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栩唔了声,转头看了他一眼,而后又转过头,道:“放下吧,朕待会儿看。”

    曹化淳上前,将信放下,又退了回去。

    朱栩盯着地图,细细的想着。

    若是能穿过东南半岛,从云。南到印。度洋修一条大路,沿路驻军,移民,那绝对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朱栩握紧拳头在上面狠狠的敲了敲,深深吐了口气,道“传旨给军器局,再给云。南调一百门大炮,要最好的那种!”

    “遵旨。”曹化淳道。

    一旁的刘时敏闻言,心里一动,道:“皇上,工部徐侍郎预约明天带人进宫觐见。”

    朱栩不在意的点点头,道:“嗯,明天看看时间。”他现在的时间是完全拿不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什么事情给耽搁,没有办法给徐光启准确预留时间。

    刘时敏答应一声,他不能让徐光启一直等着,需要见缝插针的安排时间。

    朱栩又看了一会儿才将地图收起来,目光转向桌上的两封信,随手拿过一封。

    看了看,是巴达礼的,这位是科尔沁的大汗,称号是‘土谢图’,是奥巴的长子,海兰珠的堂兄。

    科尔沁当年被林丹汗围困,差点被灭,努尔哈赤派了莽古尔泰救援,所以两族立了盟约,成为‘指掌兄弟’。再后来,奥巴不想被后金控制,想要摆脱,结果被黄太吉一下,亲自到沈。阳请罪,科尔沁由此成为后金的臣属,被牢牢控制。

    朱栩上下翻了翻,普通的信封,倒是有一股幽荷的香味。

    “这是美人计吗?”

    突然间,朱栩低语,他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些传说,只怕,黄太吉还没有见过这位海兰珠。

    曹化淳与刘时敏都转头看向朱栩,神色若有所思。

    朱栩只是嘀咕了一句,拆开信封,拿出信。

    这不知道是不是巴达礼的手书,一手漂亮的楷体,让朱栩都有些嫉妒,

    一目十行的扫过,朱栩暗自笑了笑。

    巴达礼称‘敬仰明朝之繁盛,期结兄弟之邦,必不攻伐’,还称‘忠勇王甚惑,不明朝廷何至讨伐’。

    朱栩放下信,神色有些发呆。

    巴达礼的‘指责’是有道理的,当初明朝利用多尔衮教唆多铎,硕托等带兵逃离,接着攻占沈。阳,都是突然之间,虽然对明朝来说,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没有什么可说的。

    可严格说起来,黄太吉已经臣服,是大明册封的忠勇王,不能无缘无故的讨伐,更何况,到现在朝廷对那次讨伐也没有个说法,在‘大义’上,是站不住脚的。

    朱栩想着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来,他确实忘记了这件事,大明上下也都忘了,哪怕有人清楚,对于朝廷克复沈。阳这样的大事,也不会提出来扫兴。二来,黄太吉居然来跟他讲道理了。

    “倒是要补足了。”朱栩自语一声,道:“派人告诉内阁,将克复沈。阳的经过,理由,大义等写一篇朝报,一定要理据充分,不能给人把柄。”

    刘时敏不知道这巴达礼写的内容是什么,侧身道:“是。”

    朱栩放下巴达礼的书信,又拿起黄太吉的,几乎是下意识的朱栩闻了闻信上的味道。

    “有点像菊花……”

    朱栩眉头一挑,这应该是布木布泰的体香,他前后看了看,拆开信。

    黄太吉倒是没有提及沈。阳,语句中希望能‘重归大明’,愿为大明‘讨伐叛逆’等等。言辞恳切,不卑不亢。

    看完后,朱栩又看了一遍,旋即皱眉。

    黄太吉这封信其实没有什么内容,就仿佛亲戚之间的信件,充满了嘘寒问暖,实际上都是客套,除了维系感情,并没有作用。

    可是大明与后金不是亲戚,更没有感情!

    两封信朱栩都拿过来,仔细的看了好几遍,始终不得要领,看不出其中潜藏了什么心思。

    朱栩沉思一阵,道:“抄录两份,送给内阁,兵部,让他们看看,其中到底有没有藏什么东西。”

    “是。”曹化淳应声,走过来接过信件。

    朱栩喝了口茶,准备继续看奏本,随口道“陈奇瑜那边怎么样了?”

    刘时敏的神情动了动,转过身道:“回皇上,陈大人之前募得八百两,随后在太康公,英国公等人处募得近万两,其他无所得。他已经下令召集北直隶的知府知县等进京,似要强行摊派。”

    朱栩手一顿,笑道:“刺激还不够,过几日,让内阁找个机会出份报纸,痛斥这件事,给陈奇瑜以及那些士绅一点压力。”

    “遵旨。”刘时敏道。

    朱栩继续看着奏本,神情平静。

    他心里很清楚,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政改,这是最后一步,以天下百官认同的方式确立!

    与此同时,督政院。

    “这商税是不是太低了,若是百姓都去逐利,何人种地,哪来的粮食?”

    “这话我就不认同了,那天下百姓都想着当官,怎么就还是有人在种地?”

    “你这是狡辩,科举那是独木桥,岂是人人都能当官的?”

    “那经商就那么容易?如果容易天下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穷苦百姓?”

    “胡说八道……”

    “两人冷静一下,咱们就事论事,不要争吵……”

    “本官就是觉得这商税太低,必须增加!”

