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两年前挫败建奴,不久前更是平复辽东,这是不世功勋,威望正隆,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说皇帝半个字不好,所以一捧一踩,配合的无比精妙,非常有‘爽点’,满京城的人都看的是荡气回肠,爱不释手。

    刚刚到内阁的朱由检就看到了这张报纸,神色阴沉的可怕,这篇文章真是花团锦簇,用词考究,一般的翰林都写不出!

    这件事不同寻常,有人敢写,可礼部也居然敢登!

    景阳宫的那位现在越来越霸道,根本不容他人多嘴半句,尤其是他!

    朱由检脸色变幻不停,他不清楚这是不是景阳宫的又一次敲打,要他乖乖听话,可却知道,这件事的后果很严重,将严重削弱他是朝野的名声,间接就会弱化他的权力!

    王承恩站在不远处,神色平静,内心很不安。景阳宫越来越强势,哪怕信王从摄政王变成内阁首辅,摆脱了皇帝亲政后的麻烦,可也引起了朝野的不满,现在要是再失去皇帝的支持,信王这个内阁首辅就真的空了!

    朱由检阴沉了半晌,道“给我查,谁搞的鬼,礼部那边是谁批准登报的!”

    王承恩眉头皱了皱,走过来道“王爷,现在是不是应该先向皇上请罪?”

    朱由检眉头紧皱,目光阴沉。这报纸上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胡说八道,可这里面谁说得清有没有皇帝的意图?

    强烈的愤怒让他说不出来,半晌之后才道“嗯,本王晚些时候去,你先给我查明,这件事到底是这么回事!”

    王承恩点头,道:“是。”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走出去,神色依旧阴沉不减。

    这件事,他从中嗅出了别样的味道,不止是皇帝在有意压制他,现在连礼部都敢公然登这样的报纸,这与攻击他有何意?这是朝臣们的共识吗?是说他没用,不配当这个首辅吗?

    朱由检双拳紧握,指甲都陷入肉里,双眼都是愤怒之火。

    与此同时,冯祝早早的来到十王府。

    明朝的宗室亲王一部分住在十王府,一部分在另一处划出来的院子。

    唐王住在十王府,在位的唐王是朱硕熿,六十多了,老态龙钟,一副行将就木模样。

    他看着站在面前的冯祝,一脸疑惑的抬手道:“不知天使所谓何来?”

    冯祝神色平淡,接过圣旨,直接就宣了起来,道:“奉天承运皇帝……聿键忠直,仁孝纯厚……立为唐王世孙……”

    唐王在冯祝一摊开圣旨的时候就慌忙跪下,待听完神色一变,连忙道:“天使,这个,小王……已经撤回上奏了,朱聿键大逆不道,弑父……”

    冯祝不等他说完就一摆手,烦躁的道:“杂家不管你们唐王府这些破事,现在司礼监将旨意都颁过来了,你们说,怎么办?”

    唐王面上变了又变,他拿不准这道旨意是不是朝廷察觉了,对他不满。

    他看着冯祝不耐烦的神色,心神忐忑,抬着手道:“天使,那,这道旨意能不能……”

    冯祝眉头一皱,冷声道:“能不能撤回?你听说过撤回的圣旨吗?你要是这么想,就去宫里找皇上……还有,叫杂家公公。”

    唐王哪里敢去宫里找皇帝理论,低着头脸色不停的变幻,他是想让小儿子做唐王世子的,可朝廷怀疑过来,他也没有胆子继续欺瞒下去,好一会儿只得硬着头皮道:“小王遵旨。”

    冯祝这才不冷不淡的嗯了声,将圣旨递过去,转身就走了。

    唐王颤巍巍的站起来,目光复杂,朝廷这一掺和就打乱了他的所有企图,他的孙子朱聿键成为继任唐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宫外是热闹非凡,宫里的朱栩难得的睡了个懒觉,搂着李解语,怎么也不肯起床。

    李解语俏脸通红,双手推着朱栩的胸口,不停的低声劝道:“皇上,还是早点起吧,外面的人都在看着……”

    朱栩嘟囔一声,双手双脚都抱着李解语,闭着眼就是不肯起床。

    李解语第一次感觉到朱栩的无赖,抿了抿嘴,轻声道:“皇上,今天我还有去给娘娘检查身体,去晚了不好……”

    “咱们再运动一回!”朱栩咬着她晶莹的耳垂,低声暧昧的道。

    李解语大惊,道:“不要……”

    已经来不及了,朱栩已经欺身压上去了。

    在朱栩做晨运的时候,六部尚书以及靖王也进了景阳宫偏殿,刘时敏正在给他们讲朱栩的要求,待会儿,他们要面呈的。

    各种姿势求票,求订阅

第五百二十二章 信王不干了() 
现在的六部尚书基本上都是崇祯初年的人,户部尚书傅昌宗,吏部尚书周应秋,工部尚书徐大化,刑部尚书倪文焕,礼部尚书张我续,兵部尚书申用懋,以及督政院督正,靖王朱履祜。

    刘时敏看着七人,详细的道:“诸位大人要做的是从自身革新,到地方,然后推及大明的影响,要尽量简洁又细致,将各部的政务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要采取的动作等等,一五一十的奏报给皇上。”

    几个人听的都是一怔一怔的,他们没少见皇上,不论嘴上说的还是奏本上写都很齐全,皇帝这是何意?

