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6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栩摆了摆手,道“不要露头,咱们悄悄的看。”

    “是。”曹化淳应声,将一个望远镜递给朱栩。

    朱栩接过来,放在手里,没有用,依旧在看着。他这次来,主要看国旗以及听国歌的。

    一阵之后,蓦然间,那群仪仗队士兵神色肃立,紧接着,短,快,重的鼓声响起,而后是琴,笛以及其他乐器。

    朱栩连忙拿起望远镜,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咚、咚、咚

    鼓声一声胜过一声,沉厚中有着昂扬之势,其他乐器配合,更显得庄重,肃穆,其他乐器搭配之下,还有一种欢快的调子蕴含,让人振奋。

    朱栩听了一会儿,暗自点头,倒是不错,望远镜转动,移到了仪仗队上。

    仪仗队步伐整齐,一步一步,井然有序,不快不慢的走向旗杆,领头的斜竖着旗帜,还是看不清真容。

    城楼上的一群人都在远远眺望,所有人都知道,这国旗,国歌朱栩都非常重视,他们自然也要小心观察。

    另一边,孙传庭也在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郑友元已经站在他身侧。

    “阁老,真的不要先奏禀皇上吗?”一边看着,郑友元一边低声道。

    孙传庭眼都不眨的盯着,道“我先看看具体的流程,没有问题的话,待会儿请皇上直接来看。”

    郑友元点头,突然道“大人,要升旗了。”

    孙传庭面露肃容,身形挺直的遥看过去。

    城楼上的朱栩,手里的望远镜握紧,双眼恨不得嵌在望远镜内,仅仅盯着四方台。

    仪仗队领头的系好国旗,做好准备,身体笔如枪,肃穆而立。

    音乐陡然越发的高昂,一声大过一声,如鹤鸣九霄,又如龙翔御天,昂扬,自信,迸发,雄壮有力。

    朱栩的心脏都跟着跳动起来,望远镜锁定着那面国旗。

    国旗缓缓上升,同时四方台外的仪仗队高声唱和起来。

    “大风起,云飞扬,

    壮士兮,逞豪强,

    风云骤起八方来贺,

    广厦高筑万国来朝,

    千涛万壑东流去

    大千世界不尽还

    ……

    巍峨兮,山岳其鸣,

    盛世兮,治隆唐宋,

    豪情兮,远迈汉唐!

    雄哉,大明!”

    在最后一道鼓声中,音乐,旗帜,歌声都禁止不动,整个世界一片安静。

    朱栩拿着望远镜,心脏咚咚咚直跳,这个‘国歌’很有节奏感,他禁不住跟着旋律一直到结束。

    一缕微风吹来,旗杆顶端的旗帜慢慢飘扬而起。

    朱栩在望远镜看的异常清楚,这是一面赤红的旗帜,金色的楷体‘明’字异常显眼,在正中心,没有其他了,一面极其简单的旗帜。

    朱栩眯了眯眼,不知道是不是刚才音乐带来的激动未退,看着这面国旗非常的顺眼,很是喜欢。

    好一阵子,曹化淳在朱栩身侧,轻声道:“皇上。”

    朱栩一怔,醒悟过来,下面的一群人也聚集在一起商议着,似乎在尽力完善。孙传庭居中讲着话,比划来,比划去。

    朱栩深吸一口气,压着心里的悸动,道:“嗯,就这样吧,告诉内阁,朕很满意。”

    “是。”曹化淳面带笑容的道。

    朱栩又看了眼,这才转身回转。

    在朱栩离开没多久,孙传庭带着乐谱,国旗,匆匆赶赴内阁。

    “白谷,如何?”毕自严恰好从班房出来,抬头就问道。

    孙传庭心里还没底,道:“仪式过程没有什么问题,现在就看皇上是否满意了,皇上今天有来吗?”