    “我呸!我敬你是万历朝的老人才给你三分面子!宣宗以来,商税有多少,国库可有记录?现在嚷嚷太低了,之前还没收你怎么不说……”

    “庶子不足于某……”

    “少给倚老卖老……”

    “两位大人两位大人,不要动手……”

    督政院的班房内,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每一点小事情都要争论半天,甚至拳脚相加,热闹非凡。

第五百六十九章 见海兰珠() 
内阁。手机无广告最省流量了。

    左右次辅毕自严,孙承宗,来宗道,六部尚书傅昌宗,周应秋,外加督政院院正,靖王朱履祜,众人围坐在内阁大堂内。

    朱履祜看向毕自严与孙承宗,神色颇为放松的笑道:“两位大人,大明律,各部各衙门,地方巡抚,总督,知府的职权基本理清,税法,田亩制度等都初步拟出,各位巡抚,总督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毕自严神色不动,心里微微失望。这靖王虽然极其卖力的做事,可能力,眼光都差了些,也难怪皇帝不推他接信王的首辅位置。

    他这个靖王,世人眼中皇帝的亲信去找各位巡抚,总督谈,谁敢说半个不字,要是一字不漏的传到皇帝耳朵里,谁能承受得住后果?

    孙承宗倒是点头,赞了一句道:“靖王殿下的能力本官是信得过的,既然各地都没有意见,今天朝报加号,将风声放出去。”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明白,孙承宗这是要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倒逼这些巡抚总督,迫使他们不会再出幺蛾子。

    毕自严看向傅昌宗,道“傅尚书,税务总局,皇家钱庄等筹建的如何?”这些都算是从户部分离出去的,接下来一段时间,也要受到户部的指导,慢慢的才能完全独立。

    傅昌宗道:“目前来说都很顺利,若是要铺开到全国,关键还是地方上的支持。”

    毕自严神情淡淡的点头,政改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地方的执行力度,他心底甚至期望地方只要不反对,冷眼旁观就行,千万不能阻止羁绊!

    毕自严看了眼其他人,见都没有其他说法,暗暗松了口气,道“这样吧,明日在文昭阁开议,我们先将事情详细定下来,然后再奏请皇上批准,择日开廷议,予以确认!”

    众人都没有意见,这件事拖的太久了,不管如何,先通过政改,将基调定下,其他的可以慢慢再议。

    朱栩一直都关注着政改的一举一动,毕自严这边决定以内阁名义在文昭阁议事,他就已经知道了。

    坐在椅子上,他的神情有些说不出的意味。

    从本心来说,他不着急,希望这一次的‘政改’能够越完善越好,尽可能的将所有的架构都搭建好。

    实际情况是……还做不到。

    大明的官员从上到下,真正做好革新准备,从心底认同的并不多,大部分情况都是朱栩这个皇帝拿着鞭子在后面催促的结果。

    比如毕自严等人这次为什么这么迫切,就是在担心朱栩‘再出幺蛾子’,这样的压力迫使他们要尽快完成。稳住局势,腾出手来。

    朱栩想了良久才自语道“尽快有个结果也好……”

    毕自严又与众人商议一番,与孙承宗一起来到景阳宫。

    “皇上,政改各项已经基本完成,臣议明日在文昭阁议事。”毕自严道。

    朱栩自然是已经知道了,点点头道:“嗯,说说你们的看法。”

    这场廷议虽然是准备很久,可对不少人来说还是很突然,这场精心准备的政改在朱栩眼里也很粗糙,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完善,修改。

    作为皇帝他不能去参与所有的细节,否则这场政改就失去意义。只是朱栩希望这会是一个重大标志,让群臣明白,大明正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方向在哪里。

    毕自严不清楚朱栩心底还有这么多没有透露的想法,道:“皇上,按照您的要求,基本上都已经做到,臣认为细节可以再慢慢讨论,各位巡抚总督离开太久,恐生变。”

    朱栩眉头一挑,毕自严的话里有话啊!

    不过他大致也能猜出来,无非是怕他在生事端,微微颔首笑道“嗯,那毕师尽管安排,准备好,尽快开廷议。”

    “臣遵旨。”毕自严,孙承宗两人抬手道。

    朱栩喝了口茶,微微点头道:“政改的事情朕交给你们放心,尽管放手去做。对了,黄太吉的信,你们看出什么门道没有?”

    孙承宗低头思忖,旋即抬手道:“回皇上,臣等仔细研究过,黄太吉与巴达礼的信,应当是一种示好或者退让,肯定是科尔沁遇到了灾情,想要换取我大明的帮助。”

    这一点朱栩早就想到了,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慢慢的道:“应当不止,表面上的示好实际上是一种示弱,是想要掩盖他的其他行为,朕会明锦衣卫详细调查。”

    话虽然这么说,朱栩心底却在想,是该见见布木布泰与海兰珠了。

    这一点孙承宗与毕自严都没有再说,大势在大明,以科尔沁与黄太吉,暂时还翻不出浪。

    毕自严沉吟一声,道:“皇上,钦天监那边观测到,入夏之后南方将会有罕见的大雨,臣认为,此时皇上不当南下,不妨再过些日子。”

    朱栩知道,朝臣对他出京一直比较抵触,也就是他的威望足够,才能换来这样委婉的劝谏,要是换做天启,哪怕是万历估计早就被群臣怼死。

    朱栩神色不变,道:“关于防范灾涝,内阁可有准备?”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知道是劝不了了,只得抬手道“回皇上,近几年朝廷大修水利,防范洪水会很容易,臣也与各地的巡抚,总督谈过,都会认真对待,想来不会出现大的洪灾。”

    朱栩神色动了动,后世评价崇祯皇帝是‘有道无福’,其中就说‘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涝九年’,这‘涝’既然能与大旱相比自然非同小可。

    好在朱栩确实有了多年的准备,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效果非常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