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6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应秋看着,最后那个一千三百二十七万的数字,无比的刺眼!

    他合上账簿,站起来,躬身请罪道:“皇上,这些都是臣识人不明,用人不善,请皇上惩处。”

    朱栩看着他,摇了摇头,道:“朕给你们看这个,不是问罪的意思。是这件事,给朕多了一些想法。皇家钱庄现在的体量,包括纸币有近一亿两白银,放着也是放着,你们说,户部能不能通过正常的借贷方式,借出来,然后在以后的赋税收入中归还?”

    傅昌宗眉皱,思索,看着朱栩沉吟着没有说话。

    这皇家钱庄本来就是朝廷的,这不就是左手倒右手吗?还用得着什么‘正常借贷’?

    周应秋心里蓦然微动,道:“皇上,臣认为可以,不止是户部可以,地方上衙门也可以,但是担保方面,需要作出严格的规定,臣建议,从巡抚一级开始,慢慢放开,严禁私人借贷!”

    朱栩倚靠着小桌子,沉吟一声,道“嗯,朕也是这个意思。现在朕……不方便去插手内阁,这件事,周应秋,你来负责善后。先与毕阁老说一说,制定详细的章程出来。然后去找靖王,朕不管这些人借钱干什么,抵押的是什么,一个月内,所有人都得如数归还,但凡拖延的,一律先免职,后入刑!”

    周应秋见朱栩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连忙道:“臣遵旨!”

    朱栩笑容深邃,又看向傅昌宗,道:“舅舅,你与其他巡抚再谈谈,先尽可能的弥合分歧,等朕腾出手里,再收拾这些事情……”

    傅昌宗应声,站在朱栩对面,久违的熟悉的压力又出现了。

    周应秋也知道,眼前的皇帝陛下必然在酝酿着什么,只是现在一堆事情,没空理会,一旦这些事情过去,只怕内阁会有一场暴风雨。

    “皇上……”曹化淳快步从外面进来,一见周应秋,傅昌宗二人脚步一顿。

    朱栩瞥了他一眼,道:“什么事情,说。”

    曹化淳上前,凑近朱栩低声道:“皇上,郑一官,鳌拜已经到天。津卫了,另外,信王刚刚动身去了。”

    朱栩神色微动,坐起来道“他说了什么?”对于这位五哥,朱栩是放也不是用也不是,有很多事情,还真离不开他——比如这个出访欧洲,挑来挑去,非他莫属。

    曹化淳瞥了眼傅昌宗,周应秋,道“王爷没说什么,另外洪武号已经整修完毕,随时可以再次下水,工部,兵部联合勘验,已经没有问题,可以远航。”

    朱栩笑着颌首,朱由检能听话那是最好不过,思索片刻,道“那就开始吧,传旨给孙承宗,命他加紧准备,五天后,朕与文武百官,各国使臣全部去观看大演武。”

    “遵旨。”曹化淳应声。

    旋即,他又道:“皇上,现在宫外求见的人非常多,内阁,六部尚书,京外的巡抚,总督,各国使臣,都想进宫面圣,聆听圣训。”

    朱栩直接摆手,道:“朕没空见他们,明天去天。津卫,今夜就传旨过去,朕明天给他们践行。”

    曹化淳,傅昌宗,周应秋三人神色一惊,曹化淳犹豫着还没有说话,傅昌宗就已经开口,道:“皇上,是不是太着急了,不管是洪武号,还是物资,人手都还不够齐整,这来回是两年多,若是中途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朱栩知道傅昌宗的意思,目光微沉,双拳紧握,不容反驳的道:“这件事不能再拖!这样吧,先出发,在南直隶检修一次,台,湾检修一次,马六甲再检修一次,这样基本上就没问题了。路上再带着红毛人,佛朗机人,如果遇到风险,可以在他们的地盘整修,尽最大可能确保平安……”

