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靖王说完,扫过一圈,便面无表情的站起来,道:“散会!”话音未落,抬脚就走出议事堂,直奔文昭阁。

    叶向高,杨涟等人眉头紧拧,神色难堪,他们现在无权无势,也只能在这这里说说话,可那‘九条’一旦明发,必然会引起天下哗然!

    其他王爷们除了晋王,鲁王,也都抱着‘无为’的心态,靖王一走,也接二连三的起身,纷纷离开,只剩下东林党一干人。

    叶向高,韩癀等人都沉着脸,心里越发的难受。

    他们想要阻止,可却没有一点办法。东林党完全失势,没有权力,最重要的是,宫里的皇帝厌恶东林党,他们上再多的奏本也无济于事。

    而被他们寄予厚望的信王,在这种事情上,完全帮不上忙。

    “必须要想办法!”杨涟猛然站起来,近乎嘶吼道。

    叶向高,韩癀,黄尊素等人也都跟着起身,神色冷肃的相继离开武成阁,他们需要想办法,狎妓,宿娼已经不重要,‘结社,结党’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靖王进了文昭阁,信王很是热情的招待,两人相谈甚欢,

    信王要借助督政院来任命官吏,要借助督政院要施行某些权力。而靖王也需要借助文昭阁来施行他督政院通过的各项‘法度’,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在文昭阁待了小半个时辰,靖王才走出文昭阁,一边走,一边目光炯炯。

    督政院在手,大权在握,他心里的野心在慢慢膨胀。

    他身边跟着一个内监,看上去并不大,不到三十岁,这是原靖江王府的承奉司太监,名叫王潮,他看着靖王的脚后跟,亦步亦趋的跟着。

    靖王本想回武成阁,可忽的又转向景阳宫方向。

    靖王这一动,王潮就连忙道:“王爷可是要去御书房?”

    靖王还是思索,下意识的道“嗯,本王想让皇上给我整肃督政院的权力。”靖王对于东林党的掣肘,也心生厌恶。

    王潮瞥了眼四周,走近低声道:“王爷,与其向皇上要权,不如您自行立威。”

    靖王的脚步一顿,转头看了他一眼,道:“怎么立威?”

    王潮躬身低头,道“王爷,那‘九条’就是最好的立威手段。”

    靖王神色一动,随即心里就嘭嘭嘭跳动,也醒悟过来,沉吟着道:“本王明白了。回府,另外,将那几位大人召来,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王潮这才暗松一口气,应了声“是。”

    此刻,御书房内,朱栩又遇到了麻烦事。

    陕/西总督杨鹤上奏,陕/西各地的灾情越演越烈,民乱不断增多,哪怕是有足够的粮食也赈抚不过来,俨然要成燎原之势。

    不止于此,四/川,湖/广等地的布政使也都上奏,夏粮未到,已经可以预见,必然会大规模的减产,甚至有些地方,千里干涸,注定了颗粒无收。

    这些不是给朱栩找麻烦,是实实在在的遇到了难题。

    涉及到的地方太广,灾情严重,单单依靠官府的力量根本赈抚不过来,一旦形成民乱,在偌大的陕地,可以说是一呼百应,总督衙门都有些应付不过来。可若是动用洪承畴的忠勇军,事态就必然会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会激起更大的变乱。

    朱栩看了半晌,盯着一道道奏本,轻声自语道“看来,赈灾不能依靠官府,可没有官府的弹压,民乱就会失控……”

    这是一件极其令人头疼事情,一个陕/西还好说,最多就是加派人手,可若是遍及大明各地,那动用的人力物力就难以想象,绝对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朱栩思忖良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好在他有钱有粮,有底气,思忖着道:“将这些奏本送去文昭阁,让信王去办,给他两百万石粮食的调用权,银一百万两。”

    曹化淳也情知朱栩这些日子的艰难,应了声,便转身出去。

    朱栩希冀着信王能帮上他的忙,想了想又道“魏忠贤来了吗?”

    刘时敏转过身,道:“回皇上,已经在门外候着了。”

    朱栩点头,道:“传他进来吧。”

    “是。”刘时敏微微躬身,对着门边的内监示意。

    那内监躬身,转身快步出去。

    没多久,魏忠贤就快步走进御书房,躬身道:“奴婢参见皇上。”

    朱栩一摆手,道:“你亲自去一趟南方,配合督政院,严格执行‘九条’,另外,严查贪污腐败,肃清吏治。”

    魏忠贤知道,他这把被朱栩养了很久的剑,要出鞘了!

    不过他还是颇为谨慎,看了眼朱栩,道:“皇上,奴婢,可以动哪些人?”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淡淡道:“各省的巡抚,总督朕已经选好,一旦到任,你就着手,没有上限也没有下线,拿出你的本事,朕要尽快解决南方几省!”

    魏忠贤明白了,道“遵旨,皇上放心,奴婢保证三个月内,为您肃清江南官场!”

    朱栩点头,灾情越来越严重,给他的时间真是不多了。

    这是昨晚码的,码了大半睡着了,抱歉抱歉,作者君努力调整时间,会多多更新~捂着脸求票

第四百零五章 最后的清洗() 
果然。

    朝廷的‘九条规定’一出,天下一片沸腾。

    尤其是人文斐翠的江/浙,更是喧哗如沸,处处都是议论声,甚至是破口大骂。

    西湖,苏堤。

    张溥,张采,杨廷枢,还有名妓王微等等齐聚在一起,每一个人仿佛都一样,神色愤怒,语气极其激烈。

    所谓的应社,就是应试士子,而复社,就是失利要再来一次的意思。

    这帮落第士子外加风流名妓,一直都是秦淮河,江/浙一带的标配。

    王微一身男装儒衫,模样俏丽,丝毫不怯场,声音清脆,语气昂扬的道“朝廷这分明是打压天下士人,昏政至极,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出的主意!”

