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4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香君眨着大眼睛,抿着小嘴,一句话也不说,就是一直静静的看着朱栩。

    朱栩心里也不舍,可还是狠心的转身,上了已经准备好的马车,神机营,禁军也悄然跟着动。

    他在这里对很多人来说不算秘密,自然有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眼见他的马车离开,不知有多少人暗暗松了一口气。

    朱栩是他们遇到过最给他们压力的皇帝,令他们寝食难安!

    巡抚衙门,方孔炤,许杰以及刚刚到任的冯江峰等人听到回报,纷纷心底长吐一口气,紧绷的神色也和缓了不少。朱栩在一日,他们就提心吊胆一日,可算是走了。

    冯江峰是新任的右参政,根据规定,他要执掌刑狱司,面上陡然一肃的道“方大人,许大人,虽然皇上要离开,可我等更不能大意!现在不知道多少人盯着我们,稍有破绽只怕就会被群起攻之!”

    方孔炤与许杰都深深点头,虽然一场大演武将很多人都给惊醒,也立刻的向‘新政’低头,可不甘心,不服从的还大有人在,隐藏在暗中,如毒蛇一般,时时刻刻的等着他们露出破绽,然后狠狠的咬上一口!

    督政院内,王北承等人也算是消息灵通,听到后,心里惴惴难安的大石终于是落下了。

    皇帝在南直隶没杀人,没抄家,总算还是给他们这些人留了体面。

    接下来,就是他们努力推动‘新政’,尤其是各地府县督政院的设立,他们是必定要劳心劳力的。

    省督政院的督正使,加上正副院正共四十九人,可地方上,除去知府,知县是十四人,这些人选每一个都要他们费尽心思去挑选,从‘思想’上开始,然后是能力,品德,清名,地位,关系等等,简直复杂到了极点,一般人还真做不来。

    最为头疼的就是钱谦益了,听着朱栩离开的消息,脸上都皱成了一个大包子。

    朱栩没有新的旨意给他,那就说明在科举‘禁令’上没有改变,这一届将会有大部分士子被挡在科场之外,加上那些已经决心‘不仕’的人,可能要高达九成的士子‘终生不仕’!

    这还只是这一届的,未来三到五年,这个比例可能会有所下降,可总数一定还是会在五成以上!

    未来五年,半数以上的士子将无法科举入仕,同时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将被罢官,不能复起,这些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心惊胆战!

    这是要天下大乱啊!

    皇帝真的敢这么干!

    钱谦益头疼的厉害,神色不停变幻。

    皇帝永远是对的,错的只能是臣子,这件事注定会是一场大风波,风暴的核心就是两个礼部侍郎,主持南北科举的温体仁与他钱谦益!

    钱谦益小眼睛急急闪烁,这一刻,他又动了辞官的心思,一面是将成为天下公敌,一面是将失去圣心,两个都很艰难,令他进退失据,手足无措!

    在贡院的一处偏僻小院内,三个碧眼卷发的高大传教士,正在与看守的士兵交涉。

    “为什么?你们为什么要囚禁我们?我们有犯什么王法?”右侧的一个男子,用着蹩脚的汉语高声问道。

    看守的士兵来自总督府,他正翻看着手里的小册子,听着话头也不抬,好似照本宣科的道:“第一,你们的通行证已经过期,且不能在内陆逗留。第二,你们与一些叛乱分子有联系,我们需要调查。第三,我们已经传信去澳。门,正在核实你们的身份……你们在这里除了自由受限制外,其他的都不会受影响,你们可以写信给亲友,也可以向巡抚衙门投诉,我们充分保障你们的权力……”

    三人自然是汤若望带领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传教士,他们都能听懂汉语,在明朝也不是一年两年,虽然明朝人向来有礼,热情,可这么冠冕堂皇的话,还是让他们面面相窥,不明所以。

    汤若望神色不动,目光深邃的道:“我之前求见贵国皇帝陛下,不知可有消息?”