    刘时敏见几人都愣神,一挥手道:“来人,笔墨……诸位大人可以慢慢想,列个条目,写好了就告诉杂家,杂家带着去见皇上。”

    尽管不明白皇帝要做什么,可这些都是他们得心应手的事情,便相继应声,各自找地方坐下,开始写了起来。

    可没多久傅昌宗第一个将写好的纸揉成团,扔到一旁的垃圾篓里。

    接着是徐大化,写着写着紧锁眉头,没多久也揉成一圈,扔进垃圾篓。

    周应秋,倪文焕等人也是相继如此,

    最后靖王朱履祜苦笑一声,看着六位尚书道:“诸位大人,我算是明白皇上为什么让我们写了,这些政务我们处理起来是条理分明,轻而易举,可细细追究实在是杂乱不堪,无从下笔。”

    其他几人都无奈点头,六部现在几乎承接着整个大明的权利,六部之间也错综复杂,想要理清楚,根本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周应秋稍作沉吟,道:“皇上的意思,我大概能猜出一二,是希望我们各部能够彻底理清政务,然后轻松应对,推动大明革新……”

    “革除旧弊,推陈出新。”傅昌宗言简意赅的道。这件事朱栩没有提前跟他说,显然是有要考考他们这几人的意思。

    徐大化这位工部尚书,算是尝到了为国尽力的同时掌握权力的快感,他看向傅昌宗,神色带着一丝敬畏的道:“那,傅大人,这个我们该如何着笔?”

    徐大化声音一落,众人都看向傅昌宗。

    傅昌宗环顾一圈,思索一会儿道:“这样,我们先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各部,写出可能进行的革新,如果皇上不满意,回去之后,再召集各部部议,详细商讨,给皇上写上一道满意的奏本。”

    傅昌宗的意思很简单,先写简略,框架,细致的东西可以回去之后慢慢填补。

    众人都赞同,简单说了几句,又各自忙碌着写着。

    即便是这样,七人写的也颇为吃力,算是第一次系统性的总结,从部里到京城,再到大明,还要考虑宫里,内阁,六部之间,没多久就变成了七个人在一起的商议了。

    刘时敏一直在一旁看着,神色不变,心里都在默默思索。

    皇帝这分明是要理清大明的官政体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使得一切都清晰明了,不给他们推脱,人浮于事的空隙。

    足足有一个时辰,七人才算勉强写好,刘时敏收起来,然后看着他们微笑道:“诸位大人稍候。”

    几人也都客气的点头,虽说司礼监权力被大幅度压缩,没有了内相的威势,可刘时敏作为司礼监二号人物,皇帝的近侍,谁也不敢轻易得罪。

    刘时敏带着一叠厚厚的纸张,送入御书房。

    朱栩正吃着一碗清粥,一见就迫不及待的拿过来。

    最上面的是户部的,也就是傅昌宗所写。

    朱栩一边喝着粥,一边盯着看。

    傅昌宗这叠纸上写的很详细,言称‘需内革’,大致是精简人手,明确职责,然后是梳理政务,再次是整顿纲纪,然后才是谈及户部的关于‘户籍’,‘田亩’,‘税收’,尤其是‘商税’,他谈及比较多,也有不少想法。

    朱栩微微点头,放到一边,看向下一叠。

    这个是周应秋,吏部的。他称‘内监外视’,是要内部监查,外部察视,然后就谈及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升迁等等。周应秋写的相对较多,显然他是对吏部有不少新想法与考虑的。

    朱栩放到一边,又拿起下一叠。

    这个是礼部的,张我续即将调入内阁,可也写的用心用力。他言称礼部要‘内议祭礼,外塑威信’,是要将大明祭祀仪程进一步规范化,对外也打造礼部应有的威信。

    被党争拖累,朝廷在百姓眼中的威望其实是越来越低的的,四处的民乱,说明的就是这一点。

    其中还有一条,应当澄清大明历代皇帝,尤其是‘建文’,‘景泰’。

    朱栩若有所思,放过去,看向下一个。

    这是刑部的,倪文焕所写。

    倪文焕没有再内外纠缠,直言京城也需要三司衙门,直接连通地方,三司衙门除了主管,其他人只能在内部升迁,不得外调。

    朱栩倒是对这个颇为赞赏,其他所写的革新计划也都微微点头。

    刑部是大明反贪反腐的第一道线,倪文焕很多想法都不错。

    下面的是工部,徐大化的。

    徐大化直截了当,将工部野心勃勃的计划都写了出来,比如‘构建全国官道网’,‘无处不水泥路’,修桥铺路,开山凿石,还有就是要为朝廷建造战船等等。

    看上去颇为认真,也有条有理,并不是妄想或者糊弄。

    朱栩放下勺子,看着徐大化的这篇‘奏议’,大明上下现在对修桥铺路都非常热心,一来是改善乡里的道路泥泞,二来,但凡这这种事都是要刻碑纪念的,谁不想流芳百世,任后人凭吊?

    所以,但凡是读书人亦或者乡绅都颇为积极,且修路也花不了多少银子,就地取材,无非就是一点伙食费。

    这是‘以工代赈’的一种,江南还好说,最重要的还是西南,朱栩也在计划着进行大规模的修桥铺路,挖渠通河,一举多得的进行抗旱抗灾。

    放下徐大化的,接着是兵部申用懋的。

    申用懋这个兵部尚书在朱栩看来多少是有些‘委屈的’,一来上面有孙承宗统管,二来下面又有孙传庭,显得有些尴尬。

    不过申用懋却从未抱怨什么,一直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这一点,朱栩颇为赞赏。

    他的奏议写的比较多,一来要再次明确军阶,军衔,二来建立总的后勤基地,三来就是申明朝廷的军队制度,四来就是明确兵部的职责……

    朱栩看的格外认真,申用懋的意思就是说,现在的军制不清不楚,纵然领兵的知道,可朝廷上下很糊涂,还有就是兵部职权过大,不但掌握地方省兵,府兵,县兵,还有大明的常备军,几乎除了禁军之外的所有兵马!

    这些都在朱栩控制之内,可也要考虑长远的。

    他看了好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