    张溥也目光锋锐,灌了一口酒,肃然道:“朝廷将都察院合并入督政院,据说是靖王出的,东林诸公奋力反对而不得,我等士子,连猪狗都不如!”

    杨廷枢看了眼众人,见他们都有些颓然,顿时皱眉道:“莫非,你们要解散复社?”

    张采酒杯猛然的摔在酒桌上,大声道:“休想!今日不能结社,明日是不是连书院都要不能办?我等士子交结,相互砥砺,一心为国,何来这无妄的打压?大明两百年,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事!”

    王微一听,颇为赞赏的看着张采道:“不错,我等理当尽心国事,朝廷这‘九条’处处都是奔着士子而来,若是长此以往,天下士子还有谁愿意用心国事?科举也会成为一个鸡肋!理当抗争到底!”

    张溥见众人都士气高昂,毫无气馁之态,挺胸大笑道:“好!那咱们就明告天下,复社不散!鼓舞天下士子,也联络京城的东林前辈,请他们代为向朝廷陈情!”

    杨廷枢大喜,道“好,张兄大才,我们等着看!”

    张采目光如电,闪烁着精芒,道“不止是张兄,在座的都要写,要写的热烈,要写的惊天动地,要让整个大明都知道!”

    王微看着众人,娇俏的脸上也颇为意动,站起来,越发显得的俏生生,语气却坚硬如铁的道:“诸位兄台高义,小妹虽无力帮扶,可也有不少好友,愿走动一番,为大家助威!”

    张溥,张采等人都很欣赏王微,除了她才气过人,交友广泛,也自然有男女之间那点心思。不过王微有才也有节,纵然身陷勾栏,也勉强的洁身自好。

    众人听着王微的话,都笑着抬手,谢‘王公子’。

    复社这边几个才子争先恐后,一道道文章出世,飞速在‘朋友圈’传播,这种传播快的惊人,不过半日,江/浙一带已然传遍,更是将朝廷的‘九条’打上了‘佞臣’出的‘昏政’,逐条狠批,将之‘骂’成的体无完肤,一无是处,狠狠践踏。

    复社在江南,动作一出,京师的东林党自也配合起来,不过短短两日,整个大明都在批评‘九条’,将它看重了洪水猛兽,是祸国殃民的‘昏政’,强烈要求废除。

    不止落地的士子,京师的在野东林党人,一些已经沉寂很久的高官也都纷纷发声,一篇篇文章出世,越发的壮大了复社与东林党的反对声势。

    有万历时候的吏部尚书,这位尚书年六十七,刚刚纳了小妾,小妾刚满十四岁。

    有泰昌年间昙花一现的御史,整日徜徉在山水之间,与名妓合唱,和好友醉酒。

    还有天启年间被罢免的工部侍郎,一个月前刚刚纳了第十九房妾室,又刚看上了街头一卖艺的小姑娘。

    紧随其后,一些在朝的官吏也接二连三的出声,北方的少,大部分都是浙/江以南,他们反对声极其激烈,将朱栩灌上了‘年小心昏’,给信王挂上了‘昏聩’,靖王直接就是‘佞臣’。

    这场风波超过以往,惊动了整个大明,朝野上下都为之瞩目,不安。

    甚至于这‘九条’引起的风暴,将阉党的恶名都给盖了下去。

    京师,陈良训府上。

    黄尊素,周起元等人都在,神色颇为振奋。

    黄尊素道“柳尚书的文章,果然非同凡响,这一次,怕是江北半个文坛都要被惊动。”

    周起元喝着酒,道“柳尚书的还是小,何老先生的文章才是惊天地泣鬼神,足以青史留名了!”

    陈良训是有名的‘笔杆子’,一支笔不知道弹劾倒了多少二品三品大员。他性格刚毅,向来不服任何人。

    他听着两人的话,一脸刚硬的道“这些还不够,我打算写一道公开的奏本,弹劾靖王!”

    现在谁人不知道,靖王是新得宠的权贵,这冲着靖王与冲着皇帝有什么区别?

    整个大明,谁还敢将景阳宫的那位当做任性胡闹的‘顽童’!

    不过黄尊素,周起元脸上却都是一脸兴奋,丝毫没有惧色。

    黄尊素道:“陈兄既然要动笔,我们也不能闲着,我去弹劾周应秋,那‘九条’吏部也是帮凶!”

    周起元也大声道“我来弹劾傅昌宗,他是户部尚书,他的恶行也不少!”

    “好!”

    三人都是大喜,就在陈良训府上,挥毫泼墨,措辞极其激烈,直指靖王,周应秋,傅昌宗的三道奏本就新鲜出炉了。

    叶向高,韩癀,杨涟,左光斗等人也都找到了新的战场。他们都是翰林出身,一身文学才华自是不用质疑,辞藻华丽,言辞恳切,他们倒是有分寸,没有将‘九条’全都否定,认可了反贪污反浪费,至于结党,结社都含糊其辞,实际上反对,甚至是狎妓,宿娼也都进行了辩护。

    到了最激烈的时候,甚至被发配遣戍的赵南星,高攀龙等人的文章也出现在了京师,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将朝廷,将朱栩推到了极其尴尬的位置,仿佛整个朝廷都是昏庸无能,祸国殃民,要被踏上一百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为此,朱栩不得不召开了久违的廷议。

    金銮殿上,百官具在,前面站着信王,靖王,后面是六部尚书,九卿等等,督政院的一干人也被允许上朝。

    这场廷议被扩大了。

    御桌前,朱栩站在台阶上,望着下面的文武百官,神色冷峻,目光厉然。

    下面的百官也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