    傅昌宗看着朱栩,嘴角微动,最后也没有再劝。这件事皇帝已经酝酿多年,不是一时半会能劝的动。

    曹化淳没有迟疑,道“遵旨,奴婢这就去拟旨。”

    朱栩目光又转向傅昌宗,周应秋,道“朕刚刚大婚,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置,今天就不留你们吃饭,内阁以及诸位巡抚的事情,你们多上上心,有什么事情,直接进宫奏报,无需请示。”

    “是。”傅昌宗,周应秋道。

    朱栩目送着两人离开,眯着眼,突然道:“明日临走前,召见察哈尔国师尼克鲁。”

    “遵旨。”曹化淳看了眼朱栩,道。

    这个时候的大明高层,几乎内外分明,内阁外加六部九寺,与各地进京的巡抚,总督进行了多伦博弈,可一直有几个问题阻碍,始终难以贯通。

    内阁,毕自严,孙承宗,靖王,汪乔年,孙传庭等人坐在一起,都有些愁眉。

    毕自严看着众人,道“皇上现在态度不明白,不管如何,我们必须要说服这些巡抚,‘新政’需要团结一心,不能仅凭内阁去推动。”

    孙承宗,靖王,汪乔年都没有说话,他们有专注的事务,孙传庭接口,道:“这些巡抚,总督,近乎一致的认为现在要慢,不管是税务总局,粮税,徭役,还是各级衙门,尤其是刑狱司,督政院,大理寺等都需要仔细的去完善,不宜再继续剥夺地方的权利,刺激地方,造成动荡,‘稳妥’为要……”

    毕自严皱眉,沉声道:“我大明的情形所有人都应该很清楚,时不我待,这件事,必须要让这些巡抚大人们认同,并且矢志去做……”

    靖王不喜欢毕自严这种‘颐指气使’的态度,稍稍思索,道:“这件事,关键还是皇上,若是不弄清皇上的想法,内阁一切都是枉然。”

    毕自严看了他一眼,道“皇上对‘新政’的态度比内阁更加坚定,这件事不容置疑!白谷,你明日再与方孔炤谈,我亲自去见李邦华。钱龙锡,蒋德璟,周维京等人,孙阁老你们三人去,必须要他们用十倍的心力去做,眼下不再反对!”

    孙承宗面色沉着,默然一阵,话音有些飘忽的道“方孔炤,李邦华我倒是不担心,关键在傅昌宗与周应秋。”

    孙承宗话音一落,众人先是一愣,继而恍然惊醒。

    李邦华的态度显然傅昌宗这个顶头上司早就知道,但他一直没有多言。方孔炤是周应秋在任上举荐的,两人关系莫逆,方孔炤的态度周应秋不可能不清楚,但他也没有开口。

    这两人的能量比内阁还要可怕,如果他们不能支持内阁,即便是这样不言不语,都会给内阁带来无尽的麻烦,甚至会让内阁止步不前!

    与此同时,周应秋,傅昌宗已经到了内阁门口,他们已经听到内阁的讨论声,对视一眼,齐齐看向手里的账簿。

    ‘皇上真是好手段!’

    两人心里异口同声,感慨无比。8)

第九百六十一章 内阁定() 
    内阁这边头昏脑涨,左支右绌,皇帝早就未雨绸缪,准备好了手段,并且由他们送来,这还真是一举多得,算计的满满当当。

    两人对视一眼,迈步向内阁侧门走去。

    内阁大人们在纠结的时候,傅昌宗,周应秋联袂而来。

    “见过诸位阁老。”两人行礼道。

    毕自严正说到这两人,尽管他心里厌烦,还是平静的点头道:“来了就坐下吧,我们正在商讨‘新政’,一起听听,说说看法。”

    傅昌宗对内阁再熟悉不过,也清楚现在内阁遇到的麻烦,看了眼手里的账簿,走上前,道“毕阁老,看看这份账簿吧,刚刚皇上给下官的。”

    毕自严本来就极度警惕傅昌宗,周应秋,外加‘皇上’,这个组合足以让在座的所有人都神色凝重,心头狂跳。

    毕自严看了眼傅昌宗,面色淡漠的拿起来慢慢翻看。

    没看几眼他脸色就渐渐沉了下来,再看到里面有‘郑友元,八百两,借款三月,利息五厘’的一句,目光愤怒的要闪烁出火星来!