    毕自严向前走了两步,道:“现在诸事繁杂,皇上没有来内阁,也好,我们正好再商量一些事情。”

    孙传庭手里还拿着旗帜,本想交代两句就去乾清宫,好奇的道:“什么事情?”

    “关于税务总局的具体事务,人事,还有就是丈量田亩也需要专门的机构,得选可靠之人才行,另外二十二巡政御史,需得尽快定下来……”毕自严一张嘴就没停,说着他自己都讶异,事情还真不少。

    孙传庭知道,年头堆积的政务实在太多,一时半会还处理不完,沉思片刻,道:“不如召集六部尚书,对一些事情,进行统一决定,这几天连夜商议,务必将所有事情了结在今年,明年的事情会更多。”

    毕自严道“我也是这个意思,稚绳那边已经同意,靖王没有意见,岁星最多半个时辰就会脱身来内阁。”

    稚绳是孙承宗的字,岁星是汪乔年的字,靖王因为是亲王,只有名,无字,一直都是称呼靖王。

    孙传庭听着,道“好,那我乘时间去趟乾清宫,向皇上禀明,尽快完成这件事。”

    毕自严点头,没有多说,转身出去。通政使司那边收到不少举荐奏本,朝廷也是用人到时候,他要去面试一番。

    此时此刻,曹文诏已经到了乾清宫,递给了朱栩一份名单。

    朱栩坐在软塌上慢慢看着,抬头看了眼曹文诏,问道“都是勋贵公卿子弟?”

    曹文诏道:“是,英国公,定国公等都有,还有几家年岁比较大也想进来,不过被臣拒绝了。”

    朱栩看着名单,里面标注着一个个的身家背景,看了一阵,他的表情十分感慨。

    大部分都是公伯子弟,这些在历史上,崇祯求着都以各种理由拒绝,现在时转事易,一个个求着送上门。

    朱栩看完,扔到一边,道“这些你先放在军院里,学习一段时间,打打基础,然后再带去基地。在基地里,你也要重视扫盲,不要个个都是大老粗,藏将于兵,你懂吧?”

    曹文诏自然明白,道:“臣知晓。只是,皇上,这钱粮从哪里出?”

    明朝现在财政困难,支出又庞大,这一两年想减也减不下来多少,再想从内阁,户部拿钱是没那么容易了。

    朱栩笑着端起茶杯,道“不用担心,朕给你准备好了。银子从内帑出,每年一百万两,不够再追加,粮也朕出,每年三十万石,这支军队朕不会吝啬,你可要给朕练出一支精兵来,别丢了朕的脸……”

    曹文诏大喜,道:“皇上放心,臣一定给你训练出一支大明最强军,以一当十,横扫天下!”

    朱栩喝了口茶,笑着道:“嗯,各种东西朕都让人准备了,地址也选好了,等年后,开过大议你再去,训练要关注实战,朕会给你们找机会,不能闭门造车,训练无敌,战场上就一败涂地……”

    曹文诏认真的一一记下,知晓朱栩对这支军队的重视。

    这支军队是朱栩尝试打造的第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点大意都不能有!

    也不管曹文诏是否觉得细碎,他还是将一些想法,担忧提前说出来,免得曹文诏不明,走了错路,弯路。

    刚刚到乾清宫的孙传庭就被曹化淳一句话挡住,留下曲谱与国旗。

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尽其然() 
    朱栩忙的脚不沾地,内阁忙的茶水难沾,宫外更是热火朝天。

    一直到天色将,朱栩这才松了口气,掂量着手里最后一道奏本。

    这道奏本是去了陕甘六省做总理大臣的傅昌宗上的,奏本上有他这段时间对六省总务的考量,对一些人事的看法,最重要的,他对六省的灾情有了更深入,更清晰,直观的了解,直言‘六省政荒,地荒,人荒’,‘赤地千里,万户哀嚎’,‘物尽空,人相食,惨绝千里’。

