案,准备慢慢施行,还需要等待机会。”

    朱栩点头,给他倒了杯茶,过滤一番,冷却一点,递给他道;“先喝口茶,慢慢说。”

    孙承宗接过来,喝了口,旋即放下,道:“‘军改’虽然大致完成,但里面还有太多的细节需要填充,要不断深化,完善,虽然地方上的大都督,总兵都是可靠之人,但还需做到足够的制衡,方能确保他们不会坐大,形成藩镇,同时也要加大朝廷的控制力,确保军队对皇上的忠诚,指挥能犹如臂使”

    朱栩端着茶杯,轻轻啜了口,表情认真。

    “新兵训练营臣计划扩大到十五个,义务兵役制在两年内可以实施,每两年或者三年不断轮换,新兵营都设有扫盲班,除了训练,他们还要接受扫盲,只要用两年时间,循环一旦建立,军队扫盲也能助朝廷一臂之力”

    “臣也想,能否在军队中培养军官,这比军院更进一步,在军营,在实战中培训的将帅,才是真正能堪大用”

    “除了曹文诏的皇家第一军,其他军队,包括秦良玉,熊廷弼等,都在加大火器的试验,使用程度,都在不断淘汰旧的,列装新式火器火器的威力不断增大,臣相信,在未来不久,这些火器会是战场的决胜关键,强国必不可少”

    朱栩听着,微微点头。

    大明的‘军改’说到底是在走精兵化的路线,同时也注重对后面的培养,孙承宗能理解他的想法,推动起来自然格外顺畅。

    孙承宗还在继续说,他这一路,忙的不可开交,片刻闲暇都没有,自然也见识到了不少事情。

    “贺人龙,冯山棕,刘至耀等,贪污军饷,压罢地方,为祸乡里,臣已查明实据,现已经押在大牢,等皇上发落。”

    最后,孙承宗看着朱栩,有些谨慎的说道。

    朱栩对军队控制向来严格,事务没有他的允许,外人根本不敢擅动,现在孙承宗直接拿下了三个副总兵,在朝野必然掀起震动。

    朱栩眉头皱了皱,道:“什么时候的事情?兵部之前不是轮番监察地方,为什么没有发现?”

    贺人龙原本洪承畴的副将,后来在山西追随过曹文诏,外加行贿手段厉害,故此藏的深。

    但涉及曹文诏,孙承宗有些欲言又止。

第1130章 国祚千秋() 
    孙承宗不说,朱栩也能猜得到。

    曹文诏,现在也算是大明朝野的一个风暴中心,盛传他将接替孙承宗成为下一任的大元帅府元帅。

    大元帅府的元帅是兼任内阁右次辅的,曹文诏向来远离朝廷,这些年也未曾出现在大明内外的大事件中,他的突然步入朝廷绝对核心,这将会在朝野,甚至大明引起巨大风波!

    孙承宗欲言又止,朱栩喝了口茶,表情平淡的道:“违法乱纪……该处理的,果断处理,不用手软,大元帅府那边审理完,报给朕批。”

    孙承宗稍微倾身,道:“是。”

    朱栩抬眼看向孙承宗,手里的茶杯转了转,语气放慢的道:“刚才,朕与曹文诏见过了。朕明确告诉他,朕会留你,不会让他继任……我大明百废待兴,改革势如滚石,不能停歇分毫。朕呢,也希望孙师能留任,曹文诏现在还扛不起那么大的责任,遍观大明内外,只有孙师能支撑现在的军事改革,持续的走下去……”

    孙承宗看着朱栩,有些微惊。

    按理说,他现在退位,朱栩第一心腹接任大元帅府,那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他之所以有辞官之念,就是看到了这种情形,他主动走,总比被人赶走好。

    同样,外面那么盛传这一流言,正是看到了这种‘大势’,甚至于朝野六部高官都深信不疑,这流言也就成了谣言,越来越盛。

    朱栩看着孙承宗的表情,笑着摇头道:“你们是不是都觉得,朕是那种任人唯亲,致国家利益于不顾,头昏脑涨,已分不清是非的人吗?”

    孙承宗面色微震,他仿佛陡然想起来,眼前的皇帝,才是大明最为克制,最为理智,对大明抱有最大责任心的那个人!

    他心里无法言喻,猛的站起来,躬身道:“臣不敢!”

    朱栩压压手,道:“外面那么多流言蜚语,朕没空去一一理会,到了现在,朕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军改’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大元帅府必须要强力控制所有军队,不能给任何人坐大的机会,过去那些卫所制度不能再死灰复燃,军队必须保持纯净,严正,有战斗力,随时都能战,当年的倭寇之乱,朕一直耿耿于怀,区区一点匪寇,居然搅得我大明不得安生,前些年,辽东祸乱,我大明居然找不出一支成建制的军队,着实是个讽刺……”

