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年抬头一眼,抬手道:“让兄台见笑,在下倒是有心入军为兵将,可惜家里不同意,倒是希望我潜心入学,致力科举。”

    魏学濂坐在青年对面,他已经看过今天的朝报,一边自来熟的倒茶,一边道:“兄台,听我一句劝,遵守本心最为重要,我之前苦读诗书,到头来才发现我最喜欢的还是行军布阵,驰骋沙场……”

    青年看着魏学濂神情也微动,旋即平和的摇头道:“在下出身武将世家,家父,叔父,兄长皆已经入行伍,我却不能再去了。”

    魏学濂喝了口茶,听着直愣神,旋即一脸可惜的道:“原来如此,倒也别无他法,希望兄台明年高中,位列三甲!”

    这个时候,孟兆祥也从楼上下来,坐在魏学濂边上招呼了句“魏兄。”

    魏学濂这才意识没有认识地面的青年人,抬手道:“还未请兄台名讳?”

    青年人微笑,抬手道“在下曹鼎蛟,山,西大,同人氏。”

    魏学濂一愣,道“曹鼎蛟?怎么与那位禁军统领曹变蛟的名字那么像?”

    青年笑而不语,继续低头看报纸。

    倒是孟兆祥看着曹鼎蛟道:“我观曹兄眉宇如星,性情敦厚,怕是诗书满腹,可是冲着明年那第一榜去的?”

    第一榜,也就是俗称的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曹鼎蛟闻言摇头,道:“近来有诸大儒要鼎革儒学,推陈出新,在下这次里是打算考取皇家政院,潜心问学的。”

    孟兆祥与魏学濂都是怔了怔,对于皇家政院那边放出的消息他们是知道的,那里聚集了不少名家大儒,也有当朝高官,不时的讲经说法,很是热闹。

    真正让孟兆祥与魏学濂惊奇的是,京城已经很少有这样潜心文学的人出现了,来京城的学子,哪一个不是为了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两人都是一脸钦佩的看着曹鼎蛟,道:“曹兄虽然年纪少一些,可品性令人佩服,我二人今日受教!”

    曹鼎蛟连连摆手,道:“二位客气,只是家里长辈说了,以前的没什么用,要学习新东西……”

    魏学濂与孟兆祥自然认为曹鼎蛟是在谦虚,拉着他换地方,要与他一醉方休,说到动情处,三人都相见恨晚,吵闹着要认兄弟。

    在他们热闹的同时,原永。平府知府,孟乔芳府上,也聚满了人。

    孟乔芳本来在辽东做的很好,只是张问达成为辽东巡抚后,展开了‘清肃’行动,主要就是针对那些与建奴‘交勾’的人,孟乔芳有嫌疑,可是没有实证,因此被安排回京‘另有任用’。

    京里都传闻,这位可能进入户部,任一都司员外郎。整个大明都知道,户部乃是最为要害的位置,更何况尚书还是国舅,自然前途光明远大。

    孟乔芳自然也是这么认为,在辽东多年,京城没有什么根基,到了京城没有多久,他就大开中门,广迎四方宾客。

    这也是大明官员的一种本能了,只要有机会,尽可能的拉拢人心,师生,乡朋,亲友要想尽办法联络,也唯有这样,才能在官场站住脚,做成事。

    纵使朝廷出了‘九条规定’,严禁结党结社,强制解散了复社,清除了东林党,杀的人头滚滚,可近乎深入骨髓的结党之风,还是没人能阻挡。

第四百五十八章 科举泄题() 
孟乔芳坐在主位之上,望着熊文举,孙承宗等人,心里也大感快慰。

    虽然他在明年的科举之中没有什么位置,可作为即将就任的户部都司的员外郎,那也是颇为显赫,说上几句无伤大雅的话那还是可以的。特别是,这些士子中第之后,如何跳过候选,直接入仕为官,亦或者去哪里,哪个位置,是好是坏,他这个户部员外郎,声音就显得重了。

    至少,他有权直接从这些人里挑人,拉入户部。

    熊文举,孙承宗都是才华横溢之人,在明年,也就是崇祯四年的科举中,三甲之上定然有名!

    孟乔芳他自己也需要这些人的投靠,他还不到四十,有的是远大前途!

    他面容堂堂,尽管从军多年,一举一动还是带着儒雅之气,含笑之间,显得很是礼贤下士。

    熊文举性格冲动,遇事急切,见孟乔芳好说话,就开门见山的般道:“孟大人,听说明年的科举试题不同以往,不知道大人可有听说?”

    对于这种打听科举试题,涉嫌透露考题的,以往一旦查实要么杖毙,要么腰斩,后果极其的严重。

    往上追溯,弘治年间的唐伯虎舞弊案,唐伯虎等人直接被终生禁止科举,仕途断绝。而作为主考官之一的程敏政直接下狱,严刑拷打,哪怕后来翻案,也没撑过几天就死了。

    程敏政当时是礼部右侍郎,主持编修《大明会典》,专掌内阁诰敕,这样的人,在当时看来,用不了多久,入阁参政是必然,前途一片光明,还有就是,与他一同主持的,就是弘治名臣,李东阳!

    可见当时程敏政的地位非同一般,可一有泄题嫌疑,还是立刻被下狱,最终落得身败名裂,晚节不保的凄凉下场!