    朱栩将这道奏本放在案桌上,端着茶杯,心里沉思。

    六省的巡抚给他上的奏本也说过他们的境况,但没有傅昌宗说的这么严重,或许是他们分割来看,有所局限,没有傅昌宗看的清楚。

    朱栩喝了口茶,目光还盯着这道奏本,每一个字都在他眼前闪烁,令他心头有些不安。

    “或许,不止这六省,其他地方也比奏本所述严重的多,并且日后会更可怕……”

    朱栩自语,旋即就转头看向不远处的曹化淳道:“关于二十二巡政御史,内阁那边选好了吗?”

    曹化淳看了眼外面的天色,道:“还没有,不过内阁那边已经在加班加点,今天应该会有个结果。”

    朱栩点点头,合起这到道奏本。

    想要真实的了解各地的情况,除了巡政御史外,还有就是推动‘新政’发展,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地方的讯息,不再单独依靠地方衙门的奏本。

    曹化淳见朱栩告一段落,想了想,道“皇上,张国公预计明天早上就会入京。”

    朱栩‘嗯’了声,道:“那请他中午到慈宁宫,朕也过去,一起用膳。对了,巩永固与永安公主也来。”

    “是。”曹化淳道。

    朱栩起身,从不远处的桌上拿过一盘点心,就着茶吃了几口,道“让天。津卫船厂想办法抓紧时间测试,在演武之前,朕要去亲眼看一看。”

    “是。”曹化淳应声。船厂那边现在是三班倒,全天候都在忙着,是丝毫差错都不敢出。‘洪武’号已经建好,就差下水测试。

    朱栩吃了几口,拍了拍手,擦着嘴道“其他配备的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

    曹化淳道:“中舰二十艘,小舰七十艘,外加其他补给之类,总共一百艘,火炮,钱粮,各种商品都在不断运往天。津卫,不会误了皇上的事情。”

    朱栩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松了口气的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朕那皇兄进京后,朕也懒得见他,一切照常安排就是。再传郑芝龙,鳌拜进京。”

    曹化淳看着朱栩,心里微动,会意的道:“是。”

    曹化淳话音未落,刘时敏带着两个托着两个盘子的内监走进来,道“皇上,这是内阁那边新送来的奏本,还有一些是直入司礼监的,奴婢都整理了出来。”

    现在的奏本,写给朱栩的会直接入司礼监,不入通政使司,以免内阁截留。

    朱栩接过盘子,顺手拿过一道奏本,入眼就是关于二十二巡政御史的名单以及配备的人手。

    朱栩认真的看起来,一个个过去,不由得皱眉。

    名单上大部分人他很陌生,也就几个六部的郎中,员外郎他有些印象,其他人感觉都是凭空冒出来的。

    朱栩琢磨了一会儿,看向刘时敏道“名单是怎么拟定的?”

    刘时敏道:“是内阁六部督政院大理寺等联合举荐,商讨,最后定下的。这些人大部分是万历三十五年之后的进士出身,不曾参与党争,身家清白,品性高洁。”

    朱栩最怕的就是‘品性高洁’这样的词汇,沉吟片刻,道:“留中不发,朕再看看。”

    刘时敏一怔,看向曹化淳。

    曹化淳微微摇头,示意不要多说。

    刘时敏便没有再说,又接过一个盘子,道:“皇上,三条项链打好了。”

    朱栩面露一丝喜色,接过来,拿起中间的一条,放在眼前打量。

    这一条,上面刻有凤纹,镶有珍珠,玉石,颇为精致,更显尊贵,身份。又拿起另外两条,这两条样式倒是差不多,纹路上少了几条,珍珠,宝石更是差了些,应该是给李解语与海兰珠的。

    朱栩微微点头,递给曹化淳道:“放到橱子里,晚上提醒朕带一条去鱼藻宫。”

    “是。”曹化淳倾身道。

    朱栩顺手拿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