    士兵见他们不追问‘羁押’的问题,心里松口气,暗自大骂不知道是哪个混蛋搞出这么麻烦的事情来。

    依旧恪守着要求,面无表情的道:“这个我并不清楚,如果有通知下来,我会告诉你们,在这段时间,你们就住在这个院子里,不要企图逃跑或者采用其他非法手段离开,若是被发现,我们有权进行就地格杀……”

    左右两个高大男子皱眉,他们都是为了‘传教’事宜来的,明朝皇帝一个月前在山。东的那番讲话触及到了他们。他们必须见到明朝皇帝,阐述他们的想法,一定要令他准许他们在明朝传教。

    虽然三人心里都清楚,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四分五裂,摇摇欲坠,可‘神的旨意’与地域,国家无关,他们依然执着的,迫切的想要在东方这个文明,广大的国家传教,散播‘上帝的光辉’。

    汤若望是个‘中。国通’,在明朝多年,虽然对大明局势,朝局还不甚明白,却很清楚,现在是多说无益,只能静候着——他们不会有事,只是在某些事情结束之前,他们将失去自由。

    深夜,长江口,火把如龙,绵延数里,照亮小半边天。

    河水里坐落二十艘大船,整齐排列着,士兵着忙着向上面运送兵器,粮草,火炮等等,紧张又迫切。

    这些船只都很大,长有十五丈,宽约三丈,吃水近一丈,静静的停靠在黑暗凄冷的水里,黑洞洞,令人生畏。

    这些都是漕运的船只,并不是大船,也不是战船,算得上中规中矩,运送兵员,武器最适合不过。

    “要是那艘大战舰在就好了!”曹文诏身侧,一个中年人男子,身穿参将甲胄,看着水面上的船,颇有些意犹未尽的道。

    曹文诏静静的看着搬运的士兵,神色淡漠的道:“不需要。”

    中年男子名叫来道升,闻言连忙道:“大人说的是,小小倭寇,杀鸡焉用宰牛刀!”

    来道升曾经看过他嘴里说的那艘大战船,是从天。津卫南下的时候曾在长江口暂停,他们都去看过。

    长有五十丈,宽约六丈,停在水面上,着实是一个庞然大物!74181

第七百零四章 科举禁令() 
曹文诏的行动没有刻意隐瞒,但以现在的交通情况,只要速度够快,就无所谓保密了。

    当然,这种情况,本身就是一种秘密。

    二十艘大船,以连锁的方式快速向琉。球方向行去。

    萨摩藩的行动并没有那么激进,或者说没有那么强的实力,无法一口气吞掉琉。球,暂时停止了进攻,目前正在与琉。球谈判,要逼迫琉。球低头,向倭国称臣,纳贡。

    琉。球有了朱栩的承诺,尤其是那场演武,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现在正‘软弱’的与萨摩藩谈判,拖延时间。

    方孔炤等人越发的用心用力,加上有了很多人支持,‘新政’推行的非常顺利,至少在权力层面架构的异常迅速。

    有吴家,王北承等人加入,支持‘新政’的势力在南直隶迅速壮大。新政自然有新的利益,尤其是有着绝对权力,南直隶的政治面貌在飞速变化。

    朱栩坐在马车内,沿着官道,带着近一万军队,并没有多少隐藏。

    他所过之处,官绅都异常的紧张,每到一处驿站或者停脚处,都有官员士绅聚集,嚷着要捐粮捐银子,还大喊支持‘景正新政’,态度端正的有些过头。

    朱栩通通没有理会,除了让大军休息,补充一些东西,就是不停的赶路。

    在快离开南直隶地界的时候,坐在马车内,朱栩手里是一叠报纸。

    第一张大页面是江。苏右参政冯江峰的署名文章,他开篇就在讲述‘纲纪’二字,然后历数近几十年的‘纲纪’废弛,致使朝政败坏,党争四起,祸乱天下。他执掌刑狱司,直言接下来江。苏要展开轰轰烈烈的打击腐败,维护‘纲纪’的行动,要求所有人都必须认同,且要态度鲜明的支持,凡是模棱两可,言语含糊,要进行优先调查等等,同时也呼吁贪官自首,各地士绅百姓踊跃举报。