    他手里的动作加快,几十页飞速的看完,在看到最后的‘一千三百二十七万’这个数字,面色难看的可怕。

    现在国库纯收银就是这不相上下,也就是说,朝廷这些官吏,将国库一年的税银都给借出去了,加上利息,起码再多几百万两!

    这么大一笔数字,不知道能干多少事情!毕自严也不是傻子,被这群人‘借走’,多半是不会还,就是明明白白的‘抢劫’,‘贪污’!

    朝廷的纲纪,禁令,规条,那滚滚人头,血淋淋的尸体,居然还挡不住这些人的贪婪!

    毕自严沉着脸,压抑着满腔的怒火,一合账簿,扔给了孙承宗。

    孙承宗看着毕自严的神色,略带好奇的接过来,稍微翻一番,当即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不等到最后,他合起账本,面色阴沉的推给靖王。

    孙承宗是从万历‘国本之争’过来的宦海老人,不用看完他就知道结果,也越发令他恼怒。

    靖王看着,眉头直跳,名单上的人,督政院最多,从京城到各地,入眼几乎都是,令他惊惧又愤恨!

    等到汪乔年看去,脸色更大好,他看到的几乎都是他大理寺的人,一个接着一个,那些名字,数字都在他眼前跳,最后的‘一千三百二十七万’,仿佛全是大理寺借的一样!

    最后是孙传庭,他看的直皱眉,内阁中书郑友元都在列,内阁直属部门的就更少不了。

    他看到最后,合上账簿,目光冷闪,似有杀气。

    周应秋看着一群人变幻的脸色,不动声色的上前,道:“虽然这件事很麻烦,不过应该可以堵住外面那些巡抚,总督的嘴,加强刑狱司,督政院,大理寺等的权力,‘新政’势在必行。”

    毕自严迅速反应过来,但面上没有松动。尽管这件事可能是皇帝授意,但傅昌宗,周应秋的态度,还是值得深究。这两个人一个是陕甘六省总理大臣,一个是辽东总理大臣,若是他们心存他想,即便不说他们在朝廷的影响力,单这两个地方就会大打折扣,反影响朝廷,以至于全国。

    “傅大人,周大人,你们对内阁这次拟定的‘新政’计划有什么看法?”孙传庭突然开口,他意识到了这两人几乎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内阁的‘新政’不能少了他们的坚定态度。

    周应秋与傅昌宗对视,没有立即作答。

    两人在地方上待了一阵子,对大明局势有新的认识,内阁现在拟定的‘新政’比过往,比皇帝更加操切,这对地方来说,是一种巨大负担,可能不会有好处,反而会有强烈反弹,得不偿失。

    在他们看来,内阁做事太过刻板,直来直去,始终缺少皇帝的灵活手段,这么下去,迟早会出大乱子。

    傅昌宗,周应秋两人心里转悠一阵,又对视一眼,朱栩已经暗示了,他们不能继续反对。

    傅昌宗稍稍沉吟,开口道:“下官自然是遵守内阁政令,但下官认为,有些地方还需要商榷,尤其是内阁规定的进度,尤其是在税赋上要达成的目标,须再做斟酌。”

    周应秋跟着躬身,这两点是他们不能让步的,即便争执不下到了御前,官司也得打,否则地方非得乱套不可。

    毕自严已经看出来,这两人心里是另有算盘,加上刚从皇帝那出来,就更值得‘揣摩’了。

    毕自严与傅,周二人的关系泛泛,去年抢夺六部权利的时候,还狠得罪过,沉思一阵,道“本官知道地方有地方的难处,但内阁的难处我相信二位更清楚,若是再不严厉执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