    孙承宗对大明近几十年的情况是了如指掌,听着朱栩的话,也是一阵默然。

    大明的情势,有些是慢慢萎缩,有些是急剧变化,每一次急剧变化都会令大明陷入一种‘绝境’,然后一次次的难以翻身。

    朱栩给孙承宗倒了杯茶,道:“军队想要保持战斗力,必须有足够强力的监察机构,并且独立在朝廷之外,同时还要确保朝廷对军队的干涉最小。天启之前的朝廷是什么模样,孙师比朕清楚,有些事情,朕是不得已,后世所谓的千秋史册,朕不知道会怎么写,也不想去管,身前几十年都顾不了,如何去顾几百几千年的事情?孙师,咱们这一代人,要做的事情太多,能体谅朕的人不多,但朕希望,你会是其中之一……”

    这已经算是推心置腹了,孙承宗倾身,肃容道:“臣能体会皇上的救国之心,臣但在一日,必然全力支持‘新政’,使得我国朝脱胎换骨,绵延国祚……”

    朱栩微笑点头,孙承宗等人都有为国之心,实属难得。

    现在局势已经明朗,虽然在政策上朱栩与内阁等还有些分歧,但已经不妨碍‘新政’大势所趋,不会再有力量阻碍或者去推翻了。

    两人聊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孙承宗才离开三楼下去一楼,与毕自严等人会面。

    ‘军改’始终是‘新政’的一部分,不能将内阁完全绕过。

    两天后,大元帅府关于‘军改’的详细奏本出现在朱栩的案头。

    朱栩详细的看,仔细的阅读,然后拿起笔,对这道‘计划书’进行修改。

    曹化淳从外面进来,等了片刻,道:“皇上,议会那边正在起草一份涵盖农民,农事,田亩,户籍等的农法,内阁那边也很支持,据说已经有了框架。”

    朱栩低头看着奏本,眉头却是一挑。有些意外。

    这个议会在他想来,眼下更多是一种象征,得慢慢发展,缓缓来,没想到,居然现在就有‘立法’这种意识了。

    “有谁在背后指点吗?”朱栩抬起头,道。

    曹化淳想了想,道:“这些议员都是地方推荐来的,如果有人指点,也应该是各省的巡抚。”

    朱栩若有所思的点头,沉吟片刻,道:“这个让他们弄吧,再让他们对现在朝廷的纲纪,吏治进行总结,搞一个新吏法出来。”

    曹化淳一怔,道“是。”

    朱栩合上手里的奏本,道:“宫里有什么事情吗?”

    曹化淳想了想,道:“永宁公主与长公主昨日在芷兰宫打碎海娘娘最喜欢的花瓶,还吓了海娘娘一跳,永宁公主被禁足,长公主被李娘娘打了一顿。”

    朱栩的表情有些莫名,旋即叹道:“这宫里本来就一个小魔女,现在是两个了……”

    曹化淳看着朱栩的神情,笑着道“海娘娘是突然出现,所以有些惊讶,倒无大碍,海娘娘还去求情了。”

    要是有事朱栩肯定早就知道了,手掌在桌上拍了拍,道:“小家伙们都两三岁了,是该干点正事……这样吧,等明年,朕给他们都整理一个课程表,让他们规律起来,省的整天给朕添乱……”

    曹化淳躬着身,没有说话。

    他知道,朱栩对这些皇子,公主的培养很重视,现在,开始了。

    曹化淳等了会儿,道“皇上,明日就是曹变蛟总兵的大婚之期。”

    朱栩端起茶,道:“嗯,朕知道,明天腾出时间,朕要去一趟。”

    曹化淳应了一句,又道:“听说,毕阁老也打算亲自去。”

    自从朱栩与孙承宗谈过话,孙承宗没有上奏辞呈,加上曹变蛟的婚礼越发低调,一些人似乎看到信号,不再硬往曹家凑。

    在这种时候,毕自严亲自去,就显得有些意外,扎眼了。

    朱栩对毕自严的一些想法是知晓的,沉吟一声,道:“明天让毕阁老与朕与一起去,朕要与谈谈。”

    曹化淳做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对朝野一举一动是洞若观火,毕阁老对号称朱栩第一心腹的曹文诏入主大元帅府并一只脚踏入内阁,态度一直很奇怪,或者说,已经表明了态度,那就是反对。

    但碍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并没有宣之于口,公然表达。

    曹化淳看着朱栩的表情,没有多言,转而道:“曹大都督与孙阁老已经见过蒙古的王爷们,聊的非常好,各位王爷希望互市能多开一些地方,并且出售给他们更多的火器,甲胄,兵器……”

    朱栩倚靠着椅子,顿了下,道:“军队现在换防下来不少东西,朕正愁怎么处置,让大元帅府去办吧,价格能高就高,不行打打折,总之要尽快处理掉,不能烂在咱们手里……”

    曹化淳也笑着道:“是,奴婢记下了。”

    内阁六部等现在忙的是不可开交,年终各种总结,六部之间的各种跨部门会议,内阁主持的更多,几乎朝廷所有的头头脑脑都要忙到深夜方能休息片刻。

    现在内阁最重要的有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吏治,这是朱栩以及朝廷追求的‘新政’的前提条件。

    第二件事,就是税务,现在国库艰难,内阁六部对税务看的无比重视,不管是商税,农税或者其他,都在尽全力的推动改革。

    第三件事,是关于田亩,户籍的改革,这件事推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