    由此也能看得出大明朝廷对科举的重视,对科举舞弊的深恶痛绝,处置严厉。

    只是今非昔比,延续百年的激烈党争,直接导致的就是朝局纲纪的败坏,结党营。私成风,现在这种近乎套题的话已然能够公然宣之于口,旁人亦未觉得有什么。

    熊文举话音一落,孙承泽等人都目露希冀的看向孟乔芳。

    孟乔芳自然不清楚考题,可看着熊文举等人的目光,神色也微沉。

    他已经知道朝廷这几年的强烈改革意图,包括在科举上。皇家政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囊括了国子监,贡院,甚至还有一部分的太常寺,吏部,礼部的职权。

    明年的科举,也将由皇家政院主导,帝师毕自严为为主考官。现在考题还没有出来,可从皇家政院透露的消息可以看得出,以往的,格物,政经,策问等等都被大部分压缩,同时加入了大量的‘物理’,‘数术’的考题。

    对于一心苦读的士子来说,哪里会知道这些奇技淫巧,本能的厌恶,如何能写得出来,又如何入得了考官的眼?

    看着一干人的热切眼神,孟乔芳也无法拒绝,沉吟着道:“本官倒是不太清楚,不过本官与礼部的钱侍郎多有交情,可以为诸位走动一番。”

    熊文举,孙承泽等人都大喜,站起来道:“多谢孟大人,学生定然不忘大人今日援助之情。”

    所谓的‘援助之情’就是要孟乔芳一定要帮他们弄到考题了。

    孟乔芳也不以为忤,在辽东他什么事情没有做过?心里已经在想着给钱谦益送什么礼,送多少银子合适了。

    此刻,钱谦益也在书房里,揪着头发,对着一张厚厚的‘卷子’愁眉不展。

    他们这些六部官员,按照宫里的要求,也要定期去皇家政院上课的,课程包括了政务,反腐,监督等各个方面,每次上完课,必须还要有心得上交,记录为吏部考核。

    这种东西,完全是新冒出来的,哪怕是文学大家,东林魁首的钱谦益,也老虎吃刺猬,无从下手。

    他都没有办法,别人就更帮不上忙,除了抓耳挠腮的回忆着课堂上的教授是怎么的讲的,也别无他法。

    “父亲父亲父亲……”

    忽然间,书房门响起了急切敲门声。

    钱谦益眉头皱了皱,放下笔,语气平静而威严的道:“进来。”

    进来的是一个二十多的青年人,他推门快步进来,手里还拿着两张纸,焦躁的道:“父亲,考题泄露了,现在满大街都在传,是从礼部传出去的。”

    钱谦益神色丝毫不动,冷声训斥道:“这考题乃是皇家政院所出,毕大人还未回京,何处得来的考题?莫要人云亦云,任他们传就是,难不成还能未卜先知!”

    这是钱谦益的儿子钱德峥,他听着钱谦益的话,越发着急道:“父亲,你先看看,这个不像是假的。”

    钱谦益眉头皱了皱,看了钱德峥一眼,明知道是假的,还是接过来看了看。

    这一看他就心惊,这每张纸下面,赫然有着‘考题专用’的字样,这是皇家政院那边,专门用来出题,不得他用的。

    钱谦益脸色沉了下来,没有去看考题,肃色道:“你刚才说满大街都是?可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

    钱德峥道:“是,所有的士子都在传,几乎人手一份,但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这还是我花高价,从一个外地举子手中买来的,说是原件。”

    钱谦益坐在那,圆肥的脸上没有表情,双眼却急急闪烁起来。

    能够泄露考题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皇家政院,一个就是礼部,可他还没有看过考题,那么能泄露的,也唯有皇家政院那边。

    可旋即他又皱眉,皇家政院向来严密,这种关乎天下的大事,必然慎之又慎,不会轻易走漏风声,可现在有着皇家政院考题的专用纸张流了出来。

    “要么是皇家政院有内贼,要么就是有人想借着做点文章……”

    钱谦益眯着眼小眼睛,低声自语。

    钱德峥一脸急色,道:“父亲,这件事,会不会影响到您?”

    钱谦益转头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不会,传话下去,即日起,闭门谢客,不管是谁,一律不见。”

    钱德峥一怔,道:“父亲,这是为何?”

    钱谦益站起来,走到门口,遥望着万里无云的天际,嘴角冷笑的道:“有些人想要借这次科举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为父不想被卷进去,只能先躲着。”

    钱德峥神色微变,道:“父亲,科举……谁敢插手,难不成不要命了?”

    钱谦益脸上露出嘲讽之色,道:“这次科举,是朝廷改革科举的第一次,任谁都知道朝廷会万分重视,可越是危险好处就越大,总有人想要铤而走险。”

    钱德峥今年也参加科举,听着钱谦益的话,直觉心惊肉跳,脸角动了动,道:“父亲,那您知道是什么人吗,会不会影响这次科举……”

    钱谦益望着天空,神色不定,道:“为父也不知,不过终归就是那一批人。”

    钱德峥闻言没有说话,这里涉及到了钱家一个禁忌。

    当初朝廷清理东林党,钱谦益本也在名单之上,只是他之前有‘投靠惠王’的先例可查,才免一难。可钱谦益毕竟出身江南,更是曾经的东林文魁,与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这个‘东林魁首’不再是荣耀,而是梗在钱谦益心头的一根刺,时时刻刻让他难受无比。

    就好比有传言礼部尚书张我续要调入文昭阁,继任尚书位置的,应该在他与温体仁之间选,可偏偏有人就上书,指责他是‘东林旧人’,吓的钱谦益连忙上书请罪,不敢再提升任礼部尚书的事。

    饶是如此,还是有一帮人有事没事弹劾他一次,每每离不开‘东林旧人’四个字,让他胆战心惊,无比不痛快。

    而钱谦益话里的‘那一批人’,自然指的就是江南官宦集团,他们诞生了楚党,浙党,昆党,东林党等等,朝堂之上已然没有他们的人,另想办法也是意料之中。

    只是,谁都没有料到,他们会从科举下手,还是这么低劣的泄题手段。

    钱谦益能收到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