    朱栩看着这篇文章,手里的糕点放下,笑着摇了摇头,道“这冯江峰不愧是周应秋的同年,扯虎皮都扯的这么漂亮。”

    曹化淳坐在边上,微笑着低头。

    朱栩看了一会儿,又换了一张,首页鲜明的是来自许杰的。

    许杰的身份比较特殊,乃是内阁的‘钦差’,左参政,方孔炤都要对他‘谦让’三分,他的文章自然不可小觑。

    他的文章不算华丽,可也是有理有据,声称要江。苏所有官员都是‘廉洁干吏’,否则全部要罢黜,对官员的考核要注重‘实绩’,打击官吏的‘人浮于事’。最后话锋一转又提到了科举。

    言称‘科举关乎国之兴衰’,乃‘天下第一等大事’,‘莫重于其’,所以对科举一定要严格的‘检视’,杜绝一切‘颂之君子’,所以,今年的科举要‘垂范景正’,‘严之再三’。

    换而言之,就是说,今年的科举将严格执行朝廷的禁令,但凡违规,一律禁止科举入仕!

    朱栩眉头跳了跳,抬头看向曹化淳,道:“你看看,朕一直以为许杰缺少魄力,现在看来朕是看走眼了……”

    曹化淳接过来扫了一眼,笑着道:“科举关乎国之兴衰,官员决定国之存亡,许大人目光长远,果决敢为,皇上当嘉奖。”

    朱栩拍了拍手,将点心盖好,依靠在厢璧上,摇头道:“朕想要普及教化,将社会变的相对公平一些,与其慢慢折腾,不如就来个狠心,割掉腐肉,乘着朕还控制得住……”

    曹化淳抬头看了朱栩一眼,没有出声。

    他也渐渐感觉到了,大明国力看上去是蒸蒸日上,不管是军力还是国库都远超前朝,实际上却是一种假象,以现在的情形,想要支持这么庞大的军队,应付各地的灾情,各地各种浩大的工程,天下官员,衙门等等,银子如流水一般花出去,想挡都挡不住,以他的了解,这样撑不了……两年!

    ‘皇上应该也是知道了,所以才这么着急吧……’曹化淳目光忧虑的看着朱栩,心里低语。

    朱栩歇了一会儿,又拿起报纸。

    这些都是积累下来,从应天府快马加鞭送来,所以并不是实时的。

    朱栩拿到手里的这一张,署名是督政院副院正王北承。

    他的文章,颇为老辣,站在国家的高度,分析了近年国库情况以及支出,尤其是皇帝内帑在几年前就花完的事情重点的提了几笔。然后又分析了各地的税粮,以‘数据’的方式揭露了其中的‘猫腻’,直指各地贪腐,转移税粮,偷税漏税,抗税等等,以一种极其严厉的语气进行了斥责,并且声称要挨家挨户的调查。

    然后话锋一转,论及各地灾情,朝廷困难,皇帝的忧国忧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称‘江。苏富庶甲天下,承恩两百年,理应回馈’,又搬出太祖祖制,将士绅纳税进行了合情合理合法的进行无可辩驳的解读。

    他还提出了‘与民生息’的观点,在灾情,贪官污吏等等压迫下,百姓们生存艰难,应当进行减税,地主也不应该过度压榨佃户,需要制定合理的‘租金’范围,确保佃户不会‘怨声盈野’。

    朱栩看着不时点头,王北承算是老奸巨猾,文章写的是声情并茂,该写的一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